锌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铜、锌、铁、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铜、锌、铁、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铜、锌、铁、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及其水源水中铜、锌、铁、锰的测定。

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及其水源水中较高浓度铜、锌、铁、锰的测定。

一本方法的测定范围。

铜:0.2-5mg/L;锌:0.05-1mg/L;铁:0.3-5 mg/L;锰:0.1-3mg/L;2.方法原理水样中金属离子被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同种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吸收共振线的量与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校准系列比较定量。

3.试剂和材料所用纯水均为去离子蒸馏水。

3.1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3.2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

3.31+1酸3.4金属贮备液:1.000g/L。

购买国家认可的有证标准贮备液。

4.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所用玻璃及塑料器皿用前在(1+9)硝酸溶液中浸泡,并直接用纯水清洗干净。

特别是测锌所用的器皿,更应严格防止与含锌的自来水接触。

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铜、锌、铁、锰空心阴极灯。

4.2电热板4.3抽气瓶和玻璃砂芯滤器。

5.分析步骤5.1水样的预处理:澄清的水样可直接进行测定;悬浮物较多的水样,分析前需酸化并消化有机物。

若测定溶解的金属,则应在采样时将水样通过0.45微米滤膜过滤,然后按没声每升水样加1.5mL(3.1)硝酸酸化是PH小于2.水样中的有机物一般不干扰测定,为使金属离子能全部进入水溶液和促使颗粒物质溶解以有利于萃取和原子化,可采用盐酸-硝酸消化法。

于每升酸化水样中加入5mL(3.1)硝酸。

混匀后取定量水样,按每100mL加入5mL盐酸(3.2)的比例加入盐酸。

在电热板上加热15min。

冷至室温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最后用纯水稀释至一定体积。

5.2水样测定A将各种金属标准储备溶液用每升含1.5mL硝酸(3.1)的纯水稀释,并配制成下列浓度(mg/L)的标准系列:铜,0.20-5.0;锌,0.050-1.0;铁,0.30-5.0;锰,0.10-3.0;B将标准、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喷入火焰,测量吸光度。

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

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THJS-03-BZYSZY-A文件名: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版本号:00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HJS-03-BZYSZY-A文件名: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版本号:00镀锌件检查作业指导书(试验版本)1.目的制定本标准以有效的控制镀锌产品的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零部件镀锌的质量验收。

3.术语3.1表面缺陷锌层表面缺陷是指镀层表面上特别是镀件的主要表面上的各种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削落,阴阳面,斑点,烧焦,雾状,树状各海绵沉积层,以及应当镀覆的部位等。

3.1.1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本金属的微小孔道。

3.1.2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过程控制不良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3.1.3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体现象。

3.1.4起泡在电镀中由电镀层与底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3.1.5 削落由于电镀过程控制不良(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镀层表面的破裂或脱落。

3.1.6阴阳面指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3.1.7 斑点指镀层表面的类似色斑,暗斑等缺陷。

它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酸洗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3.1.8 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暗黑色,粗糙松散,质量差的沉积物,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造成。

3.1.9 雾状指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云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镀锌层表面,产生原因是由于镀锌过程控制不良。

3.1.10 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他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状或不规则突起的沉积物。

3.1.11 海绵状镀层现基体材料结合部不牢固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3.2镀层厚度的术语3.2.1主要表面产品上某些已处理或待处理覆盖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覆盖层对制作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重要的。

3.2.2 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2.3 最小局部厚度在一个制作的主要表面上所测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也称最小厚度。

