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信科院介绍
中山大学信科院计算机初试复试名单

序号姓名考生编号考试方式考试类别报考专业总分1邹啟文10558335010026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94 2罗健10558335010029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7 3朱鹏飞10558335010006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6 4曹伍10558335010054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5 5郑宇宏105583350100479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7 6丁思彤10558335010029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5 7刘郁峰105583350100461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2 8周炳光10558335010041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9 9方剑10558335010022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7 10杨文强10558335010017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6 11王涛10558335010017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6 12范哲10558335010011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4 13刘俊仕10558335010049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3 14朱星霈10558335010041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2 15赵峰10558335010012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0 16骆金昌10558335010039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9 17朱恒政10558335010044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9 18盛文文105583350100351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8 19黄仲宏10558335010037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8 20秦靖辉10558335010040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6 21杨文来10558335010010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5 22胡彪10558335010028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4 23孟昌明10558335010053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4 24张俊虎10558335010021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2 25潘哲文10558335010019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2 26涂沛10558335010053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2 27谢明罡10558335010014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1 28董崇武10558335010046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51 29侯帅10558335010004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9 30牛凯10558335010016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9 31陈舒10558335010025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9 32何瀚文10558335010039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6 33张乔昆10558335010052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5 34许振声10558335010046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5 35罗凯伦10558335010038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4 36迟锐10558335010044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4 37彭世柱10558335010038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3 38王文燕10558335010027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3 39郭成海10558335010007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2 40宋倩10558335010015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2 41万本帅10558335010015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2 42杜一民10558335010015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0 43周可10558335010001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9 44吴福垚10558335010006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9 45马宇峰10558335010000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9 46郭昂10558335010038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9 47陈青辉10558335010005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8 48王福川10558335010016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8 49王翔10558335010033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7 50许圣霖10558335010027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7 51刘潇莪105583350100520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7 52门阳阳10558335010020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6 53彭泰10558335010011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554郝政炜105583350100046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5 55程康10558335010026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5 56于潇105583350100007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3 57江天行105583350100405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3 