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论文 智能电网论文

合集下载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孙斌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孙斌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孙斌发布时间:2021-10-20T04:13:15.323Z 来源:《河南电力》2021年6期作者:孙斌[导读] 智能电网是指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集中、智能、高效的电网系统集成建设。

(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分公司 316000)摘要:目前,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电力工程监测新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智能工业电网系统作为集工业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电网,在电力供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电力工程电子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并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应用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应用探究1智能电网的内涵智能电网是指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集中、智能、高效的电网系统集成建设。

智能电网具有超自愈能力、超高安全效果、超完全兼容性等传统电网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

随着电力信息技术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研究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内涵,为更好地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供支持方向和政策保障。

2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2.1安全原则智能电网为成千上万的家庭提供连续的智能电力数据传输。

其最基本的保护原则是安全保障原则,包括确保电力企业用户用电安全、应用技术过程安全、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等。

2.2科学原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多数传统的电力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运行的严格要求。

因此,需要将更多智能化、专业化的电力工程技术逐步应用到智能电网的运行中,以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3规范性原则电力工程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管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电网现行电力相关技术运行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并可结合不同的实际应用开展各种技术应用,如电网智能化、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日常维护等。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工学门类-电气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要求物理、数学成绩好。

职业兴趣要求:现实型、研究型.要求动手能力强。

女生慎报!
1、专业解析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是2010年新增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是依据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关于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它以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处理基本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即开发发电的新能源,输电线路的智能化,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即研究实现电网整体调控自动化的技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即各个局部电网之间的联通实现智能化,等等.研究成果为国家电网服务,目的是加快实现国家电网的全面智能化,优化已建的智能电网的各方面性能。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电磁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以及电力系统分析、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系统等专业课,掌握智能电网所需的各类技术,如电子技术,是通过电子器件的设计或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来解快实际问题:计算机技术,与电广技是通过电子器件的设计或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来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实现电网的自动化;网络通信技术,是对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速率、传输代码、传输控制步骤等作出规定并制定相应标准.
2、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原理
3、相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4、代表院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

智能电网论文

智能电网论文

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都对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国家对于智能电网概念的不同理解,然后介绍了智能电网的主要应用和特征,最后着重介绍了智能电网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一些自己的思考,在科技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智能电网必将展现出其特有的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智能电网不同国家生命力ABSTRACTIn the past 20 years, although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a lot , but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power grid did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the user of the power supply had a great increasing demands, and consumers put forward high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policy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smart grid is a grid of intelligence, it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high-speed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 through the advanced sens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advanced technical equipment, advanced control method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of decision-making support system for power grid application, reliable, safe, economic,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the use of safety target. Smart grid features the self-healing, incentive and includes user, resist the attack, provided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of electrical energy quality twenty-first Century, allow for various forms of generation power market access, starting and optimize asset efficient operation.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smart grid, then introduces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t last introduces the smart grid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with my own thin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 the social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smart grid will show its strong vitality.【Key words】Smart Grid different Countries Vitality前言2005年,一位名叫马克⋅坎贝尔的加拿大人发明了一种无线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与大楼的各个电器相连,让大楼里的电器互相协调,减少了大楼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

智能电网 论文

智能电网 论文

智能电网意义:智能电网包括可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的智能技术系统。

展示了未来智能电网的基本结构,电能不仅从集中式发电厂流向输电网、配电网直至用户,同时电网中还遍布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太燃料电池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等;此外,高速、双向的通信系统实现了控制中心与电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高级的分析工具和决策体系保证了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和优化运行.提纲一、智能电网的定义;二、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三、互动电网的运转功效和社会意义;四、历史发展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

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美国IBM公司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通过学习和推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2.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1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它能够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分配。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负荷预测、电力调度和故障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人工智能能够准确预测负荷需求,提前做好电力调度,从而降低能源的浪费。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和修复,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 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电力消耗的设备,它能够通过与智能电网的连接,实现电力的智能分配和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消耗分析、能源管理和电力优化等方面。

通过对电力消耗数据的分析和建模,人工智能能够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用电习惯,并提供相应的节能建议。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减少能源的浪费。

3. 人工智能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3.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制造方式,它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优化、质量控制和机器人控制等方面。

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技术研究

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技术研究

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技术研究摘要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技术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从能源协同调度的概念和技术架构入手,阐述了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探讨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电网多源智能协同调度技术,包括优化模型的构建、预测模型的建立、智能调度算法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多源;协同调度;优化模型;预测模型;智能算法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multi-sourc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technology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intelligent power gri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multi-sourc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from the concepts and technical architecture of energy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is, a new multi-sourc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technology for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ptimization model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diction models,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scheduling algorithms, and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power supply quality of the power grid,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promotion value.Keywords: intelligent 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 multi-source; collaborativescheduling; optimization model; prediction model; intelligent algorithm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智能电网技术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智能电网技术论文

