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doc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艺术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乐句、乐节、乐汇不能表现独立完整的乐意,因此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
()A:对B:错答案:A2.一首乐曲主调是C大调,结束在e小调的全终止上,这首乐曲的结构属于开放性的结构。
()A:对B:错答案:A3.调性布局是指包含转调乐曲的调性安排,调性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一般是:主调–下属方向调–属方向调–主调。
()A:错B:对答案:A4.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A:对B:错答案:A5.音乐的结构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
()A:错B:对答案:A6.起承转合原则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A:错B:对答案:B7.主题是一首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乐思的面貌主要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
()A:错B:对答案:B8.曲式除了基本部分以外,有时还包括从属部分()。
A:补充B:结尾C:引子D:连接答案:ABCD9.结构的补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A:重复全终止的主和弦B:重复终止式C:通过补充终止答案:ABC10.结构的扩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A:用阻碍终止扩充B:通过K46-V2-I6扩充C:重复属七和弦扩充D:通过模进手法扩充;E:使用不完满终止扩充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乐节的次级结构是()。
A:乐句B:乐汇C:乐段D:主题答案:B2. aaa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属于()。
A:再现式结构B:部分重复式结构C:重复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答案:C3.乐段的结尾()。
A:必须为收拢性结构B:必须完满终止C:必须为开放性结构D:可能是开放的,也可能是收拢的答案:D4.以下哪几项属于乐段的从属部分?()A:中间段落B:前奏C:间奏D:尾声答案:BCD5.三乐句组成的乐段可标记为()。
A:aabB:abcC:abbD:aaa答案:ABCD6.下列关于复乐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复乐段的次级结构为单乐段B:终止式倒装的现象在复乐段中偶尔可见C: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D:复乐段内部的乐段之间不是同头变尾的关系答案:ABC7.乐段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可谓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富有表现力的和声。
本文将结合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为大家呈现这首美妙的肖邦夜曲。
【和声分析】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的和声运用非常丰富,富有戏剧性和情感表达力。
整首曲子采用了典型的A-B-A-Coda曲式,每一部分的和声运用都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和声上,A部分主要采用了B大调、F#大调和E大调作为基调,通过层叠的和声交替进行,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在A部分的末尾,肖邦运用了C#大调的和弦过渡到了B部分,为接下来的情感高潮做了铺垫。
接着,我们来看B部分。
B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情感高潮部分,旋律明快而激昂,和声变化也更加丰富多彩。
B部分以F#小调展开,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氛围,接着通过层叠的和弦过渡到了A大调,情感迅速转折。
然后肖邦以华丽的技巧展示了钢琴的音色魅力,在旋律上进行了华丽的变奏,和声上也运用了许多变化,如层叠的和弦、转位的和弦等,增加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整个曲子的和声运用非常巧妙,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和层叠的和弦,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让人沉浸感受到肖邦浪漫主义情感的深邃。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A部分主题明快优美,情感平和,是整首曲子的开篇。
整首曲子的曲式结构紧凑,情感起伏跌宕,通过A-B-A-Coda的结构反复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动听性。
肖邦在曲式上的安排也使得整首曲子井然有序,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
通过以上的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肖邦B大调夜曲 op.32 no.1 具有丰富的和声变化和戏剧性的曲式结构,充分展示了肖邦浪漫主义情感和钢琴演奏技巧的魅力。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乐曲节奏为六八拍,速度为活泼的快板,是一首三声中部复三曲式。
呈示部(1-67小节)A乐段(1-24小节):第一乐句从弱起拍进入,调性为b小调,力度为弱,旋律声部由一连串下行半音阶构成,旋律与低音伴奏交织在一起,十分活泼;第二乐句由跳音构成,两手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轻快而愉悦。
a’乐句在ab乐句反复一次之后高八度出现,后半句转到e小调,节奏变得紧密,让人觉得急促。
a’’乐句比a’乐句再高四度奏出,一连串的下行音阶及和弦使整个乐段结束。
B乐段(25-36小节):节奏与前面乐段有鲜明的对比,右手主旋律变成两拍节奏,像是单拍子的感觉;左手伴奏十分有规律,先跳进再半音级进下行。
出现多次转调,24-26小节为a小调,27-28转到C大调,28小节后半拍转到e小调,30小节转回主调,此时,乐曲也进入到了该越段的高潮,接着主三和弦在最高点反复六次,33小节最后一个四分音符和弦发生改变,变成b小调的属七和弦,三个一组地在三个八度奏出,起到强调以及稳固调性的作用,为A’再现乐段做铺垫。
A’乐段(37-67小节):只重复了ab乐段8个小节,随后有一段23小节的扩充乐段,旋律开始快速地流动起来,第58小节出现与b乐句相同的动机,63小节开始渐强,节奏紧促,不断攀升,达到顶峰后奏出四个位于不同音区的下行八度主三和弦干脆利落地结束整个呈示部。
三声中部(68-128小节)C乐段(68-83小节):情绪发生变化,变得缓和,旋律声部为下行音阶,和声变化多样,调性转到其关系大调D大调。
e乐句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f乐句旋律换到左手,右手伴奏,为上行音阶,与e段反向进行。
和声上68-69小节为D大调主和弦,69-70小节为V7,71小节VI级,74小节VII7,75-77小节I,78小节DD7,80小节转到E大调,81小节V7和弦,82小节转入A大调,V7-I 进行停在A大调主和弦上结束整个乐段,乐段间有一次呼吸暗示进入新乐段。
曲式及作品解析总结报告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那么进行过系统化的规,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根本容1、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开展的根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比照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开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那么〔并列原那么、再现原那么、循环原那么、奏鸣原那么、变奏原那么和套曲原那么〕为根底,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容⑴旋律的外型冠音型(瀑布型)旋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摘要】德彪西的《夜曲》是一首富有深情和迷人旋律的音乐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和声、调式和调性特点,揭示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在和声特点方面,本曲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和声结构,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营造出梦幻般的音乐氛围。
