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施工工程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①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初步设计招标用图;施工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及图纸、答疑书等。

②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环境等调查资料。

③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④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⑤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各种试验(检验) 检测标准(规程);⑥《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⑦《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⑧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定⑨我单位所拥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本施组的编制将以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为目标,在仔细研究、深刻理解xxxx 的设计意图和项目本身所特有的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遵循下列原则进行xxxx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1.2.1 质量保证原则执行ISO9001标准,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序”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征与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部优、力争国优。

1.2.2 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采取动态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均衡生产,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使本项目的资源利用充分,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和各阶段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1.2.3 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的特点,吸收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

1.2.4 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装备,合理配备资源,制定适合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隧道施工工程论文_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隧道施工工程论文_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隧道衬砌裂损及其防治【摘要】作为地下工程的重点项目隧道工程,由于其复杂性,难维修与难管理,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

本文先对运营隧道衬砌裂损进行相关分析,主要对隧道衬砌裂损问题阐述了作者的对策。

【关键词】衬砌裂损;隧道;防治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

作为交通运输的咽喉,运营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影响着客货运输的效益及安全。

但是,由于水害、冻害、不良地质及衬砌材料侵蚀等原因,运营隧道的衬砌混凝土出现开裂、变形、疏松、剥落、掉块等现象,降低了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缩短了使用寿命,甚至导致衬砌结构失稳、遭到破坏。

如何对运营隧道进行健康诊断、病害与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运营隧道衬砌裂损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衬砌裂损的类型隧道衬砌裂损的类型主要有衬砌变形、衬砌移动、衬砌开裂3种。

1.1 衬砌变形:衬砌变形有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两种,其中横向变形是主要变形。

横向变形是指衬砌由于受力原因而引起拱轴形状的改变。

1.2 衬砌移动:衬砌移动是指衬砌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出现转动、平移和下沉等变化,也有纵向和横向之分。

1.3 衬砌开裂:衬砌开裂是指衬砌表面出现裂纹、裂缝或贯通衬砌全部厚度的裂纹的总称,是衬砌变形的结果。

衬砌开裂包括张裂、压溃和错台3种:①张裂。

张裂是弯曲受拉和偏心受拉引起的裂损。

②压溃。

压溃是弯曲或偏心受压引起的衬砌裂损。

③错台。

错台是由剪切力引起的裂缝,裂缝宽度在表面至深处大致相同。

2 衬砌裂损的防治措施2.1 衬砌裂损的防治原则防治衬砌裂损病害首先要消灭已有的衬砌裂损带来的对结构及运营的一切危害,并防止裂损再加大。

其次是采用以稳固围岩为主,稳固围岩与加固衬砌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地表之所以发生沉降,是因为发生了地层损失,而地层损失主要是由于土的应力状态和土的含水量发生了变化,机理的探讨是必要的,但是人们更关心地层损失造成的后果一地表沉降,更关心地表沉降的规律性,木文讨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规律,将隧道施工方法分为盾构法和矿一山法两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分别给出了地表沉降曲线和沉降范围的经验公式,其结论对北京地铁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隧道毕业论文

隧道毕业论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隧道毕业论文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指导教师王迎春学生姓名王琪专业名称土木工程班级学号 136620842015年5月毕业论文承诺书与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复印件、电子文档,允许采用复制、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目录一、工程简介二、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1、施工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2、施工机械设备3、施工场地布置4、施工工艺流程4.1、隧道仰拱施工4.2、隧道二次衬砌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实习总结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双角尖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119+370,位于R=367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ZK121+810,位于R=140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90.506米),出口为-2.95%(49.494米),隧道全长2440米(进口明洞17米,出口明洞17米,S-Va196米,S-Vc20米, S-IVa55米, S-IVb650米, S-IVc315米,S-IIIa1170米)。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论文

