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中检验及测试控制程序(印刷)

合集下载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纸杯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纸杯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纸杯类)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印刷包装制程检验提供指引,特别适用于纸杯类产品。

以下是执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材料准备1. 准备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包括显微镜、测量尺和其他相关仪器。

2. 确保所使用的纸杯样品符合检验要求,包括质量标准和规格。

步骤二:外观检验1. 使用显微镜对纸杯外观进行仔细观察,注意以下方面:- 纸杯表面是否平整,有无明显凹凸或划痕。

- 纸杯边缘是否整齐,有无破损或毛边。

- 纸杯印刷是否清晰可辨,有无模糊或擦拭痕迹。

步骤三:印刷质量检验1. 对纸杯印刷质量进行评估,包括:- 印刷颜色是否与规定一致。

- 印刷图案是否清晰,有无缺失或模糊。

- 是否有印刷偏移或重叠。

步骤四:尺寸和容量检验1. 使用测量尺对纸杯的尺寸和容量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值。

2. 注意检查以下方面:- 纸杯的高度、直径、底部直径等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容量是否与标称值一致。

步骤五:包装检验1. 检查纸杯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变形。

2. 检查包装标识是否清晰可见,有无缺失或错误。

步骤六:记录检验结果1. 对每次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和检验人员等信息。

2. 详细记录每个检验步骤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3. 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采取的措施。

以上是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纸杯类)的主要内容。

在执行检验过程中,请确保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符合要求。

> 注意:本指导书仅供参考,具体检验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1. 检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对印刷包装制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塑料袋类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对印刷、包装等制程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外观、印刷质量以及包装完整性等方面的符合标准。

2. 检验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塑料袋类产品的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印刷质量检验- 包装完整性检验- 标签、标识检验- 尺寸、外观检验- 印刷颜色、清晰度检验3. 检验流程3.1 检验准备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获取样品- 确定检验设备和工具- 确定检验标准和要求3.2 检验步骤1. 检验印刷质量:- 检查印刷色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印刷清晰度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印刷位置、对齐是否准确。

- 检查印刷图案、文字是否完整无缺损。

2. 检验包装完整性:- 检查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封现象。

- 检查包装袋封口是否牢固、完整。

- 检查包装袋开口是否合理、易于打开。

3. 检验标签、标识:- 检查产品是否有齐全的标签、标识。

- 检查标签、标识内容是否准确清晰。

- 检查标签、标识粘贴位置是否正确。

4. 检验尺寸、外观:- 检查产品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产品外观是否无明显缺陷。

- 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刮擦、污渍等影响美观的瑕疵。

5. 检验印刷颜色、清晰度:- 检查印刷颜色是否与要求一致。

- 检查印刷文字、图案清晰度是否满足要求。

3.3 检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生成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日期、时间- 检验人员信息- 样品信息- 检验结果和评定- 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前,需熟悉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 在检验过程中,应细致观察、认真检查,确保准确评定产品质量。

- 对于检验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以上为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的主要内容,供参考使用。

制程检验控制程序

制程检验控制程序

制程检验控制程序制程检验控制程序范本2017一般企业进行体系认证,先组织内审员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审核,以确定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再由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对企业进行审核,从而获得认证资格。

店铺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制程检验控制程序的范本,欢迎阅读参考:一、目的:及时检验发现制程中品质问题及存在的品质隐患,并提出改善加以预防,以确保生产制程顺畅,产品符合客户标准之要求。

二、范围:本公司各段制程之产品检验均属之。

三、权责:3.1.作业员:完成制程中之自检作业。

作业要领: 目视、手感、检具、实配检测。

3.2.品保员:完成生产制程中的首件确认及制程巡回检验并记录,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

3.3.品质工程师:负责制定制程中之检验规范, 核查辅导品保之工作,分析制程中的异常问题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善,处理现场突发的品质异常问题并上报上级主管。

3.4.品管课长:督导品质工程师、品管组长、品保员完成各自相关的工作;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作业;处理上报的品质异常问题。

3.5.品保部主任:处理品保、品管组长上报的品质异常问题。

四、作业内容4.1.首件检验和记录4.1.1.首检确认时:a.批量生产时;b.模具、夹具、机台故障修复时。

4.1.2.生产现场作业员开机生产时,应首先依作业指导书(SOP)自主检验产品质量是否异常,无异常主动将首件品交品保员确认。

4.1.3.品保员应根据<<检验标准(SIP)>>对制程中的'各类产品进行首件检验确认,首件检验合格方可准予生产。

4.1.4.首件检验内容依照<<检验标准(SIP)>>所确定之内容执行,确保生产产品的品质正常,同时品保员应将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记录表"上。

4.2.制程检验和记录4.2.1.制程中作业员依作业指导书(SOP)确定自主检验项目,按时完成自主检验,确保制程品质正常,无不良品流入后工序。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包括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工序检验和最终检验)。

