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矿井新井 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doc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适用:专科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山西函授站2010年6月第一部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一、毕业设计的目及任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并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条件进行采区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并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
毕业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及采煤工艺过程的概念,熟悉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2.合理选定采煤工艺,掌握并安排采煤工作面各工序的时空关系及进行方式,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布置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3.掌握工作面顶板支护原理,合理选择支架形式和支护参数。
4.合理确定采煤工作面各项技术参数,选择采煤设备,编制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5.掌握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方法。
6.掌握回采巷道及井下其它巷道的断面设计方法和巷道掘进施工方法,编制巷道掘进施工作业规程。
二、设计题目的选定1.设计名称: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2.主要内容: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组织设计,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断面设计及掘进施工设计。
3.设计题目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实习矿井的现场资料为基础,进行真实条件下的技能训练。
三、设计的要求及重点1.重点要求(1)根据选定题目的开采条件,提出合理的采煤工艺和采煤工序过程,并阐明其合理性。
(2)对工作面的参数进行必要的分析、验算,确定合理的参数。
(3)对采煤工作面的主要设备进行合理选型,并进行必要的验算。
(4)编制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设备配备表。
(5)对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或开切眼任选一条,进行断面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掘进施工设备,编制掘进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图表。
(6)阐明各工序的作业操作要求和工作面安全生产措施。
2.具体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
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新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第1章矿井地质特征概述 (2)1.1 矿区概述 (3)1.1.1地理位置 (3)1.1.2地形、地貌 (3)1.1.3交通条件 (3)1.1.4水文条件 (4)1.2井田地质特征 (4)1.3井田地质构造 (8)1.4煤层特征 (10)1.4.3 煤质 (12)第2章矿井开拓 (13)2.1井田境界 (14)2.1.1井田境界 (10)2.2储量 (10)2.3.1矿井工作制度 (12)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12)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 (13)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 (13)2.4井田开拓 (13)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3)2.4.2井筒和井底车场 (17)2.5断面的确定 (18)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 (22)3.1 概述 (22)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 (22)3.2.4矿车型号如下 (23)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23)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 (25)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 (25)3.4带区系统布置 (26)3.5采区采出率 (27)3.6首采区尺寸 (28)3.7首采区巷道布置 (28)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 (28)3.9设备 (29)第4章采煤方法 (30)4.1 采煤工艺方式 (30)4.2采煤工艺方式 (30)4.5设备配置 (34)4.6回采巷道布置 (37)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 (38)第5章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 (40)5.1 概述 (40)5.2主斜井提升 (40)5.3矿井通风技术 (41)5.3.1概况 (41)5.4其他系统 (41)5.4.1防治瓦斯 (41)5.4.2综合防尘系统 (42)第6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5)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矿井生产,其主要特点是地下作业,工作环境艰苦,自然条件复杂,通风和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各煤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煤层地质条件多种多样,开采方法也就多种多样。
本设计是在金家岭井田原始地质条件下作的矿井初步设计,金家岭矿为高瓦斯矿井设计内容包含: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矿井开拓、通风设计、矿井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专题——浅谈对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认识。
井田概况主要包括矿区的地理、地形和交通;矿井的地理位置、井田范围;矿区的气象条件、地震烈度、电源和水源的概况;井田地质特征、煤层及煤质概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等。
矿井开拓分别论述了主井、副井位置选择、带区的划分、水平的划分以及开采顺序、带区的布置及装备、各巷道的布置等。
通风设计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矿井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分配、全矿井前期、后期的通风阻力计算以及对通风设备的选择等。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井下瓦斯预防、顶板管理、水灾预防、火灾预防、煤矿爆炸的预防及粉尘防治措施等。
关键词:立井;高瓦斯;倾斜长壁;带区;斜巷精选文档ABSTRACTThe coalfield to the geography and vari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al,mining methods have varied. Mine production,its main feature is underground work, work hard and complicated natural conditions, th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measures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design is the mineral well first step design mak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riginal geology of the mine of Jinjialing Coal Mine, This design contents containment: The well farmland general situation and geology characteristic, the mineral wells expand, safe technique measure of well ventilated design,the mineral well,and the feature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ining method.The fiel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well includes geography,topography and traffic