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

1 编制依据现行的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资料。

隧道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全理的原则、在遵守交通部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同时,借鉴国内若干类似条件隧道的实例按照新奥法理论,结合隧道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本工程所涉及的地方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2 指导思想总体指导思想是:施工时对业主负责,竣工时让业主满意;同时在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前提下,保质、保量、保工期。

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完成该工程的施工。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根据施工工艺和进度要求,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

3 编制原则(1)隧道总体布置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考虑本工程处于主城区边缘,在不受桥梁影响的情况下,不过多破坏原有山体,隧道进出口选位尽量“早进洞,晚出洞”(2)洞门形式选用端墙式洞门,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开挖。

洞门与桥梁相接时,控制洞口边仰坡高度,洞门形式与自然地形协调.通过绿化,使洞门融入自然环境中.(3)洞门边仰坡采用先锚喷支护(确保洞口安全)与生态植被防护(植草、灌木、藤蔓植物绿化)结合的多层防护。

第2章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该隧道所属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之丘陵地貌.场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半干燥夏季湿润气候地带。

气候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阴雨多雾,日照期短,温差较大.据区内气象站近十年的观测资料,据贵州省工程建筑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本场区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31。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通过隧道病害方面的学习,认识到隧道病害的危害、影响,比如滑坡的危害,风沙对隧道的危害,钢轨接头对隧道的危害等等。

基于这些危害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施工单位应养成“边施工,边管护”的习惯,完成某一项目施工后随即进行养护处理。

监理人员在现场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发现质量问题立刻指出且要求返工维修。

施工单位所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建筑行业规定的标准,现场配制混凝土也要严格控制原始材料的比例。

只有材料质量优化改善,正常使用即可起到良好的抗寒抗冻效果,建筑物结构不易受损。

二、基本要求1.加没保温衬层在消除隧道渗、漏水的基础上,隧道衬砌加筑一层保温层,净空富裕地段修建在原衬砌的内侧,改建衬砌段可设在衬砌外侧。

适用于隧道的内衬保温材料有: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漂石)混凝土,多孔烧粘土陶粒混凝土。

这些材料可制成预测块砌筑,以便施工和更换、也可喷射混凝土。

2.降低水的冰点向围岩中注入丙二醇、氯化钙、氯化钠,使水的冰点降低,从而降低围岩的起始冻结温度,达到防冻目的。

3.采暖防冻在浅埋侧沟洞口段上下层水沟间铺设暖气管道,冬季每天以锅炉供热汽三次,保持气温+3 ℃~+4 ℃,不发生冰塞,或夏季白天机械送热风融化泄水洞内结冰。

三、重点研究问题1、线路爬行2、钢轨接头病害3、曲线钢轨病害四、主要技术指标1.新建和改建排水设备要求实测隧道内最大冻结深度,合理确定水沟埋深;严寒地区适当把主扩水沟(渗水沟、泄水洞)设在冻结圈以下,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冻结圈内围岩的含水量。

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 ℃、当地粘性土冻深在1.5 m~2.5 m、水量小的条件。

防寒泻水洞见图3-5,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5 ℃、当地粘性土冻深大干2.5 m、水量较大的条件2.保温水沟寒冷地区当设没埋侧沟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温防冻措施。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隧道施工技术论文前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隧道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课上任老师系统地为我们讲解了隧道工程各项内容,包括隧道的勘测设计、主体及附属结构、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隧道的支护结构计算以及隧道的施工方法等等,再加上自己暑期也在隧道施工现场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自己对隧道工程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这次,老师布置的隧道论文是描述隧道的四种结构设计模型。

虽然这四种结构设计模型我们在课堂学习的比较少,但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我大概知道了隧道的主要设计模型及其相关内容,这四种模型包括作用——反作用模型、收敛——约束模型、连续体模型和工程类比法模型。

虽然对这四种模型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但是结合课堂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再联系相关的资料,我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就对这四种模型一一进行阐述。

连续体(或不连续体)模型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有限元,边界元,杂交元的等方法的推广,为连续体模型在隧道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喷锚支护这类以“主动”加固岩体为机制的支护型式,以及以这种新型支护技术为背景的新奥法的应用,使连续体模型得以发展。

