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这些带有标签的衣服在穿着时经常摩擦人 的皮肤。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特别是一些贴身衣物还会有很多标签放在 里面的!有些还很硬!拆又拆不了!
不符合人机工程之处: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不符合 2、易产生伤害且没有实用价值
• BAD DESIGN OF HUMAN FACTORS
改善方式:印在衣服内侧
换用桶装水及瓶口接触装置示意图
改善设计:解决了桶装水太重费力换水的问题
改良后饮水机:外观方面,改进设计的饮水机未开启状态时的高为1230mm,开
启使用时可向上升高200mm;取水高度则为1050mm,最高高度达1430mm。相对于 传统饮水机取水高度仅为570mm,饮水机基座高度达940mm,改进设计的立式饮水 机高度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使用者能在不弯腰的情况下取用饮用水。
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s
设计案例
Design Case
结束语
Conclusion
• BAD DESIGN OF HUMAN FACTORS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 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 方法, 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 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 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 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 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 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 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 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 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 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 BAD DESIGN OF HUMAN FACTORS
改善设计:当然这个方案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复插拔之后胶皮容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人机工程案例分析·11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同,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

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

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

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

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

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

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

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

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

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机器的设计、操作、维护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工程学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工业生产中的案例。

在某家汽车制造厂,工人们需要长时间地操作机器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然而,由于机器的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工人们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部疲劳、肌肉酸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经过人机工程学专家的分析和改进,对机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操作界面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工人们的操作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医疗卫生领域的案例。

在某家医院的手术室中,医生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手术操作,然而手术台的设计不够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导致医生们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腰背疼痛、手部疲劳等问题。

经过人机工程学专家的改进,手术台得到了重新设计,使得医生们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方便,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案例。

在某款智能手机的设计中,由于界面操作不够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导致用户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容易出现手部疲劳、眼睛不适等问题。

经过人机工程学专家的改进,手机的界面设计得到了优化,使得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更加舒适和便捷,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还可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用户体验。

因此,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重视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案例一:人机工程在智能手机设计中的应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优化人机交互界面,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智能手机设计中,人机工程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案例,探讨人机工程在智能手机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一:用户界面设计在智能手机设计中,用户界面是用户与手机进行交互的重要媒介。

一个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简洁、直观、易于操作,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手机的主屏幕应该能够显示重要的信息,并提供快速访问常用功能的方式,如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

此外,界面元素的大小、颜色和排列方式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视觉特点,以便提供良好的可读性和易操作性。

案例二:物理按键的设计在智能手机设计中,物理按键的设计也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物理按键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用户在使用手机时能够轻松找到和操作按键。

例如,音量键和电源键应该位于用户手指容易触及的位置,以便用户能够快速调整音量和开关手机。

此外,按键的大小、形状和触感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手指大小和灵敏度,以提供舒适的按键体验。

案例三:语音助手的设计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是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语音助手的设计应该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操作。

例如,当用户说出“打开相机”时,语音助手应该能够快速打开相机应用程序,并给予用户相应的反馈。

此外,语音助手的语音合成技术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听觉特点,以提供自然、清晰的语音输出。

综上所述,人机工程学在智能手机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用户界面设计、物理按键的设计和语音助手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未来,随着人机工程学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设计将更加符合人类的需求和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案例二:人机工程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优化人机交互界面,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人机工程学案例

人机工程学案例

1入耳式耳机:人体工程学设计,使耳塞佩戴舒服稳固
混合材质外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振动,柔软舒适地贴合耳部耳塞角度可调整,有效减少外界噪音
2 这款马鞍椅是Salli椅中非常舒适而又价格非常实惠的一款。

记忆泡沫座垫根据你的身体形状制成,平均分配你的体重,减少冲突坐姿所引起的肌肉紧绷。

这款符合人机工程的马鞍椅有助于保持你的脊椎的自然形状,减少对背部的压力,即使在你前倾的时候也能够矫正身体姿势。

这款椅子将会帮助你提高肌肉力量,减少背部、肩膀和脊椎的疼痛。

3 内置存储器和驱动软件面板,可以为不同游戏保存配置文件(包括按键分配、指定到鼠标按钮的键盘命令。

此款鼠标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外观设计,搭配蛇腹式指位防滑软胶,为激烈而持久的游戏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最强的掌控性
4 膝靠式座椅是一种打破传统座椅支承上体重靠臀部的椅子。

