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曲式分析课件PPT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第一章:绪论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
(音乐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
)2.曲式分析——以典型的音乐结构为基础,寻找音乐作品结构的共性化特征及规律。
3.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色、音区、力度、演奏(唱)、调性、调式、和声、织体、复调、配器等(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手法)。
4.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5.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6.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7.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8.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9.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第二章:一部曲式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
速度、节拍、体裁取决于乐段的长度。
2.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3.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4.乐段的分类标准:(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划分依据;(2)以句子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3)以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2的N次方和句子小节2的N次方为标准,可分为方正型和非方正型;(4)以乐段调性变化和终止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方式作为依据,可分为呈示型乐段和中间展开或连接型的乐段。
第三章: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三段曲式精品PPT课件

④舒伯特《音乐瞬间》的曲式结构图式:
呈示段 中段 再现段
• 引子 A
B C A 尾声
•2 8
8 8 8 20
• f:----------降A:---------- f:------------F:----
27
• 课堂作业: 1、分析例77:施方春《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2、分析例76 :张敬安《洪湖水,浪打浪》
夜曲、前奏曲、标题小曲等
3
有再现的三段曲式(三段体)的分 类
• 根据中段所用的主题材料可分为: • 1、展开中段的三段曲式:也可称为“单主
题的三段曲式”(引伸型)P70 • 2、对比中段的三段曲式:又称为“双主题
的三段曲式”(并置型) • 3、混合中段的三段曲式:又称“合成性中
部的三段曲式”(混合型)
• 2、先展开第一主题,再出现对比主题
• 图式: A B A
•
X X`+Y X
11
作业:
一、作品分析: 1、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P94 2、谭露茜编曲《北风吹》钢基二P33 二、预习: 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评讲作业:
1、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2、巴托克:《戏谑》(献给孩子们二之21)
25
3、尾声的结构功能:对全曲做出总结,对前奏或间 奏做出呼应。
分析例82:舒伯特《音乐瞬间》P108 ①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 ②作品简介:“音乐瞬间”,又称“瞬想曲”。指
乐思比较单纯,规模较小,具有抒情性和即兴性 的器乐小曲。这是一首即兴性的抒情小品。整个 乐曲具有舞曲风格。 ③作品分析:重点分析尾声。
• 赏析:肖邦《c小调夜曲》Op.48,No.1
17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曲式分析

• 大多第二部分较长,有展开的特点 • 反复与终止 • 实例分析
•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 单三部曲式? • 并列单三、再现单三。
• 第一部分为乐段,其它两个部分可能是乐段或相当于乐段 的规模。
• 并列单三的三部分对比不大。
• 再现单三是再现单二的中段(成为“中部”)、再现句( 成为“再现段”)的扩大化。
•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 对中部和再现部不同的处理形成了不同的类别。 • 有再现单三部:展开性中部、对比性中部。
• 中部的结构特征:调性、和声、长度(等长、小于、多数 大于第一部分)、属准备。
• 再现部:准确再现、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 再现部结构特征:结构、和声、调性、长度(等长、扩充 、减缩)。
是更主要的方面。
• 复三部曲式分类:“三声中部”“插部”。 • 二者的同:都是新材料。 • 二者的异—— • 三声中部:形成独立完整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稳定。 • 插部:不构成完整的曲式,具有自由展开的特点,调性和
声更不稳定。 • 兼有三声中部与插部特点的中部。
• 再现部:准确重复、变化再现、减缩再现。
• 提前再现、延迟再现、假再现。 • 有再现的单三部的引子、结尾。
• 单三部与单二部的区别: • “第二部、单三部中间型曲式”。
•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二乐章开始部分属于“ 中间型”偏单二部曲式。
• 贝多芬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 No.2第三乐章谐谑曲开始部 分属于“中间型”更接近于单三部曲式。
• 再现部: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单二、单三、减缩为乐段
• 用途:独立曲式、套曲的一个乐章(奏鸣曲、交响套曲中 间乐章)
音乐课件-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典型结构图示
第十章 体裁
⒈ 音乐体裁的概念 ⒉ 音乐体裁类别
声乐体裁 器乐体裁
⒈ 音乐体裁的概念
即音乐的品种和类别,它是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作品 的篇幅等一切形式因素的总和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固定 形态;是用音乐语言的表现手法完成内容所需要的独特 形态结果。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变化、发展, 都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社会文化生活需要 的产物。音乐体裁的分类标准是多样化的,无论从哪个 角度去划分都是为了在不同程度上去阐明不同体裁的固 有特征。
声乐体裁
⑴ 抒情歌曲 ⑵ 叙事歌曲 ⑶ 劳动歌曲 ⑷ 诙谐歌曲 ⑸ 歌舞曲 ⑹ 艺术歌曲 ⑺ 通俗歌曲 ⑻ 赞美诗
⑼ 弥撒曲 ⑽ 清唱剧 ⑾ 康塔塔 ⑿ 咏叹调 ⒀ 宣叙调 ⒁ 号子 ⒂ 山歌 ⒃ 小调
器乐体裁
⑴ 前奏曲 ⑶ 练习曲 ⑸ 谐谑曲 ⑺ 狂想曲 ⑼ 奏鸣曲 ⑾ 序曲 ⒀ 交响曲 ⒂ 室内乐 ⒄ 爵士乐 ⒆ 吹打乐
⑵ 进行曲 ⑷ 夜曲 ⑹ 幻想曲 ⑻ 随想曲 ⑽ 组曲 ⑿ 交响诗 ⒁ 协奏曲 ⒃ 圆舞曲 ⒅ 摇滚乐 ⒇ 丝竹乐
College Music
By Prof. Gaoxing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 第二首
复三部曲式
是一种有再现部的、较大型的三部性结构。第一部分乐思 的呈示往往已构成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则是这 一部分准确或变化的再现,中间部分即第二部分往往与两 端部分形成对比,结构也比较自由。中间部分与再现部分 可能是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或相当于 乐段的结构
台湾歌曲 《酒干倘卖无》 VCD
复二部曲式
如果二部曲式的每个部分已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或者其 中一个部分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而另一部分是乐段或相 当于乐段结构,这样的曲式称为复二部曲式
卡门序曲曲式分析课件