在这种模型中,围岩和支护系统不再作为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而是作为一个联合系统加以考虑,计算的目的在于分析由于开挖引起的地应力重分布和由此产生的变形和围岩稳定性问题,支护手段是作为“连续体模型”的一种边界条件来考虑的。

在荷载反力模型和收敛约束模型中,主要检算对象是衬砌支护系统。

在连续体模型中,计算的对象主要是岩体本身。

这种连续体模型,在强调围岩支护共同作用的同时,目前国内外尚无与之相对应的安全度评价标准,缺乏明确的定量设计依据以及围岩稳定性判据,以致在进行洞室的有限元计算得到支护应力及围岩塑性区范围后,无法判定设计的支护强度是否合理。

近年来,追求高精度、能考虑多种因数的有限元电算,已经成为各设计和研究部门的首选,许多大型重要工程都用了不止一种有限元程序进行电算。

本来采用有限元等方法是一种更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其计算结果多数都没有用到工程实践上,只能为设计人员和方案决策者提供一个定性的参考,往往求得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面对研究部门提供的科研成果和现行设计规范之间的差异,工程设计人员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从。

隧道类毕业设计

隧道类毕业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青岛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3号出入口结构设计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摘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模式,城市地铁在城市交通运输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迄今地铁建设已积累了130余年的经验与理论成果,在地铁隧道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就在这时,地铁建设才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里。

本设计为青岛市地铁3号线汇泉广场站3号出入口结构设计,运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隧道衬砌结构力学计算,利用规范规定、工程类比、理论推导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结构设计,如对于隧道断面形状尺寸的设计采用工程类比法借鉴青岛市其他地铁隧道工程经验,利用规范规定方法进行材料系数选取、隧道深浅埋判断荷载计算、衬砌结构配筋等,利用理论推导及数值近似方法进行隧道衬砌内力、弹性抗力计算。

关键词:隧道出入口结构结构-荷载法新奥法初期支护2AbstractUrban underground rail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ode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subwa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role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Since 1863 London built the world’s first underground railway, subway construction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130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so far, the design ofand construction of metro tunnel technology became more and more mature. China's subway construction began late。

隧道毕业设计

隧道毕业设计

隧道毕业设计隧道毕业设计700字范文隧道是一种在地下或者水下构筑的通道,具有连通两个地点的作用,而且能够承载车辆、人员或者其他设备。

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中,隧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此,我决定以隧道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

首先,在设计阶段,我将通过调查研究和评估需求来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我将考虑到交通流量、隧道长度和宽度、入口和出口位置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因素。

基于这些信息,我将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隧道的过程中,我将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绘制详细的设计图纸。

这将包括隧道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以及相应的施工图和安全措施图。

同时,我还将考虑到隧道的排水和通风系统,以及紧急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的设置。

接下来,我将进行隧道的土建结构设计。

我将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工艺来确保隧道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还将考虑到土壤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的压力,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

在施工阶段,我将组织工人和材料,并且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

我会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

我将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

在竣工阶段,我将进行隧道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这将包括对隧道的主体结构、排水和通风系统、安全设备以及外部环境的检查。

一旦确认没有问题,我将提交隧道验收报告,并交付给相关部门使用。

最后,我将进行隧道的运营和维护管理。

我将制定出隧道的运营计划,并雇佣专业的人员来管理和维护隧道。

我还将建立隧道的紧急响应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我的隧道毕业设计将包括研究、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多个阶段。

