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小高山二号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隧道毕业论文-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

毕业论文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目录一、工程简介二、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1、施工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2、施工机械设备3、施工场地布置4、施工工艺流程4.1、隧道仰拱施工4.2、隧道二次衬砌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实习总结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双角尖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119+370,位于R=367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ZK121+810,位于R=1400m 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90.506米),出口为-2.95%(49.494米),隧道全长2440米(进口明洞17米,出口明洞17米,S-Va196米,S-Vc20米, S-IVa55米, S-IVb650米, S-IVc315米,S-IIIa1170米)。
右洞进口桩号为K119+430,位于R=365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K121+805,位于R=165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20米),出口为-2.95%(55米),隧道全长2375米(进口明洞13米,出口明洞15米,S-Va95米,S-Vc82米, S-IVb605米, S-IVc300米,S-IIIa1265米)。
地质特点:隧道进口段为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出口段为强-中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洞身发育中~微风化泥岩、灰岩,局部夹页岩,围岩级别为Ⅴ、IV、III级,灰岩段溶蚀现象发育。
地下水位位于洞室以上,施工时洞室内会产生滴水及小股流水,遇裂隙密集段会产生涌水或突水、突泥。
双角尖隧道进口段地质主要以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出口段为强-中风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2、自然特征地形地貌双角尖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山体较矮,最大海拔高程493米。
高速铁路隧道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

隧道施工毕业论文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①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初步设计招标用图;施工招标文件、设计文件及图纸、答疑书等。
②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环境等调查资料。
③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④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⑤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各种试验(检验) 检测标准(规程);⑥《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⑦《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⑧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定⑨我单位所拥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本施组的编制将以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为目标,在仔细研究、深刻理解xxxx 的设计意图和项目本身所特有的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遵循下列原则进行xxxx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1.2.1 质量保证原则执行ISO9001标准,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序”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征与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部优、力争国优。
1.2.2 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运用网络计划技术,采取动态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均衡生产,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使本项目的资源利用充分,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和各阶段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1.2.3 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的特点,吸收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
1.2.4 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装备,合理配备资源,制定适合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隧洞毕业设计》参考模板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96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 205-97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 285-2003
引水建筑物布置在河道左岸,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建筑物包括取水口、隧洞及竖井闸门段,进水口底板高程2045.00m,闸高20.00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15.00m,宽27.00m。进水口后隧洞长81.50m,隧洞断面为圆形,内径8.60m,采用0.80m厚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引)0+81.5~0+96.5m处布置开放式竖井闸门段,井顶高程2138.00m,底板高程2045.00m,竖井高93.00m,宽12.00m,顺水流向长15.00m,竖井内设置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道,孔口尺寸8.00m×8.60m(宽×高)。引水隧洞全长约16.29km,纵坡1.58‰。隧洞断面型式为圆形,内径为8.60m,开挖断面为直径9.4~10.2m的圆形,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调压井采用开敞阻抗式结构,井筒为圆形断面,内径22.00m,下部隧洞底板高程为2015.00m,顶部高程为2186.00m,高为171.00m,阻抗孔直径为4.50m,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厚2.0m。压力管道为地下埋藏式,采用联合供水的布置方式,由上平段、斜井段、下平段和岔支段组成,主管内径7.0m,支管内径为4.00m,总长422.50m,其中上平段长100m,斜井段长(含上、下弯段)214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下平段长108.5m。
风向:NE
4
隧道设计模板(毕业设计)