智能电网技术论文

智能电网技术论文智能电网是当前全球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引领了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涉及从发电到用户的整个能源转换和输送链。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智能电网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智能电网技术论文篇一浅析智能电网摘要:智能配电网是一个庞大而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对国家、人民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重大的贡献。

智能电网是当前全球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引领了电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涉及从发电到用户的整个能源转换和输送链。

智能电网中应用到技术很多,是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由此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它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从而来实现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关键词:电力能源智能电网网络系统技术高效发展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智能电网的概念,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就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中国在电网的规模和投资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中国的电网企业在发展智能电网方面也具有自身优势。

中国目前在特高压与高压输配电领域的许多技术都是引领全球的。

另外,由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网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智能电网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在电力消费端、需求响应等方面,欧美国家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消费端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上,欧美市场也相对比较成熟。

2 智能电网的特点将计算机应用于电网之中,将数字传感器、遥控装置等加入现有的电力传输及分配系统中,实现数据连接、采集、整合,再进行科学的分析,使电网变得更加智能、绿色、高效。

而且这样的“智能电网”能更加及时、透明地反应电网状况。

信息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信息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信息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摘要:智能电网的出现无疑影响着全世界电力系统的优化,也将在社会经济宏观局势中成为重要支柱。

其在优化配置电能,实现节能减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信息工程在智能电网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求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工程;智能电网;应用每个国家都旨在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高效运行。

现代化的电网要从根本上去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履行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电网企业的资产合理化运作以及投资效益,以适应当今能源结构的变化与体制改革的要求。

因此,在电网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提高科技的投入,以期望可以早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1.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即把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系统的电网,因此电力系统必须实现智能化。

智能电网除了可以保证能源的高度使用率、减少电力污染带来的环境破坏,还能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输电网带来的能量损耗有着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作为新世纪全球电力工业所关注的热点,它带动了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参与了从发电到能源转化的过程。

最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紧跟欧美发达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脚步,不仅着力于技术领域的改革创新,重视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并且不断探索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踏实学习发展理念、技术体系与智能设备等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从中实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

2.信息工程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在传统的电网中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应用项目运用其中,换句话说,是信息工程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电网的智能化进程。

2.1智能电网利用信息工程构建高速的双向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快速正确、双向及时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得以孕育而生。

如果失去这样的一个集成系统,就无法实现智能电网的特征,智能电网中的各种数据获取、控制与处理都得归功于通信系统的支持。

如今使用智能电网的千家万户中,是由于通信系统的建设能使智能电网实现动态的信息的电力交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网在供电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利用电力资源,从而体现电网的整体价值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论文智能电网论文
基于A VR单片机的高压配电柜智能操控装置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以A VR单片机为核心,内置Modbus总线协议的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

该装置完成一次模拟图、高压带电显示、自动加热除湿数值显示及控制、断路器分合状态指示、储能指示、接地开关状态指示、小车位置指示、分合闸回路完好指示、柜内照明、语音防误提示等功能。

并且,能把以上的指示和测量所得的参数通过Modbus总线协议传送给上位机。

上位机安装YSS2000(V2.0)电力监控系统组态软件以MODBUS通信标准、通过RS-485通讯接口实时查询系统供电情况。

关键词:A VR单片机高压配电柜智能装置
0 引言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我国智能配电的建设还处在落后水平。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特别是在农村,很多的高压配电柜依然是使用独立元件做成的操控开关和指示灯。

这些落后的设计既占地方二次接线又繁杂,所以独立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投入成本既高又频频出现故障。

智能操控装置就克服了以上缺点,它功能强大,它以一体化布局配套于开关柜,简化了开关柜的面板设计,美化了面板布局。

它还内置Modbus总线协议,能灵活地跟上位机进行信息交互,迎合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

智能操控装置是
计算机迅速发展和电网智能化的产物,是配电系统的跨越式的进步标志。

1 硬件构成
智能操控装置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中心数据处理电路、开关量输入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模拟量输入电路、温湿度检测原理图。

1.1 中心数据处理电路中心数据处理电路是智能操控装置的核心。

它负责统筹各个板块电路的信息,协调各个板块电路的动作。

中心数据处理电路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高性能RISC结构的单片机ATmega128 CPU,配以复位电路和振荡电路,以及JTAG仿真接口。