3 职责3.1工程部负责制定各类检验标准。

3.2品管部负责按各类检验标准对来料、过程和成品实施检验,并对出现的不合格提出并跟踪验证。

3.3制造部负责对本工序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并对出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程序4.1来料检验4.1.1工程部编制《检验标准》以作为物料检验的依据。

4.1.2进货物品(包括外发进厂)进入公司后,由仓管员对品名、规格/货号、颜色、数量核对无误后,在供方送货单签收后,通知检验员检验。

4.1.3 检验员接到通知后,依《检验标准》及相关图纸或样品进行检验,并填写“IQC检验及处理报告”。

检验合格进行合格标识后,方可入库,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产品依《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

4.1.4 因生产急需,须紧急放行的物品,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1.5当检验原材料判定不合格,其又不影响产品功能时,予以特采的,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2 过程检验4.2.1首件检验4.2.1.1有下列情形时必须做首件检验:a)首次量产时或每次订单、批次开始生产时;b)更换维修模具/夹具再生产时;c)每天重新开机生产时;d)更换材料时;e)巡检发现不合格为设备因素调整后;f)更换人员时。

4.2.1.2检验程序a)生产线员工开机量产前生产首件样品,经自检合格后,送IPQC检验员检验确认。

b)IPQC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及相关图纸或样品对首件样品进行检验并判定,并将检验项目及结果填写在“制程检验记录表”上。

c)如果首件样品检验合格,IPQC检验员通知生产班组负责人或操作员量产。

d)如果首件样品检验不合格,IPQC检验员立即通知生产班组负责人或操作员调整直到合格为止。

4.2.2自检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在作业时及作业完成后应依“生产流程卡”和《检验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检,并填写相关记录。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

1、目的:
规范制程检验,确保有效控制过程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范围于自原物料投入至成品入库前的相关工序的检验。

3、权责:
3.1制程品质管制:生产主管及领班。

3.2制程品质检验:进行首件确认和抽检,并按照《不合格品制程程序》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重
新检验。

3.3品质异常之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生产、品管及相关人员。

4、参考文件
4.1《彩印制程管制程序》
4.2《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定义:
5.1首件检查:
5.1.1旧件依据《生产指示书》、尺寸图、留样件,进行正式量产前检验。

5.1.2新件依据《生产指示书》、签字稿、尺寸图、客签样(展示架类或组装类产品必须用白盒
配合印刷图纸确认,做一个部件用白盒和图纸确认一个,用配套部件组装确认符合性,如尺寸,结构,颜色,细节。

新款须留一套大货样)
5.2抽检:由品管定量地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将检测结果告知操作人员。

5.3 所有工序如有参数调整、交班需要重新确认。

6.作业内容:
6.1首件检验标准
6.2制程抽检频率和数量如下表
7.相关表单
7.1首件检验记录
7.2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

印刷进料检验控制程序(印刷业)

印刷进料检验控制程序(印刷业)

生效日期:2021年10月30日生效日期:2021年10月30日1.目的规范来料检验过程,以确保来料品质,并降低进料检验成本。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生产用原材料范围内。

3.定义IQC:对照样板及图纸尺寸要求以及性能参数特定规格对来料检查的一个过程。

4.职责4. 1. 货仓:负责来料的送检及接收工作。

4. 2 品管部(IQC):负责原材料的检验、委外加工后的检验标识及结果及时反馈。

4. 3. 采购部:负责及时与供应商联络的工作。

5.动作程序5. 1. 进料检验流程图如(附件1)。

5. 2. 流程图说明:5. 2. 1. 进料点a)供应商交货时,仓库依据厂商送货单核对物料名称、型号规格、物料编码、数量。

无误后,填写〈来料送检单〉给予检验人员待检。

b)对生产应急需物料(制程上二小时内会影响停线时),在〈来料送检单〉上做“急”字样,IQC将优先安排检验。

5. 2. 2. IQC审查IQC接到〈来料送检单〉后,依据物料名称审查该物料是否为认定的供应商提供。

样版:〈样版分析报告〉是否齐全,否则以不合格品处理。

5. 2. 3. 检验. a) IQC收到〈来料送检单〉后,核对实物是否与样版相符,物料编码是生效日期:2021年10月30日否正确,如正确进行检验,否则按不合格品判定处理。

b) 检验依据图纸,样板和〈原材料检验规范〉进行。

c) 进料检验采用单次抽样方法,实施办法见〈AQL管理准则〉。

d)检验不合格之材料,需贴附红色“箭头纸:标贴于材料上,并在外箱明显之处盖上IQC.NG印(红色)。

并填写“厂商〈来料不良记录表〉”(附件二)详细记录厂商,材料品名,日期,批量,抽样不良数,不良状况且盖IQC.NG印。

e)检验合格之材料,需在外箱明显处盖IQC. OK印(蓝色)。

来料检验报告同样盖印。

f)材料判定退货者,由采购部负责联络厂商处理。

见〈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g)如该批物料影响交货期(判定拒收时),须特采使用要由总经理签署意见方可执行,否则判定NG。