of the mining area mainly;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mine, field range of well;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ning area, general situation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power and source of water; Characteristic of field quality of the well, coal seam, nature of coal general situation and hydro geological condition general situation,etc.It expound the fact separately mines open-ups by main shafts, Auxiliary shaft, waste rock well, level divide and exploit the divisions of person who adopt, person who adopt assign order and, every tunnel assign etc. equipment ventilating shaft the choices of position things.The ventilation design includes the choice of the ventilating system of mine mainly, Calc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whole mine ventilation obstruction calculating and choice to the ventilation facilities of easy period, difficult period of the necessary wind quantity of the mine, etc.精选文档The safe practice measure includes in the pit the marsh gas is prevented a plank management,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 fire prevention, the prevention and dust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etc.Key Word: shaft;high gas;inclined longwall; band zone; inclined tunnel精选文档目录0 前言 (1)1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 (2)1.1 矿区概述 (2)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3)1.3 矿层质量及矿层特征 (4)2 井田境界及储量 (8)2.1井田境界 (8)2.2 井田的储量 (9)2.3 矿井可采储量 (10)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13)3.1 矿井的年产量 (13)3.2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 (13)3.3 矿井服务年限 (13)4 井田开拓 (14)4.1 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14)4.2开采水平的设计 (19)4.3 带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26)5带区巷道布置 (29)5.1 煤层地质特征 (29)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0)5.3 带区车场及硐室 (33)5.4 带区开采顺序 (34)精选文档5.5带区巷道支护形式 (34)5.6 带区的巷道掘进率、带区回采率 (37)6 采煤方法 (38)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38)6.2 重点设计煤层及围岩条件 (38)6.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38)6.4 采煤机械的选择及回采工艺方式的确定 (41)6.5 循环方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45)7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 (49)7.1 建井工期及施工组织设计 (49)7.2 开采计划 (50)8 矿井通风 (54)8.1 概述 (54)8.2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54)8.3 总风量的计算与风量分配 (58)8.4 矿井总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62)8.5 通风设备的选择 (67)8.6 矿井灾害防治综述 (69)9 矿井运输与提升 (70)9.1 概述 (70)9.2煤炭运输方式和设备的选择 (70)9.3辅助运输方式和设备选择 (73)9.4 提升 (76)10 排水 (83)精选文档10.1 涌水 (83)10.2 排水设备的选择 (83)10.3 水泵房设计 (84)10.4 水仓设计 (85)11 技术经济指标 (87)11.1 全矿人员编制 (87)11.2全矿技术经济指标 (88)12 结论 (92)致谢 (93)参考文献 (94)附录 (95)精选文档0 前言煤炭——工业的粮食,它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目录 (2)前言 (4)摘要 (5)Abstract (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8)第一节矿区概况 (8)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9)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3)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两 (17)第一节井田境界 (17)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17)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17)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第四章井田开拓 (21)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1)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3)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5)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5)第二节井底车场 (26)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29)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29)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0)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0)第四节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1)第七章井下运输 (33)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3)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第八章矿井提升 (37)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1)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1)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3)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43)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44)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6)第十章经济部分 (48)(一)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二)矿井设计概算 (51)(三)综合评价 (5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54)参考文献 (56)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采煤井田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采煤毕业设计说明书摘要本采区设计一水平在-150m,在一水平上根据矿井实际地质条件,将一水平分成八个采区,由北向南依次命名为:北二上、北二下、北一上、北一下、南一上、南一下、南二上、南二下。
其中南一上为达产采区,采区生产能力为1.5Mt/a,服务年限为5.3a。
本设计采区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全矿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采用“四·六”工作制,矿井的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面长为150m。