目录1隧道根本情况说明................................................................................. . (1)设计标准标准................................................................................. .. (1)技术标准................................................................................ .. (1)工程概论................................................................................ .. (1)隧道概述............................................................................... . (1)工程地质条件............................................................................... .. (1)区构造............................................................................... .. (2)水文地质条件域地质............................................................................... .. (3)2初步预设计.................................................................................. (3)围岩分类................................................................................ .. (3)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 (4)洞门位置........................................................................... (4)洞门形式...............................................................................5............................洞门确定........................................................................... (5)隧道横断面设计................................................................................ .. (6)隧道净空与限界........................................................................... (6)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7)3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验算 (9)洞门设计................................................................................ .. (9)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9)翼墙......................................................................... (10)主墙与翼墙共同作用的B局部................................................. (12)主墙B局部......................................................................... (12)主墙C局部......................................................................... (13)出口段洞门设计............................................................................... . (13)4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 (14)Ⅴ级围岩衬砌设计............................................................................... (14)衬砌内力计算......................................................................... (15)配筋计算......................................................................... (33)衬砌平安性评价......................................................................... (36)Ⅳ级围岩段衬砌设计〔直墙拱形〕 (37)支护参数......................................................................... (37)衬砌内力计算......................................................................... (37)Ⅱ、Ⅲ级围岩段衬砌设计............................................................................... (46)支护参数......................................................................... (46)配筋计算......................................................................... (46)5辅助工程设计................................................................................ .. (47)偏压处理方法............................................................................... .. (47)6施工组织设计................................................................................ .. (50)概述......................................................................... (50)隧道工程概述......................................................................... (50)资料依据......................................................................... (51)施工准备工作......................................................................... (51)施工方法............................................................................... . (51)施工方法选择的原那么........................................................................ (51)开挖方法......................................................................... (52)普通水泥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施工 (56)普通混凝土砂浆锚杆施工........................................................................ (56)喷射混凝土施工......................................................................... (58)爆破设计............................................................................... . (59)炸药品种选择............................................................................... (59)掘进进尺L.......................................................................... (59)炮眼布置......................................................................... (60)装药结构......................................................................... (60)出渣运输............................................................................... . (63)装渣方式......................................................................... (63)装渣机械......................................................................... (63)运输.......................................................................... (63)监控量测............................................................................... . (64)地表监测......................................................................... (68)洞内监测......................................................................... (68)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68)洞内监测......................................................................... (71)洞内仪器施工方法及说明........................................................................ (71)照明设计............................................................................... . (73)74通风设计....................................................................................................................平安管理............................................................................... (75)总结..................................................................................... . (78)致谢..................................................................................... . (79)参考文献........................................................................ (80)附录................................................................................... .. (81)附录A施工图................................................................................... (85)附录B数值计算.................................................................................. (81)隧道根本情况说明设计标准标准1〕?公路隧道设计标准?〔JTGD70-2004〕。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隧道设计)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大幅度增长,现有公路通行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高速公路将成为中国公路建设的主流。由于公路等级提高对线型和坡度的要求,高速公路越岭必然要求越来越多地采用隧道方案,这既能保证最佳道路线形便利行车,又可有效防止山地陡坡的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又能和当地环境相协调及保全自然景观。据统计,隧道工程占高速公路工程的比例正逐年增加,这反映了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隧道工程中台阶式瓦斯排放的应用…

隧道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2、隧道工程中台阶式瓦斯排放的应用3、地下隧道工程专业校企互动人才培养4、隧道工程总体设计及施工方案分析5、高铁隧道工程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9322 字篇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探讨摘要:首先介绍了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钻爆施工技术,隧道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等内容,然后指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和不足,最后提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包括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等。
结论证实,把握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能够推动施工顺利进行,预防质量问题发生,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混凝土喷射施工引言隧道工程施工中,随着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和施工经验的不断总结,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部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技术管理要点,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益,有必要采取完善措施。
本文结合隧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就如何落实隧道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1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隧道洞口施工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土体结构,如果是在山区作业,开挖时遇到孤石阻碍,有必要采用钻机爆破技术施工。
洞口开挖时,要遵循规范要求做好支护工作,保证施工安全,预防滑塌等事故发生,为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隧道洞口开展挖掘推进作业时,如果断面达到30m,应确保洞口与仰拱结构稳定性。
加强隧道洞口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做好隧道洞口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渗影响洞口稳定性[1]。
预防安全隐患发生,保障施工安全和隧道工程质量。
1.2隧道钻爆施工技术根据隧道施工现场情况,合理确定爆炸孔位,不得盲目钻爆。
要选用合适的炸药,严格按要求操作,确保钻爆作业安全。
隧道开挖论文隧道论文:隧道开挖超挖控制研究

