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9章B淋巴细胞ppt课件

未成熟B细胞结合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细胞发 生凋亡---克隆清除
未成熟B细胞结合骨髓中的自身抗原---mIgM 表达下调---进入外周淋巴器官,对抗原刺激不 产生应答---无能
未成熟B细胞结合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细胞中 RAG基因重新活化---轻链VJ再次重排,合成 新的轻链,替代自身反应性轻链---成为一个新 的B细胞---受体编辑。若受体编辑不成功,则 该细胞发生凋亡或无能。
B
V 细
胞
甲1
B
V 细
胞
乙1
B
细V
胞
丙
D
J1
1
D J1 1
D J1
3、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造成的多样性 hypermutation)
被抗原激活后的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生发中 心分裂增殖时,IgV区基因大约每复制1000个 bp就有1对发生突变(碱基配对错误所致,而其他体细 胞每次分裂中DNA分子的突变率约为1010bp),故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isotype exclusion):
是一个B细胞克隆只表达一种 BCR,只分泌一种抗体的机制。
等位排斥——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 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 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 的轻链或重链基因抑制了另一条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重排。
同种型排斥——是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 的排斥,κ链基因表达成功即抑制λ链基 因的表达。在人Ig中κ链和λ链之比约为 2:1,而在小鼠中约为20:1。
• 可分泌CKs调节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非抗原依赖期(骨髓) 抗原依赖期(外周淋巴器官)
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 中的分化发育过程中产生的 主要事件是
–功能性BCR的表达
未成熟B细胞结合骨髓中的自身抗原---mIgM 表达下调---进入外周淋巴器官,对抗原刺激不 产生应答---无能
未成熟B细胞结合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细胞中 RAG基因重新活化---轻链VJ再次重排,合成 新的轻链,替代自身反应性轻链---成为一个新 的B细胞---受体编辑。若受体编辑不成功,则 该细胞发生凋亡或无能。
B
V 细
胞
甲1
B
V 细
胞
乙1
B
细V
胞
丙
D
J1
1
D J1 1
D J1
3、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造成的多样性 hypermutation)
被抗原激活后的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生发中 心分裂增殖时,IgV区基因大约每复制1000个 bp就有1对发生突变(碱基配对错误所致,而其他体细 胞每次分裂中DNA分子的突变率约为1010bp),故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isotype exclusion):
是一个B细胞克隆只表达一种 BCR,只分泌一种抗体的机制。
等位排斥——是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 体上的轻链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 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达,先重排成功 的轻链或重链基因抑制了另一条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重排。
同种型排斥——是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 的排斥,κ链基因表达成功即抑制λ链基 因的表达。在人Ig中κ链和λ链之比约为 2:1,而在小鼠中约为20:1。
• 可分泌CKs调节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的分化发育
非抗原依赖期(骨髓) 抗原依赖期(外周淋巴器官)
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 中的分化发育过程中产生的 主要事件是
–功能性BCR的表达
B淋巴细胞-免疫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15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1.祖B细胞 2.前B细胞 3.未成熟B细胞 4.成熟B细胞
16
17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在骨髓中发育的未成熟B细胞通过克隆清 除(clone deletion)、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和失能(anergy)等机制形成了对 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成熟的B细胞到达 外周淋巴组织后仅被外来抗原激活,发挥B 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1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mIg 为单体,以四肽链结构结构存在,包含通过二 硫键共价相连的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 mIg的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
2、Igα /Igβ 属IgSF,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较长的 胞质区。 Igα /Igβ 和mIg组成稳定的BCR复合物。 Igα /Igβ 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 ),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 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9
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 基因片段中将一个V片段,一个D片段(轻链无 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 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BCR。Ig胚系基因重 排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程序化,首先是重链发生 基因重排,随后是轻链重排。
胚系基因 → D-J连接 → V-DJ连接
10
3. 等位基因排斥(allelic exclusion)
25
(四)其他表面分子
CD20 CD20分子能通过调节跨膜钙离子流 动,在B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CD20是B细胞特异性标志。
4
第一节B细胞的分化发育
(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1.祖B细胞 2.前B细胞 3.未成熟B细胞 4.成熟B细胞
16
17
