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及费用化问题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及费用化问题
关于信立泰研发问题,简单谈谈。
“信立泰激进的会计政策不容忽视,公司报表披露的资产和利润或被显著高估,值得警惕。
”
文章观点值得商榷。
作为信立泰的老人,看了文章不免就文章中所提到的公司的研发费用,要为信立泰鸣不平。
研发费用是有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
为了让不了解会计的股民能理解,简单说说。
资本化的研发是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个对当期的利润没有影响。
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是直接计入利润表,这个直接减少了当期利润。
研发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由公司管理层进行职业判断后再分类。
一般说,公司认为该项研发支出已经可以达到实际应用了,就资本化(通俗讲,专业术语太啰嗦)。
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多,说明公司注重未来的发展。
仅仅以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就武断定论信立泰会计政策偏激是不公平的。
我们拿18年年报数据说明问题,假如都不考虑资本化金额,公司的研发一律费用化。
信立泰年总收入46.5亿,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是4.07亿,占收入的比例是8.7%。
医药股老大恒瑞医药的该项比例是26.7%,这信立泰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了的,也不用去比。
那么文章中提到的其他公司呢?
京新的比例是8.2%,与信立泰接近,但不如信立泰。
德展就别提了,仅仅是2.6%,为信立泰的1/3吧。
安科是5.96%,就是乐普也不如信立泰,仅5.91%。
所以,对于研发支出的分析不是仅仅分析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比例,更要看公司愿意投在研发上的总金额,以及当期利润有多大能力承担研发支出。
【优质文档】研发项目资本化案例-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研发项目资本化案例篇一: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研发费用的费用化与资本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主导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快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离不开研究开发投入的增加。
所以研究开发费用是企业很重要的支出,对于金额巨大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正是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是否应该分开而论。
综观世界各国,将研发费用的处理分为三种情况,即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全部资本化核算方式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核算方式。
一、全部费用化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是指企业在进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都记入当期损益。
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国。
美国:一般说来,所有的研究与开发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必须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在将来有多种用途的机器设备的成本应资本化,且在其估计的使用寿命期内摊销。
所有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成本都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
德国:德国法律一般不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移后结转研究与开发成本,除非:由公司购买的第三者的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以系统的方法计提折旧是强制性的;公司为将产品投入生产而耗费的成本应计入生产成本而不能转移至下一年度。
采用这一核算方式的原因是研发是否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按照谨慎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
其次减少了企业的当期损益,从而递延了企业的税款上缴,使企业尽早收回投资,早日分享税收优惠待遇。
还有这种方法核算简单,避免了因为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进而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人为划分进行利润操作。
二、全部资本化即将研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开始予以摊销,这种做法假定企业在连续几年之内存在着若干研究开发项目,其中总有些项目可以获得成功的收益,因而将其与费用配比。
研发费用账务处理实例

研发费用账务处理实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发费用已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一项重要支出。
为了更好地掌握研发费用的使用情况,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账务处理。
本文将以某企业的研发费用账务处理为例,介绍其具体实现过程。
一、研发费用的分类研发费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般来说,研发费用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照研发阶段分类,包括前期研究、开发、试制、批量生产等。
2.按照费用性质分类,包括人力费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外部服务费用等。
3.按照费用行为分类,包括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类方式。
不同的分类方式对于账务处理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二、研发费用的核算研发费用的核算是指对研发活动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分类、加以处理的过程。
在研发费用的核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的确认:确认研发费用是否属于当前期间的费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2.费用的计量:对研发费用进行准确的计量,包括费用的金额、时间、数量等。
3.费用的记录:将研发费用记录在会计账簿中,包括原始凭证、科目分录等。
4.费用的分摊:将研发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个研发项目中。
5.费用的结转:将已经确认、计量、记录、分摊的研发费用结转到成本或费用账户中。
以上几个方面的处理都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确保研发费用的核算和处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实例下面将以某企业的研发费用为例,介绍其具体的账务处理过程。
1.费用的确认某企业在2019年1月1日开始了一项新的研发项目,预计研发周期为2年,总投入为1000万元。
在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为200万元,其中包括人力费用、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外部服务费用等。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确认这200万元的研发费用是否属于2019年度的费用,并进行会计处理。
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

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发产品资本化是指将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为长期资产,通过摊销或折旧的方式逐步转化为成本,从而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是将研发费用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起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时,首先要确定哪些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具体的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 确定资本化的对象研发产品资本化的对象通常为那些具有未来经济效益的研发费用,例如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等。
