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一、导言大众传媒是当今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它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形式的传媒,可以让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塑造公众舆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报道、评论和访谈等方式塑造公众的舆论。

它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声音和画面等手段影响人们的看法和态度,让人们对某个事件或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大众传媒选择忽视某些问题或者报导不全面,那么公众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也会受到影响。

2.促进文化交流大众传媒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通过国际新闻、文化节目等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和价值观等内容。

这种交流可以减少文化隔阂,促进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的融合。

3.传递信息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传递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大众传媒可以收集、编写和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这种传递可以让人们了解社会状况和趋势,指导人们的行为决策。

4.娱乐与消费主导大众传媒也在不断地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通过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娱乐形式,以及广告营销等手段,大众传媒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例如,某些电视剧和网红推荐的时尚品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种主导性也不可小觑。

三、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作用1.教育和启发大众传媒可以为人们提供教育和启发。

例如,电视节目和杂志可以介绍各种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政治新闻可以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大事。

同时,它们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传承和保护文化大众传媒也可以传承和保护文化。

它们可以通过音乐、电影、文学等形式展示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保护和维护文化传统的完整性。

3.娱乐和消费满足大众传媒也可以提供娱乐和消费满足。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随着世界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它们以各种形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方面。

1. 改变人们的思想大众传媒不仅向人们传递信息,更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认知方式的改变充满了挑战,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些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

然而,信息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传统媒体受制于政治、利益等因素,让信息流通和影响成为了受限的。

对于这种情况,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它们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媒介制作和传递过程中,这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和想法的流通与讨论,同时也让原本受限的观点与立场得以表达。

2. 影响人们的行为除了改变人们的思想外,大众传媒还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广告可以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新闻能够影响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娱乐节目则能够影响人们的兴趣和爱好等。

这些不同的影响途径既是娱乐又是教育,对形成人们的习惯和认知塑造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一点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传媒对于人的欲望和情感进行煽动和引导,从而产生了想必的社会问题,比如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助推虚假的追求,让社会产生了不光彩的“假货”和“伪民主”。

3. 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体可以通过展现生命的真相和关爱,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促使人们更加关心社会、尊重生命、关注公益等,可以因此成为一个社会缓冲带,避免社会风险问题的日益侵蚀。

然而,大众传媒也可以渲染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如暴力、色情、物质主义。

这些消极价值观的传播,会对社会的精神、道德及文化方面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众传播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方面讨论大众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政治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的体制,反过来大众传播对于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促进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参与政治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等发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为人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政治舆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众传播不仅单纯的传达统治阶级的意志,更作为中介机构,通过与受众的信息沟通,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去,并且通过有效的附和民意的舆论监督,影响政治进程。

同时,大众传播的发展还为社会民主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传播基础,可以说社会民主进程与大众传播的发展息息相关。

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民主政治的实行,都需要大众传播予以配合,而民众的意见和声音也越来越多的见诸于报端、电视和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众传播正扮演者这么一个角色——它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库利:《社会组织》)。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作为一项产业,也同样经历了资本垄断这样一个过程。

特别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得大众传播媒体不但没有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纵舆论的工具。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时期法西斯政权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反人类、反道德的宣传和洗脑,使人们意识到大众传播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光明,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破坏性的、可怕的力量。

中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20年时间里,也经历着巨大的动荡,几乎成为阶级斗争以及反革命分子争权夺利的工具,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留下极为不光彩的一页。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它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大众传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在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下,我们的价值观逐渐受到了塑造。

例如,电影、电视剧等娱乐节目中所呈现的美好事物,会让我们从心底内认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同时,这些娱乐节目中的一些不当言论或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例如,一些电视剧中经常强调女性的外貌和服装,这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女性的看法产生偏见和歧视。

第二,大众传播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广告和推销手段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观念。