其设计特点如图示,由坐骨与膝盖来分担大腿以上部位的重量,以减轻脊柱和臀部的负担。

但膝靠式座椅本身还有一些缺陷有待克服。

主要问题在于进出座椅不方便;坐者只能采取前倾作业姿势,如欲后仰休息,则膝部以下补膝盖所限制。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挂钟、手表的秒针如果有人问您您知道北京天安门前国旗升起的时间是多少,您肯定会自信的说是是两分零六秒;如果有人问您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创造世界奇迹的时间是多少,您肯定会骄傲的说是十二分九一;但是再有如果有人问您现在时什么时间了,您会看看手表,或是手机说十一点五十了或是说差五分钟十二点了。

足以看出,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是不那么注重“秒”的计量了,出了在上面说的那些国旗啊奥运啊上用上“秒”,平时里我们不会说还差几秒到十二点,我们也不说现在时十一点五十分三十秒,对吧?那么为什么挂钟会在那不停的摆呀摆,闹钟在那不停的滴答滴答,电子表会有两点在那不停的闪呀闪?既然平常老百姓的生活用不上秒,那设计秒针有何用呢?这不是浪费资源和材料吗?钟表,电子表设置秒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要。

人都有这种心理,动的东西才是活得,不动的东西他就是死了,如果没有秒针,钟表上只有时针和分针,用肉眼在短时间内很难分辨分针是否在动,也就不能确定钟表是否有点,也就不能确定时间是否准确。

但是有了秒针,一下子就能分辨钟表在运转,说明钟表有电或是机械手表还有能量,免除了人们对钟表无电的担忧。

当钟表没电的时候,秒针还可以提醒人们为钟表上电池或是上发条,如果没有秒针,当钟表没电时我们也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到看时间的时候还会误事。

所以我认为钟表的秒针以及电子表的秒闪点是非常符合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环境的和谐理念,它使我们在读时间时有了安全感,也给了我们方便。

案例二:公共汽车的座位1 2首先,我觉得公共汽车上座位(上图左)使人面部朝向汽车运动的方向是非常好的,这使人有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经个人经历和大多数人的述说来看,如果座位朝向使人面部背向运动的方向,比如说火车车厢里就有这样的位置,还有少数公交车邻近驾驶位置的座位也有让人背向运动方向的,这样让人极为不舒服或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验。

所以大多公共汽车上的座位都是让乘客朝向前方,给人一种舒适安全的感觉。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3篇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机工程案例分析 11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 Ergonomics ,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 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同,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

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

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

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

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

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

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

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

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

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47页)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47页)

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第一部分:引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优化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提升用户体验。

本案例分析将深入探讨一个人机工程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案例名称:某公司呼叫中心的人机工程学改进项目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呼叫中心,负责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

由于呼叫中心的工作环境特殊,员工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进行电话沟通和处理客户信息。

然而,员工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身体不适、操作不便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员工满意度降低。

人机工程学改进措施:1. 工作站布局优化:根据员工的工作需求和身体特点,重新设计工作站布局,确保员工能够舒适地操作电脑和电话设备,减少身体疲劳和不适。

2. 显示器高度和角度调整:调整显示器的高度和角度,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减少眼睛疲劳和颈椎问题。

4. 培训和指导:提供人机工程学培训,帮助员工了解正确的坐姿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

改进效果:通过实施人机工程学改进措施,某公司的呼叫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优化,身体不适和疲劳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人机工程学在呼叫中心的应用不仅限于工作站布局和设备改进,还包括工作流程和员工培训等方面。

本部分将深入分析某公司呼叫中心在实施人机工程学改进项目中的具体案例。

案例名称:呼叫中心员工培训计划背景:培训内容:1. 沟通技巧培训: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模拟对话等方式,培训员工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与客户沟通的效果和满意度。

3. 问题解决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员工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应对复杂问题和客户投诉的能力。

