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破釜沉舟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大家对破釜沉舟的典故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破釜沉舟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破釜沉舟的典故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解析【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释义】釜:煮饭用的一种锅;舟:船。
打破饭锅,凿沉渡船。
比喻决一死战。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背城借一、孤注一掷、济河焚舟【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望风而逃用破釜沉舟造句1.人生本就是一场破釜沉舟的豪赌,一念间,血本无归抑或一本万利。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成语,形容做出了不可收拾的决心,一旦做出了决定就毫不犹豫地去做,断绝后路,不容退步。
这个成语的典故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是关于一位叫做项羽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战国时期活跃于江东地区,是刘邦的对手。
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大败刘邦的军队,刘邦被迫退守荥阳。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项羽做出了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决定。
他下令将所有的船只焚毁,破釜沉舟,以表示决心。
他告诉士兵们,“今天,我们只有生存下去,没有退路可言。
我们破釜沉舟,誓死与敌人周旋,只有取胜才能生存。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所有的士兵,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与项羽并肩作战,誓死不退。
这个决定最终成为了项羽军队的转折点。
在士气高昂的鼓舞下,楚军连战连胜,最终攻克了荥阳,刘邦只得败走。
项羽的军队士气高昂,一路追击,最终将刘邦逼入了垓下。
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项羽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他放过了刘邦,结果导致了后来的巨鹿之战失利,最终导致了楚汉相争的失败,项羽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破釜沉舟虽然可以激发斗志,但也需要谨慎考虑后果。
在做出决定的时候,需要充分评估形势,不可草率行事。
同时,也需要在决心之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不可半途而废。
只有在决心和行动的结合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需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毫不犹豫的行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毫不犹豫的行动,但同时也需要谨慎考虑后果,不可草率行事。
只有在决心和行动的结合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勇往直前,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破釜沉舟历史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历史成语故事
人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激发起自己的潜力,人的潜力一旦激发势不可挡,这就是破釜沉舟,大家看看下面的破釜沉舟历史成语故事吧!
破釜沉舟历史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窘迫,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害怕,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致战胜后,项羽
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典型的成语,意思是为了达成目标,不顾一切的付出。
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08年,当时,中国的秦国正在进行并吞六国的战争,秦军只剩下了六万人。
田舍人韩信在楚国国都鄢陵结交了许多楚国将领,并在淮河以北固守。
秦国派出了大军围攻鄢陵,韩信与四万余名楚军毅然决定发起反攻,率领兵马横穿赵国境内,最后在函谷关胜利结束了战斗。
这个时候,韩信听说了围攻鄢陵的消息。
他知道,如果楚国的兵力全部集中在那里,他将无法在函谷关战胜秦军。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非常不同寻常的计划。
他下令士兵们在洛水畔采集武器装备,并带着大量的轮胎在河岸边上舖上沙土,仿似要建造船坞。
秦军看到楚军需要大批的轮船来渡过洛水后,就认定韩信要在洛水岸边制造大批的船只。
但是,韩信所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下令将秦国的战斗船全部攻占并烧毁,并且把这一事件告诉了自己的士兵。
这种毁一张、赢一张的决断让士兵们都为之动容,他们知道韩信要打一场决定性的战斗,而接下来他们面临的就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了。
凤凰山(也称云梦山)附近依靠一座废弃的渡头,韩信带领军队偷渡到河对岸,并亲自上前一步步监督着士兵们拆除了废弃的渡头,捣毁了所有的船只,甚至连所有的水桶都挥舞着砸进了洛河之中,用一个完全不可撤销的举动宣布了他们与后方的联系已经切断了。
面对着从鄢陵赶来的强敌,楚军士气高昂。
韩信则宣布:“率先破釜沉舟者胜!如果我们不能战胜秦军,并且不小心失败了,那我们沉没在河中也好,至少不会被敌人逮住折磨,死得更难看。
如果我们胜利了,大家都不要告诉家人我们做了这么疯狂的事情,让他们感到难过。
”楚军从此展开了一场打响咯然后便衍化而来的大战,最终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但是惊人之举打破了楚军海通天所代表的那种老派、保守的思维方式,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楚军没有失去一艘船,但是却获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破釜沉舟闻名于世,成为描述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目标的一个经典成语。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国大军将赵国军队围困于巨鹿,准备全部歼灭。
这时,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于是就派项羽前去解围。
项羽率军渡河后,就勒令手下把船全部凿沉,饭锅全部砸破,岸边的房屋全部烧光,以此来激励士兵,表示将战斗进行到底,决不退缩。
经过激烈的战斗,楚军包围了秦军,截断了秦军运粮的路线,大破秦军,取得了胜利。
破釜(fǔ)沉舟——釜:锅。
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ènɡ)。
”
(《史记·项羽本纪》)
想一想
“破釜沉舟”的“釜”能写成“斧”吗?为什么?。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破釜沉舟的典故: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最先开始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后来全国动乱,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贵族子弟项羽也领导军队起义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不想和秦军正面交锋,于是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让楚国的军队走到半路就停下来,安营扎寨不再前进。
大军停止行军很多天,军中的粮草告急,没有粮食吃,士兵就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
上将军宋义不管士兵的死活,无视军中缺粮少食的严重情况,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
士兵们见宋义不顾大家的死活都有些激愤,身为次将军的项羽见主帅宋义先是怠惰不行军,后来竟然在军营夜夜笙歌,实在不是一个好的主帅。
项羽和部下商议,决定杀了宋义以正军心。
项羽没有上报楚怀王擅自杀了主帅本来是不合法的,但是眼看和秦国的战事越来越近,他便在部下的拥戴下当了“假上将军”,并立刻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到了交战的地方,项羽的部队驻扎下来,他研究了秦国的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然后再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全部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最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项羽用这样决绝的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士气高涨,所有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上阵杀敌,没有一点懈怠后退之心。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楚国士兵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落荒而逃。
一场决战下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了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典故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典故
"破釜沉舟"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意为釜破水漏、船沉于水中。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战争或生死关头,采取果断的、毫不退缩的决策,以表示必死的决心。
典故起源:
这个典故最著名的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刘备和孙权联军,双方在赤壁展开激烈战斗。
曹操大军实力雄厚,而刘备和孙权联军处于劣势。
为了激发将士的勇气,赤壁之战前夜,联军统帅周瑜采取了一个决定性的举措。
他命令将自己的船队、兵器、军需物资等全部烧毁,使得士兵们无路可退,只能全力战斗。
同时,他还下令破坏江边的鼓浪屿,削弱敌军水军的行动能力。
破釜沉舟的涵义:
这一决策虽然冒险,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胜利。
"破釜沉舟"的典故因此成为表达战胜艰难困境,毫不退缩的决心和勇气的经典之一。
这个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常常用来形容在决定性时刻,采取果断、冒险的措施,为了实现最终胜利而付出一切。
1。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以下的破釜沉舟故事欢迎参阅!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导读: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解释:
【拼音】:pòfǔchénzhōu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示例】: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
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