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合集下载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天山南坡、西昆仑山:新疆软紫草、麻黄、 阿魏、新疆党参、雪莲花等。
➢ 南疆盆地绿洲平原:甘草、肉苁蓉、麻黄、 锁阳、罗布麻。
➢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赤芍、麻黄、秦艽、肉 苁蓉、白鲜皮、天仙子、甘草等。
2020/10/5
3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
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给予科学指导。
➢ 对家种药材分布状况研究,为药材生产的合0/5
5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区划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 依据
➢ 不同药材的分布区相互重叠,构成不同地区具有 不同的主要药材品种,这是划分不同中药区和实 现药材生产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2020/10/5
2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山东阿胶,牛黄,全蝎,蟾蜍, 土鳖虫等。
➢ 黄海: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狗 肾,海马等。
➢ 黄土高原晋东山区:五灵脂,鹿茸,麝香,土 鳖虫等。
2020/10/5
2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 及6个省,约98万平方公里。 ➢ 气候:东北部和中部-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西部 -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 ➢ 土壤:东部平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 古高原-黑钙土。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代赭石,滑石,硫磺,浮石, 石膏等。

中药哪些可以种植

中药哪些可以种植

中药哪些可以种植中药植物是指用于中医药的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个部分。

中药植物通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治疗或缓解人体的疾病。

下面是一些可以种植的中药植物。

1. 大黄:大黄是中药中的常见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泻火解毒的功效。

大黄可以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下生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主要用于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紊乱问题。

当归可以在温暖湿润、土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

主产地有中国的四川、云南等地。

3. 白芍:白芍是中草药中的一种重要物种,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

白芍适应性广,可以生长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

适合生长的区域包括中国的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4.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陈皮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适宜生长的地区包括中国的广东、广西等地。

5. 人参:人参是中药中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人参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适合生长的区域包括中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6.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黄芪喜阳光充足、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地。

7. 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枸杞适应性广,适于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主产地有中国的宁夏、甘肃等地。

8. 金银花:金银花是中药中的一种常见植物,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功效。

金银花适应性较强,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主产地有中国的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9. 黄连:黄连是中草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物种,具有清热解毒、和胃消炎的功效。

黄连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土质肥沃的环境中。

主产地有中国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10. 当地种植发展方向:除了上述常见的中药植物外,每个地区还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本章小结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实施GAP目的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第一章绪论中药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菌物及矿物药材,其中药用植物为其主要来源。

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药材供应、满足中医临床和中药制药企业用药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药用植物栽培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部位的质量、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而研究制定优质、高产、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并建立药用植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与多个学科相互联系如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的容广泛,包括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药用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等。

三、研究容四、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围广我国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并逐步渗入现代科学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祖国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部分。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目前,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沿用传统种植技术,依靠药农的经验进行生产,虽然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多,但多数药用植物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

随着中药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已濒临灭绝。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绪论-概念题1.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

2.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3.现代技术调查方法包括: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3S”技术集成应用等。

4.地道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简答一、植物道地:刺五加---黑龙江,细辛---辽宁,天麻---贵州,三七---云南,黄连之乡四川石柱,福建泽泻,安徽牡丹---风丹皮,车前主产江西。

二、地道药材形成的原因?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因药材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品种特性。

同一物种能在不同的地点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称为“居群”。

如果某一“居群”产生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2.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同一种药材,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相应的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生态环境亦不相同,造成药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生化成分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疗效上的差异。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后形成的,中药材道地性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

4.中医实践促进了道地药材的形成道地中药材是古代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反复总结、优化对比筛选出来的.三、道地药材的特点?(1)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四、五味子、刺五加生长环境特点?1.生长环境: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

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其耐旱性较差。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

我国中药材资源及分布中药材资源分为2 类:一部分为天然资源,即来源于野生动植物和天然矿物的中药材;一部分为生产资源,即来源于人工种植的植物类药材、人工驯养的动物类药材和合成的矿物加工品。

我国天然中药材资源的品种较为丰富。

根据中国药材公司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历时近10 年( 1983 ? 1993 )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调查结果,中国目前有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以上,药用动物1 581 种,药用矿物80 种。

调查了362 种常用药材,其中320 种大宗植物药材和29 种动物药材,其野生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50 万吨。

