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双杠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共13页文档
双杠支撑摆动说课稿

双杠支撑摆动说课稿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头脑中形成摆动的动作表象。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各种练习,同学在保护与帮助的条件下能完成双杠动作。
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上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相互竞争心理、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双杠:重点:直臂支撑,以肩为轴摆动难点:支撑摆动的幅度二、教法与学法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提高保护帮助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体操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协作,从而达到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及加强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1、准备部分:课的开始通过教学常规、集中注意力、双人徒手操的练习,一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使学生身体的主要肌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学生机体内脏器官及大脑皮层的活性调动起来,为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合理、自然过度到基本部分作好充分准备。
2、基本部分: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原地仰撑、俯撑练习,使学生体会杠上前后支撑的初步感觉。
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练习项目(杠上支撑或支撑移动),通过观察找出部分学生做追杠的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进行双杠支撑摆动技术教学,运用动作要点、重难点的讲解结合示范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设计附加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在形成技术、技能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分析。
例如,双杠支撑摆动,提示学生想一想“挂钟的摆动”,使学生产生“钟摆”的思维联想,再同动作技术双杠支撑摆动结合起来,就加深了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追求知识、掌握技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设计体育骨干作为“先行组织者”,使学生当一次老师,激发其他同学的练习兴趣。
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有组织、有调控、有指导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反复练习,互学互评,自我分析等学法,从外部的操作逐步向内部的智力动作内化,使技能、技术尽快掌握,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取性和创造性,提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熟练性,从而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双杠-支撑摆动

课的设计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
把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的生成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六年级体操双杠教学的技评项目是支撑摆动,双杠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负担自身体重情况下,发展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典型动作练习。
对于发展学生上肢和躯干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而且还需要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帮助的技能,以确保活动安全。
双杠练习对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快速跑能力。
使学生在娱乐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共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改班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好,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班风较好,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2、学生学习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80%的学生能确立以肩为轴,直臂支撑的动作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本课的教学流程安排(一)开始阶段:课堂常规2'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二)准备阶段6’~7’1、慢跑叫号抱团目的:热身,在慢跑中加入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快速的融入到教学中。
2、徒手操(双杠)3’在双杠上进行徒手操练习。
目的:利用器材,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3、辅助练习:绷脚尖目的:身体姿态练习,使学生对双杠上的身体姿态更明确。
(三)基本内容阶段30’1、支撑摆动24’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友伴型分组的教学法,从易到难,要求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支撑摆动的动作。
1)在杠端复习小幅度的支撑摆动练习2)教师拿垂钓的小球讲解以肩为轴、直臂顶肩的动作要领3)由小幅度摆动组建增加摆动幅度,在保护与帮助下进行4)支撑摆动触橡皮筋练习5)空余的同学做辅助练习6)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动作,师生共同点评2、拓展:萝卜搬运工6‘~7’游戏规则:学生分为八组,每组第一位同学开始,半蹲跳前进到一定距离后,拿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纸团做的萝卜后往回跑,绕过标志物到达终点后将萝卜放下下一位同学出发。
