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教学设计
4. 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与传播;2.掌握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3.理解电影音效的实现原理;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声音相关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2.理解音叉的共振现象;3.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振动和发声的机理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引入:介绍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2.观察实验:通过观察示波器显示的声波图形,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3.实验操作:请学生按照实验流程,用发声器和手机进行实验,进一步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3.2 声音的特性1.引入:通过播放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音高和响度。
2.观察实验:利用音叉产生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共振现象,并探究其产生原因。
3.实验操作:请学生用音叉进行实验,测量音叉的频率和共振管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振动和发声的声音是不同的?3.3 声音的应用-电影音效的实现原理1.引入: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电影音效的应用。
2.观察实验:利用电影音效制作软件,让学生了解电影音效是怎样实现的。
3.实验操作:请学生实验操作,制作一段简单的电影音效。
4.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电影音效要怎样实现?四、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及其产生、传播、特性的了解。
2.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
3.讲解法: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和答疑解惑,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前测试: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生关于声音和物体振动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的知识。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以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以致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我还将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致
3.小组合作活跃: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方面的认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这种全面的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认识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传播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使其深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最后,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声音传播原理及其与现代科技关系方面的认知。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4 声与现代科技

3.4声与现代科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有关声音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区分声传递信息与声传递能量。
课前准备加湿器、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新课引入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为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二、新课教学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层次,课堂讨论中不必苛求学生提出太多的正确或有用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启发。
讨论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并进行总结。
1、超声是个多面手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
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
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
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
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在工业,农业,医学和国防上应用广泛。
例如用超声清洗玻璃、陶瓷、陶瓷制品的表面污垢,用超声来“击碎”颗料状物体,进行乳化作用等。
超声波波长短,传播和反射时定向效果好,在水中损耗较小。
在国防上,普遍使用回声探测器(又叫声纳),超声波遇到海底或其他硬物体便反射,根据收到回声的时间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
例如,可用声纳来探测敌方潜艇的位置,鱼群位置,海底深度,海上冰山等。
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透射几米厚的金属,利用这一特性和反射能力特性,可以制成超阶级声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有无裂缝和缺陷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现象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本章主要介绍了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包括声波的传播、声波的利用、声波的控制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声波的传播: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2. 声波的利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声波的控制: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理解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使学生了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话,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传播。
3. 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应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
4. 现象: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这些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特殊现象。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声波的传播空气:纵波传播液体:纵波传播固体:纵波传播传播速度:v = λf传播方向: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声波的利用通信:超声波、次声波医疗:B超、超声波碎石工业: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清洗3. 声波的控制干涉:声波相遇产生的附加波衍射:声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声与现代科技-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特点和产生方式;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了解应用声学知识的现代科技。
二、教学重点1.声波的产生方式和特点;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现代科技中应用声学知识的案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现代科技中应用声学知识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或者小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客观求证(30分钟)2.1 客观实验:声音的传播速度1.给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2.实验内容:在地上随便画一个点,有两个同学,分别站在这个点的两侧,一个敲一下敲尺子,另一个用手持话筒接受声源处声音,并用计时器记录声音从一个同学处到另一个同学处所需时间;3.让学生计算实验数据,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2 客观实验:声音的衍射1.给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2.实验内容:在黑板前架起一个麦克风和发声器,将麦克风从黑板正中央向黑板两侧挪动一些距离,学生在黑板另一侧接受声源处的声音,通过观察声音的强弱变化,判断声音是否的确能够衍射;3.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拓展与应用(20分钟)通过探究一些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智能手表的语音控制:智能手表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向手机发送短信、控制音乐、查询天气等,这需要声音识别技术的支持;2.聪明的音响设备:智能音响可以根据声音的方向、距离、大小来判断与其交互的对象是谁。
利用声纹识别技术,智能音响可以判断用户的身份,完成个性化的服务;3.声音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声音转化成数字信号,不仅便于存储、传输、处理,还可以实现语音合成、音乐创作等。
4. 总结(5分钟)通过学习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明确声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现代科技如何应用声音。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 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木棒、盆子、电话、音响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让幼儿听一些声音,如掌声、锣鼓声等,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幼儿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将木棒插入盆子中,振动木棒,观察盆子是否发出声音。
让幼儿尝试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如空气、水等。
4.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让幼儿观察电话、音响等设备,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声音进行通信和娱乐的。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用电话、音响等设备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些概念,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常用的声音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装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声与现代科技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教学设计声与现代科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利用图文简单介绍戈阳的主峰中有一个山谷,名为“四声谷”,音乐厅中建筑声学问题,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自鸣磬,动物与声音等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现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等方式,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声、共鸣等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现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声。
难点:共鸣。
三、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什么叫频率?什么叫超声?什么叫次声?超声与次声人能否听到?为什么?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师:超声和次声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声与现代科技(二)、新课教学超声的应用师: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
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很强的穿透力、很大的能量等性质。
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这部分内容,然回答超声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补充、强调,并展示课件)1、声呐:所谓声呐就是在水中应用的回声定位装置。
它的原理是根据回声定位来工作的。
在水中,超声波比光波和电磁波传播得要远得多,根据这个特点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由s=vt/2公式进行计算距离。
3.4声与现代科技—2020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4 声与现代科技—2020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声音与现代科技》的课程,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以及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耳机、麦克风、塑料管、气球等。
2. 学具:记录纸、彩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听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引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塑料管和气球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并记录下来。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并记录下来。
4. 探究声音的接收:让孩子们使用耳机,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并记录下来。
5. 声音与现代科技: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并让孩子们实际操作,体验一下。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 难点: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但在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与现代科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利用图文简单介绍戈阳的主峰中有一个山谷,名为“四声谷”,音乐厅中建筑声学问题,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自鸣磬,动物与声音等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现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等方式,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声、共鸣等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现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声。
难点:共鸣。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
什么叫频率?