制程检验管理程序

制程检验管理程序
5.4 自检
生产人员生产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自主检查,良品即流入次工程,NG品则注明并做好标识隔离(对于不良需另投入工时选别/返工则由制造班组长提出异常工时)
5.5 FQC最终成品管制检查:制造包装完成后成品FQC依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检验,OK后入成品库房
5.5.1制造完工之成品,重工之成品按批量通知FQC检验
NO.
确认内容
检验判定标准
1
与样品比对(须确认样品是否有业务签名及日期注明)
样品/订单资料/技术产品详细表/成品检验规范
2
卡纸(条码,规格,印刷内容)
3
吸塑(是否服帖,合适)
4
颜色(是否错色,是否色差)
5
摆放顺序(是否正确)
6
产品外观确认(是否为OK产品)
7
订单提到的特别注意事项
5.2.1首件确认内容
5.5.2.FQC按以下表及<<成品检验规范>进行抽验
阶 段
批 量
Audit检验水平
试样
全 数 检 验(目前打样班执行)
进入量产,当良率达到96%时可依下面抽样计划进行抽检
量产
产量2h/LOT
外观依抽样计划GB/T 2828 II ,AQL:C=0,MAJ1.0.MIN:2.5(未包装)/4.0(已包装) 其他性能检测:GB/T 2828 II S-2 AQL 1.0
5.7.各项检查之不合格品,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进行之
5.7.1 生产之被判退批由产线安排人员进行处置(选别/返工),QC开出选别/返工费用表,并跟踪确认判退批是否按要求处置。
5.7.2 选别/返工全检出之良品,通知FQC,按原退货之项目抽验,合格后送后工程(包装)车间
(注:检出多少良品就送多少,不得补足原批量之数量)。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确认上油颜色和油层效果符合要求。

过油要均匀,不得有漏油或重复油。

光泽度要符合要求。

7.作业程序:7.1制程品质管制:生产主管及领班负责制程品质管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符合要求。

7.2制程品质检验:进行首件确认和抽检,确保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若有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制程程序》进行标识、隔离、重新检验。

7.3品质异常之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生产、品管及相关人员负责分析品质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预防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出现。

8.记录:8.1首件检验记录:记录首件检验结果,包括纸张尺寸、印刷颜色、套色、彩印、印刷网点、图案文字、条码识别、杂色点等。

8.2抽检记录:记录抽检结果,包括产品数量、检验结果等。

8.3异常处理记录:记录品质异常的处理过程,包括原因分析、矫正预防措施等。

9.培训: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制程品质管制、制程品质检验、品质异常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等内容。

10.修订记录: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人A/1 2020年07月30日初次发布质量部XXX文件名称: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SF-QR-029修改状态:版本A/1生效日期:2020年07月30日目的:规范制程检验,确保有效控制过程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自原物料投入至成品入库前的相关工序的检验。

权责:制程品质管制:生产主管及领班。

制程品质检验:进行首件确认和抽检,并按照《不合格品制程程序》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重新检验。

品质异常之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生产、品管及相关人员。

参考文件:彩印制程管制程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定义:首件检查:旧件依据《生产指示书》、尺寸图、留样件,进行正式量产前检验。

新件依据《生产指示书》、签字稿、尺寸图、客签样(展示架类或组装类产品必须用白盒配合印刷图纸确认,做一个部件用白盒和图纸确认一个,用配套部件组装确认符合性,如尺寸,结构,颜色,细节。

新款须留一套大货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程中检验及测试控制程序
1.0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公司在产品制程中检验及测试程序和方法,以保证在制程中只有通过检验及测试的产品才可进入下一个工序。

2.0适用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IPQC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及测试。

3.0职责
●IPQC检验员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及测试工作,以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符合客户的要求。

●IPQC组长负责监督及安排检查员的日常工作。

●品管部主任有责任承认每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检验,并负责审批《IPQC检查报表》,总体负责品管部工作。

4.0工作程序
●IPQC组安排有专职组员在各个工序中执行测试工作。

●IPQC员根据《IPQC检验指导书》及客户要求进行检验及测试工作,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IPQC检查报表》上。

●经检查合格的半成品,放置于半成品区内或直接流到下一工序中。

●在各个工序中,检查不合格的产品经品管部主任批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书》实行管制。

5.0支持性文件
●《IPQC工作指导书》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检验及测试状态控制程序》
6.0相关记录
●《IPQC检查报表》
●《IPQC检验程序流程图》
●《IPQC工作指导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