采空区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关键词:走向长壁采煤法;分组集中大巷;立井开拓II目录1采区基本条件 (1)1.1采区煤层条件 (1)1.1.1采取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计算 (1)1.1.2.煤层赋存条件、围岩基本性质与条件 (1)1.1.3采区主要主要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巷道布置和回采影响状况 (2)1.1.4采区内煤层,煤质状况、采区内瓦斯赋存特征和涌出预测、采区内预计涌水量和排水方法 (2)1.2采区生产状况 (3)1.2.1采区拟采取回采工艺、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确定与计算、区段数目划分,区段长度要求 (3)1.2.2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 (3)2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4)2.1采区上(下)山布置 (4)2.1.1结合采区提出采区上(下)山布置方案 (4)2.1.2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上(下)山布置方式 (5)2.1.3确定采区上下山所处层位、数目、断面形状和支护规格 (5)2.2采区车场形式选择设计 (7)2.2.1根据采区上山布置层位、合理选择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基本形式. 7 2.2.2选择其中一个车场进行轨道线路和施工设计计算 (9)2.3采区回采平巷布置 (9)III2.3.1确定回采平巷布置方式、巷道掘进、支护要求 (9)2.3.2巷道断面尺寸设计方法、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设计 (9)2.4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9)2.4.1分别说明采区各主要硐室位置、基本形状、断面参数、支护方法及主要设备与能力等参数确定 (9)2.5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0)2.5.1采区主要生产系统路线、主要设备选型计算和能力确定、主要设施施工要求 (10)2.5.2采区通风系统要求计算确定工作地点所需风量、计算采区所需风量,进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 (11)2.5.3下山开采要进行采区水仓设计计算、泵房及排水能力选择确定 (12)2.5.4进行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安排表和进行巷道工程排队 (12)3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14)3.1工作面基本条件 (14)3.1.1工作面有关参数、工作面煤层条件,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分布对开采影响,工作面顶底板分类状况 (14)3.2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 (14)3.2.1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选择,工作面主要开采设备选型 (14)3.2.2工作面的支护方式选择,单体支护时要进行单体支柱支护规格确定、选择支柱规格 (14)3.2.3综采工作面选择支架型,验算支护强度,对所选液压支架进行评价 15 3.2.4工作面回采设备、选择配套的采煤机、运输机和转载机及其他设备 15 4工作面生产组织设计 (16)4.1工作面生产组织 (16)4.1.1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掘进机设备配备,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16)4.2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16)4.2.1工作面支护质量,设备管理和煤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2.2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16)4.3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17)4.3.1确定采煤工作面作业方式、劳动组织设计、工作面循环方式和编制采IV煤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17)4.3.2计算工作面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7)5工作面灾害事故防治及避灾路线 (24)5.1结合工作面自然灾害状况,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灾害自救、互救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 (24)6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7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6)7.1安全监控系统 (26)7.1.1安全监控系统的选择 (26)7.1.2设计内容 (26)7.1.3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6)7.1.4其他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27)7.2人员定位 (27)7.3通风联络 (27)7.4紧急避险 (28)7.5压风自救 (29)7.6施水自救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V1采区基本条件1.1采区煤层条件1.1.1采区开采范围、四邻开采状况、采区储量计算,可采储量开采范围:南一上采区(借鉴采区划分示意图)四邻开采状况:上部是露头,下部-150标高,北F29逆断层,南F84逆断层采区储量计算:地质储量为9.67Mt,工业储量为9.38Mt,可采储量为7.16Mt。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红旗煤矿设计说明书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设计矿井为红旗煤矿1.2Mt/a新井设计,共有2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5.3m。
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8701.5万t,服务年限为51.7a。
划分一个水平开采。
井田走向长5.037km,倾斜长3.165km,煤层平均倾角3°,属于缓倾斜煤层。
本设计矿井采用双斜井的开拓,大巷条带布置方式。
共划分54个带区,其中首采区为9101采区,只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
开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
年工作日为330d,采用“三八”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90m,截深0.6m。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皮带提升,副井采用串车提升。
由于井田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
关键词:红旗煤矿,采煤工艺,倾斜长壁AbstractThe task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a 1.2million tons new shaft for Red flag Administration.This mine has 2 minable Coal Seam.and its average thickness is 5.3 meters.Designed field of minable capacity is 8.0715 million tons. It can adapt for 51.7years, and is divided into one levels mining. Average alignment in farmland in well lengthways 5.037km, average slant lengthways 3.165km average, rake angle in coal seam 3°, belong to the assuasive slant coal seam.This mine shaft is applied to double inclined shaft; Layout of concentrated tunnel development method; The coalfield turns to is divided into totally 54 ming pit, thereinto the first ming pit is 9101,there are only one working face in this pit. Technics of this desigin is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 This mine works 330 days every year. Adapt “three-eight” work system, the length of work face is 290 meters and the depth of coal mining machine is 0.6meters.Because the coalfield lengthways is bigger, and incline of the coal seam is assuasive, and coal seam geology conditionetc. factor effects, deciding this well farmland inside