隧道开挖论文隧道论文:隧道开挖超挖控制研究摘要:采用钻爆法进行隧道开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光面爆破难以控制,容易出现超挖现象。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投资增加、工期延长、安全性差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还应从光面爆破的技术要求角度去寻求方法。
关键词:隧道开挖超挖控制光面爆破现代隧道施工中,超挖是普遍的技术性问题,据统计,平均超挖量基本在20cm以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施工进度也较慢。
这些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光面爆破进行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众所周知,现在隧道的设计无一不是采用新奥法的原理进行的。
该原理的重要精髓之一就是在开挖时使围岩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自然成拱并保护围岩,使围岩能够充分发挥自承能力,设计条件都是根据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和隧道设计规范来确定的。
从理论上讲如果隧道的开挖不能满足规范允许的要求,那么隧道的设计就应该予以修改。
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也仅仅是改善隧道的受力状况,是不能彻底消除质量隐患的。
因此无论公路隧道施工规范还是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还是水工隧洞施工规范,对任何一级围岩的超挖都有严格限制,公路隧道施工规范5.1.6规定“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
对有条件进行实验的还要求进行爆破漏斗和爆破成缝试验来确定爆破参数,对没有条件做爆破参数实验的则专门提供了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的爆破参数。
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也有类似的规定。
实施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有光面爆破的方法和规程、原则,有一整套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假如不遵守光面爆破的工艺要求和原则,就不可能达到光面爆破的效果和隧规规定的超欠挖标准。
二、转变施工观念,纠正光面爆破技术认识、观念上的误区:隧道施工管理模式,靠一般的、传统的创造施工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是已经行不通了。
只能从提高隧道施工科技含量上来进行隧道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版本. 小高山二号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4 第一章 设计任务及工程概况 ....................................... 5
1.1设计任务 ............................................ 5 1.1.1设计任务 ............................................... 5 1.1.2设计要求 ............................................... 5 1.1.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时应提交的文件....................... 5 1.2 工程概况 ............................................ 5 1.2.1工程概况 ............................................... 5 1.2.2技术标准 ............................................... 5 1.2.3主要工程量 ............................................. 6 1.2.4地质、地形条件 ......................................... 6 1.2.5水文地质条件 ........................................... 7 1.2.6岩层划分及支护衬砌类型 ................................. 7 第二章 隧道施工布置 ....................................... 8 2.1隧道施工布置 ............................................. 8 2.1.1隧道施工安排总体布置 ................................... 8 2.1.2劳动力组织及施工任务划分 ............................... 8 2.1.3主要机械设备 ........................................... 9 2.1.4 临时工程............................................... 9 2.1.4 隧道施工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及洞排水作业...... 10 WORD版本.
第三章 隧道施工方法 ...................................... 11 3.1 隧道施工方法........................................... 12 3.1.1进洞施工方法 .......................................... 12 3.1.2掘进开挖方法 .......................................... 19 3.1.3衬砌支护方法 .......................................... 19 3.1.4隧道仰拱铺筑与填充施工 ................................ 20 3.1.5防水层施工 ............................................ 23 3.1.6全断面钢模台车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 24 3.1.7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及工艺流程 ...................... 30 3.1.8隧道施工通风及防尘 .................................... 34 第四章 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 .............................. 35 4.1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 .................................... 35 4.1.1监测目的 .............................................. 35 4.1.2监测容 ................................................ 36
4.1.3监测反馈程序 .......................................... 36 4.1.4监测管理体系 .......................................... 37 第五章 隧道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保障措施 ...................... 38 5.1隧道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保障措施 ............................ 38 5.1.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施 ............................ 39 5.1.2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 39 第六章 隧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 41 6.1隧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 41 WORD版本.
第七章 隧道不良地段施工应急预案 .......................... 44 7.1隧道不良地段施工应急预案 ................................ 44 第八章 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 45 8.1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 45 参考文献 ................................................... 46 致谢 ...................................................... 47
摘 要 此次设计的题目是“至高速公路境板坝至江底段展龙坡二号隧道设计”。设计的主要展龙坡2号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式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隧道进口与高路堤相接,出口端与石头寨特大桥相接,走向约312°。隧道洞身中段近直线展布。隧道最大埋深约251m,属深埋长隧道。 WORD版本.
该隧道净高5m,隧道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对隧道采取从出口单向掘进。为防止左右幅隧道间爆破作业对相邻隧道的稳定性影响,Ⅳ、Ⅴ类围岩地段左右线开挖面不小于30m,先行洞二衬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不小于20m,Ⅴ级围岩先行洞采用起短台阶法施工,长度控制在5~10 m。保证初期支护落底封闭,并实行严格的微震动控制爆破。 施工从出口端掘进,同时抓紧进行便道加宽工程,为后期隧道施工的展开准备足够的施工场地。 根据隧道进出、口洞门及支护结构,隧道防排水采用互通式纵向、横向、环向排水盲沟,最后计算得到工程量清单。 隧道全长:左线长588m、右线长585.66m。 WORD版本.
第一章 设计任务及工程概况 1.1设计任务 1.1.1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工程原始资料,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至段公路路基土建工程第TJ1标控制性工程大山顶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2设计要求 设计给定的时间完成设计任务的所有容,并达到以下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 论文页数要求20页A4以上 1.1.3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时应提交的文件 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本标段展龙坡2号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18+850~ZK19+438,长588m;右线起讫桩号为:YK18+850~YK19+435.66,长585.66m。 展龙坡2号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式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隧道进口与高路堤相接,出口端与石头寨特大桥相接,走向约312°。隧道洞身中段近直线展布。隧道最大埋深约251m,属深埋长隧道。 该隧道净高5m,隧道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1.2.2技术标准 (1)隧道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隧道设计车速:80km/h。 (3)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WORD版本.
(4)隧道路面设计荷载:公路I级。 1.2.3主要工程量 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1开挖土石方m310.6万2M7.5号浆砌片石m3193.93C20喷射混凝土m34313.14Φ22砂浆锚杆t46.85Φ22药卷锚杆t144.616D25中空注浆锚杆m2146.67Φ42注浆小导管m5718.48Φ108×6大管棚m19809φ8钢筋网t84.810Φ22格栅钢架t106.611Ⅰ18型钢t138.212衬砌钢筋t99.113C25二衬混凝土m311896.3
展龙坡2号隧道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 1.2.4地形、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隧道属构造剥蚀低深切沟(河)谷地貌,低山斜坡与冲沟交错分布,地形波状起伏,山体自然坡度较缓,坡度在25~35°。隧道穿越区最大标高1179m,最低标高820m,地形切割较深,相对高差约359m。隧道区地形起伏较大,峰岭、凸脊、沟谷相间展布,峰顶多呈椭圆状,凸脊多呈长条带状,山顶及凸脊顶部地形较缓,自然坡多在10~20°。隧道出口处斜坡为凸形坡,山体植被稀疏,基岩局部裸露,进口段坡面种植有农作物。 2)地质构造 该隧道所在地区的区域地质构造从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广西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形区。构造变形区发育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