我将致力于设计一个安全、高效的隧道,以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并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隧道施工工程技术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第1章设计原则及规 (1)1.1设计原则 (1)1.2设计技术参数 (2)1.3设计参考规和文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4)2.2 气象、水文 (4)2.3 地形地貌 (4)2.4 区域地质构造 (4)2.5 新构造运动 (5)2.6断层 (5)2.7 地震 (6)2.8 地层岩性 (6)2.9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7)2.10 不良地质现象 (9)2.11 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9)2.12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10)2.12.1 隧道分段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10)2.12.2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1)2.12.3 环境地质 (12)第三章总体设计 (13)3.1 平面设计 (13)3.1.1 隧道平面选址 (13)3.1.2 平面线形设计 (13)3.2 横断面设计 (14)3.2.1 设计原则 (14)3.2.2 建筑限界 (14)3.2.3 隧道轮廓 (15)3.3 纵断面设计 (16)第四章衬砌结构设计及计算 (17)4.1 洞身衬砌设计 (17)4.1.1 洞身衬砌 (17)4.1.2 辅助施工设计 (19)4.2 洞身衬砌验算 (19)4.2.1 设计原则 (19)4.2.2 Ⅲ级围岩(独立编号) (20)4.2.3 Ⅴ级围岩计算书(独立编号) (34)4.3明洞段 (51)4.3.1 明洞衬砌设计 (51)4.4 洞门 (52)4.4.1 洞门设计 (52)4.4.2 洞门计算 (53)4.4.3 洞门验算 (54)第五章防排水设计 (58)第六章通风照明设计 (59)6.1 通风设计 (59)6.1.1 设计概述 (59)6.1.2 设计计算 (59)6.1.3 计算基本信息参数 (60)6.1.4 需风量计算 (61)6.2 照明设计 (67)第七章路面及装饰 (69)7.1 路面结构 (69)7.2 装 (69)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70)8.1 监控量测 (70)8.2 施工进度计划 (70)8.3 施工方案 (70)8.3.1 施工方法 (70)8.3.2 施工组织安排 (71)8.4 施工注意事项 (73)结论 (75)致谢 (76)参考资料 (77)第1章设计原则及规1.1设计原则隧道设计基于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2)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3)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

4)隧道土建设计应充分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

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5)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士、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碴和污水。

6)隧道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

并考虑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总体规划要求、景观及旅游规划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对技术、经济、环保、景观、旅游及使用效果作综合比较,合理地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7)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车辆建筑限界和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及其它使用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后期沉降、路线超高等的影响。

8)根据隧道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分别按有关设计规对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9)结构设计确保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并满足施工、运营、总体规划、防火、防水、防腐的要求。

10)结构须进行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迎水面裂缝开展宽度δ≤0.2mm,背水面δ≤0.3 mm。

11)隧道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抗震等级定为二级(地下结构),以提高结构和接头处的整体抗震能力。

12)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13)防水等级:拱、墙达到二级防水标准,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

14)为提高隧道结构抗纵向变形的能力,沿隧道长度方向除围岩变化、结构突变处设置沉降缝外,考虑工程所处地区温差较大,纵向每隔40m左右设一变形缝。

1.2设计技术参数(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单洞单向两车道);(2)洞设计车速:60km/h;(3)车辆行驶方向:单洞单向行车;(4)建筑限界: 行车道宽度为0.75+0.5+2×3.75+0.75+0.75m =10.25m,限高为5m。

(5)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2% (直线段) ,超高不大于±4%。

(6)隧道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

(7)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8)设计交通量:近期 16700辆/日、中期 28500辆/日、远期 38700辆/日,高峰小时交通量按日交通量的10%计算。

交通组成:汽油车:小轿车 20%、小型客车 15%、小型货车 15%、中型货车 15%柴油车:中型货车 15%、大型客车 10%、大型货车 10%空气密度:ρ=1.2 g/m3隧道平均气温:tm=20℃隧址处自然风风速:vn=2.0m/s隧道沿程摩擦阻力系数λ=0.、进口局部阻力系数ζ=0.51.3设计参考规和文献1)《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04-2002)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014-97)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 50086-2001)7)《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铁道部基建总局)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JTJ 026.1-1999)1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1995)1036号文)1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GBJ115-87)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2)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 004-89)14)《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02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和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隧道位于省地区民和县西北约30km,交通便利。

