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摧枯拉朽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摧枯拉朽的成语故事及意思范文1:关于摧枯拉朽的成语故事我记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经给我们讲过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同时也讲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摧枯拉朽”。
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
当时,有一位徐州的农民,他身体强壮,膂力惊人,可以单手扯开一头牛的嘴巴。
他叫做雷琛。
雷琛年轻时曾经在一家铁匠铺子学习技艺,锤打铁器更是炉火纯青。
他虽然是个农民,但是却时常去帮助别人修修补补家里的工具。
雷琛的工作做得很出色,而且行事雷厉风行,闻名于徐州。
有一天,著名的匠人卢松,在经过徐州时,听闻了雷琛的名字,便特地前去拜访。
卢松与雷琛相见恨晚,立刻便结为了好友。
后来,卢松离开了徐州,雷琛则继续做着他的农活。
一年后,卢松来到琅琊山,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宫殿,殿内布满了藤蔓,又有一些石柱,绵延至千米之外。
卢松认为这些石柱应该很有价值,因此回到徐州找雷琛帮忙,二人一同前往取一块石头,将其磨制镂刻成一支石柱。
这个过程极其艰辛,却也能体现出了“摧枯拉朽”的实际意义。
后来,雷琛将这个挽联镌在石柱上:“力克千钧,世方无碍;心摧万虑,天地俯仰。
”这个挽联虽然只有8个字,却展现出了一种宏伟雄浑的气势,而且处处充满着力量和智慧。
据说,这个石柱最终被放置在了太和殿,成为了代表明朝至高权力的标志。
意思相关分析“摧枯拉朽”这个成语,最初取自《老子》第十二章,本意是指“只要有了愿望,就可以把树砍倒、石头拉成两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指决断事情的能力、刚毅的品质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
从雷琛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极富“摧枯拉朽”的精神,面对险阻与困境,不屈不挠地去发掘石柱的价值,体现了这种精神和品质。
同时,雷琛的故事也表现出了劳动者的能力和智慧,以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贡献。
写作重点本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讲述“摧枯拉朽”的成语来源和故事。
文章的结构应该围绕着讲故事这一点进行展开。
在借助雷琛的故事来阐释成语意义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讲述这种精神和品质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
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

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出纳员和收银员的区别是什么热度:关于秘书职责是什么热度:指示与批示有什么区别热度:两学一做是什么内容是谁提出来的热度:两学一做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热度: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读音,出处,解释,正反义词,英文翻译以及造句吧。
希望这样能让你对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拼音】:cuī kū lā xiǔ【解释】:枯:枯草;朽:朽木。
摧毁枯草,这段朽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毫不费力地摧毁【褒贬】:褒义词【英语】:break a dead branch from a tree -- all-powerful;crumple sth. like sweeping up dead leaves;sweep all obstacles in the way摧枯拉朽的近义词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不堪一击风卷残云所向披靡锐不可当长驱直入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的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强弩之末骑虎难下节节败退望风披靡坚如磬石节节失利摧枯拉朽造句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蒋介石赶出了大陆。
红队在本次比赛中表现突出,每场比赛几乎都呈现出摧枯拉朽的实力。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把这一关通过,其它的都是摧枯拉朽了。
猝不及防是什么意思【拼音】:cù bù jí fáng【解释】:猝:突然,出其不意。
防:防备。
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摧枯拉朽的故事70字