58何云超10558335010000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3 59潘银行105583350100071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3 60谭汝活105583350100304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1 61范俊堂10558335010033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1 62何凯10558335010024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1 63麦宇庭105583350100163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0 64李俊宝105583350100222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0 65张研105583350100228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0 66胡剑冲105583350100229全国统考非定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29。
2010—2011学年度中山大学信科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结果名单

黄浩林 王伯钰
以上学生姓名、学号及获奖信息经校对无误。
校对 人:
周昀
单位公章:
说明1:以年级为单位,依次将一、二、三等奖、单项奖的获奖学生名单和学号对齐 填入表中。格式为四
号仿宋,左对齐,不需加边框。文字稿打印经院系主管领导签名盖章后交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电子版以文
件名:**院系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发至jiaoyuguanlike@
张跃锋 王绍深 方乾开 郑石真 黄静珊
谭泽鑫 姚龙 曾金辉
黄一伦 黄日强 吴晨
黎志勇 李开通 崔鑫
黄柏林 臧承熙 陈结贞 林泽群
李冬阳 张凯寓 赵永骏 沈凌浩
梁莹莹 赵梓滨 谭乐 汪骁
李乃琦 周超 蓝子睿 谢泽颖 焦健 许国斌 黄晓岚 唐志鹏 裴向楠
刘婉真 王秉楠 肖文晗 沈俊锋 翁时涛 陈泽裕 郭昂 赵飞
单项 奖:
廖亿旺 徐瑞琦 罗嘉文 林钟典 訾文杰 郑庆佳 钟宇腾 唐伟轩 何良宇 罗桂文 姚军艇 刘文丹 陈博
郭芝辰 曾洪星 张红飞
获奖人数:
钱胜军 何树敏 朱启源 余林烨 李小锟 邱俊超 谢清 赵翔 黄春振 林妮娜 施权展 曾泽丰 蒋晓蓝
获奖人数:
谢珍妮 伍尚坚 谢宇昊
许杰 陈豪朗 皮鼎鉴 李伟泽 邓茜 程大宁 王婷婷 李维康 韦雄奕 庞文端 宋业毅 郭宁 王吉有
说明2:每行只写六个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表中“###”表示学号,“***”表示姓名。以此类推。
说明3:此表用于发放奖学金和制作证书,请院(系)负责老师认真校对,确保其准确性。
33
王银滨 翁弘嘉 郭智杰 邓洪超 陈文松 苏伟杰 余尔特 陈宇宁 黄琳 黄源超
马楠熠 赖沛骏 符昊明 黄哲 章小强
陈敏峰 利志远 刘杨 曾华宇 肖矜 邓深元 余晓琪 谭维 张华志 徐泽棉
中山大学871信号与系统复习指南

中山大学871信号与系统专业课考研复习指南主编:弘毅考研编者:信科院研究生团队弘毅教育出品目录第一部分 (1)一、开篇语 (1)二、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2)三、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5)四、2012年相关专业目录及录取情况 (14)五、2012年硕士生招生参考书目 (18)六、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方案 (19)七、复试流程及建议 (21)八、我和弘毅考研 (23)第二部分 (24)一、报考指南 (24)(一)报考专业简介 (24)(二)历年招生信息与历年复试分数线 (24)二、《弘毅胜卷》考研高分辅导资料简介及说明 (27)(一)资料简介 (27)(二)使用说明 (27)(三)高分辅导讲义 (29)(四)历年真题解析 (31)(五)后续超值服务 (33)(六)对贫困学子的帮助 (34)(七)资料的购买及客服 (34)第三部分 (35)一、我的考研复习经验总结 (35)二、关于2013年考研学子最关心的问题答疑 (35)三、特别声明 (37)四、弘毅考研致语 (38)第一部分一、开篇语各位2013年矢志考取中山大学的同学:你们好!时光匆匆,转眼间你们也进入了大三下学期了,大学已经快要结束了,人生的前途问题摆上了日程了吧。
一个人人生中真正重要的选择没有几个,高考算是一个,那么现在选择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又成了一个关键的抉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你们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你们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决定性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和你们一样面临这种选择,我也曾一度彷徨,在工作和读研之间纠结,大学几年生活消磨尽了自己的锐气,真的很担心自己没有毅力苦学大半年,考上一所好学校,看到各个名校录取通报上动辄几十比一的录取比例,也曾有过退缩。
但是,庆幸的是,我最终坚持了下来,选择了中大,我报考的中山大学信息科技与技术学院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初试373分,已经录取。
中山大学奖学金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选,激励广大同学形成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二、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应当坚持体现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标准客观、结果公正的要求。
学生综合测评的过程应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三、学院本科学生奖励和资助工作小组是学生综合测评工作的领导机构,对评审结果具有最终决定权。
综合测评分两级评选,初审小组由各班党支部(党小组)、班委会及团支部代表组成,二级评审小组由年级委员会组成,由年级学生教育管理教师任组长。
各年级综合测评初审小组负责审核各班的附加分和综合分计算等事宜,初评结果上报年级委员会,由年级委员会进行二次审核,最后由学院本科学生奖励和资助工作小组审核确定。
班级综合测评结果有1—3天的网上公示期。
如同学对公示的综合测评成绩及排名若有异议,可逐级提出质询意见。
四、学生每年的综合测评成绩由学业平均分和综合测评附加分两部分构成:(一)学业平均分具体算法为:单科考试成绩乘以该科目的学分求和再除以该学年总学分。
计算科目为该学年所修的必修课和全班同学选修率在90%以上的专业选修课,不含公共选修课。
(二)综合测评附加分设加分上限,最多不能超过9分(含9分)。
附加分标准见分则,各班若有加分项目不在列表,可按相似加分条件酌情处理(但须报院本科学生奖励和资助工作小组批准)。
五、以班为单位按综合测评成绩高低排定名次,优秀学生奖学金等级按名次确定推荐名单。
具体有关奖学金等级评定细则以该年学校有关部门所发奖学金评定通知为准。
六、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本学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一)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校规校纪,在校内外制造安全或纪律事故者;(二)受到学校、院系通报批评(含院、系级)及警告以上纪律处分者(原则上以书面处分通知为准);(三)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单科学习成绩不及格者,考试作弊或论文剽窃者;(四)在评奖过程中弄虚作假,提供假成绩、假证明者。
中大信科院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思维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方向:本院目前开展的所有与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均可作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式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射频/微波电路设计、RFID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信号检测与智能处理等。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参见附件。
