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调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审
切
连
誊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所有考点】高二下期语文文言文翻译

【所有考点】高二下期语文文言文翻译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
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
考试说明
古文翻译既是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 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这一考点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 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方式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 翻译时字字句句落实,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落 实,表达基本意思即可。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 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 他盗贼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对于别人来说是可笑 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有悔恨。 (2)然而力气足以到达那里,被人讥笑,而对 于自己又感到后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到达(却没有到达),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 的。
删削法
文言文中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 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 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 复词均可略去不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我关闭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 别是谁。
增补法
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 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蛇 触草木, 草 尽死。 木
课后练习 1.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 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 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 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 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 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史》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 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 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 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 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 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 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 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 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 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 )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 决心更加受。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劝学文言文翻译考点

夫学,国之大器也,人之所以成德者也。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是以古之圣贤,莫不勉力学问,以资其德业。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遗言,学者之宝库也。
欲通古今,必先精通文言文。
故吾人今日,特述文言文翻译之考点,以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字词理解文言文翻译,首在理解字词。
夫字词者,文之根本也。
学者须先熟读《说文解字》,以明字源字义。
又当广读群书,博采众长,以增长词汇。
翻译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 通假字:古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如“其”可通“岂”,“或”可通“何”等。
翻译时,需辨析通假,不可拘泥于字面。
2.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在古代与今义不同。
如“子”古义为“先生”,今义为“孩子”;“君”古义为“君主”,今义为“你”。
翻译时,需根据语境,正确理解古今异义。
3. 词语活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因句式需要而活用。
如“走”本为动词,在“走马观花”中活用为名词。
翻译时,需注意词语活用。
二、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式丰富,翻译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多用“者……也”结构,如“此诚良策也”。
翻译时,需准确表达判断语气。
2. 疑问句:文言文疑问句有多种形式,如“何”、“何以”、“奈何”等。
翻译时,需准确表达疑问语气。
3. 被动句:文言文被动句多用“被”、“为”、“见”等字表示。
翻译时,需明确主语与宾语的关系。
4. 省略句:文言文省略句较多,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成分。
三、文化背景文言文翻译,还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翻译时需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又如《诗经》中的《关雎》,翻译时需了解周代礼乐制度。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意译则能体现原文韵味。
2. 译出语气,保持文风:翻译文言文,需注意原文语气,力求译出原文文风。
3. 适当增删,使文通句顺:翻译文言文,有时需适当增删,使译文文通句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能。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一、翻译要求:(1)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语言优美。
二、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翻译考点: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义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翻译步骤:(1)审:审清踩分点,即两类考点。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抄在答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翻译方法:(1)对:即对译法。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字的翻译1. 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瑟鄙陋(的意见)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使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的选取它。
(2)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译相同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年号…)(3)换:即替换法。
(4)删:即删减法,包括发语词、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之”、“也”删掉)(5)补:即增补法,原句中的省略,古今用词的不同。
1.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变更你的差役,回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2.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个更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6)调:即调位法,包括:主谓倒置等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新课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文言文考什么(19分)1. 实词的解释2. 虚词的用法3. 文意的把握4. 句子的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1、注意对译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把原文中一些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词或者多音节词。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2、注意保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注意替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4、注意删减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5、注意增补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6、注意调整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四、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色彩变化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词义变化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②将军披坚执锐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婉指长辈去世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用“……为……”来表示判断译文: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是鱼和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为所……“来表被动译文: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宾语前置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总结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①灾病②愧疚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件乐事;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
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全国卷1(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全国卷2(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翻译(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