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

合集下载

仁者无敌——孟子的不二法门

仁者无敌——孟子的不二法门

9孟子是鲁国名族孟孙氏之后,但家道早已中落,他出生在邹国。

邹国、鲁国靠得很近,属于同一个文化圈,用“邹鲁之士”作儒生的代名词,是很常见的情况。

《韩诗外传》《列女传》这些汉朝人的书里,都提到了孟子的妈妈是模范母亲,还讲了民间故事,至今教育小朋友的时候还用得到,比如不能撒谎,学习要持之以恒,等等。

这些故事传播的结果,是导致人们普遍相信孟子的爸爸应该很早就去世了(据说是在孟子三岁时)。

但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不是事实。

孟父早死的传说,只说明了广大群众对单亲妈妈把独生子拉扯成才的故事有多么热爱。

司马迁说,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某个不知名学生。

所以在儒门这一脉,他们被称为“思孟学派”。

但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孟子是子思本人的学生了。

但孟子确实很推崇子思,至于孔子,更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孟子•万章》)所谓大丈夫战国中期的天下大势是:秦国在西方日渐崛起;靠齐威王时代打下的基础,东方的齐国正如日中天;南方的楚国是老牌大国,内囊虽然渐渐尽上来了,外面架子却还不曾倒;战国初期改革的领头羊魏国连连受挫,但家底也还不曾败光。

这时候不存在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多极均衡,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对所有国家来说,最重要的都是找盟友,最害怕的都是被孤立,所以善于纵横捭阖的外交人才,成了各国领导人最重视的对象。

而当时外交界的领军人物,一个叫公孙衍,他主张合纵;一个叫张仪,他主张连横。

于是,有个不识趣的景春,向孟子单夸这二人的好处:“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的身份,现在已经不清楚。

《汉书·艺文志》所收的“兵形势”一类的书里,有《景子》十三篇,有学者猜可能就是这个景春。

战争是外交的延续,谈军事和论纵横思路相近处很多(张仪、公孙衍也都带过兵),二者可算是一家亲。

跟孟子夸张仪,且以兵家人物抬出纵横家两大宗师,景春这一激,非同小可,登时引出了孟子生平最有名的一句格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

1、孟子对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

(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译文】孟子说:“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译文】(孟子说):“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孟子仁者无敌的儒家圣贤

孟子仁者无敌的儒家圣贤

孟子仁者无敌的儒家圣贤孟子,字子舆,名亚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被誉为仁者无敌的儒家圣贤,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孟子的生平事迹、仁义道德观以及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孟子的生平事迹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子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和好奇心。

孟子拜访过众多的名师,吸收了他们的思想,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提倡以仁爱之心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强调人的内在天性的善良。

孟子在多个国家间游历,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拜和尊重。

二、孟子的仁义道德观孟子的仁义道德观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与其他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区别。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本善,拥有做善事的潜力。

他提出的“仁者无敌”理念,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孟子还提出了“四端”思想,即仁、义、礼、智。

他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和道义,礼是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和仪式,智是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三、孟子的影响与意义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以及对仁义的强调,成为儒学思想的核心。

在中国的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对政治、教育和家庭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强调民主、公正和社会公平,提倡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的平等观念与现代社会正义的追求相契合,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育方面,孟子提倡“教育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行和思想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孟子的教育理念也强调了师道尊严和教育方法的规范。

他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以其积极向上的仁义观念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尊重。

关于《孟子》的经典句子及翻译

关于《孟子》的经典句子及翻译

关于《孟子》的经典句子及翻译1.孟子对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已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

”4.(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无畏刚直、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5.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孟子说:“依靠天时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7.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8.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膝文公下》)【翻译】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9.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仁者无敌读书笔记

仁者无敌读书笔记

仁者无敌读书笔记
"仁者无敌" 是一本名为《孟子》的著作中的一句话,意为"具备仁德的人是无敌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句话的读书笔记:
仁者无敌:这句话传达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一个具备仁德的人将在人际关系中取得胜利,因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将吸引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仁德的力量:书中强调了仁爱的力量。