调式特点上,德彪西在作品中运用了多样的调式,展现了其对音乐语言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而调性特点方面,则体现出作曲家在调性处理上的独特技巧与包容性。
通过分析音乐情感表达和探讨作曲技巧,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夜曲》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德彪西的《夜曲》以其独特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成为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德彪西,《夜曲》,和声特点,调式特点,调性特点,音乐情感表达,作曲技巧,作品特色1. 引言1.1 介绍德彪西《夜曲》德彪西《夜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首著名钢琴作品,创作于1890年。
这首夜曲是德彪西为了纪念已故的友人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这首曲子以富有情感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著称,被认为是德彪西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之一。
通过对和声的运用和调式的处理,德彪西在《夜曲》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作曲风格,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曲子中,德彪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调性处理,展现出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技巧,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哀怀之情。
1.2 提出分析主题提出分析主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音乐作品在音乐结构和音乐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和声特点、调式特点和调性特点的系统分析,将揭示出这首作品所展示的音乐情感表达和作曲技巧。
通过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将从细致的音乐元素入手,揭示出这首曲目在音乐风格和音乐语言上所呈现的精髓,为读者揭示出作曲家独具的创造才能和音乐审美追求。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可编辑)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判断题]结构的外部延长称为扩充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调性布局公式为:T-D-S-T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音乐的陈述类型可以广义地分为稳定型陈述和非稳定型陈述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以其自身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该单位称为性结构;相反,如果不在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 )性结构。
参考答案:(收拢)、( 开放)5:[填空题]乐段通常由数量不等的乐句构成,乐句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和()。
参考答案:(乐节)、(乐汇)、(若干乐音)6:[填空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原则、(? )原则、( )原则、()原则和()原则。
参考答案:(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1:[判断题]在主题材料结合方式上,乐段可以大致分为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两大类,在和声结构上可以分为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在外部形态上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包括两个单乐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主要内容有)。
两个单乐段在各自的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也包括转调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的两大类。
参考答案:(有再现)、(无再现)5:[填空题]在材料方面,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两类。
参考答案:(单一主题)、(对比主题)6:[填空题]三段曲式根据中段材料的同异,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参考答案:(引申型中段)、(并置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 1:[判断题]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也称为双主题三段曲式。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与二段曲式相似,三段曲式的第一段通常也是一个呈示型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平行复乐段与二段曲式相同,两者第二段开始主题材料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
一.写出正确的曲式分析图示
评分标准:
1、划出曲式结构共:60分
2、呈示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3、插部:20分,其中两段各10分,其中调性5分,小节数正确5分。
4、再现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引子 A B A’ C D A B A’尾声
a a’
b b’ a a’
c c’
d d’连接 a a’ b b’ a a’
2 4 6 4 6 4 6 叠入 4 4 5 7 2 4 6 4 6 4 6 16
小节数详细标记:
1-2 3-6 7-12 13-16 17-22 23-26 27-32 32-35 36-39 40-44 45-51 52-53 54-57 58-63 64-67 68-73 74-77 78-83 84-99
调性:
1-12 g 13-16 Bb 17-22 Bb –g 32-53 G 54-63 g 64-67 Bb-g 74-99 g
A B A’ C A B
a a’
b b’ a a’
c c’ c’c’ a a’ b b’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小节数详细标记:
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
调性:
1-24 G 25-40 Bb-g 41-56 G
二.对所写图示进行文字叙述
评分标准:
1、写出乐曲曲式结构名称:10分
2、对呈示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
3、对插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
量3分,调性2分。
4、对再现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