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课题2学案

合集下载

课题2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学案

课题2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学案

课题2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学案专题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课题: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方法:色谱分析法(纸层析法)一、实验原理:1、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分析方法,常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物质。

一般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2、纸层析法: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附着在纸上的水是,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又称),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纸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这样,性质不同的组分就分离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达到分离的目的。

3.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1)原理:含有Fe3+和Cu2+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丙酮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Fe3+和Cu2+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的速度(分配)不同,一段时间后,Fe3+和Cu2+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即:毛细现象,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2)Fe3+和Cu2+的显色反应:①Fe3+遇氨水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②Cu2+遇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二、实验步骤:1、配制试样溶液:取一只表面皿,加入1ml饱和FeCl3溶液和1ml饱和CuSO4溶液,混合后作为层析试样。

2、裁纸:取一张滤纸,裁剪成1.5cm某20cm形状。

3、画原点:离滤纸末端约2cm处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

滤纸4、点样:用毛细管取试样溶液,轻轻点样于原点上,晾干,重复3~5次。

斑点直径需<0.5cm5、取展开剂:此实验的展开剂为丙酮(取一定量)。

原点6、层析操作:按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滤纸不可触及展开剂试管的内壁,纸条末端浸入展开剂约0.5cm,不能让试样点浸入展开剂.7、显色反应(氨熏):注意观察滤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滤纸条取下后用氨气熏,观察颜色变化;氨熏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观点推断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观点推断题课时演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精准答题:专题一学案二第2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9分)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

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三、抗日战争编号; 07 编写人:张国庆审定人:孙怀东【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2南京大屠杀;3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解读】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⑴九一八事变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 3个月内灭亡中国。

2南京大屠杀;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探究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4(1)检验SO2-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正确的操作是什么?4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

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

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 第2课 学案

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 第2课 学案

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高阶思维训练(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语言文字运语段压缩)阅读理解概括能力高阶思维微训练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第2课(导学案)“情境+问题”三种题型分类讲解第二课: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认识题型1·文外材料→文内观点新高考选择题3】新高考选择题3新题型。

【2022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第3题解析】(原题上一节课已做)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3分)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借鉴价值】选项题3还是沿用文本内推断文本外的命题模式。

解答这道题要抓住关键点——材料观点;难点在于对选项内容的理解,选项有时涉及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读懂选项内容也是解题关键。

有了观点做支撑,再来对比分析选项内容,选取最合适或不合适的一项,也就不难。

【详细解析】材料一观点:第一段总体上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创新,第二段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材料一的总体是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继承与新时代创新。

A.韩愈强调“师古”,只有传承的一面,没有发展和创新的一面。

B.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了立足中国之本,辅以外国富强之术。

虽然也有对本国的继承与创新,也有对外国的学习与借鉴,但洋务派强调更多有是政治体制和科技发展。

与材料中所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不甚相合。

C.鲁迅所论是“文化”,与材料论述主题契合。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就是指对内不失传统,对外不失吸收,跟上世界潮流。

D.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浙江选考·加试要求]—-—————————---—-———-——————-—————-————1.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氨水使铁离子、铜离子显色的原理。

3.纸层析法分离溶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纸层析原理 (1)分配层析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2)在纸层析中的流动相是指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能不断由下向上流动。

固定相是指被吸附在滤纸纤维之间的水分。

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使这部分水束缚在纤维素周围,不易扩散而成为固定相.在层析过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就相继融入层析液,随着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再分配,即有一部分色素从层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那些分配系数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向上移动得快,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上部;而分配系数小的色素分子,随层析向上移动得慢,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下面。

2020-2021高中生物1配套学案:专题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含解析

2020-2021高中生物1配套学案:专题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配套学案:专题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含解析课题2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重点)2.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重点)3.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难点)能进行腐乳的制作自主学习·预习热身一、毛霉的生物学特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1.形态结构:毛霉属__真__菌,呈__丝__状。