培训效果:通过实施人机工程学员工培训计划,某公司的呼叫中心员工在沟通技巧、压力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员工与客户的沟通更加顺畅,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详细分析
(1) 刀头
因为半弧形 刀头切削灵 活,适用范 围较广,所 以,可选用 这种形式的 刀头作为片 刀刀头。
人机工程学
(2) 刀刃
人机工程学
其中,弧线后部凸起结构使用灵活、省力,受力状态合理。因此, 可选用这种形式的刀刃作为片刀刀刃。
人机工程学
(3) 刀背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由于片刀是日常居家最常用的厨刀,所以,以片刀设 计为例,进行人机工程的应用研究。
人机工程学
1、功能分析 2、操作分析 3、材料分析 4、使用群体分析
人机工程学
(一)功能分析
厨刀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蔬菜、肉类的切削、分割工作。切、 剁、砍、割、片(削)、顿是厨刀最常用的操作动作。这些动作 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切削、分割工作的要求。 通过对市场现有产品及资料的收集,从功能的角度整理出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厨刀结构,并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功能分析。
什么是当代优秀产品设计? 什么是当代优秀产品设计?( G-Mark )
1.好设计 (评价优秀设计商品、建筑、环境所要求的基本要素) 评价优秀设计商品、建筑、环境所要求的基本要素)
○具有美感 ○具有独创性 ○使用方便、具有亲切感 使用方便、 ○考虑到了使用环境 ○价格与价值相符
人机工程学
○诚实 ○良好的机能性能 ○考虑到了安全性 ○满足了生活者的需求 ○具有魅力感
人机工程学
案例 厨刀设计
人机工程学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因厨刀设计不良而引发的切断手指等意外伤害事故,以及 腱鞘炎、腕道综合症等重复性积累损伤时有发生,厨刀设计未 达到最优的形态。
本设计的目的:
1 是研究握柄形状 2 研究握柄角度 3 研究刃口角度 4 解决食指因局部受力而引发的疼痛 5 解决粘刀问题
人机工程学
2.优秀设计?-2 优秀设计? 形成商品、建筑、环境特别运用新技术、 ○産業 ・有效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 ・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运用高水平的技能 ・提出新的制作方法 ・提出新的销售方式和提供方法 ・引导发展区域性产业 ○社会 ・提出新型的人与人交流方式 ・是能够长期使用的设计 进行[环保性设计] ・进行[环保性设计]的实践 ・提出与环境协调的提案
人机工程学
厨刀人机设计流程图
现状分析
现有资料收集
现有厨刀收集、分析
功能分析
操作分析
材料分析
使用者群体分析
刀头分析
刀刃分析
刀背分析
刀柄分析
尺寸计测
选择计测项目
选择计测对象
新设计方案
刀柄形状
刀柄、刀刃角度
刀身情况
结 束
人机工程学
1 现状分析
现有资料收集、厨刀收集 常见厨刀分类及用途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如下图所示)
人机工程学
2) 刀柄材料 (1)金属刀柄 金属刀柄一般采取刀片与刀柄一体化,结实,但手感不好,且容易滑脱。 (2)塑料刀柄 塑料刀柄脆性较大,易破裂。它还具有易滑脱,易老化,手感不好等缺点 (3)橡胶刀柄 橡胶刀柄手感较好,与手之间的摩擦适中。但存在老化问题,与人的亲和 力也较差。 (4)木制刀柄 木制刀柄手感好,摩擦适中.与人的亲和力强。 (5)电木刀柄 电木刀柄手感、强度等性能均较好。 (6)组合式 组合式刀柄一般采用金屑加本质或电木结构,刀柄牢固,手感也好。
人机工程学
(四)使用者群体分析
厨刀的使用者主要是成年人,使用者群体可定位在20~50岁的 年龄段,应同时适合男性和女性使用
人机工程学
2 尺寸计测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3 新方案设计