按蕴藏量大小排列为:40 万吨以上的有甘草、麻黄、罗布麻、刺五加4 种,1 0 ? 40 万吨的有苍术、黄芩、地榆、苦参、狼毒、赤芍、绵马贯众、仙鹤草8 种;5? 10 万吨的有山豆根、木贼、益母草、茵陈、葛根、升麻、苍耳子、萹蓄、艾叶、柴胡、防风、黄柏、秦皮、玉竹、续断、五味子、威灵仙、桔梗、老鹳草、拳参等23 种;1? 5 万吨的有42 种;1 万吨以下的有243 种。

一些重要的药材例如甘草、麻黄、冬虫夏草、羌活等来自野生植物;蟾酥、斑蝥、蜈蚣、蝉蜕等,来自野生动物;石膏、芒硝、自然铜等来自天然矿物。

经销药材中以野生资源为主的有170? 200 种,占药材总数的60% 以上。

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以往并未利用而依赖进口的野生药材资源,如胡黄连、马钱子、安息香、诃子、阿魏、沉香、降香等。

我国中药材资源分布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条件优越,中药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中药种类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由1 000 种增加到5 000 种;常用药材的蕴藏量则以北方最多,向南逐渐减少。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传统将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分为八个区。

在各个植物分布区相应分布着不同的药用动物。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省一部分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李义明 08级生物技术 200806044024前言: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和分布进行了概括,论述了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药用植物的概况与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及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分布;长白山;展望1 我国药用植物概况目前已知有20000-30000种高等植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中被作为药物。

药用植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

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

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

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

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

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

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

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

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

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

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

银杏科仅银杏1种。

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

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

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

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

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

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

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

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

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

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

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

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

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

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

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

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

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

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

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

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一、 我国中药材资源概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我国是中药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1995版),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 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药用植物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 312属,计11 118种(包括9 905种、1 208个种以下单位)。

可以说,药用植物是所有经济植物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其中,来自于野生中药材的种类占7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30%左右。

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二、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规模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之久,开发利用之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

但是由于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步伐更慢。

新中国建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

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板蓝根、地黄、人参等。

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
其区域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为了解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划分为9个区域,探讨适宜各区域栽培的药用植物。

一、寒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关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

二、中温带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辽宁中部、辽宁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甘草等。

三、暖温带地区
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怀山药、半夏、党参、北沙参、黄芩、怀牛膝、防风、怀地黄、白芷、忍冬、款冬、红花、薏苡、枣、山楂、枸杞、菊花、连翘、栝楼、紫草、茯苓、灵芝等。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绝大部分。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天冬、太子参、玄参、远志、半夏、桔梗、杜仲、荆芥、明党参、何首乌、麦冬、栝楼、厚朴、石斛、牡丹、前胡、甘遂、菘蓝、玉竹、芍药、薄荷、木瓜、白术、钩藤、茯苓等。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当归、浙贝、丹参、黄连、党参、黄柏、川芎、枳壳、川续断、附子、麦冬、白芷、牛膝、大黄、蔓荆子、杜仲、泽泻、红花、延胡索、巴豆、天麻、灵芝、薄荷、厚朴等。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地区
主要包括台湾省大部分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福建和广东,广西中部,广西南部,云南的中部、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云木香、肉桂、砂仁、何首乌、三七、巴戟天、莪术、栀子、长春花、郁金、广藿香、姜黄、穿心莲、南五味子、灵芝、茯苓、樟、泽泻、南沙参、益智、佛手、罗汉果等。

七、热带
主要包括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省南部、南海诸岛,以及云南省河谷区和西藏自治区东南缘的局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金鸡纳、萝芙木、草豆蔻、肉桂、砂
仁、云木香、马钱子、广藿香、木蝴蝶、大风子、鸦胆子、使君子、儿茶、槟榔、番木瓜、鱼腥草、沉香、绞股蓝、海南草珊瑚、荜茇、草果等。

八、温带、亚热带高寒地区
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一些地方。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藏麻黄、胡黄连、掌叶大黄、高山龙胆、卵叶鹿蹄草、贝母、罗布麻、西藏忍冬、羌活、乌头、冬虫夏草、雪莲花等。

九、蒙新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新疆、宁夏大部分地区,甘肃省西北部、东部为干旱草原,西部为沙漠地带。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蒙古黄芪、新疆大黄、肉苁蓉、天山党参、知母、伊贝母、紫草、仙人掌、木通、宁夏枸杞、锁阳、柴胡、红花、麻黄、甘草、雪莲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