在确定资本化对象时,需要考虑到投入的费用是否符合资本化标准,是否能够被合理、准确地计量等因素。
2. 进行资本化一旦确定了资本化的对象,接下来就是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为长期资产。
具体操作包括将研发费用计入到资本化资产账户中,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长期资产的形式进行列示。
3. 制定摊销或折旧计划资本化后的研发费用需要通过摊销或折旧的方式逐步转化为成本,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制定摊销或折旧计划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根据资本化的研发费用金额、预计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计划。
4. 进行摊销或折旧根据事先确定的摊销或折旧计划,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速率进行摊销或折旧操作。
这样就能够将研发费用逐步转化为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总的来说,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是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时的一种重要会计处理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值、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同时也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
因此,企业在进行研发产品资本化时应该充分理解资本化的对象、流程和影响,合理制定资本化政策,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发产品资本化会计分录】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认真对待,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第二篇示例:研发产品资本化是指将研究开发活动中产生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为资产,并分期按占用期限摊销,以增加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和长期收益。
研发费用资本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近年来,研发费用资本化在企业财务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指将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研发费用计算为资产,并将其逐年分摊并于多年内确认为费用。
这与传统的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的做法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背景、优势与劣势、运作机制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研发是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必须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导致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无法全面反映研发活动的贡献。
这种做法与现实情况相悖,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实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费用资本化开始应运而生。
优势与劣势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并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通过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为长期资产,能使企业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利条件。
此外,研发费用资本化还能够平摊研发费用,降低短期财务压力,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然而,研发费用资本化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首先,研发费用资本化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估算,容易引发会计处理上的争议。
其次,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如果将失败的研发项目资本化,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
另外,由于资本化后的研发费用会逐年分摊并确认为费用,这可能会对企业短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运作机制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界定、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和摊销方法的选择等。
在界定研发费用资本化时,需要明确资本化的范围和条件,确保资本化的费用符合一定的准则。
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一般采用成本累计法,即将研发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对其进行成本归集、确认和分摊。
资本化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如直线摊销法、净额摊销法等,将资本化费用逐年分摊并确认为费用。
应用前景研发费用资本化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实际案例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实际案例
举个例子,假设一家软件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新的软
件产品。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可以选择将这些支出资本化,即将其
列为资产,而不是在当期列为费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延迟费用
的认定,从而提高当期的利润表现。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
高公司的财务指标,例如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
然而,研发费用资本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
过度资本化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失真,因为资本化的支出可
能会被高估,从而使公司的价值被夸大。
此外,资本化的支出也会
增加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会影响到财务杠杆比率和其他财
务指标。
另一个实际案例是生物技术行业的公司。
这些公司通常需要进
行大量的研发工作来开发新药物或医疗器械。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
可能会考虑将研发支出资本化,以反映这些支出所带来的长期收益。
然而,这也可能会引发争议,因为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并不总是能够
带来预期的收益,而且资本化的支出可能会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
来更加良好,从而误导投资者。
总的来说,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实际案例涉及到公司在处理研发支出时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这种做法对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
这个问题涉及到会计准则、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等多个方面,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权衡和考量。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案例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是企业在财务会计中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等成本。
在研发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这两种处理方式各有优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指将研发支出计入企业的资产账户,作为长期资产进行处理,分摊到未来的周期中。
而研发费用费用化则是将研发支出当作费用在当期直接列支,计入当期的损益表。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对研发项目的长期利润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更具体地了解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