2.2 气象、水文项目区所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冬寒夏凉半干旱大陆性高原气候,日照时间短,年日照时间2530.6小时,年平均气温5.9-7.8℃,最高极端气温33.5-36.5℃,最低气温-22.2—24.9℃,平均相对湿度55-58%,雨水多集中在七、八月,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年降水量454.6mm,多年平均降水量346.9mm,最大日降水量63.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12.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8%,最大冻土深度130cm,最大积雪深度14cm。

温差变化大,并具垂直分带性。

霜冻期长,一年仅七、八月份较热。

春、冬季多风,主力风向为ESE(最多风向),平均1.7m/s,风速最大可达18 m/s,地面平均温度8.9℃,10月底开始降雪,11月上旬开始冰冻,次年4月底解冻(气象资料采用民和县气象数据)。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流经老鸭峡的湟水及峡谷区两坡面接纳大气降水,流入谷底湟水河,流量为420-561m 3/s,最后汇入水黄河;雨季时水量较大,冬季时水量较小,河床较为狭窄,水流较为湍急,河漫滩较为平缓。

2.3 地形地貌老鸭峡两侧山坡均十分陡峭,隧址区属侵蚀构造中高山,地形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南北走向,海拔最高高程1920.0m,地势起伏较大,隧址区山顶形成南北向分水岭,两侧均汇流进入湟水河。

隧址区两侧山脊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海拔高程1791.0-1920.0m,山体坡度在35°-60°之间,植被从山脊至山底有明显的分带性,以低矮灌木为主,残坡积覆盖层1.5-4.0m不等,少基岩裸露;山底沟谷以“U”型宽谷为主,宽约50-100m。

隧道穿越段,海拔介于1810.0-1920.0m,高差110.0m。

2.4 区域地质构造项目区位于一民和盆地中,一民和盆地南以拉脊山为屏障,北侧是达坂山,西部超覆于北山之上,东延进入境,呈西大东小的四边形,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西缘部分,盆地南缘受控于拉脊山北缘断裂,盆地北缘北达坂山断裂控制;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系地层组成,盆地覆盖层沉积始于侏罗纪,为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区域地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元古界变质岩系,构成了区的结晶基底,局部隆起地带如大峡一带出露地表;二是中新生界陆相沉积覆盖层,主要为碎屑岩和泥质岩石,线路区分布广泛。

区经受了加里东运动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格局;第三纪以前区多种构造体系彼此交织、复合,使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控制了区大的构造格局,即拉脊山、达坂山隆起,一民和盆地及其两侧深大断裂。

2.5 新构造运动拟建项目区所处祁连褶皱带与松潘—甘孜褶皱带之间,新生代以来的挽近构造运动(喜山运动)十分强烈,表现为四周山体强烈上升,盆地大幅度沉降,地震活动频繁。

挽近期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在老构造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具有继承性,其特点是受断裂构造控制,以大幅度隆起与断陷的垂直运动为主。

第四纪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盆地相对缩小,周边形成了中高山和一些小型断陷盆地,同时伴随晚更新世陆干冷古气候的发展,地貌轮廓表现为山地与盆地、谷地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

地表的第四系中未发现构造形迹。

2.6断层根据乐都、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项目区及附近主要褶皱及断裂分布,主要褶皱为:大峡倒转向斜M1;主要断裂为:F1、巴藏沟断层;F2、水磨沟-大峡断层;F3、大峡南西断层;F4、东岗断层(石坡沟断层)。

1) M1 大峡倒转向斜位于大峡附近湟水北岸,该向斜倾向北东,走向仅南北向,延伸长度约20km,两翼倾角较缓,常在50°左右,向斜为向西倒转的同轴向斜。

2) F1 巴藏沟断层该断层总体走向北东30°一40°,倾向东,呈线性。

平移性正断层,沿巴藏沟与水磨沟展布,延伸部位为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延伸长度大于3km,线性影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