(一) 刀柄形状
刀柄外形与人手持握的弧线相吻合。椭圆形截面使人持握时有稳 定感,舒适、易于施力、不旋转。鱼腹形(中间突起)刀柄,可以防止轴 向滑脱。在刀柄上方增加了竖捏拇指按结构(凹坑),在两侧均添加了横 握拇指按压结构(凹坑),见图,它可以同时满足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操 作者的操作需要。此外,还增加了食指保护结构(护板),见图。这些结 构可使拇指、食指免受较大的局部压应力,避免了拇指直接按在金属 刀身上所产生的不适感;增加了持握的稳定性和操作的舒适性。
人机工程学
(4) 刀具重心分析
(1)重心在刀身前部 在进行砍、剁等施力较大的操作时省力,但在切、割、顿、片时容易产生疲劳 (2)重心在刀身后部 与前者相反,在切、割、顿、片时很灵活,但在砍、剁的操作中施力困难 (3)重心在刀身中部 是前面两者的综合,适应面较广。
人机工程学
(三)材料分析
1) 刀片材料 由于不锈钢具有在腐蚀性介质中高度稳定、高硬度、高耐磨性、易清洁 和美观等特点,绝大多数厨刀均选用不锈钢作为刀身材料。3Crl3,7Crl7M, Mo717-1、Mo717-2、Mo717-3等型号的不锈钢都是很好的刀身材料。在添 加了Mo元素后,不锈钢可以具有更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2.优秀设计-1 优秀设计形成商品、建筑、环境特别优秀的要点) (形成商品、建筑、环境特别优秀的要点) ○设计 ・优秀的设计概念 ・优秀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管理 ・具备崭新的造型表现 ・高水平的设计综合完成度 ○生活 ・解决了用户面临的问题 进行[共用性设计] ・进行[共用性设计]的实践 ・倡导新的行为方式和时尚 ・易懂地表达商品的多机能和高机能 考虑到开始使用之后商品的维持、改良、 ・考虑到开始使用之后商品的维持、改良、发展
人机工程学
(二) 刀柄、刀刃角度
本设计采用弯折式刀柄,以保证操作者持握刀具时手腕处于顺直 状态。通过计测得到的弯折角为12°。 为避免切削时产生旋转力矩,刀刃所受阻力最好与刀柄施加的切 削力共线。因此,取刀刃切削部分与刀柄平行。
( ) (三) 刀身形状
①刀刃呈弧形设计,前部弧形大约与菜板成12°角。这样既保证了刀刃 切削时的阻力与用力共线,同时,也缓解了直线形刀刃对手臂运刀的 角度的限制。前端倾角便于往复切削,后端弧形便于退刀操作。 ②刀头最前端的刀尖便于进行戳、挑、刺等操作。 ③刀背略凹,与刀身整体形状相呼应,并利于另一只手辅助施力。刀身 两侧开有防粘连凹槽,能有效地防止被切割物粘在刀身上阻碍视线, 节省了切莱时去除粘贴物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学
横握方式
拇指、食指受到较大的局部压应力
人机工程学
拇指直接按在金属刀身上
(2)片刀基本操作分析:切、剁、砍、割、片(削)、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3)刀柄、刀刃的倾角
资料:工具的把手与 工作部分成10°左右 角时,效果较好。通 过计测,本设计取该 角度为12·。
人机工程学
刀刃圆弧也应有一与握柄相对应的倾角12° 运刀动作流畅,刀刃的前部和后部应采用圆弧形过渡
第六节 产品人机设计实例
人机系统设计目标: 人机系统设计目标:
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
ISO6385-1981(E)(旧),ISO 13407(将人的因素的研究融入到产品开发 的全过程中 )
基本指导方针: 基本指导方针:
提供人体的福利、安全和健康的最佳条件,同时也考虑到技术的、经济 的最佳效果。
人机工程学
一般来说,应尽量少采用这类附加功能,因为在利用刀背操作时, 另一侧的刀刃很容易引起误伤。
人机工程学
(4) 刀柄
人机工程学
与矩形、圆形刀柄相比,椭圆形刀柄持握稳定,也较舒适,因此, 可选用这种形式的刀柄作为片刀刀柄
人机工程学
(二)操作分析
(1) 常见持握方式:竖握方式(两种)和横握方式(一种)
竖握方式
人机工程学
(四) 材料
刀柄采用本质或电木材料;刀体选择马氏体不锈钢3Crl3。
(五) 质量(重量)
质量(重量)取0.5kg。 新片刀设计效果图,尺寸图如后。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