(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在骨髓中发育的未成熟B细胞通过克隆清 除(clone deletion)、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和失能(anergy)等机制形成了对 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成熟的B细胞到达 外周淋巴组织后仅被外来抗原激活,发挥B 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1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mIg 为单体,以四肽链结构结构存在,包含通过二 硫键共价相连的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 mIg的作用是结合特异性抗原。
2、Igα /Igβ 属IgSF,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较长的 胞质区。 Igα /Igβ 和mIg组成稳定的BCR复合物。 Igα /Igβ 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 ),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 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9
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 基因片段中将一个V片段,一个D片段(轻链无 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 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BCR。Ig胚系基因重 排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程序化,首先是重链发生 基因重排,随后是轻链重排。
胚系基因 → D-J连接 → V-DJ连接
10
3. 等位基因排斥(allelic exclusion)
25
(四)其他表面分子
CD20 CD20分子能通过调节跨膜钙离子流 动,在B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CD20是B细胞特异性标志。
4
第一节B细胞的分化发育
《淋巴细胞活化》课件

初级淋巴器官: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中的重要组织,存在于全身各个部位。它们是淋巴细胞活 化和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也起到滤清淋巴液的作用。
淋巴结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活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淋巴结中,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交流和信号传导,促进淋巴细胞的 激活和增殖。
激活刺激和信号传递
1
抗原结合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结合,是淋巴细胞活化的起始步骤。
2
信号传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原结合后,信号通过复杂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来启动淋巴细胞活化的级联反 应。
3
细胞反应
在信号传导的作用下,淋巴细胞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开始进行免疫应答。
抗原特异性激活
淋巴细胞可以对特定的抗原产生选择性的激活反应,这种抗原特异性激活是 淋巴细胞活化的关键过程。
《淋巴细胞活化》PPT课 件
淋巴细胞活化是指通过特定信号的刺激,使淋巴细胞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 状态,参与体内免疫应答的关键过程。
什么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 它们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起着抗体产生和细胞免疫等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分类型
T细胞
转录因子的活化
在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特定的转录因子会被激活,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 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细胞因子的产生
淋巴细胞活化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等。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介导作用。
细胞因子的功能
1 增强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增 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的效果。
负责调节免疫应答和参与细胞免疫。
《T、B淋巴细胞》PPT课件

②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 用于成熟T细胞的检测。
ζζ 或ζ η
9
(二)T细胞的其他膜表面标志
1.CD4/CD8分子 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成熟T细胞表面
(1)是TCR-CD3的辅助受体,辅助TCR识别 MHC-抗原肽分子,又帮助TCR的信号传递。 (2)依此,T细胞可分成两大亚群:
CD4+T细胞和CD8+T细胞,前者具有辅助 性T(Th)细胞的功能,后者具有细胞毒性 T(CTL或Tc)细胞的活性。
CD3: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
7
1.TCR
TCRαβ 占T细胞总数的90-95%
(1)分类
TCRγδ 占T细胞总数的5-10%
膜外区—V区
(2)肽链构C区成
跨膜区 胞浆区
8
2.CD3分子
① CD3分子具有5种肽链,即 γ(gamma)、δ(delta)、 ε(epsilon)、ζ(zeta)、η(eta), 均为跨膜蛋白。是TCR-CD3复 合体中信号转导的亚单位, 将TCR接受的抗原刺激信号转 导至细胞内,使T细胞活化。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
27
依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区分为Th1、Th2和Th3
Th1细胞
(TD细胞)
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 功能 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
Th2细胞 Th3细胞
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 功能 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 主要分泌TGF- 功能 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
42
三、T细胞的分化发育与膜分子的表达
(一)胸腺的结构
胸腺实质
胸腺细胞: 未成熟的T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 Mφ、DC等
细胞外基质成分
ζζ 或ζ η
9
(二)T细胞的其他膜表面标志
1.CD4/CD8分子 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成熟T细胞表面
(1)是TCR-CD3的辅助受体,辅助TCR识别 MHC-抗原肽分子,又帮助TCR的信号传递。 (2)依此,T细胞可分成两大亚群:
