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大国外交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入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 年党的十人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出席博鳖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州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世界发展而临各种间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杜会政治思播交锋激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儿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重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高,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烦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待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分歧和争端,要通过平等协商以和平方式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纷争、对话促安全。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条,传统安全成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廷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的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士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要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要创造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办调机制,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南北合作主渠道地位,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办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来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面不同、兼收井善的文明。

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本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共建“一带一路” 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级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重欧非拉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开展了积极行动,得到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纳人相关内容。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初具规模,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规划实施,各领域人文合作深入开展。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高峰论坛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 多项具体成果,成为新时期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规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是要坚持引进米和走出去片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坚持两者并重,进一步挖掘双向投资潜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开放性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继续稳步扩大对外投资,鼓励沿线国家来华投资,营造投资合作良好环境,促进贸易双向平衡。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尊重各国差异,共同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合作模式;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各参与方的获得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要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理论创新交流。互鉴、创新人才资源交流合作。四是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三、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更快报您为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悍卫国家利益,水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我们要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的对外交往。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整荣的世界;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