the complete adoption lengthways development.Key words:Red flag Coal Mine,The technology of coal mining,Lengthways development图纸目录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摘要 (III)Abstract (IV)图纸目录 (V)前言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3)第一节:井田概况 (3)一、井田位置: (3)二、交通: (3)三、地形地势: (3)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3)五、工农业生产概况 (3)六、电源、水源情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4)一、区域地质简述 (4)二、地层特征: (4)三、主要地质构造: (5)四、水文地质概括: (5)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7)一、煤层层次、厚度、结构及稳定性 (7)二、煤层顶、底板条件 (8)三、煤的性质及品种 (8)四、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9)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1)一、井田境界 (11)二、地质储量计算 (11)三、矿井工业储量 (11)四、矿井设计储量 (12)五、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2)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3)一、矿井工作制度 (13)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第四章井田开拓 (14)一、井田内地质构造、煤层及水文等自然条件: (14)二、工业广场确定原则 (14)三、矿井开拓方案的确定 (14)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17)一、井筒数目及用途 (17)二、井筒布置及装备 (17)三、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18)四、风速验算 (18)六、建井工作计划 (19)第六章采煤方法 (20)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20)二、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24)三、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6)四、采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29)第七章井下运输 (31)一、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1)二、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1)第八章矿井提升 (34)一、主斜井提升 (34)二、副斜井提升设备 (38)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43)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43)一、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4)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46)三、硐室实际需要风量 (47)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 (47)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一、通风方式 (47)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年限 (47)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47)四、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47)第三节计算负压和等积孔 (48)一、计算原则 (48)二、计算方法 (49)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53)一、选择主扇 (54)二、选择电动机 (55)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5)一、煤尘爆炸的防止措施 (56)二、煤及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56)三、矿井水灾预防措施 (56)四、火灾预防措施 (56)五、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 (57)六、避难硐室和避灾路线 (57)七、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57)第十章经济部分 (58)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58)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 (58)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59)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59)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60)二、定员依据 (60)三、定员方法 (60)四、计算劳动生产率 (61)第三节汇编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62)表10-2-2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2)参考文献 (65)谢辞 (66)外文资料 (67)中文翻译 (69)前言一、概述红旗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县的荫城镇北掌沟村东南侧,距离长治县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荫城镇管辖。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五年六月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122903013题 目:同煤集团四老沟二矿2.4M t /a 新井设计 姓 名: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摘要本次设计是大同矿区四老沟矿11#,14#煤层。
该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北端,距大同市25Km,距口泉站5.3Km。
井田内有公路贯穿,交通方便。
据井田地质资料:该井田煤层平均厚度9m,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平均为瓦斯相对涌出量0.5774—1.3601 m3/t。
m3/t。
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易自燃。
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2.5m3/h。
设计采用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方式,共开掘有两个进风井(主斜井、副斜井)和一个回风井。
井田共划分有七个带区,开采煤层为11#。
矿井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综合机械化掘进,生产区队设置有:一个综采队和两个机掘队。
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带区101首采工作面,该带区划分为4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240m,推进长度为1260m,回采顺序采用后退式、回采工艺中厚煤层单一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
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关键词: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运输提升、安全生产。