2020年(工作规范)锌合金品质工作手册

2020年(工作规范)锌合金品质工作手册
6.负责抽查已确认产线不良品,及单据签字工作。
QC检验人员:
1.严格按照《各工序检验规范》和工程样品对各工序来料情况,结合《c=0抽样计划表》进行抽检确认。如发现来料异常及时开具《品质异常联络单》及时通知品质班组长并反馈生产带班组长(时间为5分钟之内)。
2.严格按照《各工序检验规范》、《锌合金作业指导书》及工程样品对各工序产品进行首件确认检验,做好《首件检记录表》及《尺寸测量报表》,如发现异常及时开具《品质异常联络单》及时通知品质班组长并反馈生产带班组长(时间为5分钟之内)。
锌合金组长:
1.负责锌合金QC人员的分配和日常管理及部门之间的联络;
2.日报、周报、月报制作,质量异常及客户投诉汇总,
3.产品外观的判定,在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及时汇报工程师或科长;
4.主导制程异常的检讨必要时请质量科长或工程师协助,《检验指导书》的制定及检验手法的培训,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对质量的判定果断,客户投诉的确认和提出处理建议;
3.按照《锌合金作业指导书》和《各工序检验规范》巡机巡线。并登记各工序《巡检记录表》及《尺寸测量报表》;如产线出现制程异常情况并开具《品质异常联络单》,及时通知品质班组长并反馈给生产带班组长(时间为5分钟之内)。
4.严格按照《各工序检验规范》和工程样品,结合《c=0抽样计划表》对各工序产品进行抽检检验入库;登记《品质日报》及签字、盖章保证产品入库。
3.3.4.首件的确认:(各工序结合以上来料检验具体操作及锌合金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1:压铸(电镀)产品符合图纸要求;各重点控制项目在公差范围之内,并且装配段差符合标准。
2:试抛产品各个项指标达到下工序加工要求,试抛品各项指标达到试抛样板(限度样板)。
3:试攻牙成品牙口直径1.4mm,深度3.0mm-3.5mm,螺纹规检测未滑牙,手工螺丝刀打螺丝深度符合标准。

原子吸收光谱仪法测定金属元素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法测定金属元素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法测定金属元素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7475-1987)1概述1.1分析对象和适用范围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试样所产生的原子蒸汽对特定谱线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或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适用于绝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分析。

环境监测中多用于饮用水,地表水,大气降水,海水,生活和工业废水中金属元素的分析。

除饮用水外,其他样品诸如废水,土壤,淤泥,沉积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分析,均需先经过消解。

1.2 方法的依据1.2.1 对于基体复杂的样品,需经过消解,特别是土壤,淤泥,固体废弃物等样品的分析,应通过一系列的消解步骤,将待测元素转移到溶液中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对不同样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固体样品的预处理参见《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第四章第二节水样的预处理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五章第一节气样的预处理参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六章第十节大气降水参见大气质量分析方法GB13580.12-921.2.2 经过处理的样品,可直接用于原子吸收法的分析元素火焰法铜 GB7475-87铅 GB7475-87锌 GB7475-87铬《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B)锰 GB11911-89铁 GB11911-89镉 GB7475-87镍 GB11912-89银 GB11907-89钾 GB13580.12-92钙 GB13580.13-92钠 GB13580.12-92镁 GB13580.13-921.3 检出限待测样品的基体组成不同,以及分析所使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型号的不同,很可能导致同种待测元素具有不同的检测限。

特别是前者的影响很大,以下给出各元素的检测限可做参考。

元素检出限火焰法(mg/L)铜 0.05铅 0.2锌 0.05铬 0.05锰 0.01铁 0.03镉 0.05镍 0.05银 0.03钾 0.013钙 0.02钠 0.008镁 0.00251.4干扰及消除办法1.4.1火焰法1.4.1.1 化学干扰: 主要由于火焰中分子未完全原子化或原子又生成更难分解的氧化物而造成的干扰。

锌镍合金作业指导书

锌镍合金作业指导书
时间
10-30分钟
30分钟
计时器
1次/2小时
四工作要点:
1.检查烘道、烘箱是否正常。
2.时间继电器,温控仪是否正常。
3.工件与挂具是否相符。
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7.6
郭月星
王新明
高建东
活化作业指导书
一工序:盐酸活化
设备名称
规格
投入数量
维护周期
活化槽
2000升
1
7天
二作业顺序:
喷淋水洗→活化→喷淋水洗。
三。活化工艺参数:
控制项目
控制基准
控制方法
频次
盐酸浓度
300-480mL/L
化学分析
1次/7天
时间
1-2分钟
自动控制
目测
温度
常温
四工作要点:
1.检查盐酸浓度是否在工艺范围内。
2.停电对策备用电源或手工提出工件,清洗保护后放在挂件区。
2.计时器是否正常。
3.工件与挂具是否相符。
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7.6
郭月星
王新明
高建东
CA-7.5.1 -09
烘干作业指导书
一工序:烘干
设备名称
规格
投入数量
维护周期
烘道
1
30天
烘箱
1
30天
二作业顺序:
封闭→烘干
三封闭工艺参数:
控制项目
控制基准
设定值
控制方法
频次
温度
80-100
90
温控仪
1次/2小时
控制方法
频次
盐酸浓度
300-480mL/L