CD4+T细胞和CD8+T细胞,前者具有辅助 性T(Th)细胞的功能,后者具有细胞毒性 T(CTL或Tc)细胞的活性。
CD3: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
7
1.TCR
TCRαβ 占T细胞总数的90-95%
(1)分类
TCRγδ 占T细胞总数的5-10%
膜外区—V区
(2)肽链构C区成
跨膜区 胞浆区
8
2.CD3分子
① CD3分子具有5种肽链,即 γ(gamma)、δ(delta)、 ε(epsilon)、ζ(zeta)、η(eta), 均为跨膜蛋白。是TCR-CD3复 合体中信号转导的亚单位, 将TCR接受的抗原刺激信号转 导至细胞内,使T细胞活化。
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
27
依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区分为Th1、Th2和Th3
Th1细胞
(TD细胞)
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 功能 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
Th2细胞 Th3细胞
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 功能 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 主要分泌TGF- 功能 对免疫应答发挥负调节作用
42
三、T细胞的分化发育与膜分子的表达
(一)胸腺的结构
胸腺实质
胸腺细胞: 未成熟的T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 Mφ、DC等
细胞外基质成分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10章 T 淋巴细胞

通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T细胞被清除)
T 细胞经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后, 只有能识别自身MHC 和识别非自身 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发育成熟,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
外周成熟的T细胞: MHC 限制性 自身耐受
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 ): 定位于胸腺依赖区 在抗原的刺激下
• • • • T细胞-TCR • •
I – CD8 克隆增殖 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II-CD4 克隆增殖
不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T 细胞克隆调亡
•
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中,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抗 原肽-MHC I或I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双 阳性 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 的 单阳性细胞,此过程为胸腺的阳性选择。
CD4+ CD8+ (双阳性细胞,DP)—第二阶段
•
胸腺皮质
阳性选择,获MHC限制性
•
CD4+
CD8+ (单阳性细胞,SP)
•
•
胸腺
阴性选择,获自身耐受
第 三
阶
•
CD4+
CD8+
段
•
(MHC-II限制性,TH) (MHC-I限制性,CTL)
• 周围淋巴组织
阳性选择
此时,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经基因重排后, 形成TCR-CD3结构,具识别 MHC-抗原肽能力。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TCR基因重排(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
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T 细胞经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后, 只有能识别自身MHC 和识别非自身 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发育成熟,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
外周成熟的T细胞: MHC 限制性 自身耐受
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 ): 定位于胸腺依赖区 在抗原的刺激下
• • • • T细胞-TCR • •
I – CD8 克隆增殖 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II-CD4 克隆增殖
不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T 细胞克隆调亡
•
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中,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抗 原肽-MHC I或I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双 阳性 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 的 单阳性细胞,此过程为胸腺的阳性选择。
CD4+ CD8+ (双阳性细胞,DP)—第二阶段
•
胸腺皮质
阳性选择,获MHC限制性
•
CD4+
CD8+ (单阳性细胞,SP)
•
•
胸腺
阴性选择,获自身耐受
第 三
阶
•
CD4+
CD8+
段
•
(MHC-II限制性,TH) (MHC-I限制性,CTL)
• 周围淋巴组织
阳性选择
此时,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经基因重排后, 形成TCR-CD3结构,具识别 MHC-抗原肽能力。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TCR基因重排(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
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第九章 B淋巴细胞PPT课件

l 阳性选择(生发中心) 活化B增殖 BCR可变区体细胞超突变 突变 B 与
FDC表面抗原高亲和力结合 选择存活 导致 BCR及抗 体亲和力成熟,抗体类型转换,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
B细胞的分化发育(了解)
Ig基因重排
阴性选择
1) 阴性选择 --- 自身耐受
未成熟B细胞
mIgM ---自身抗原 凋亡或无能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B细胞受体(BCR)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特异性结合天然抗原 ★mIg的类别随B细胞发育阶段而异
2.Igα(CD79a)/Igβ(CD79b)
结构: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功能: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参与m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
2.CD22: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为抑制性受体, 介导B细胞-单核细胞、B-T及B-B之间的作 用.