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Da tong mine area four old ditch mine 14#, 11# coal seam. The mi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Da tong coalfield, from Da tong 25Km, away from the Kou Quan Railway Station 5.3Km. Ida inside the road runs throug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According to mine geological data: average thickness of 9m in the coal mine, after identification for low gas coal mine, gas relative emission amount of average relative gas emission rate 0.5774 - 1.3601 m3 / T. Coal dust explosion hazar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of coal is easy to ignite..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22.5m3/h.Design of the main inclined side vertical single level to develop, a total of digging has two intake shaft (the main shaft and the auxiliary slope) and a return air shaft. Field is divided into seven zones, the coal mining 11#. Coal mining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of min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unneling and production teams is provided with: a mechanized mining teams and two machines dig team.Mine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in area 101 of the first mining face, the z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working face length to the 240m promote the length of 1260m, stoping sequence by retreating,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ck seam longwall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coal mining method, the "38"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mined out area adopts all the cross - fall method to manage the roof.Keywords:Mining, coal mining method, coa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safety production.目录引言 (1)第1章矿井地质特征概述 (2)1.1 矿区概述 (3)1.1.1地理位置 (3)1.1.2地形、地貌 (3)1.1.3交通条件 (3)1.1.4水文条件 (4)1.2井田地质特征 (4)1.3井田地质构造 (8)1.4煤层特征 (10)1.4.3 煤质 (12)第2章矿井开拓 (13)2.1井田境界 (14)2.1.1井田境界 (8)2.2储量 (8)2.3.1矿井工作制度 (10)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10)2.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 (11)2.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 (11)2.4井田开拓 (11)2.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1)2.4.2井筒和井底车场 (15)2.5断面的确定 (16)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的选择 (20)3.1 概述 (20)3.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择 (20)3.2.4矿车型号如下 (21)3.3主要巷道断面的确定 (21)3.3.2胶带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3.3回风大巷断面的确定 (23)3.4带区系统布置 (24)3.5采区采出率 (25)3.6首采区尺寸 (26)3.7首采区巷道布置 (26)3.8带区主要系统的布置 (26)3.9设备 (27)第4章采煤方法 (28)4.1 采煤工艺方式 (28)4.2采煤工艺方式 (28)4.5设备配置 (32)4.6回采巷道布置 (35)4.7巷道掘进工艺方式及装备 (36)第5章矿井提升及其他系统设计 (38)5.1 概述 (38)5.2主斜井提升 (38)5.3矿井通风技术 (39)5.3.1概况 (39)5.4其他系统 (39)5.4.1防治瓦斯 (39)5.4.2综合防尘系统 (40)第6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43)6.1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表 (43)总结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知识的一次总结,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第1章 矿井地质特征概述1.1 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整个大同矿区处于山西省偏北部,地理跨度大约为5个县左右。
而本次设计的四老沟矿二矿2.4Mt 新井设计,距离大同西南直线距25Km 的大同煤田东北端,井田走向=9.4km ,倾向=4.2km ,S=37.8km 2表1-1地理坐标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56′36″~113°03′32″ 北纬39°56′43″~40°01′53″燕子山矿 马脊梁矿 同家梁矿 四老沟煤矿白洞矿 燕崖矿大同组煤层。
底部→露头线1.1.2地形、地貌井田内为低山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形比较复杂,黄土梁及“V”字沟谷发育,地势大致为北西高,东南低,地表最高点高程1619.0m,最低点高程1311.2m ,相对高差307.8m 。
本井田处于十里河与口泉沟的分水岭地带。
南部银塘沟﹑三井沟﹑珍珠沟﹑东窑沟﹑胡家湾沟,井沟之水汇入口泉河。
1.1.3交通条件四老沟矿井田距大同较近,有大同—王村运煤专线,与大同火车站相连,且每日有客车通行,交通较为便利。
北部有东西向的京包线,往东有大秦铁路京包线。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1.1.4水文条件表1-2水文地质表矿区位置关于十里河42304、42291钻孔与口泉河41293、41251钻孔分水岭地带备注北部水源支沟水流季节性沟谷南部水源银塘沟,三井沟、珍珠沟、东窑沟、胡家湾沟、井沟水矿区内部河流现状汇水S=216K㎡,矿区内河流L=26.6㎞,河谷B=40~70m。
泉水干枯无水源补给平均流量0.25-0.28 m3/s,流量max=600 M3/s,流量min=59.2 m3/s历史记录最高洪水位,上游1298.79m,下游1259.30m。
其余水源未发现含水层雨季地表水下渗矿井工业用水由管路d=12寸的局供水站供给。
供量2000~3000 m3矿井目前用水状况日缺水量1000~2000 m3。
1.2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形属于常见的丘陵山地,整体地势显现为东南偏高而西北较低。
绝对海拔高度:1266~1563M,相对高差297M。
矿区内地表为常见的黄土地,上面覆盖植被数量短缺,。
使用国家要求的一类二型勘探方式,本矿选用750*750勘探网,矿区内钻孔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表1-3区域地层划分及主要特征表地层系统代号厚度(m) 主要岩性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 0-10由砂土、砂砾石混堆积组成上更新统Q3 0-20马兰黄土为主,浅黄、黄褐色,分选性好,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含钙质结核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云岗组J2y 143.31仅残留下部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砾岩,局部夹煤线,底部有一层2-5米的含砾石英质砂岩或砾岩大同组J2d 191.36-241.47一套陆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煤层的沉积建造下统永定庄组J1y 46.37-58.42灰色、灰白色中、细砂岩夹砂质页岩,底部有一层含砾中砂岩或粗砂岩,交错层理与透镜体发育,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上石盒子组地层之上古生界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48.20-69.21 黄绿色、灰黄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57.42-103.79灰白色含砾粗砂岩、中粒砂岩夹少量砂质页岩,顶部常发育1-3层紫红色砂质页岩山西组P1s 56.42-87.15底部以一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稳定的灰-浅灰色含砾粗中砂岩整合覆盖于太原组之上,下部以深灰色砂质页岩夹细砂岩及1-2层煤线或薄煤层,上部为中粒砂岩、细砂岩和砂质页岩互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84.71-86.44本组为一套河流、湖泊、沼泽相含煤建造,下部厚约26米,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页岩、灰色细砂岩及煤层;中下部厚约20米,以灰色、灰褐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砂质页岩及煤线或薄煤层;上部与中上部厚约39.77米,为深灰色砂质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3-4层、中厚煤层,其底为一层厚为22米的含砾粗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