学生在申请答辩前至少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个学分。
课程编号参照以下约定:所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均以“ECE-”开头,后接3位阿拉伯数字,其中的前1位表示课程类别,后2位表示该课程类别中的序号。
课程类别约定如下表所示: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并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

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源于1994年成立的王东方信息网络中心,在十一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两次重要的重组,职能由原单一的网络服务延伸至网络、教育技术、信息管理等学校基础服务领域,成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技术服务、科研开发和教学培训于一体。
主要职能包括全校公共信息、校园网络、教育技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网络教育的技术支撑、多媒体课室建设等工作。
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维护、管理、服务、技术开发等;负责面向校内外师生开展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与培训;承担国家与省市有关计算机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负责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服务。
负责全校多媒体课室建设及技术管理。
经过数字化校园“985一期工程”的建设,中心的内涵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造就了一支能吃苦敢开拓、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队伍,目前全中心有101名员工,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心职称37人。
中心以“服务求生存,创新求发展,协同求效率,和谐求超越”为理念,以服务为主体,以开发、研究、教学为基础,追求“创一流的服务,出一流的成果,建一流的人才队伍”,不断进取,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作出贡献。
珠海校区信息与网络办公室是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珠海校区的延伸管理职能,业务上直接归属中心“三部”统筹。
职能包括:信息管理;网络管理;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管理等。
办公室主要围绕学校和校区的中心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统筹开放式多媒体课室和校园的设备建设与维护,保障其它教学与生活应用服务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网络通讯的通畅。
我们的根本宗旨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良的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等服务与技术支持,创建一流的数字花校园环境。
业务范围主要是:负责珠海校区网络设备和网络连接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工作;校区校园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培训和咨询应用服务(开户、资料变更、处理电话热线咨询);负责校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多媒体课室视听设备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服务。
2016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录取

原报考复试专业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 电路与系统
初试总分 381 367 380 341 391 364 309 339 320 295 315 305
微机原理 32 30 40 30 37 31 31 27 33 36 20 28
原报考复试专业
电路与系统
初试总分
354
微机原理
33
电路
21
C程序
19
复试成 专业英 语 笔试汇总 面试成绩 绩
52 125 244.5 369.5
总成绩
723.5
是否录取
拟录取
1 2 3 4 5 6
韩峰 朱明 谭骏朗 谭平平 余艳萍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
329 326 349 324 334
总成绩 690.8 684.6
是否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2个统考指标)
复试笔试成绩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5 姓名 郭锷 苏志立 蔡燕嫦 李璇 杨威 武泰屹 王健 李佳铭 岳锐 高方 朱伟伟 殷海元 罗镇辉 操琴 高丽玲 宁波 考生编号
35 33 33 22 23
19 21 22 18 14
19 24 18 5 8
83 62 60 43 44
156 140 133 88 89
205.5 361.5 221.25 361.25 196.5 329.5 192 280 172.5 261.5
690.5 687.25 678.5 604 595.5
总成绩 809.383 783.377 776.889 757.787 745.86 745.639 744.566 738.582 735.172 626.55 605.668 601.066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方案

11 / 65【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22 / 65【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33 / 65【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4 / 65【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官方网站:4注:表中[01]表示报考专业代码前面二位为‘01’的所有专业,[1001]表示报考专业代码前面四位为‘1001’的所有专业,其它类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方案根据《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的规定,为做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 复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由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相关二级学科、专业的负责 人及相关领导组成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2、由二级学科、专业成立复试面试小组。
复试面试小组由以导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并设立组长一名,全面主持复试面试工作。
复试小组下设秘书一名,负责复试记录和协助安排有关事宜。
复试记录要做到详尽规范。
二、复试考生名单的确定我院各专业基本按照1:1.5的比例从初试成绩符合学校复试要 求的考生中确定复试名单。
三、复试工作的时间安排1、 3月21日星期四(9:00——11:00),报到。
(1)报到地点: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东校区教学楼B 座204室。
(2)请出示以下材料原件,以便查验:5 / 65【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官方网站:5①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的一面上,一式二份;在其中一份上签名并注明“授权单位代申领借记卡”。