例如,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商品,这会让我们对这些商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这些商品的广告中往往会掩盖商品的缺陷,或夸大商品的优点,这会让我们购买了不必要的商品,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第三,大众传播影响着我们的沟通方式通过大众传播,我们很容易与人进行远程的沟通。

然而,这种普及之后,我们的社交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人们往往更喜欢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这种变化会影响我们身心健康,从而影响我们的社交关系。

第四,大众传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大众传播媒体中的信息往往更加直观、简洁易懂,这让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影响。

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我们的思维容易变得简单化和片面化。

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产生误解和偏见,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大众传播的理解和评价,提高我们的媒体素养,正确看待媒体带给我们的信息,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

同时,大众传播媒体也应该在传播中更加注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价值观,避免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本文约1100字)。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摘要:大众传播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它对社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讨论。

在不同的讨论中传播学者有着一些有代表型的观点。

这引领着传播效果的研究走向越来越成熟的方向。

关键字:大众传播,传播效果,社会大众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自打有人开始关注传播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一直到传播学真正兴起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

人们和学者就一直在关心:到底中介物这个东西,也就是媒介。

到底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文化有什么传承作用?对政治生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

对于它的讨论是传播学兴起以后,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在传播学的学科体系里面,一般把关于它的研究归类于效果研究里面去,关于传播,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五个环节里面,除了传播者,除了内容,除了媒介,除了受众之外,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量最大的一块是传播效果的研究。

1.传播学效果的四个阶段简述传播效果的研究基本上分了四个阶段,早期叫枪弹论,后期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认知发生了分化。

其争论和发展一直到20世纪末。

还有就是,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和强大效果。

在传播学枪弹论之后的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知,有一个明显的曲线变化,从最开始的枪弹论对传播效果的过度夸大,到有限效果论的太过看低,慢慢又往上升。

这个过程说明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贴近社会的实际。

2.有限效果理论.对于这个变化过程,举个例子来说。

2008年以来,从某国内知名奶粉品牌事件后,一直以来,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媒体中大量报道的,就是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

食品中的大量事件,毒饺子,地沟油,工业用盐加到酱油里等等。

所有的这些报道,这些媒介事件都是由媒介制造的。

本身是事实,但是媒介把它升华成为一个社会的话题和舆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递和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新闻、广告、电影、音乐还是社交网络,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人和社会。

无可否认,大众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既存在着利益,也存在着弊端。

首先,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媒体的力量,个人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认知水平。

众所周知,广播和电视节目、报纸和杂志以及互联网新闻等等,都是可以让我们在娱乐中了解新闻和知识的渠道。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收听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最新进展;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查询各种问题的答案和反复学习,这些都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和思维。

其次,大众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利益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

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

此外,传媒的存在也会促进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人们加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媒体的增长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播的垃圾信息和假新闻泛滥,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虚假信息和谣言经常被广泛传播,导致公众的错误认知和偏见的加剧,这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其次,大众传播还会对人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

此外,内容过度暴力、低俗媚俗和色情绘画等对年轻人的成长、家庭关系、社会和谐和道德体系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总之,大众传播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无数的福利和进步,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和问题。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对策。

对传媒的监管和规制越来越重要,也需要媒体自身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增强社会正面影响力,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告诉发达的时代,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书刊、媒体、杂志等大众传媒信息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那么,作为近代以来的主要社会现象,它对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呢?我个人认为从宏观方面看,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一、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总的来说,政治体制决定大众传播体制,而大众传播体制又反作用于政治体制。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仔细来看,世界上相当多的政治家都是从创办或接触大众传播开始政治生涯的。

例如,毛泽东、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等人,他们或亲自创办报刊,或利益报刊宣传自己的主张。

还有孙中山,他创办的革命报刊,利用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起到组织民众革命的作用。

由于现在社会里政治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大众传播就不能不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参与政治。