在古代,有一位勇敢的将军,他的名字叫做项羽。
项羽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勇猛和智慧,他的祖父项燕曾是楚国的
大将。
项羽跟随叔父项梁起义后,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敌军往往不堪一击。
在一次战役中,项羽面对着敌军百万大军。
他毫无惧色,率领着自己的将士们奋勇杀敌。
最终,项羽以少胜多,战胜了敌人,成为了战争中的神话。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摧毁一切。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丽旌旗卷凤凰,沉鼓角摧枯拉朽。
”
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用来形容强大的力量和轻易的胜利。
在项羽的故事中,他以少胜多,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敌人,成为了战争中的神话。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解释摧枯拉朽的含义。
摧枯拉朽——精选推荐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
拼
⾳
cuī kū lā xiǔ简拼cklx
近
义
词
势如破⽵、不堪⼀击反义词坚不可摧
感
情
⾊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
语
解
释
枯、朽:枯草朽⽊。
摧折枯朽的草⽊。
形容轻⽽易举。
也⽐喻摧毁腐朽势⼒的强⼤⽓势。
成
语
出
处
《晋书·⽢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成
语
⽤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毫不费⼒地摧毁
例⼦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个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卷三⼗四)
英
⽂
翻
译
easily overcome
谜
语
锯⼦锯掉烂⽊头成
语故事晋武帝司马炎的⼥婿王敦因建⽴东晋居功⾃傲,在晋元帝时以杀刁协清除皇帝⾝边的恶⼈为名起兵反叛朝廷。
他⼀边拉拢梁州刺史⽢卓联合起兵,湘州刺史司马承派副将邓骞劝⽢卓出兵攻打王敦,形容⽢出兵打王像摧枯拉朽⼀样容易。
摧枯拉朽的词语解释

摧枯拉朽的词语解释如果我们经常关注流行语的话,那么摧枯拉朽这四个字一定不会陌生。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意味着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
这个词语起源于《庄子》一书,最早出现在“天地之大,人犹有所乘无所乘,我犹有所存无所存。
若此者,有汤沐于渭之滨,为周流之觞,且善且深,虽或摧枯拉朽,不见其功”这样一段文字中。
后来,摧枯拉朽成了一种隐喻,它指的是一种力量或力量的表现,这种力量可以流传世间,永不磨灭。
摧枯拉朽的意思非常明显,它暗示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有些人认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技能或技巧,比如在某些竞技运动中拥有无敌的技能或在特别的工作领域中有超人的才能。
摧枯拉朽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思想、哲学或宗教信仰。
例如,哈伯马斯的思想、佛教思想的智慧或基督教信仰的力量。
当我们思考摧枯拉朽的含义时,我们会想到一种深远的意义。
摧枯拉朽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这种思想和哲学表明了一种不断发展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然后努力克服它们。
摧枯拉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摧枯拉朽的这种力量不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
这种意识代表着人类对自身能力和潜力的深刻认识。
摧枯拉朽的力量是人的内在潜能的体现,也是生命力的表现。
摧枯拉朽诠释的是一种愚公移山的信念,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一种天道酬勤的奉献。
这种权力和勇气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
总之,摧枯拉朽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可以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希望、在艰难的时候看见未来,教会我们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境。
虽然摧枯拉朽可能只是一个成语,但它包含了人类奋斗精神的全部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践行摧枯拉朽的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征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摧枯拉朽

成语课件:摧枯拉朽
典故:
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 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 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听了非常吃惊, 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 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 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 转告甘将军。
成语课件:摧枯拉朽
典故:
王敦挥军东下,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 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乐 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 兵讨伐王敦。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 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 王敦得知甘卓率军前来讨伐,非常害怕, 又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请求甘卓回师 襄阳;而都尉秦康劝说甘卓忠于朝廷,一 举消灭王敦。
成语课件:摧枯拉朽
典故:
但是甘卓优柔寡断,不听秦康劝告,竟然 回师襄阳。后来,襄阳太守周虑等人与王 敦勾结,将甘卓暗害。甘卓本来可以轻而 易举地战胜王敦,结果因为动摇不定,反 而被王敦暗算。
成语课件:摧枯拉朽
近义词: 势如破竹、不堪一击。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典故: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 忙行事。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 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 起兵平定叛乱。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 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
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 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
成语课件:摧枯拉朽
典故:
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 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 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最后他对 甘卓说:甘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 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 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 豫不决。
摧枯拉朽成语典故及造句