中心数据处理电路与外界接口采用RS485通讯内置Modbus总线协议。

对外通讯使用单片机的串行接口UART1通过MAX485组成通讯电路,通讯使能控制由单片机的PD1控制发送和接收。

中心数据处理电路还集合了真人语音输出电路。

真人语音输出电路主要担当操作语音提示和报警输出。

输出的声音信号经TDA2822M功率放大后通过接插件SPK CON2接喇叭。

1.2 开关量输入电路智能操控装置通过开关量输入电路检测断路器分合闸状态、手车位置、接地开关位置、弹簧储能状态等开关量信号。

为了确保智能操控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减少外界的各种干扰,在输入电路设置方面采用TLP521-4光电耦合电路U1、U2隔离后分别接入单片机的PA口。

1.3 开关量输出电路智能操控装置开关量的输出控制对象有:
加热器电源、电源AC/DC220V、加热器A、加热器B、过热报警输出、电磁闭锁输出。

这些被控制对象都带有AC/DC220V或更高的电压,且有大电流通过。

因此,单片机输出的开关量控制信号经过光电耦合器隔离后,通过ULN2003集成驱动器驱动继电器,控制各种开关。

1.4 模拟量输入电路智能操控装置的模拟量输入电路主要处理高压带电检测。

为了隔离高压保证安全和度绝高压干扰,高压带电检测信号首先选用较大的电阻值(100k)电阻作为高压侧的接入,后经过IN4148,最后接入光电耦合电路U2A隔离(同时进行半波整流)后作为模拟信号接入单片机ADC0~ ADC2,通过单片机A/D转换识别有无带电。

1.5 温湿度检测电路凝露问题是高压设备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特别在我国高湿度地区如长江中下游梅雨带,绝大多绝缘事故都是由凝露问题造成。

因此,高压开关柜内的温湿度控制不可忽视。

为了解决凝露问题,智能操控装置选用了一体化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21作为温湿度检测。

DHT21是包含已经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一款复合型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它采用了专用的温湿度传感技术和数字模块采集技术,以确保其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传感器包括了一个NTC测温元件和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并且和一个高性能的8位数单片机相连接。

因此该传感器具有品质高、响应快、抗干扰能力极强和性价比高等优点。

连接非常方便,特殊的封装形式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需求灵活变更。

这些优点使得其成为各类应用的最佳选择。

在智能操控装置里单片机的ADC3连接到DHT21的引脚2(数据引脚)。

2 软件构成
2.1 温湿度检测电路的软件实现DHT21的温湿度数字信息是通过串行时钟线和数据线接入单片机。

硬件接入是单总线。

传感器上电后,要等待1秒用作越过不稳定状态,在等待期间无需发送任何指令。

DATA引脚用于微处理器与DHT2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单总线串行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5ms左右,具体格式如下说明,当前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

数据格式:40bit数据=16bit湿度数据+16bit温度数据+8bit校验和。

例子:接收40bit数据如下:
0000 0010 1000 1100 0000 0001 0101 1111 1110 1110
湿度数据温度数据校验和
湿度高8位+湿度低8位+温度高8位+温度低8位=的末8位=校验和例如:0000 0010+1000 1100+0000 0001+0101 1111=1110 1110
湿度=65.2%RH 温度=35.1℃
当温度低于0℃时温度数据的最高位置1。

例如:-10.1℃表示为1000 0000 0110 0101
主机(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2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
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2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

2.2 RS485通讯的软件实现RS485通讯内置Modbus总线协议,采用主从方式定时收发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某从机站点断开后(如故障或关机),主机端可以诊断出来,而当故障修复后,网络又可自动接通,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在Modbus总线协议里,信息开始至少需要有
3.5个字符的静止时间,依据使用的波特率,很容易计算这个静止的时间(如下表中的T1-T2-T3-T4)。

接着,第一个区的数据为设备地址。

各个区允许发送的字符均为16进制的0-9,A-F。

使用网络上的设备来连续监测上网络包括静止时间在内的信息,当接收到第一个地址数据开始,每台设备会马上对它进行解码,来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地址。

每当发送完最后一个字符时,需要留出3.5个字符的静止时间,之后才能发送下一个新的信息。

但是整个信息是必须连续发送的。

如果在发送帧信息当中出现了任何大于1.5个字符的静止时间,接收设备都会刷新不完整的信息,并且开始假设下一个地址数据。

在同样一个信息后,如果没有大于3.5个字符的静止时间就马上发送的一个新信息,这将导致一个错误的产生。

这是因为CRC 校验码无效从而产生出来的错误。

智能操控装置和上位机的信息交换就是利用上述格式实现的。

3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组态监控的进步,智能开关和智能开关柜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

智能操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高压开关柜的控制而设计,能胜任中置柜、环网柜等多种高压开关柜。

该装置设有直观的操作板面,在操作板面上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各种参数的情况。

美化了原有开关柜的外观,提高了开关柜的安全可靠性和远程操作的灵活性。

智能操控装置有很高的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2] 陈立周,陈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21使用说明书》.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