仁德不仅使个体更强大,还能够影响社会,带来和谐与稳定。

修身养性:孟子的哲学强调个体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修身养性,一个人可以成为仁者,从而在各种情境下表现出仁爱和坚韧的品质。

社会责任:书中提到了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个仁德的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公平和正义,以实现更广泛的福祉。

与实际生活联系:这句话提醒我们,仁德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理念,还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日常行为和决策中。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我们应该以仁德为指导原则。

总之,"仁者无敌" 这句话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中的积极影响。

通过修身养性和积极参与社会,我们可以实现无敌的力量,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孟子十大经典故事

孟子十大经典故事

孟子十大经典故事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孟子历来是一位具有杰出思想的人物,他曾经创作了许多名著,其中比较知名的十大经典故事中,既有他个人的观点,也包含了他深厚的哲学思路,被称为“孟子十大经典故事”。

以下就是孟子十大经典故事:一、“仁者无敌”孟子认为,仁者不仅能够以共识达成和谐,更能够使人们在行为上达到最佳状态,因此仁者无敌。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用“仁者无敌”来说明:“仁者不仅在道德层面上是很高尚的,而且能够在行动上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二、“君子临深把握宽”这是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的观点,指的是一个君子应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但又要有宽容的态度,才能够做到有效的行动。

三、“乐人者乐,受苦者受”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指的是一个人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使自己与他人都能愉快、坦然地生活。

四、“毋友不如己者,而友之则反”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的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朋友没有诚信,反而会引起失去朋友的后果。

孟子认为,建立友谊的基础是诚信,建立友谊需要以一种贵人之心去对待。

五、“宽则多助,严则杀人”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指出,宽容是有助于团结谐和,而严厉追究却会导致暴力滋生。

他认为,宽容有利于鼓励社会正直、和谐,而严厉执法只会激发暴力行为。

六、“仁者护民”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指的是一个仁慈的人会尽自己所能保护他人的权益,爱护他人的安全。

孟子认为,保护他人的权益是一个仁者的本分,而且需要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

七、“仁者救人”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指出,一个仁慈的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受苦的人们。

孟子认为,帮助他人才是仁者的使命,而且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实施。

八、“君子当不惊”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指的是一个君子应该有一种调节心灵的能力,使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受到惊慌。

孟子认为,对一切不惊才能够在自我修养上达到最高程度。

九、“仁者心思浅,善者心思深”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指出,一个仁慈的人应该把自己的思想保持在较浅的层次,即关注到表面的问题上。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 ,仁者无敌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 ,仁者无敌

孟子名言名句和解释,仁者无敌1、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

(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

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13个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13个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个很伟⼤的⼤学问家孟⼦。

孟⼦⼩的时候⾮常调⽪,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呢!有⼀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就和邻居的⼩孩⼀起学着⼤⼈跪拜、哭嚎的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我不能让我的孩⼦住在这⾥了!”孟⼦的妈妈就带着孟⼦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和邻居的⼩孩,学起商⼈做⽣意的样⼦。

⼀会⼉鞠躬欢迎客⼈、⼀会⼉招待客⼈、⼀会⼉和客⼈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的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也不适合我的孩⼦居住!”于是,他们⼜搬家了。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应该住的地⽅呀!” 后来,⼤家就⽤“孟母三迁”来表⽰⼈应该要接近好的⼈、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步笑百步五⼗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百姓。

孟⼦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说:“我费⼼尽⼒治国,⼜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喻吧!双⽅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个兵⼠跑得慢,只跑了五⼗步,却去嘲笑跑了⼀百步的兵⼠是‘贪⽣怕死’。

” 孟⼦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即说:“当然不对!”孟⼦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步同样道理。

” 成语⽐喻那些以⼩败嘲笑⼤败的⼈。

⼜以“五⼗步笑百步”来⽐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于《孟⼦·梁惠王上》:“仲尼(孔⼦)⽈:始作俑者,其⽆后乎!为其象⼈⽽⽤之也。

” 战国时,有⼀次孟⼦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问梁惠王:“⽤⽊棍打死⼈和⽤⼑⼦杀死⼈,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

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

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

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

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2:何谓大勇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

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
战胜一样。

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

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

'
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

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

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3: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
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看了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