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阅读附答案
【精品文档】《右溪记》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2页)

【精品文档】《右溪记》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右溪记》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③悬④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⑦,俾⑧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
②嵌:凹陷。
③涸:水回旋而流。
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府。
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⑦芜秽:杂草积土。
⑧俾:使。
⑨裨:增益,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攲嵌盘屈,不可名状()(3)佳木异竹,垂阴相荫()(4)植松与桂()2.翻译句子。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对右溪景物作了生动的描写,依次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怎样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用原文回答。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右溪记》阅读答案_1

《右溪记》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荫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污秽,肮脏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右溪机阅读答案参考

右溪机阅读答案参考右溪记阅读答案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假设在山野,那么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那么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阅读右溪记后答复以下问题: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假设在山野,那么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那么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右溪记阅读题答案1、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假设在山野,那么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那么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阅读思考1】10.解释以下划横线的词。
(2分)① 以其境过清()② 不可名状()11.翻译以下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八(上)课外文言文选读(一)右溪记(唐)元结道州[1]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4]激注。
修木[5]异竹,垂阴[6]相荫[7]。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道州:州名。
[2]营溪:河流名。
[3]欹嵌(qīqiàn)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欹:倾斜。
[4]洄悬:洄,水回旋而流。
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5]修木:一作“佳木”。
修,美好。
[6]阴:树阴。
[7]荫:遮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汇合,汇入(2)不可名.状说出(3)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适宜(4)植.松与桂种植2.翻译句子: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3.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4.右溪有哪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右溪奇特的自然景观有:两岸怪石盘屈,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5.作者为什么“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作者借“右溪”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惋惜很久以来,这样的美景无人赏爱。
文章托物言志,借“右溪”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感慨。
(二)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休: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2)凄神寒骨()(3)不可名状()(4)为之怅然()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B.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C.潭西南而望而置州以来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
(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甲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2.D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文言文右溪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公元763年7月—公元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文言文右溪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
②嵌:凹陷。
③涸:水回旋而流。
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府。
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⑦芜秽:杂草积土。
⑧俾:使。
⑨裨:增益,增添。
问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2)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3)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植松与桂( )2.翻译句子。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对右溪景物作了生动的描写,依次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怎样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汇合,汇入(2)说出(3)遮蔽(4)种植2.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繁华都市的胜地,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3.怪石、清流、佳木、异竹。
4.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问题二: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和元结这篇文章哪些句子手法相同?(用原句回答)2.本文与《小石潭记》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什么异同处。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溪记》阅读附答案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
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 。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 [1]攲:倾斜。
[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
[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
名,说出。
状,描摹。
[4]洄:水回漩而流。
[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6]荫:遮蔽。
[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
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9]芜秽:杂草积土。
[10]俾:使。
[11]裨:补助,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②悉皆怪石
③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④乃疏凿芜秽
⑤植松与桂
⑥遂命之曰“右溪”
2.“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参考答案:
1.①汇合,汇入;②全部;③适宜;④于是;⑤种植;⑥因此,就
2.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
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3.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