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摆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做一个钟摆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案

3.7 做一个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30秒摆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根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钢条、棉线距离顶端长14厘米、两个钩码、一个小挂钩、一个计时器、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揭示板书:摆绳长短有关二、研究摆长与摆速的关系1.教师出示钢条做摆锤的摆,问:在这个摆中摆锤是什么?教师演示钢条做摆锤摆的实验,全体师生测出摆的次数。

2.在钢条不同位置上挂钩码增加重量,学生猜测摆的速度并细说理由。

如果老师在钢条上增加摆锤的重量(挂钩码)这时摆锤是什么?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如果在不同位置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3.设计实验,验证预测:测出钩码挂在不同位置时,20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做三次。

要求改变钩码的位子,先把钩码挂在1格处(钩码加在最下端的摆)做三次实验;再把钩码挂在第9格处(从下往上数第9格)做三次实验。

小组讨论说说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A.摆幅不要太大,摆锤容易碰到铁架台。

B.小组各同学要分工合作,配合到位,特别是计时员和实验员。

C.摆锤在摆动的过程中,铁架台容易晃动,要有同学按住铁架台。

D.实验完毕后小组长马上把数据汇报给老师,其他同学分析数据,讨论结论……4.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完成的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数据。

制作钟摆+示范教案

制作钟摆+示范教案

《制作钟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2.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绳长度如何影响摆动快慢,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

2.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对产品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现实的需求。

【教学重点】
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细长绳、铁架台、计时器(秒表或者手表)、摆锤(金属球等)。

(可按组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教科版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认识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25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2.不断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条30cm的钢尺、加厚磁铁若干块、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摆绳长度不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各1个,钢尺、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出示跷跷板,提问:跷跷板在没有人座的时候为什么是平衡的?坐上人之后为什么偏向重的一边?(通过跷跷板对学生重心的概念进行前测,了解他们对于重心的认识,为后面找重心、认识摆长铺垫。

)一、导入1.提问引入:出示上节课研究的两个摆锤相同,摆绳长度不同的摆,提问: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学生回答。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如右图),提问:摆绳长度相等的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1)学生猜测两个摆的摆动快慢。

(2)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测30秒内两个摆的摆动次数。

(3)分析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将教材的木棒加铁片改为钢尺加磁铁方便加重物和移动,测试时间由15秒改为30秒,使摆动的差距变大便于比较。

)2.选择长摆,在摆锤下端加上一个重物。

(如右图)(1)学生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会变化。

(2)实验验证(确定长度这个变量,只研究摆锤重量对于摆动快慢的影响。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3.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明确实验要求。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1.教师出示一个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并让学生预测不同长度的摆会摆动多少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长度摆的摆动次数,并记录数据。

3.学生交流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长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摆,如何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5.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并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摆长,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摆长如何影响摆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师提出新问题:一个摆重心的高低会影响摆动快慢吗?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与摆动快慢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

2.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究不同长度的摆对于钟摆的影响。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积极思考、探究,形成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同时,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不够细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指导。

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明易懂。

一)探究一: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1.出示两个摆,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研究问题: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3.学生预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钟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钟教科版

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我们来试试看。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摆长是指从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如这两个摆,摆绳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摆的重心就是摆锤的中心。

这是摆长。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摆绳长40cm时摆在15秒摆动11次。

我们知道: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摆
时摆在15秒摆动16次。

请你想一想:要想使摆摆动15次,应该如何调整摆长呢?
时摆在15秒摆动15次。

这样一个15秒钟摆动15次的钟摆做成了,分钟可以摆动60次!
现在,我将这个磁铁固定在最低处(刻度1cm处),我们来测它
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又做好了。

我们可以从调节摆绳长短和调节摆锤重心高低两方面来调节摆长。

必要时,可以两种
通过制作一个简易摆钟研究控制摆的摆动快慢。

能通过实验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C.甲和乙摆动次数一样。

3.7、做一个钟摆教案(含教学反思)

3.7、做一个钟摆教案(含教学反思)

4.对学生及时的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丰富。
5.问题的设计要再次思考,是否有效。
总之,看似很轻松的一节课,要想上出水平,上出特色,还需要多多思考,多次尝试。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 30 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1.两组摆绳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快慢的变化,我请了两组底下的同学分组帮着数数。只做了一次实验,这是不科学的,而且临时组装实 验装置耗时较长,可课前提前准备好。
2.学生汇报的时候,最好实物投影。(思考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展示。)
3.要增加追问的次数,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记录表见
课本 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教学重点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 30 次的钟摆。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一、引入: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 P62 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能够制作简单的钟摆并掌握其运作方式。

3.能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物理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材料:线、重物、针线、细麻绳。

2.工具:剪刀、铅笔、卷尺。

3.图表:钟摆的图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钟摆的图示,向学生简单介绍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让学生对钟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实验环节1.制作钟摆① 取一段长约30cm的线,将一端系上重物,成为“下摆”,另一端系一根细麻绳,成为“上摆”,上摆的一端再系一根线,系在固定物上。

② 调整下摆的长度,使下摆与上摆成为垂直,并调整上摆的长度,使它的长度与下摆长度相等,即上摆与下摆的长度一致。

③ 捏出一小块黏合剂,涂在上摆下端的细麻绳上,让它与下摆连在一起,调整好位置后等待黏合剂自然干透。

2.实验操作① 慢慢地将摆拉开一定角度,并释放。

在放开摆之后,让学生观察到摆动过程中的现象,指导他们重复实验,观察现象。

3. 实验结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摆的长度与下摆的长度是否对摆动的速度有影响?摆的长度与摆动的周期有什么关系?4. 实验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验,回顾物理运动规律,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拓展1.学生可自行设计制作不同长度的摆,观察他们运作时的差异。

2.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可以到物理实验室中进行更多有关物理实验的探究。

五、小结本课程通过制作钟摆,使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并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

7.做一個鐘擺【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釐米長30釐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一、引入: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

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

記錄表見課本P62。

3.回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回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钟摆
教学内

教材第62--63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教学方

实验法。

教学准

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

(用相同长的线分别系住长木条与短木条,哪根木条摆动快?)
3、教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短木条摆动快)
3、小结:摆长不等同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

提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学生记录实验记录,把结果填写在《科学同步探究》P53。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反馈数据。

5、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6、提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7、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
数。

8、学生分组实验。

9、把实验结果,填写在《科学同步探究》P53。

10、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反馈数据。

11、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摆长越长,摆动的越慢。

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
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
本课
作业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