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初中化学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2)(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一、新课学习【目标一】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
探究(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探究(或实验)名称:探究(或实验)目的:于水,,熄灭问题和建议:【目标二】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归纳总结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关注物质的。
2.关注物质的。
3.关注物质以及。
二、达标检测(体检题)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B.假设C.实验 D.推理2.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理由。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三、课后作业(一)基础题1.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3.现有火柴、盛有酒精的酒精灯、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酒精燃烧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2)关注物质的;(3)关注物质的以及。
(二)提高题。
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探究新知导学学习主题一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问题导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什么?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化学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发展化学的基础是实验,许多化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由此得到。
2.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化学实验可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学习主题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问题导引】石蜡的物理性质怎样?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呢?如何进行检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①蜡烛由棉线烛芯和石蜡组成,呈圆柱状。
②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硬度_____;密度_______,_____于水。
(2)燃烧时:①火焰:如图A所示分三层,其中_____最亮,_____最暗,由此推测,_____温度最高,_____温度最低。
②探究生成物:图B中,若所用烧杯干燥,会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生成;若为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会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
(3)熄灭后:将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图C中用火柴点燃时,发现白烟_______,且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______。
2.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合作释疑1.如何判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2.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学习主题 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问题导引】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先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然后进行下列探究:①中②中①中木条②中木条空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___→制订计划→_________→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结合教材,为学生讲解以下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2.化学实验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
3.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验证理论、发现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并强调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水的电解”来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烧瓶,并接入电解装置。当电流通过时,学生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一现象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水会在电流的作用下分解?
2.这个实验反映了化学的哪些基本概念?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的系统性。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主题,围绕实验这一核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概念理解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学习目标1、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难点正确规范实验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自主学习内容一、导入: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本节课我们就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根据方法进行探究。
二、展示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并认知目标。
三、学习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四、学习过程:【自主探究】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为、状态、形状。
2、用小刀切割一小块放入水中,讨论蜡烛的硬度和密度。
点燃蜡烛:1、仔细观察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火焰分为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3、取一根平放在火焰中,比较被烧的情况,得出结论。
层温度最高4、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震荡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干冷的内壁出现,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内壁。
推测可能生成了和。
熄灭蜡烛:1、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复燃?,推测白烟是什么?【自主探究】活动二:对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查阅以下信息:(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有什么现象?(2)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推测氧气可能有的性质。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推测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质。
【提出问题】呼吸是我们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
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拓展延伸】:1.如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内的气体?3.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两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课后巩固】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放进氧气里,木条火焰。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时主备教师复备教师授课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描写、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重点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教法教具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阅读课本P11看看它和化学有什么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
【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学生一看,都会说是蜡烛。
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检查器材教学过程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
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有无损坏。
(巡视。
各小组学生检查用品。
)一实验探究、寻找证据。
1.提出实验探究的要求:a、要求学生按照教材12-13页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b、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小组记录得多。
2、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参与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4、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桌上的仪器和药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化学是--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假设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假设干。
学生:利用玻璃杯、盆子、吸管、进展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训练。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2.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终究有什么不同。
(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信息平台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①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②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③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④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A.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
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问题质疑“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请提出你们的猜测,并设计实验进展验证?活动探究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的记录。
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九年级化学上册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案班级某某一、自学1、明确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2)、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3)、学会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探究;(4)、掌握以下元素符号:H He O FNeNaMg2、指导学习方法(1)、自学课本P 11~13 ;(2)、小组合作交流:蜡烛燃烧前、时、后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同桌相互提问元素符号;3、自学4、质疑5、小组解疑二、量学1、测量自学效果(1)、化学研究的基础是:(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互查互教三、助学1、依据学生实际导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1、关注:,如:○2、关注:,如:○3、关注:,即:2、导后质疑解疑四、用学1、测量导后效果(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2)、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如:○2、关注:,如:○3、关注:,即:2、疑难点拨五、测学1、巩固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同心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B、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C、化学不再需要实验D、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也不知道(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的现象:○1、金属铜是色,水是色,空气是色○2、写出下列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状态:食盐是,二氧化碳是,汽油是。
○3、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探究课后微练习2 (

科学探究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1.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 用25mL 蒸馏水和25mL 酒精配制50mL 酒精溶液 B .将白醋滴在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其pHC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D .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等仪器来配制16%KNO 3溶液 2. 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质的运动规律 ④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⑤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⑤ 3.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R .布里斯罗)。
下列关于化学研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B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D .化学研究物质的作用与运动5. 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 A .H 2 B .CH 4 C .He D .NH 3 6.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7.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用小苏打和柠檬酸制汽水B .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C .用碳酸饮料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D .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8. 探究实验报告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的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的目的:理解掌握蜡烛的有关性质知识实验用品:蜡烛、火柴、 等比水小。
蜡烛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燃烧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等。
问题和建议:为进一步说明蜡烛是先气化,然后是石蜡蒸气燃烧,可用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插入焰心,然后在尖嘴处点燃。
根据是否能点燃,可推断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9.对比H2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错误的说法是()A.通气体前,都应先检验气体纯度B.加热前,都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两个实验都必须进行尾气的处理D.实验中都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10.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B.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壁向浓硫酸中缓缓加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反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D.做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再点燃气体,以防爆炸E.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F.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 A.用25mL蒸馏水和25mL酒精是不可能配制50mL酒精溶液,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故错误;B.pH值实际上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浓度的显现,而加水后,相当于将白醋稀释了,改变了氢离子的浓度,故错误;C.活泼金属和碳酸盐均与能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由于没有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就此得出固体为碳酸盐的结论.故错误;D.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等仪器配制一定温度下16%的KNO3溶液,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故正确;故选D2.答案: D解析: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所以①②⑤正确.故选:D.3.答案: D4.答案: C解析: A.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根;B.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C.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得到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⑵
(1课时) 总第个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
学习难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具学具本课活动探究所需实验仪器与药品,投影仪
本节课预
习作业题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___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________。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水蒸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6.实验设计:如何采集化工厂区内的空气?
课堂评价小结我们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许多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有许多我们还没有留意,希望大家多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你的假设。
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了,你会发现科学探究,化学探究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希望化学能成为大家的朋友,希望你们能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课后作业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20年某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欲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地下 D.碾压粉碎后在回收利用
2.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在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
A.小组讨论 B.仔细观察 C.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D.如实记录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CO2气体,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验证3.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CO2。
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表中: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用右图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向左移动,
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
说明
动物呼吸吸进气体,呼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