摧枯拉朽成语典故及造句摧枯拉朽多指毫不费力地摧毁腐败势力;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摧枯拉朽的相关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摧枯拉朽成语解释摧枯拉朽,释义: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原作“摧枯折腐”。
二、摧枯拉朽成语典故公元318年,琅邪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
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
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对朝廷。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甘卓答应了。
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
王敦听了非常吃惊,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
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
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转告甘将军。
”参军回禀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
也有谋士向他献计,不妨答应王敦一起举兵,待他东下后再讨伐他。
但甘卓怕将来说不清楚,还是不同意。
当时,湘州刺史司马承坚决反对王敦反叛朝廷。
他得知王敦举兵东下,便派主簿邓骞前往襄阳,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讨伐王敦。
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忙行事。
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起兵平定叛乱。
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
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
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
最后他对甘卓说:“甘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不必有什么顾虑。
”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
王敦挥军东下,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
乐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兵讨伐王敦。
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
摧枯拉朽成语意思解析

摧枯拉朽成语意思解析摧枯拉朽,汉语成语,读音是cuī kū lā xi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毫不费力地摧毁。
关于成语摧枯拉朽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摧枯拉朽的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摧枯拉朽成语解释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二、摧枯拉朽成语近义词不堪一击[ bù kān yī jī ]不堪:经不起。
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
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秋风扫落叶[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比喻强大的力量扫荡衰败的势力。
摧枯折腐[ cuī kū zhé fǔ ]折断枯树枝烂木头。
比喻极容易做到。
拉枯折朽[ lā kū shé xiǔ ]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同“摧枯拉朽”。
三、摧枯拉朽成语造句1、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2、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此车摧枯拉朽的动力和出奇自如的操控,就像是一种冷酷的沙发。
3、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捲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4、以他的身分地位,帮你解决这件事,如摧枯拉朽般容易,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5、美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6、推土机像摧枯拉朽似的,轻而易举地将一大片违建夷为平地。
7、冲锋号吹响后,我军摧枯拉朽般向敌人阵地冲去。
8、美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访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导读:关于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摧枯拉朽的意思
[释义]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原作“摧枯折腐”。
[语出]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正音] 枯;不能读作“ɡū”;朽;不能读作“qiǔ”。
[辨形] 摧;不能写作“吹”或“催”。
[近义] 势如破竹不堪一击
[反义] 坚不可摧
[用法] 多指毫不费力地摧毁腐败势力;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可阻
挡的气势。
一般作谓语、定语。
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公元318年,琅琅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
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
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对朝廷。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甘卓答应了。
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
王敦听了非常吃惊,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
我只是去消除皇
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
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转告甘将军。
"参军回禀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
也有谋士向
他献计,不妨答应王敦一起举兵,待他东下后再讨伐他。
但甘卓怕
将来说不清楚,还是不同意。
当时,湘州刺史司马承坚决反对王敦反叛朝廷。
他得知王敦举兵东下,便派主簿邓骞前往襄阳,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讨伐王敦。
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忙行事。
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起兵平定叛乱。
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
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
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
最后他对甘卓说:"甘
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不必有什么顾虑。
"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
王敦挥军东下,
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
乐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兵讨伐王敦。
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
王敦得知甘卓率军前来讨伐,非常害怕,又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请求甘卓回师襄阳;而都尉秦康劝说甘卓忠于朝廷,一举消灭王敦。
但是甘卓优柔寡断,不听秦康劝告,竟然回师襄阳。
后来,襄阳太守周虑等人与王敦勾结,将甘卓暗害。
甘卓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王敦,结果因为动
摇不定,反而被王敦暗算。
【关于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
1.摧枯拉朽的成语故事
2.古代关于“笔”的成语典故
3.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
4.关于动物的成语典故
5.成语典故十则
6.请君入瓮的成语典故
7.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8.关于猴的成语典故与民间语言
上文是关于摧枯拉朽的成语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