044镀锌电焊网检验作业指导书

044镀锌电焊网检验作业指导书

镀锌电焊网检验作业指导书BDKY/ZY 044-2016编制人:批准人:保定市科源建材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2月11日适用于建筑节能工程用热镀锌焊接网丝径、网孔偏差、焊点抗拉力、镀锌层质量、锌层硫酸铜质量的检测。

2.检测依据QB/T 3897-1999 镀锌电焊网GB/T 1893-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2-1991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3.丝径检测 3.1检测仪器外径千分尺 3.2检测步骤用外径千分尺任取经向、纬向3处进行测量(锌粒处除外),分别计算平均值。

4.网孔偏差检测 4.1检测仪器钢直尺:精度为1mm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 4.2检测步骤:按表一由不同网孔距离所规定网孔数量测量所对应的距离,和规定值305mm 相比较,就是网孔偏差。

5.焊点抗拉力: 5.1检测仪器:电子万能机,能保证检测结果在量程范围的(20-80)%内。

5.2检测步骤: 在网上相交于一点四条边上每条任取5点,成90度交叉U 形,进行试验,取平均值,精确到1N 。

6.镀锌层质量试验 6.1 检测仪器6.1.1 天平:精度为0.001g;6.1.2 螺旋千分尺:精度为0.001mm;6.1.3 化学药品:六次甲基四胺;相对密度为1.18以上的浓盐酸。

6.2 检测步骤6.2.1 试验溶液的配制用3.5 g 六次甲基四胺((CH 2)6 N 4)溶于500 mL 的浓盐酸(相对密度为1.18以上)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

6.2.2.1 试样长度按表二切取。

6.2.2.3 试验前试样应用乙醇、汽油等溶剂擦洗。

必要时再用氧化镁糊剂轻擦并水洗后迅速干燥。

6.2.3 检测过程6.2.3.1 称量试样去掉锌层前的质量,钢丝直径不大于0.80 mm 至少精确至0.001 g ,钢丝直径大于0. 80 mm 至少精确至0.0 1 g 。

6.2.3.2 将试样完全浸置在试验溶液中,试样比容器长时,可将试样作适当弯曲或卷起来。

电镀锌作业指导书(二)

电镀锌作业指导书(二)

电镀锌作业指导书(二)引言概述:电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防腐蚀处理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锌来防止金属腐蚀。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电镀锌作业指导书,介绍电镀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完成电镀锌作业。

正文内容:1. 准备工作1.1 清理金属表面:将待电镀锌的金属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油脂、污垢和氧化层。

1.2 准备电镀液:按照制造商提供的配方,在合适的容器中准备适量的电镀液。

2. 电镀锌操作步骤2.1 温度控制:将电镀液加热至适宜的温度,一般在50°C-60°C之间,并保持稳定的温度。

2.2 电流密度设置:根据待电镀金属的大小和形状,合理设置电流密度。

确保电流均匀分布,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电流密度。

2.3 电镀时间控制:根据金属的厚度和需要的电镀层厚度,确定适当的电镀时间。

3. 注意事项3.1 安全操作:在进行电镀锌作业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眼镜和防酸碱服装,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2 电镀液维护:定期检查电镀液的成分和pH值,并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电镀液添加剂。

3.3 通风设备:在电镀锌作业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以排出产生的有害气体。

3.4 废液处理:将废液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4.1 电镀层不均匀:检查电流密度设置是否合适,或调整电镀时间。

4.2 电镀层过厚或过薄:调整电镀时间,保持适当的电流密度。

4.3 良品率低:检查金属表面清理是否彻底,或调整电镀液成分。

5. 总结本文提供了电镀锌作业指导书,详细介绍了电镀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措施,可以保证电镀锌的质量和效果,并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操作指导书进行操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电镀锌作业获得满意的结果。

(作业指导书)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 17138-1997

(作业指导书)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 17138-1997

作业指导书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 17138-1997一、实验目的: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3.学会土样的消解及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和仪器:1.仪器:100 mL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聚四氟乙烯坩埚、电热板novAA 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锌-空心阴极灯2.试剂:(1)盐酸,优级纯(2)硝酸,优级纯;(3)去离子水;(4)氢氟酸,ρ=1.49g/ml;(6)高氯酸,ρ=1.68 g/ml。