2.新陈代谢类型:__异养需氧型__。

3.发酵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蛋白酶__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成分解成__肽和氨基酸__;__脂肪酶__将脂肪水解为__甘油和脂肪酸__。

在多种微生物的__协同__作用下,普通的豆腐变为腐乳。

二、腐乳的制作流程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1)毛霉的来源:空气中的__毛霉孢子__。

(2)需控制条件:温度__15~18_℃__,并保持一定的__湿度__。

2.加盐腌制(1)操作: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__分层__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__增加盐量__,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__铺厚__一些。

(2)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利于__成形__,同时盐也能__抑制__微生物的生长。

3.加卤汤装瓶(1)卤汤的组成:由__酒__及各种__香辛料__配制而成.(2)装瓶:①所用玻璃瓶要__洗涮干净__并用__沸水__消毒。

②装瓶时,要__迅速小心__。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__酒精灯火焰__,以防止污染。

(3)目的①加酒可以__抑制__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__独特香味__.②香辛料可以调制__风味__,也具有__防腐杀菌__的作用。

4.密封腌制:6个月,要防止杂菌污染。

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提示:豆腐长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活学巧练__■判断题1.制作腐乳利用的微生物只有毛霉。

(×)分析:制作腐乳利用的微生物包括毛霉、青霉、曲霉、酵母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阿伏加德罗常数学案022844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第2讲阿伏加德罗常数学案022844

第2讲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纲定位命题热点及考频考题核心素养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2017年Ⅱ卷T8;2017年Ⅲ卷T10;2016年Ⅰ卷T8;2015年Ⅰ卷T8;2015年Ⅱ卷T10;2013年Ⅱ卷T91.微观探析——能通过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建立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模型认知——能通过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宏观物质与所含微观粒子数问题的思维模型。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2017年Ⅱ卷T28(4);2016年Ⅰ卷T27(3)、T28(4);2016年Ⅲ卷T28(2);2015年Ⅰ卷T9;2015年Ⅱ卷T28(1)命题热点 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1.四个关键问题2.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六大突破点求算N(微粒数)的基本思路:突破点 1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1)角度:从V m=22.4 L·mol-1的适用条件和物质的状态突破。

(2)突破方法: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0 ℃、101 kPa)”;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态(如CCl4、CHCl3、CH2Cl2、H2O、溴、SO3、己烷、HF、苯、乙醇等在标准状况下均不为气态)。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学案2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标要求】
1、以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理解腐乳制作过程的原理,设计完成腐乳的制作过程。

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自主学习】
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主要是_____的作用,蛋白质能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脂肪能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分解成_______ 和_______ 。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并且要避免其他杂菌的生长。

3、腌制过程加入食盐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加盐过程中盐的用量与豆腐的层数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乳的口味主要取决于______,其中加入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腐乳装瓶后的封口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对人类有害的
B、微生物包含了处动物界、植物界以外的一切生物
C、所有微生物分属于原核生物、真菌界、原生生物
D、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2.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其体内的()
A. 淀粉酶、蛋白酶
B. 蛋白酶、脂肪酶
C. 脂肪酶、麦芽糖酶
D. 肽酶、脂肪酶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温度、水分
B、温度、水分、PH
C、水分、PH、氧
D、温度、PH、氧
4.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其体内的()
A. 淀粉酶、蛋白酶
B. 蛋白酶、脂肪酶
C. 脂肪酶、麦芽糖酶
D. 肽酶、脂肪酶
5.制作腐乳过程中,让毛霉生长于豆腐上是制作中较为关键的一步,为了能让毛霉在豆腐上较好的生长,我们一般要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
A. 12℃-15℃
B. 25℃-40℃
C. 40℃以上
D. 15℃-18℃
6.下列哪项不是加盐腌制的目的()
A.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B. 防止豆腐过早的酥烂
C. 防止豆腐腐败
D. 加速毛霉的生长
7. 灭菌的标准是:
A、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杀死所有的微生物细胞、芽孢、孢子
D、使病原菌不生长8.下列不是腐乳的卤汤中加入酒的目的的是()
A. 调整腐乳口味
B.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 作为发酵原料
D. 避免豆腐腐败
9.下列哪项不是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
A.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
B. 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C. 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D. 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至18摄氏度范围内
10.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能够将豆腐成分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有一个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0302,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则这个蛋白质是有多少个氨基酸组成的()
A. 102
B. 101
C. 100
D. 99
二、简答题:
1.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配制不同的卤汤,可以决定腐乳的不同口味,其中加入酒就是重要的一步,加入酒除了可以使腐乳有特殊的香味外,还可以起到_______________作用,但酒的量要控制好,一般可以控制在_____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使_______________,酒精含量过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探究创新】
自制臭豆腐乳
活动目的
1、生掌握微生物的特性及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豆腐乳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器材:豆腐、丁香、陈皮、八角、花椒、桂皮、姜丝、食盐、水、冰糖、白酒、坛子。