3.CD32(FcγRⅡ) :抑制性受体,终止B细胞活 化和抗体分泌
其他表面分子(补充)
(1)补体受体(CR)多数B细胞表面表达CR1和 CR2(即CD35和CD21)。
(2)MHC抗原 B细胞可表达MHC-Ⅰ类和MHC-Ⅱ 类抗原。MHC-Ⅱ类抗原可与Th细胞表面CD4结合, 增强B细胞与Th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参与抗原递 呈和淋巴细胞激活
自我更新
由骨髓产生
自发性Ig的产生
高(自身Ab)
低
特异性
BCR复合物
* 组 成 : 1 个 膜 表 面 Ig ( BCR ) 与 2 个 Igα/Igβ 异 二聚体; * 作用:mIg V区特异性识 别抗原;
Igα/Igβ 转 导 mIg 特 异 性识别抗原的信号。
B细胞抗原受体(BCR)
FDC表面抗原高亲和力结合 选择存活 导致 BCR及抗 体亲和力成熟,抗体类型转换,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
B细胞的分化发育(了解)
Ig基因重排
阴性选择
1) 阴性选择 --- 自身耐受
未成熟B细胞
mIgM ---自身抗原 凋亡或无能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B细胞受体(BCR)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特异性结合天然抗原 ★mIg的类别随B细胞发育阶段而异
2.Igα(CD79a)/Igβ(CD79b)
结构: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功能: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参与m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
2.CD22: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为抑制性受体, 介导B细胞-单核细胞、B-T及B-B之间的作 用.
3.CD32(FcγRⅡ) :抑制性受体,终止B细胞活 化和抗体分泌
其他表面分子(补充)
(1)补体受体(CR)多数B细胞表面表达CR1和 CR2(即CD35和CD21)。
(2)MHC抗原 B细胞可表达MHC-Ⅰ类和MHC-Ⅱ 类抗原。MHC-Ⅱ类抗原可与Th细胞表面CD4结合, 增强B细胞与Th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参与抗原递 呈和淋巴细胞激活
自我更新
由骨髓产生
自发性Ig的产生
高(自身Ab)
低
特异性
BCR复合物
* 组 成 : 1 个 膜 表 面 Ig ( BCR ) 与 2 个 Igα/Igβ 异 二聚体; * 作用:mIg V区特异性识 别抗原;
Igα/Igβ 转 导 mIg 特 异 性识别抗原的信号。
B细胞抗原受体(BCR)
《免疫学》教学课件:10 T淋巴细胞

双
阳 性
皮质上皮细胞
期
双阳性细胞 皮
髓
单 阳
交
DC
界
性 期
单阳性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 髓
巨噬细胞
质
5
6
胸腺中T细胞的阳性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生理意义 CD4+CD8+T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相互结 合而被选择继续分化。赋予成熟的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具有MHC 限制性.如果与MHC-I结合,最终分化为CD8+T细胞,如果与 MHC-II结合则最终分化为CD4+T 细胞(Ⅰ8Ⅱ4 )。
CD28 — CD80和CD86(B7-1/B7-2) CTLA-4 (CD152) — CD80和CD86(B7-1/B7-2)
CD40L (CD154) - CD40
15
(一)TCR-CD3复合物: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e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derive their name
from their site of maturation in the thymus.
胸腺
T淋巴细胞的形态
2
第一节 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抗原受体表达及其基因重排—多样性 (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
DN
CD3-CD4-CD8-
β链基因 V-DJ重排
DN
CD3LOWCD4-CD8-
β链表达 α链基因重排
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过程
SP(髓质) CD3+ CD4+CD8-
《淋巴细胞再循环》课件

《淋巴细胞再循环》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淋巴细胞再循环概述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研究方法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展望
01
淋巴细胞再循环概 述
淋巴细胞再循环
开发淋巴细胞再循环相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未来可以开发针对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药物和治疗 方法,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肿瘤。
淋巴细胞再循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
感染性疾病治疗
淋巴细胞再循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 有重要作用,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巴 细胞再循环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密切相关,未来可以进 一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的交叉点。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感染性疾病可以引起淋巴细胞再循环 的改变,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巴细胞 再循环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异 常导致的疾病,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 巴细胞再循环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移植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再循环,未来可以进一 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干细胞研究的交叉点。
01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 展望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分子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分子 机制,包括淋巴细胞归巢、出芽等过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淋巴细胞再循环概述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研究方法 •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展望
01
淋巴细胞再循环概 述
淋巴细胞再循环
开发淋巴细胞再循环相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未来可以开发针对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药物和治疗 方法,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肿瘤。
淋巴细胞再循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
感染性疾病治疗