在现代社会,政府和公众的民主对话活动日益频繁。

对话也从传达一般信息、发展到对政治和经济活动的探讨。

社会生活中普遍地带有敏感性的问题,如选举、交通,还有如今炒的沸沸扬扬的房价问题,都需要从探讨性的话题中得到一定的沟通和理解,甚至还可能得到解决。

而除了依靠“新闻发布会”等人际或口头的传播沟通,还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将这一种大范围的社会性话题引向持久和深入。

由此可见,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协商对话最重要、最普遍的通道,是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手段。

二、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传播是具有极大潜力的经济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些我们每天,几乎是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的广告和新闻,又有时虽然让我们厌烦,但无可否认它让我们很好地了解这个社会的动态,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人们如何接收、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中,有五个主要的领域值得关注。

一、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在塑造公众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此外,广告和娱乐媒体也能够对观众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二、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程度。

研究表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电视广告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组合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文字广告则更依赖于受众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研究者还研究了媒介对观众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三、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是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研究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特点和效果。

研究者分析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及广告和娱乐节目的制作和表现形式。

他们还研究了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四、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是研究受众在使用媒介时的选择行为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人们选择使用哪种媒介来获取信息的决策过程。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因素,如媒介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便利性等。

他们还研究了不同人群在媒介选择上的差异。

五、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信息传播的领域。

该领域关注的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和挑战。

研究者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使用和媒介效果差异,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解和冲突。

他们还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大众传播与媒介效果、大众传播与媒介内容、大众传播与媒介选择以及大众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等五个主要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大众传播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它对社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讨论。

在不同的讨论中传播学者有着一些有代表型的观点。

这引领着传播效果的研究走向越来越成熟的方向。

关键字:大众传播,传播效果,社会
大众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自打有人开始关注传播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一直到传播学真正兴起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

人们和学者就一直在关心:到底中介物这个东西,也就是媒介。

到底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文化有什么传承作用?对政治生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

对于它的讨论是传播学兴起以后,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在传播学的学科体系里面,一般把关于它的研究归类于效果研究里面去,关于传播,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五个环节里面,除了传播者,除了内容,除了媒介,除了受众之外,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量最大的一块是传播效果的研究。

1.传播学效果的四个阶段简述
传播效果的研究基本上分了四个阶段,早期叫枪弹论,后期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认知发生了分化。

其争论和发展一直到20世纪末。

还有就是,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和强大效果。

在传播学枪弹论之后的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知,有一个明显的曲线变化,从最开始的枪弹论对传播效果的过度夸大,到有限效果论的太过看低,慢慢又往上升。

这个过程说明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贴近社会的实际。

2.有限效果理论.
对于这个变化过程,举个例子来说。

2008年以来,从某国内知名奶粉品牌事件后,一直以来,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媒体中大量报道的,就是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

食品中的大量事件,毒饺子,地沟油,工业用盐加到酱油里等等。

所有的这些报道,这些媒介事件都是由媒介制造的。

本身是事实,但是媒介把它升华成为一个社会的话题和舆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某国内知名奶粉品牌的全面崩塌,国人赴港抢购奶粉可以看出,现在这个大众传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个体身上,影响程度可能有差异,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信息要自己做判断,有些人可能直接就接受它了。

但是多少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的选择,包括购买的渠道人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态度发生改变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采取了行动。

而影响人们的消息来源,大多是来自大众传播媒体,虽然不能排除个人人际传播,但是大众传播,包括互联网已经是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从这一个小例子,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大众传播媒体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虽然人们会有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不同的人不同的改变态度,改变行为,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

有些东西反而是被强化,比如你原来买东西也是看这个食品的产地,但是现在可能更关注产地。

所以我们可以说,枪弹论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

有些学者提出的,传播的效果其实还是比较有限度的。

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研究里面,一些学者做了很多新的尝试。

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和他们的研究,一个是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论(伊里调查),一个是约瑟夫.克拉伯和他的大众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不是改变。


3.适度效果理论
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适度效果理论。

这是传播学的效果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诞生的理论。

这些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形成的。

总的来说,这一批学者普遍认为大传播效果不像前面所说的那个枪弹论那么大,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那么微弱。