《卡门序曲》曲式分析
第一乐段
这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 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 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 热的意境之女、儿童在 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情景。 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第三乐段
这段旋律来自《斗牛士之歌》。它 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 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 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 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 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势, 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 的形象。
曲式辨别——仔细听辨
欣赏全曲,然后说出你听到的段落排列, 用?+?+?+……表达。
曲式辨别——听辨结果
“回旋曲”
音乐知多少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 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 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 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 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 结构形式。 回旋曲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因此,大 型音乐作品的末乐章常用这种曲式,以便形成热 烈的情绪结束全曲。当然,短小的作品也有采用 回旋曲结构。
曲式分析完整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 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
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
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段曲式
里亚多夫《前奏曲》OP.33 no.1 这是一个带扩充的8小节转调乐句结构,这也 是最小结构规模的一部曲式。左手十分活 跃,旋律化的音型伴奏,丰富了右手非常 简单的旋律线条线。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四:巴托克钢琴小品《保加利亚节奏》选 自《小宇宙》 全曲除引子和尾声,由四句5小节的乐句构成一个 乐段。 全曲结构简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句旋律节奏一样,只是音的走向 与落音不同,第4句跟第一句进行类似,落音相 同,四句音调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这首作 品分句不靠和声,不靠主题材料的重复,主要是 靠节奏,以及每句的长落音。
一段曲式
肖邦《前奏曲》OP.28 NO.1 C大调,即兴练习曲小品。全曲由开始的动机 连续重复构成。上下两句:上句第6小节的 重属和弦进行到第7,8小节的属七和弦构 成半终止;9-12小节完全重复1-4小节, 构成下句的开始。所以这是由8+26小节构 成的重复型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二:肖邦《前奏曲》no.4 (1)全曲由两句构成:12+13小节,基本大体平衡。上句旋律围绕属 音徘徊半音下行到#f,12小节半终止后,用连句引出下句。下句开始 重复,高潮持续2个小节,全曲旋律到临结束的21小节才出现主音, 一种不安的情绪。 (2)和声上由开始Ⅰ6和弦加上半音下行,使和声功能和调性功能完全 模糊,直到上句的近结束才出现明确的S-D的重复进行构成的半终止, 下句开始旋律重复,但和声有所变化,17小节强拍出现低八度属9和 弦,配合高潮出现,高潮Ⅰ6以后,引出下属,带出属和弦,但属和 弦一直不出现而是用K46和弦又回到下属和弦,因为这里K46和弦没 有三音,旋律上其实是属和弦的五音,20小节才出现属和弦,21小 节旋律出现主音和声上假终止,22小节真正的K46出现,直到最后 才出现原位主和弦。 (3)典型浪漫派作品气质,调性色彩和弦性质外,还有多次的克制终 止,和声的不稳定克制旋律出现主音稳定感,直到最后才出现主和弦。 典型浪漫派和声手法。但和声轮廓曲式构成还是遵循古典原则(T-SD-T)。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五:桑桐《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之六 “哀思” 第5小节旋律开始跳动幅度变大,由上跳转为下跳, 6-7小节是一个叹息式结束,7小节为一个不分句 的乐段。下句旋律移到右手,第一乐节延长了1 小节,第11小节是一个高潮,最后在主和弦上又 延长了2小节,这种重复也是一种发展,运用音 区提高,篇幅拉长,加上伴奏织体与句逗之间的 连接加密。全曲在羽调上进行,内部没有转调。 这种结构重复的手法,常用于民歌主题编写的钢 琴小曲,因为民歌本身的短小而致的。
一段曲式作业
1肖邦《前奏曲》no.2,no3,no.6,No.9(任2首) 2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 no.9 e小调 3格里格《我爱你》 4斯克里亚宾《D大调前奏曲》OP.11NO.5 《bA大调前奏曲》OP.11NO.17 注:标出分析曲目的调性,半终止和完全终止的和声 走向,第一小节开始的和弦标记.两段之间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例如织体手法,和声运用)
一段曲式
乐段结构与一段曲式: 乐段作为较大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称 为“乐段”结构。
而用于乐段写成独立作品(或曲目中的一个 乐章)时,称为“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必须有完整的乐思与完整平衡的结构 和声上必须从本调开始,转调只能在乐段内 部进行,最后必须在本调上完全终止。
结构上(除舞曲与民歌常用方正型以外)器乐曲常 用展开方法将曲式扩大,以致出现高潮; 方正型歌曲与舞曲的乐段常用反复的办法,充分陈 述常用重复型的结构第一句呈示,第二句重复展 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