(7)硝酸镧水溶液:称取3g硝酸镧(La(NO3)·6H2O)溶于42ml水中。

(8)2%(v/v)硝酸溶液:移取20 ml浓硝酸(优级纯)于980 ml去离子水中。

(9)国际标准样品-铜-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 mg/L。

(10)国家标准样品-锌-单元素标准溶液,1000 mg/L。

(11)铜、锌混合标准使用液:铜20mg/L,锌120mg/L;用硝酸溶液(2)逐级稀释铜、锌标准储备液(9)(10)待用。

四、实验原理:采用盐酸-硝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部进入试液中。

然后,将土壤消解液喷入空气-乙炔火焰中。

在火焰的高温下,铜、锌化合离解为基态原子,该基态原子蒸汽对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发生的特征谱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在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铜、锌的吸光度。

五、操作方法1.土壤样品的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一般不少于500g)倒在塑料薄膜上,晒至半干状态,将土块压碎,去残根、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

然后用有机玻璃棒或木棒将土样碾碎,过2 mm尼龙筛,去掉2 mm以上的砂砾和植物残体。

将上述风干细土反复按四法弃取,最后约留下100 g土样,进一步用研钵磨细,通过100目尼龙筛,装于瓶中(注意在制备过程中不要被沾污)。

取20~30 g土样,在105℃下烘4~5 h,恒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检测作业指导书
1.试剂及其配制
1.1锌标准贮备溶液(1.00mg/ml-Zn):称取0.2000g光谱纯金属锌。

用5ml硝酸溶液溶解后,全量称入200ml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

1.2锌标准中间溶液(100ug/ml):量取10.0ml 锌标准贮备液于100m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稀释至标线,混匀。

1.3锌标准使用溶液(
2.00ug/ml):量取2.00ml 标准中间溶液于100ml量瓶中。

用盐酸溶液稀释至标线,混匀,可稳定7d。

1.4乙酸铵溶液:量取57ml冰乙酸于200ml水中,加3滴二甲基黄指示剂溶液,用氨水溶液调节溶液恰呈橙黄色(pH=4),加水稀释至1L。

1.5络合剂混合溶液:分别称取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铵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各0.25g,溶于50ml 水中,用定量滤纸过滤后与50ml乙酸铵溶液混合,用甲基异丁基酮提纯两次,每次10ml。

水相盛于试剂瓶中(当日配制)。

1.6氨水溶液(6mol/l):氨水经等温扩散法提纯。

1.7盐酸溶液(1+99):用1体积盐酸(HCL,密度为1.19g/ml,超级纯)与99体积水混匀。

1.8甲基异丁甲酮(MIBK)CH3COCH2CH(CH3)2。

1.9二甲基黄指示剂溶液(0.5g/l):称取0.05g 二甲基黄溶于100ml90%乙醇溶液中,混匀,过滤后使用。

1.10硝酸溶液(6mol/l):移取75ml硝酸(HNO3,密度为1.42g/ml,优级纯)与125ml水混匀。

2.绘制工作曲线
a)取6个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ml,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锌标准使用液,加水稀释至20ml,混匀;
b)各加1滴二甲基黄指示剂溶液,混匀;
c)用氨水溶液调溶液恰呈橙黄色;
d)各加2mlAPDC-DDTC-乙酸铵络合剂混合溶液,混匀;
e)各加3ml甲基异丁酮,塞紧塞子,强烈振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
f)用MIBK调零,按仪器测定条件测定锌的吸光值Ai。

将测得数据记入表中;
g)以吸光值Ai-Ao(标准空白)为纵坐标,相应的锌量(ug)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3.样品测定
取20ml过滤的水样于25ml具塞比色试管中,按
步骤测定其吸光值Aw.取20ml水,按同样步骤测定分析空白值Ab。

4.记录与计算
将测得吸光值记入表中,由吸光值(Aw-Ab)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得或用线性回归计算水样中锌的微克数,按式(11)计算:
ρ=m/V×1000……………………………11)
式中:
ρ——水样中锌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ug/l);
m——曲线中查得锌量,单位为微克(ug);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