活动步骤
1、将坛子用开水洗净凉干。

2、选择含水量在_____%的豆腐1kg,切成3厘米见方、厚1厘米的方块。

3、将豆腐块放入坛内(注意块间留有_____),盖上盖并用塑料薄膜将坛口封闭。

4、将坛放置阴暗处,使豆腐块自然发酵。

发酵的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__。

当豆腐块表面长出一层____色菌
毛时,表明初期发酵成功。

5、制作卤汤。

取少量丁香、陈皮、八角、花椒、桂皮、姜丝、食盐、放入1、5L水中,煮沸10分钟,再
加入适量、冰糖、白酒,冷却待用。

6、将冷却的卤汁加入坛内,液面高出胚块1、0—1、5厘米,封好坛口继续发酵。

经10天左右,菌毛融化,
即成腐乳。

思考:1、装豆腐的坛子一定用沸水洗净,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豆腐块放入坛内时,要留有间隙,以利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
1. 腐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通常可分为白、红、青三种:白色腐乳在生产时不加红曲,使其保持本色;腐乳坯加红曲即红腐乳;青色腐乳是指臭腐乳,又称青方,它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了苦浆水、盐水,呈豆青色。

有不少人喜欢吃臭腐乳,臭腐乳中维生素B12的含量很丰富,有的品种每100克可含10毫克维生素B12,而每人每天维生素B12的需要量为1—3毫克。

经常吃腐乳,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B,还能预防老年性痴呆。

但值得注意的是臭腐乳发酵后,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豆腐坯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后产生含硫的化合物。

如果吃太多的臭腐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腐乳含盐量普遍较高,高血压、心血管病、痛风、肾病患者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

2.毛霉菌是一种低等丝状真菌,属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

毛霉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毛霉生长迅速,能产生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菌丝呈棉絮状,无膈膜,有多个细胞核,可以通过孢囊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毛霉是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微生物,它可以产生能够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常用于制作腐乳和豆豉。

3、家常豆腐乳的制作
(1)豆腐切成5厘米见方、1厘米厚的小块,成行排放在干净的笼屉上,上面盖一层纱布防尘,使其自然发酵。

一般室温在10摄氏度时,需15天;室温在20摄氏度时,需5天,豆腐表面会长出一层淡黄色的菌毛,这个过程叫做“初期发酵”。

(2)纪初期发酵的豆腐坯用盐水腌渍,叫“后期发酵”。

方法是先将盐、花椒用滚水煮开,晾凉后加进黄酒。

再将坛子洗净,用开水烫过,晾干。

接着把豆腐坯一层一层地放入,每放一层,洒上一些花椒盐水。

全部放进后,盖上盖,放在暖和的地方(15摄氏度左右),使腌渍的豆腐坯再次发醇。

10天左右,菌毛溶化,即成为醇香可口的家常豆腐
乳。

特点:带有咸味,消香,味鲜,可口,可作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