) 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生证; ③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证、学位证; ④《本科阶段学习成绩单》;⑤往届生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籍、学历验证书面报告。
查验原件后,上述①、②、③、⑤材料复印件和④成绩单原件须 同时上交,学院归类放入考生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0年各专业接收免试生的人数可占招生总数的50%左右,各个专业接 收免试生的人数可占招生总数的50%左右。近年我院接收免试生的人数为110 人左右。2010年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276人,推荐免试生133人,详情请查阅 附件。 2、招生专业:我院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 构、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 理、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9个学术型硕士专业;计算机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1个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专业。 3、免试生获得推荐免试资格。2011年可能要进行差额复试。 4、关于导师接收名额: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每位硕士导师2010年招收的全 日制硕士(包括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名额不超过4名(含4名),其中学术 型名额(包括本校推荐、外校推荐、全国统考)不超过3名(含3名)。 2011年导师接收名额应与2010年基本持平。 5、推荐免试各专业打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各专业的本科免试生可选 报以上9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和1个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专业。
2011-9-24
5
本科直博
(二)学制与学分 学制与学分 直博生学制为5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 科研方法训练;后3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直博生的培 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 (三)课程设置 直博生的课程设置与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一致,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 程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如下: (1)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4学分(硕士生课程) 第一外国语5学分(硕士生课程) 2.硕士阶段专业必修课 不少于10学分 ,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 3.博士阶段必修课一般为2~3门,按本专业三年制博士生的专业必修课设置。
4
本科直博
(二)录取 所有直博生入学时须接受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录取资格: 1.未能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及实践环节(含毕业论文和实习) 的学分要求; 2.毕业论文和实习成绩未达到"良好"以上; 3.取得直博生资格后,本科课程成绩不及格; 4.在获得直博生资格后至博士生入学前的期间受纪律处分; 5.毕业时未能获得学士学位; 6.伪造材料或故意隐瞒可能影响其录取资格的重要信息; 7.体检不合格。
2011-9-24 1
信息科技学院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介
一、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的说明 1、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动态学制, 基本学业年限为二至三年。若达到学院制订公布的要求,可以 在修业2年或2.5年后申请毕业答辩;否则,学习年限为三年。 详情请查阅附件。 2、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录取 当年均可获得奖助金,奖助金包括培养费(学费)和生活津贴, 其中生活津贴每月400元(具体根据学校规定)。第二年和第 三年,除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学生可继续享受奖助金外,其它 学生均需向学校交纳培养费(学费),每年10000元,并不再 享受每个月400元的生活津贴。
2011-9-24 6
本科直博
(2)选修课 包括按专业方向分组列出的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 下选修。 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培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开课形式可 以多样化,如研讨、实验、系列讲座、学年论文等均可列入课程范围并给出 合适的学分。教学实践、业务实习、社会实践等由院系根据学习需要列入选 1 2 修课程中,学分视情况而定,一般为1~2学分,或不计算学分而列入学位论 文工作之中。 (四)学位授予 直博生一般在第四学期内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所选 课题的学位论文工作。直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不 另授予硕士学位。 通过答辩已获得博士毕业证书的直博生,因发表学术论文未达到要求等原因 不能授予博士学位的,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授予硕士学位后不得再申请博 士学位。
2011-9-24 7
Thanks
2011-9-24 8
信息科技学院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介
二、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的说明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学费每年10000 元。 2、学历学位授予:工程硕士学历学位正规双证。按培养 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并获得工程硕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3、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按目前的政策规定,在学 期间不能申请硕博连读,且不能转专业和方向。可以报考博士 研究生。 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请查阅附件。 5、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的说明。课程为 1.5学期,五一之后要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中山大 企业实习 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6、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
本科直博
一、本科直博 (一)选拔对象及条件 1、学业优秀,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 2、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3、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造性学习和研究的 潜能; 4、获得2名本专业的教授(其中1名应是拟接收导师)的推荐,并有在其中1 名推荐人指导下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
20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