16、双杠: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

2×8
1’’
部分
(1)一般性准备活动:关节
3.2 师生间、同伴间游
(安全提示:前
拍
(5’)
拉伸操。
戏。
后左右同学保
≧5
1’
(2)专门性准备活动:叮铛
持一臂间隔距
铃子-响。
离。)
基本部分
(30’)
1.双杠: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3
1.1单一身体练习: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1.1.1支撑摆动成分腿坐
1.2.2自我挑战连续的支撑摆动分腿坐至少3次以上。
2.遵守游戏规则,完成
3 组。
1.1-1.2:
10人一组,双杠
两边各5人。教师小组纠错指导。
(安全提示:前一人上杠练习, 后一人保护与帮助,每副双杠杠端和杠中底部各铺 1 张大垫子。)
4.八路纵队。
≧3
≧3
≧5
≧6
≧5
3
1’
1’
3’
4’
4’2’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束部分教学内容1.双杠: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
2.课课练:障碍合作跑。
1.能说出双杠支撑摆动成分腿坐的动作名称及练习要求。
教学
2.在双杠组合练习中,能够独立连续完成支撑摆动成分腿坐接屈腿弹腿压杠下至少 3
目标
次,表现出一定的支撑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发展上肢力量。
3.学生敢上杠、爱练习,增进同伴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格。
1.1.2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1.1.3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1.2组合练习:直臂支撑+各种形式、方向的移动+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屈腿弹腿压杠前摆下。
双杠(杠上支撑、支撑摆动)教案

双杠(杠上支撑、支撑摆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杠的基本动作,如杠上支撑、支撑摆动等。
2. 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上支撑2. 支撑摆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双杠基本动作,如杠上支撑、支撑摆动。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详细讲解。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纠正法: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个别指导与纠正。
4.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交流、协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双杠运动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术讲解与示范:讲解杠上支撑、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分组进行杠上支撑、支撑摆动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错误动作纠正: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个别指导与纠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2. 评价内容:a. 杠上支撑、支撑摆动的动作质量。
b. 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c. 勇敢、坚韧、团结协作的精神。
3.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双杠运动教学指导手册。
2. 器材:双杠、保护垫、镜子、视频拍摄设备。
3. 场地:体操馆或室外平坦场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杠上支撑、支撑摆动的基本动作。
2. 第3-4周:提高动作质量,练习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3. 第5-6周:加强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 第7-8周:进行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运动安全,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发展。
双杆课教案

双杆课教案教案:双杆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五年级教材,第9册第4课《双杠支撑摆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通过对双杠支撑摆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双杠、的保护垫、秒表、口哨。
学具:学生自备饮用水、运动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然后向学生介绍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
2. 动作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体会动作技巧。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集体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教师口哨指挥,确保动作连贯、协调、稳定。
5. 练习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双杠支撑摆动动作要领:1. 支撑:双杠撑杆稳定,身体挺直。
2. 摆动:双腿并拢,向前后摆动。
3. 连贯性:动作连贯,协调自然。
4. 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晃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双杠支撑摆动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双杠支撑摆动动作的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动作,我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支撑技巧支撑是双杠支撑摆动的基础,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如下:1. 双杠撑杆稳定:学生在双杠下,双手抓住杠子,双脚离地,身体挺直,形成支撑姿势。
“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方法4”教学设计(水平二)

“双杠:支撑摆动练习方法4”教学设计(水平二)
作者:洪愿
来源:《体育教学》2019年第08期