他们认为
更多的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受众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实际上是在改变,是在发生调整。

特别是要从长期的效果来看这个问题。

举例来说,为什么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反而更强调度效果。

其年代发生的大事,都有媒体在其中的推波助澜。

猫王,披头士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媒介的力量。

在当时尤其重要的是电视。

把他们从当地的小歌手,变成全球知名的巨星。

这种现象可以归纳为大众传播的效果里去。

所以大众传播的作用,不仅仅是强化,也在改变,改变我们的价值观。

更加知道世界之多元,更加接受世界之差异。

那个时代,学者更多的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使用与满足的问题。

当然关于适度效果研究的领域里有些有代表型的学者和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比方说罗杰斯和休梅克关于创新与扩散。

4.强大效果理论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后谁都知道信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很多人对信息无动于衷。

因为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愿望。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家,尤其是白领,他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之后,才能做出自己的抉择。

所以,在信息的需求和愿望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正因为这几个因素的不同,使得知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而大众传播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个阶段,传播效果的研究在渐渐进入了强大效果论。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做介绍,做分析的话,我们发现,传播效果其实在过去是一步一步,逐步发展过来的。

20世纪80年代后以来,很多学者更加的强调传播的效果是很大的。

很多人会误解说:那是不是很枪弹论时代是一样的呢?其实这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意思。

换个容易理解的说话,他们是在不同的领域里面去表达的,或者是在不同程度上去表达的。

枪弹论的时代更关注的是,他们的观点是提到大众传播更多的时候是对个人的影响,立竿见影的影响和短期的影响。

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的大众传播的作用具有强大的作用的时候,更多的是从长期的,对社会的,特别是对文化和宏观问题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巨大的。

所以这种观点和早起的枪弹论时代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后,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日加严重,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互联网风起云涌之后,大家越来越发现媒体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经济生活的干预都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金融危机的产生,其实跟虚拟经济大规模发展有直接关系。

在强大的效果理论里面有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理论:纽埃尔.诺依曼,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大众传播对舆论和倾向有重要影响)沉默的螺旋认为大众传播主要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对什么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印象。

第三种效果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时候,有一些学者研究以后提出这么一个观点。

所谓第三者效果理论就是说,我在接触传播媒体给我传播信息的时候,我认为我受到的影响没有你受到的那么大。

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低估自己被影响的可能性和程度。

但是恰恰在被低估的过程中,人的这种自我保护力,自我判断力在客观中逐步在被消解。

就如娱乐内容出现后,其实是让社会远离问题关注,让公众远离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大家统统归结到一个娱乐的享受中去。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开始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对人的价值体系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像鲍尔.洛基奇他们研究了一个项目“伟大的美国价值观的测验”他们研究后发现,电视这种媒体是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但是其实更能改变人们一些基本的价值观的判断以及他们对社会政治行为参与的这种愿望和意愿。

5.总结
把整个传播效果理论做一个归纳的话,把它的发展一直积累到现在的所有观点做一个归纳的话,应该说比较容易形成的三个观点是:大众传播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社会
化的影响上。

大众传播影响了公众对现实问题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大众传播影响了社会群体的观念和文化,并促进各种群体的融合;大众传播能促进社会变革和产生新文化形式。

它帮助传统社会实现现代化,并形成了大众文化。

但是,事物的发展不会停止,尤其是今天我们进入到了已经不是大众传播时代,已经进入纯粹的一个网络传播时代。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我们的媒体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媒介的融合,在技术平台多样性的同时,可能是带来文化的同一化?互联化背后精英化的推手,是不是在去大宗化。

总之,不管是对新媒体还是老媒体的研究,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社会的善治或者叫良性治理。

一个善治的社会应该是参与的,上上下下协商的,政府是负责、透明和高效率、快速反应的。

同时又是公平的,法制的。

这都有传播媒介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美)赛佛林;坦卡德郭镇之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