什么叫超声?
什么叫次声?
超声与次声人能否听到?为什么?
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
师:超声和次声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声与现代科技
(二)、新课教学
超声的应用
师: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
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很强的穿透力、很大的能量等性质。
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这部分内容,然回答超声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补充、强调,并展示课件)
1、声呐:所谓声呐就是在水中应用的回声定位装置。
它的原理是根据回声定位来工作的。
在水中,超声波比光波和电磁波传播得要远得多,根据这个特点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由s=vt/2公式进行计算距离。
2、金属探伤:超声波能透过几米厚的金属,利用超声波的穿透与反射特性制成的超声探伤仪,可用来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3、B超体检:医院里的B超检查,就是让一束超声波射入人体,在体内的超声波会在不均匀处和分界面上反射成像,这个像就是内脏的“声”像,医生会根据图像看出肝脏是否
肿大,胆囊有没有结石,胎儿在腹内是否正常发育等。
4、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精密机械形体细小、结构复杂,给清洗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却十分便利,把要清洗的零件放在洗涤液中,通入超声波,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液体会剧烈振动,一会儿受压变密,一会儿受拉变疏。
洗涤液受拉变疏时发生碎裂产生许多小气泡,洗涤液受压变密时气泡破裂,产生很强的微冲击波。
超声波的振动频率一般在20000Hz以上,振动非常迅速,小气泡急剧产生又急剧破裂,就像许多合体的小刷子,不断地冲刷着精密复杂的零件的各个角落,把机械零件上的污垢瞬间敲击下来而不损伤被清洗零件。
还有现在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引起液振动,从而使用牙垢从牙齿上脱落。
5、超声波治疗人体内结石:由于生活习惯或生理病变等原因,人体内脏器官中会产生结石,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时会影响休息和工作。
用手术取出结石不仅风险大、费用高,还给病人带来难免的痛苦,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医生用B超准确地将结石定位,再用高能、高频、方向性极强的超声波对准结石点射,把可恶的结石击成碎片,甚至细小的粉末,在药物的疏导下顺畅地排出体外。
6、超声波空气加湿:北方的冬天较为寒冷,室内取暖时水分过量蒸发,使室内空气干燥,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可以用超声波给空气加湿。
将超声波通入水中,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击碎,形成水雾,用小风扇吹到室内,混合到干燥的空气中。
与之相似医疗上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药物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能增进疗效。
7、超声波除尘:工业化城市,烟囱林立,浓烟熏天,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超声波可以帮我们净烟除尘。
在烟囱顶端安装超声波除尘器,超声波频率很高,当发射到烟尘中时,烟尘会随着它的振动而激烈振荡,短时间相互碰撞,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使上升气流无法支撑其重量,便会沉到烟囱的底部。
这样就从冒出滚滚浓烟的烟囱中飘出缕缕青烟。
学生思考:
1、上面例举的几种超声应用,哪些是说明声传递能量?哪些是说明声传递信息?
2、如何理解回声定位的涵?(物体自己发出声音,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根据回声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下列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ABC )
A、蝙蝠发现迎面飞来的昆虫
B、海豚发现前面流动的不是鱼是潜水员
C、雷达发现入侵敌机
D、小明发现门没有关上
E、通过闪电和雷声确定雷电的位置和距离
F、雷达截获敌机发出的雷达信号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B超就是超声波对人体探查,帮助医生对言不由病人的疾病进行诊断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可制成挥伤仪
C、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反射探查肿瘤
D、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发生的
4、蝙蝠在夜间可以准确捕食,它们根据超声波反射来准确辩别方向的,用这种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回声定位、声纳等应用。
5、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争”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道理
6、用声纳将超声波垂直射入海底,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1500m/s,如发出超声波后6s收到回波讯号,则该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次声的应用
师: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的很远,对各种次声波进行监测就可以得到相关的信息。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这部分内容,然回答次声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补充、强调,并展示课件)
1、检测核爆炸的位置:在大气层内进行核爆炸会产生巨大的次声波,用一种高灵敏度的监测装置(又叫“大耳朵”)就可以探测到核爆炸的强度和位置。
目前已建成全球性核试验监测网。
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核试验都会“监听”到。
2、监测大洋的平均温度: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约71%,对地球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监测海洋温度的变化十分重要,科学家根据次声波可以在海水中远距离传播以及声速随温度的变化十分灵敏的特点,建立了海域监测网,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3、预报自然灾害:有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海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
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预测,就可以预报灾害,从而减少损失。
声识别技术
师: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发展超声识别技术。
1、声识别技术与安检:只要把一个人的声音录下来,通过计算机处理,建立声识别系统,声音就会像每个人的指纹、虹膜一样,可以作为一个人的识别标志。
安全机构可以凭此标志进行人员入门自动化管理。
2、制作智能玩具:一些智能玩具是根据语言识别技术制成的。
其内部置入的词汇越多,智能化程度越高,较高档的智能玩具可以与人对话,或可以听人的指令行事。
四、教学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