关键词:水平二;器械体操;支撑摆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8-0052-01
一、设计思路
本课在贯彻《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教材三个一”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支撑摆动游戏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体验器械体操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发展学生力量、平衡等素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定向能力和平衡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合作的意志品质。
本课以多种形式的支撑与悬垂活动,围绕变换力量、幅度、路线、姿态等要素进行了设计。
本教材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強化双杠支撑摆动练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摆动时从杠内的小幅度钟摆,过渡到双脚前摆过杠面,从而体会摆动时送髋、肩为轴、前摆过杠面快速分腿直腿坐这个教学目标。
双杠(杠上支撑、支撑摆动)教案

双杠(杠上支撑、支撑摆动)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双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双杠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双杠运动的基本技巧。
2. 杠上支撑和支撑摆动的技巧。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双杠运动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杠上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动作。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步骤:1. 介绍双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讲解杠上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3. 示范杠上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动作。
4. 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双杠运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
第二章:杠上支撑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上支撑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杠上支撑动作的掌握。
教学内容:1. 杠上支撑的动作要领。
2. 杠上支撑的练习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杠上支撑的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杠上支撑的动作。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步骤:1. 讲解杠上支撑的动作要领。
2. 示范杠上支撑的动作。
3. 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杠上支撑动作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
第三章:支撑摆动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支撑摆动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支撑摆动动作的掌握。
教学内容:1. 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2. 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支撑摆动的动作。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步骤:1. 讲解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
2. 示范支撑摆动的动作。
3. 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支撑摆动动作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
第四章:组合动作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将杠上支撑和支撑摆动结合起来,完成组合动作。
2. 培养学生对双杠运动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组合动作的动作要领。
中小学双杠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双杠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作者:孙永生尹军来源:《体育教学》2016年第08期摘要:支撑摆动技术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体操模块中双杠项目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最基础的动作技术。
由于支撑摆动动作是结合上肢支撑动作与躯干﹑下肢摆动动作来完成的,因此,本文以提高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和躯干﹑下肢控制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支撑;摆动;力量;躯干控制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27-05双杠起源于德国,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这种体操器械。
最初为体操训练手段,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
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构成,横杠长3.5米,两杠间距及高度可调节。
1896年双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杠是健身和实用性强的器械体操项目之一,其动作和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动作有易有难,可在杠端﹑杠中﹑杠下或在一根杠或两根杠上做支撑﹑悬垂﹑摆动﹑摆越等动力和静力的动作。
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双杠动作的类型较全,概括起来分为支撑动作﹑挂臂动作和悬垂摆动动作三大类,而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中主要是支撑动作类为主。
而且双杠上的主要动作都是由支撑摆动动作链接完成,因此,支撑摆动动作是双杠上最主要﹑最基础的技术。