淋巴细胞再循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 有重要作用,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巴 细胞再循环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密切相关,未来可以进 一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与血管生物学的交叉点。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感染性疾病可以引起淋巴细胞再循环 的改变,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巴细胞 再循环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异 常导致的疾病,未来可以通过调节淋 巴细胞再循环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干细胞研究
干细胞移植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再循环,未来可以进一 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干细胞研究的交叉点。
01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 展望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分子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分子 机制,包括淋巴细胞归巢、出芽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TCR由β链和pre-Tα链组 成
6
没有TCR α链表达 CD3低表达
二、双阳性细胞时期
pre-T增殖活跃开始表达CD4和CD8,形成 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 DP)T 细胞。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CD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一、TCR-CD3复合体
TCR
类型:TCR、TCR
功能:特异识别MHC分子 提呈的抗原肽(3个CDR)
CD3
构型:和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
T细胞一旦成熟,就随血液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 疫器官。
8
9
四、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区发生的,双阳性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递呈的自 身肽-MHCⅠ/Ⅱ复合物反应;
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被克隆 清除(95%左右的细胞),TCR与自身肽-MHC分子以适当的 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继续分化;
3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来自骨髓的祖T细胞(T lineage progenitor, pro-T)从胸腺皮髓交界处进入胸腺;
pro-T细胞首先移行至胸腺皮质外层,再逐渐向 深皮质区、皮髓交界和髓质区迁移并逐渐分化发 育成熟;
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4
胸腺微环境对于T细胞分化成熟的的重要性
5
一、双阴性细胞时期
在分化早期,T细胞经历祖T细 胞(pro-T cell)和前T细胞
(pre-T cell)。
此时,胸腺细胞既不表达CD4, 也不表达CD8,称为双阴性 (double negative, DN)T细 胞。
pro-T期β链基因开始重排。 pre-T细胞表面表达pre-TCR
五、阴性选择
在胸腺内皮髓交界区发生,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肽-MHC I/II分子复合物结合。
能与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高亲和性结合的 SP细胞,则停止发育,不能结合的SP细胞则发育 为成熟的T细胞。
结果: 清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产生自身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
若识别自身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DP细胞表面CD8分子 表达水平增高,CD4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丢失,变成CD4CD8+单阳性细胞;
若识别自身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DP细胞表面CD4分子
表达水平增高,CD8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丢失,变成
CD4+CD8-单阳性细胞;
10
结果:获得自身MHC限制性
2、 CTLA-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 又名CD152) 表达:活化的T细胞 配体:B7分子,亲和力显著高于CD28 胞内区含有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 ITIM) 作用:与B7分子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 27
α链重排抑制了δ链的重排,使定向分化为αβT 细胞。
TCR可以与自身肽-MHC分子进行识别和结合
7
三、单阳性T细胞时期
细胞表面出现高密度TCRαβ和CD3,并组成 TCR/CD3复合体。可以与自身肽-MHC结合
双阳性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分 化为成熟的CD4+或CD8+T细胞,获得自身 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能识别抗原介导 免疫应答并参与调节免疫。
CD4是HIV包膜糖蛋白gp120受 体
22
三、协同刺激分子
CD28
B7家族
CTLA-4
B7家族
ICOS
B7家族
PD-1
PD-L1/PD-L2
CD2(LFA-2) α-CD2或绵羊红细胞
CD45
CD22
CD40L
CD40
LFA-1
ICAM-1
T细胞
靶细胞或APC细胞
17
一信号
TCR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 功能: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 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细胞
TCR 抗原肽
MHC
18
抗原提呈细胞
二、CD4和CD8 分子
CD4 65%左右的外周血T细胞表达
单链,胞外区4个Ig样区 与MHC II类分子2非多态区结合 CD4+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和调
11
12
六、TCR胚系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V区基因
TCR的βδ链 V、于V区的下游
13
14
15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TCR-CD3复合体 辅助受体 CD4和CD8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丝裂原受体 其他表面分子
16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1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 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 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 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 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 能。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2
胸导管:高达95%以上。
内容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 T细胞亚群 T细胞的功能
23
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需双信号: 第一信号:TCR识别APC或靶细胞提呈的抗原
肽 -MHC分子复合物,CD3向胞内转导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24
25
26
1、CD28
表达:90%CD4+T细胞、50% CD8+ T细胞 配体:B7-1(CD80)和B7-2(CD86) 作用:胞内区含ITAM基序,参与传递T细胞活化的第 二条信号