假设某公司在2019年进行了一项新产品的研发项目,总共投入了1000万元的研发费用。
如果该公司选择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那么这1000万元即会计为长期资产,分摊到未来的几年中,例如分摊到5年。
每年的摊销费用为20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年份| 研发费用资本化| 摊销费用||------|--------------|--------|| 2019 | 1000万元| - || 2020 | - | 200万元|| 2021 | - | 200万元|| 2022 | - | 200万元|| 2023 | - | 200万元|| 总计| 1000万元| 1000万元|如果该公司选择将研发费用费用化处理,那么1000万元研发费用将直接列支到2019年的损益表中,会计处理如下:| 年份| 研发费用费用化| 损益表支出||------|--------------|----------|| 2019 | 1000万元| 1000万元|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发费用资本化可以将研发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年中,有利于降低当期的费用支出,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和稳定。
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分析—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

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分析——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例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其中,研发支出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研发可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公司掌握着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
因此,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国内典型高新技术企业——科大讯飞为研究对象,在国内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背景下,分析了最近几年该企业在研究开发支出与支出资本化的情况,探讨科大讯飞研发支出资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进研发支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Abstract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companies must increase R&D investment if they want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m, R&D expenditures have different accounting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t present, in my country’s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R&D can be capitalized on R&D expenditures, but certain conditions must be met.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company has a large operating space, and improper operation is likely to cause distor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he capitalization of R&D expendi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ypical domestic high-tech enterprise-iFlytek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ompany’s current status of R&D expenditure and capitalization of R&D expenditure in recent years under China’s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the capitalization of iFlytek’s R&Dexpenditure On this basis, relevant measures to improve R&D expenditure can be derived.Key words:R & D expenditure Capitalization Cost目录一、引言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相关研究 (1)1.2.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研究方法 (2)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2.1 研发支出相关概念 (4)2.2 研发支出的相关政策 (4)2.3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5)三、科大讯飞公司的案例分析 (6)3.1 科大讯飞公司简介 (6)3.2 科大讯飞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现状 (6)3.2.1 科大讯飞研发投入情况 (6)3.2.2 科大讯飞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11)3.3 科大讯飞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问题 (15)3.3.1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标准披露不充分 (15)3.3.2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偏高 (16)3.3.3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净利润比重偏高 (18)四、改进研发支出的相关措施 (19)4.1 合理划分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 (19)4.2 加强对研发信息的披露 (20)4.3 加强审计力度 (21)4.4 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专门的准则或解释 (21)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23)5.1 研究结论 (23)5.2 展望 (24)参考文献 (25)致谢..........................................................................................................................一、引言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科技为舟,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5G时代应时而来,高新技术成为改变未来的巨大风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实例说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问:某汽车生产企业研发新款车型,新款车型上市前要通过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方能批量生产上市销售,该新款车型研发过程要发生相关人工费、材料费及其他制造费用等,最终形成样车,申请工信部的公告,该过程最终该如何确认无形资产?公司目前将从立项开始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开发成本”归集,在样车公告后,是否应将样车的成本单独剥离作为其库存商品,而其他涉及申请公告的费用才能最终作为无形资产?不过,这样的话,样车的直接成本过高,又要该样车的可收回金额问题,到底该如何确认呢?
答:
1、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问题应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相关规定处理,这其中规范化的研发流程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见后附).
2、样车如能够对外销售的,应按预计可变现净值转为”其他流动资产”并相应冲减开发支出,不是按成本.后续实际变现净值与其他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营业外收支.
一、研发支出资本化需要企业和项目组审慎地作出估计和判断,依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和讲解对研究开发支出的资本化/费用化处理给出了五项原则性的判断标准,包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具体运用这些标准时,应根据企业和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照上述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