本文以提高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和躯干﹑下肢控制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目的。
一、中小学双杠内容与竞技体操中双杠内容的区别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双杠运动有较大的差别,如以初中为例,学习目标方面,初中的双杠教学是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支撑能力和掌握实用技能并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一项内容,而不是以追求竞技比赛和表演为目的。
从练习内容上看,初中教学以基本握法﹑各种支撑﹑移动﹑摆动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上法﹑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双杠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双杠起源于德国,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这种体操器械。
最初为体操训练手段,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
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构成,横杠长3.5米,两杠间距及高度可调节。
1896年双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双杠是健身和实用性强的器械体操项目之一,其动作和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动作有易有难,可在杠端?p杠中?p杠下或在一根杠或两根杠上做支撑?p悬垂?p 摆动?p摆越等动力和静力的动作。
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双杠动作的类型较全,概括起来分为支撑动作?p挂臂动作和悬垂摆动动作三大类,而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中主要是支撑动作类为主。
而且双杠上的主要动作都是由支撑摆动动作链接完成,因此,支撑摆动动作是双杠上最主要?p最基础的技术。
本文以提高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和躯干?p下肢控制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目的。
一、中小学双杠内容与竞技体操中双杠内容的区别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双杠运动有较大的差别,如以初中为例,学习目标方面,初中的双杠教学是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支撑能力和掌握实用技能并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一项内容,而不是以追求竞技比赛和表演为目的。
从练习内容上看,初中教学以基本握法?p各种支撑?p移动?p摆动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上法?p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
而不是竞技双杠项目的高难?p惊险?p复杂的套路动作。
从练习对象上看,初中双杠教学不仅面对男生,也面对女生,男女生都有双杠内容,而竞技体操中双杠项目,只有男子才有双杠。
从场地器械上看,初中双杠教学使用的器械应该包括适合不同年龄?p不同年级的低?p中?p高杠,面向全体男女学生,人人都可以参加练习,竞技体操中双杠项目的双杠器械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只有适合于男子使用的高杠。
因此,中小学的双杠教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p实用性?p教育性和普及性等特点。
二、双杠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双杠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负担自身体重的情况下,发展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典型动作练习。
对弥补上肢和躯干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有重要作用。
双杠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支撑摆动?p分腿?p转体?p推手等动作练习,提高人体在时间和空间位置时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对学生的平衡能力?p 支撑力和协调性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双杠教学中,通过做杠上支撑移动比赛和杠端跳起越杠跳下的追逐游戏,可以满足学生欢快?p活泼嬉戏的心理要求。
由于动作的变化以及整套练习对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勇于克服困难?p顽强、果断。
因此,双杠练习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双杠教学之后,学生的握力?p支撑能力有很大提高。
对在日常生活?p娱乐和劳动中的攀登?p 撑上、撑下等实用技能的运用很有好处。
三、双杠力量训练的特点支撑摆动是双杠项目的主要动作,即使悬垂或挂臂类型,其动作最终仍是要尽可能地到达支撑的最高位置,且绝大部分动作也是从支撑开始。
而在支撑中,多数动作又属前后摆动,其特点是以握点为支点,以肩轴为摆动轴。
在动作中,支撑臂不仅起支撑身体作用,还要调节(转)轴(肩轴)的位置以保持摆动时人体相对的稳定。
因此,较强的上肢肩带力量是双杠练习的主要力量基础。
双杠的摆动动作,都是由下肢的加速与随之的制动,从而使上体得以加速来完成。
而下肢的速度变化又是腰、腹、背部肌肉协调工作的结果。
屈伸类的动作更是需要腰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来完成。
身体屈伸的强度和速度是完成杠下动作的关键。
在动作的开始,尤其是下肢做制动时,必须控制髋、腰以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既是技术的需要,又是力学的要求。
而这种控制力是躯干部分有关肌肉工作的结果。
很多人认为双杠项目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不高,往往忽略了对下肢力量的训练。
其实,拥有灵活而“有力”的下肢对完美完成一套双杠动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下肢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重点发展基本相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同时,还要发展下肢的控制力量。
由此可见,上肢、肩带的支撑力,腰、腹部的屈伸力,以及躯干的控制力和下肢的速度力量是双杠项目必要的力量素质。