节性T细胞(Treg)
CD8 35%左右的外周血T细胞表达
αβ异二聚体,胞外区各1个Ig样区 与MHC I类分子3非多态区结合 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
19
CD4和CD8分子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分子
20
CD4和CD8分子参与TCR活化信号的转导
21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7th Edition
6
没有TCR α链表达 CD3低表达
二、双阳性细胞时期
pre-T增殖活跃开始表达CD4和CD8,形成 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 DP)T 细胞。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CD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一、TCR-CD3复合体
TCR
类型:TCR、TCR
功能:特异识别MHC分子 提呈的抗原肽(3个CDR)
CD3
构型:和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功能: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
T细胞一旦成熟,就随血液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 疫器官。
8
9
四、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区发生的,双阳性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递呈的自 身肽-MHCⅠ/Ⅱ复合物反应;
不能与自身肽-MHC分子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被克隆 清除(95%左右的细胞),TCR与自身肽-MHC分子以适当的 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继续分化;
3
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
来自骨髓的祖T细胞(T lineage progenitor, pro-T)从胸腺皮髓交界处进入胸腺;
pro-T细胞首先移行至胸腺皮质外层,再逐渐向 深皮质区、皮髓交界和髓质区迁移并逐渐分化发 育成熟;
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4
胸腺微环境对于T细胞分化成熟的的重要性
5
一、双阴性细胞时期
在分化早期,T细胞经历祖T细 胞(pro-T cell)和前T细胞
(pre-T cell)。
此时,胸腺细胞既不表达CD4, 也不表达CD8,称为双阴性 (double negative, DN)T细 胞。
pro-T期β链基因开始重排。 pre-T细胞表面表达pre-TCR
五、阴性选择
在胸腺内皮髓交界区发生,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肽-MHC I/II分子复合物结合。
能与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高亲和性结合的 SP细胞,则停止发育,不能结合的SP细胞则发育 为成熟的T细胞。
结果: 清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产生自身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
若识别自身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DP细胞表面CD8分子 表达水平增高,CD4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丢失,变成CD4CD8+单阳性细胞;
若识别自身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DP细胞表面CD4分子
表达水平增高,CD8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丢失,变成
CD4+CD8-单阳性细胞;
10
结果:获得自身MHC限制性
2、 CTLA-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 又名CD152) 表达:活化的T细胞 配体:B7分子,亲和力显著高于CD28 胞内区含有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 ITIM) 作用:与B7分子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 27
α链重排抑制了δ链的重排,使定向分化为αβT 细胞。
TCR可以与自身肽-MHC分子进行识别和结合
7
三、单阳性T细胞时期
细胞表面出现高密度TCRαβ和CD3,并组成 TCR/CD3复合体。可以与自身肽-MHC结合
双阳性T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分 化为成熟的CD4+或CD8+T细胞,获得自身 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能识别抗原介导 免疫应答并参与调节免疫。
CD4是HIV包膜糖蛋白gp120受 体
22
三、协同刺激分子
CD28
B7家族
CTLA-4
B7家族
ICOS
B7家族
PD-1
PD-L1/PD-L2
CD2(LFA-2) α-CD2或绵羊红细胞
CD45
CD22
CD40L
CD40
LFA-1
ICAM-1
T细胞
靶细胞或APC细胞
17
一信号
TCR与CD3分子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 功能: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CD3 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细胞
TCR 抗原肽
MHC
18
抗原提呈细胞
二、CD4和CD8 分子
CD4 65%左右的外周血T细胞表达
单链,胞外区4个Ig样区 与MHC II类分子2非多态区结合 CD4+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和调
11
12
六、TCR胚系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V区基因
TCR的βδ链 V、于V区的下游
13
14
15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TCR-CD3复合体 辅助受体 CD4和CD8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丝裂原受体 其他表面分子
16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1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 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 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 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 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 能。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2
胸导管:高达95%以上。
内容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 T细胞亚群 T细胞的功能
23
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需双信号: 第一信号:TCR识别APC或靶细胞提呈的抗原
肽 -MHC分子复合物,CD3向胞内转导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24
25
26
1、CD28
表达:90%CD4+T细胞、50% CD8+ T细胞 配体:B7-1(CD80)和B7-2(CD86) 作用:胞内区含ITAM基序,参与传递T细胞活化的第 二条信号
节性T细胞(Treg)
CD8 35%左右的外周血T细胞表达
αβ异二聚体,胞外区各1个Ig样区 与MHC I类分子3非多态区结合 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
19
CD4和CD8分子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分子
20
CD4和CD8分子参与TCR活化信号的转导
21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7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