四、提高双杠支撑摆动能力的方法根据双杠支撑摆动动作的技术特征和力量需求特点,本文从三个部分介绍提高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第一,主要结合支撑摆动中所需的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为主而设计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第二,支撑摆动动作模式练习方法;第三,与支撑摆动动作相结合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主要以上肢力量和躯干力量练习为主。
1.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根据支撑摆动动作技术分析,练习者需要具备基础的身体运动功能。
中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他们才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主要从提高与支撑摆动动作相关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练习方法开始介绍。
(1)提高肩关节灵活性和肩胛骨稳定性的练习方法①棒球放松胸肌起始姿势:站姿或俯卧姿均可。
动作过程:站姿用一个棒球放在练习者的胸小肌处(锁骨肩峰端下侧)滚动放松肌肉。
俯卧姿,左(右)手屈肘,左(右)臂做前伸后后收动作。
练习要点:寻找到痛点,在痛点处,缓慢滚动或做前伸后收动作。
②肩关节-外旋起始姿势:双手持棍,肩部保持一定的距离,肘关节成90°。
动作过程:向后旋转棍,同时,向前被动拉伸胳膊使肩关节向外旋转。
练习要点:注意外旋时两只手握棍的不同方式。
③肩关节-内旋起始姿势:双手拿一条弹力带(或者一根棍)放于练习者的后背。
动作过程:从底部向上牵拉,用练习者位于上面的手臂轻轻地拉,使得位于下面的手臂被牵拉,进而使肩关节向内旋转。
练习要点:缓慢的上下10次,最后一次时保持10秒。
另外,注意手握弹力带或棍时的方式。
④提肩胛骨内收-外展起始姿势:呈俯撑姿势,两臂伸直。
动作过程:躯干做上下运动。
躯干向下运动时,肩胛骨内收,躯干向上运动时,肩胛骨外展。
练习要点:只是肩部在运动,其他部分依然保持良好的姿态,躯干不要出现塌腰或扭转动作,当肩胛骨上下运动时保持两臂伸直。
(2)提高胸椎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方法①花生球放松胸椎起始姿势:仰卧屈膝,两脚脚后跟着地,同时,将花生球放于胸椎脊柱两侧,双手直臂前平举。
动作过程:缓慢的向上抬起手臂至头上,感觉到花生球压到练习者的后背,两臂交替进行,把球移动往下移动,重复。
练习要点:花生球放的位置要正确,抬臂时要缓慢。
②主动胸椎旋转起始姿势:跪姿,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将一只手臂放地上,成肘撑,肘的位置可以与肩关节?p髋关节和膝关节在一条线上(或放于两膝之间的位置),对侧手放在头后或者腰部。
动作过程:胸椎带动肩关节向左上方(或右上方)旋转,达到旋转的极限位置,然后恢复到起始姿势,重复。
练习要点:注意一定是胸椎旋转,而不是肩膀旋转。
另外,处于支撑一侧的肩关节位置在做的过程中与髋关节和膝关节在一条线上,肩关节不能超过髋关节和膝关节而产生代偿现象。
(3)提高踝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方法①脚趾瑜伽起始姿势:站姿或坐姿均可。
动作过程:大脚趾外展,另外四个脚趾向下;大脚趾背曲,另外四个脚趾外展;五个脚趾分离(无外展);五个脚趾聚集(无背曲)。
练习要点:四种练习,可以根据自身感觉从简单做起,另外不能着急,慢慢练习,提高神经对脚的肌肉的控制能力。
②足弓收缩练习起始姿势:站立姿势。
动作过程:通过控制足底肌肉的收缩,使得练习者的足弓高度增加,然后还原至起始姿势,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前脚掌别离地,保持脚趾放松。
开始练习时练习者会感到较困难,但一定按要求坚持练习,随着练习时间和次数的累积,动作会愈加熟练和标准。
③单腿平衡起始姿势:单脚站立,右腿屈膝90°抬起,大腿与地面平行。
动作过程:双手侧举,颈部固定,双眼正视前方,保持平衡,为增加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可以将一个迷你带一端固定住,另外一端绕在练习者的膝盖上方。
练习要点:躯干始终保持笔直,支撑腿也尽量保持笔直,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
单腿平衡难度进阶的办法有:头部旋转?p人工干扰(扒拉)?p 不平的支撑表面?p加动态性的动作(比如腿的摇摆)。
④踝关节背屈练习起始姿势:开始时,成前后分腿蹲,手扶棍或墙。
动作过程:慢慢地向前倾斜拉伸脚踝,确保膝关节超过脚踝。
练习要点: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脚后跟不离地,膝关节不能外展或内扣。
⑤弹力带-脚踝外翻?p背屈练习起始姿势:坐姿,将弹力带套于左(或右)脚,然后从右脚(或左)脚脚底穿过,双手拉弹力带的末端。
动作过程:保持一定的弹力阻力,左(或右)脚分别做外翻和背屈动作。
练习要点:做练习时,保持脚后跟位置不动。
⑥小腿离心提踵起始姿势:站立姿势。
动作过程:提踵,慢慢放下到地板(4秒),确保练习者的脚伸直同时练习者身体的重量在两脚上(而不是在外边)。
练习要点:站在台阶边缘做这个动作,通过逐渐把另外一条腿的重量过渡到这条腿来进行单腿的进阶。
2.支撑摆动动作模式练习方法①静态俯桥-手撑起始姿势:俯卧姿势。
动作过程:练习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地面,双脚并拢撑于地面(或跳箱),身体呈俯桥姿势,静态控制。
练习要点:练习时要保持臀肌、腹肌收紧,不出现塌腰或翘屁股现象。
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②静态背桥-手撑起始姿势:坐姿,两腿弯曲,脚跟触地(或跳箱),双手与肩宽撑地。
动作过程:脚跟和双手支撑身体,髋部向上顶起,臀肌和腹肌收紧。
练习要点:绷脚面,肩部、躯干和大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臀大肌收紧,保持躯干稳定。
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③悬吊带-非稳定状态俯桥起始姿势:俯卧姿势。
动作过程:将双脚分别置于悬吊带的套环中,练习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地面,双腿并拢,收腹,保持头、背、臀、腿呈直线,身体呈俯桥姿势。
练习要点:在练习中注意保持腹部和臀部收紧,不出现塌腰或翘屁股现象,控制好身体姿态。
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④悬吊带-非稳定状态背桥起始姿势:坐姿,两腿弯曲,脚跟触地,双手与肩宽撑地。
动作过程:双腿分别置于悬吊带的悬吊环内,顶髋,脚和双手支撑身体,髋部向上顶起,臀肌和腹肌收紧。
练习要点:肩部、躯干和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臀大肌收紧,保持躯干稳定。
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3.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1)提高上肢支撑力量的练习方法①握力练习起始姿势:身体直立,手臂屈肘90°,外展。
动作过程:握握力球或握力器进行力量练习,练习方式动态计次数或静力保持计时间。
练习要点:动态练习时要放慢速度,体会肌肉用力,顶峰收缩保持2秒。
②直臂支撑爬行起始姿势:俯撑姿势开始,帮助者抓住练习者双脚。
动作过程:练习者用手依次爬行,以距离来控制负荷。
练习要点:身体保持成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塌腰或翘臀现象,爬行过程中控制好髋关节,不能左右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