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水体环境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而水质的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研究者们开始将微生物应用于水质净化的过程中。
微生物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水质净化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潜力和挑战。
一、微生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处理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氧化有害物质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厌氧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等产品,并减少水中的气味。
另外,好氧微生物能够通过利用氧气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这种生物处理方法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2. 捕捉和吸附重金属微生物可以通过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作用,实现对重金属的捕捉和吸附。
一些微生物菌株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细胞壁、胞外多聚物、蛋白质等,能够有效地吸附溶解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铬、镉等。
这种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为水质净化提供了一种便捷、经济的处理方法。
3. 水藻的调控作用水藻是一类微生物,在水中能够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当环境中存在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时,水藻会快速繁殖,并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还会引起水质问题。
因此,通过调控水藻的生长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水华的发生。
二、微生物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案例微生物在水质净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1. 类病毒微生物的应用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一类被称为CrAssphage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数量,从而降低水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这种微生物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杀菌剂,用于净化饮用水和游泳池水等。
2. 微生物沉淀技术利用微生物沉淀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微粒等杂质,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水体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重要资源,但在现代化生产活动以及人类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日益增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微生物具有快速的代谢和转化能力,能够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成为解决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探讨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
一、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作原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氧化、酸化、还原等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最终降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微生物的作用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也可以通过工艺手段来促进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水平。
二、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是一种简单的过程,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微生物降解的效果。
以下是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因素:1.微生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不同。
一些具有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好氧菌、硫酸盐还原菌、甲烷菌等,能够对污染物快速降解。
2.污染物种类:不同种类污染物对微生物的降解影响不同。
一般易水解、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染物更容易降解,反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菌群支持。
3.水体环境:不同的水体环境对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不同。
水体温度、PH值、营养物质、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繁殖产生一定影响。
三、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现状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水体污染的方法。
随着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微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化生产中,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常会对环境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的旱涝灾害也是常见问题。
以微生物人工湿地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降解技术,为解决环保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第7章 水生微生态学

第一节 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在江河湖海等淡咸水中均生存着相应的
微生物,其分布有规律性。
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光照强度、温 度、pH、盐度、渗透压、含氧量及有毒物的含 量差异很大,因而各种水域中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呈现明显的差异。
水体微生物分布易受季节影响
有机物丰度 无机物丰度 光照强度 温度 pH
在初始降解阶段,弧菌科、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
细菌迅速增加;
第二阶段,梭菌属细菌成为优势种类; 饵料被消耗完毕后,不动杆菌、摩拉克氏菌、假单 胞菌占优 池塘中常见的蓝细菌隶属于颤藻属、蓝纤维藻属、 鱼腥藻属、微囊藻属、席藻属等。
二、海水中微生物的分布
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 不能生长的。 海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超淡水微生物总量
2. 温度
0~50℃是多数水生微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过冷或 过热能引起水体中细菌、藻类和真菌等的死亡 微生物在最低温至最高温的范围内,代谢速率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
接近于最低或最高温度时,微生物的形态会发生变 化:节杆菌属低于20℃时为G-的菌丝体,在20-26℃时 为G+的节孢子,在26 ℃以上为G+棒状形
第三节 水生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
微生物与 能量流、 食物链
光合作用 无机物 分解作用 有机物
生产者: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植物、微生物
消费者: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如动物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如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它们分解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 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使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 用。 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者,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征, 生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 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 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过程,起关键作用。 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 源,另一方面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 物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网中流动。 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 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生境优秀课件

(三)数量多 因为繁殖速度快,所以数量多 凡有微生物生存的地方,它们通常都拥有巨大的数量。 例如: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细菌数量达数亿个/g, 放线菌孢子达数千万个/g,霉菌孢子达数百万个/g,酵母菌达 数十万个/g; (2) 全世界海洋中微生物的总重量约280亿吨 (3) 人体肠道内菌体总数达100万亿个左右。 (4) 新鲜叶子表面微生物数量达100多万个/g (5) 每张纸币上的细菌数平均多达900万个,大肠杆菌检出率达 87.9%。 (6) 一个喷嚏约含菌4,500—150,000个,感冒患者的一个喷嚏 含细菌多达8,500万个。 一系列的调查数据表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 的环境中,只是因为肉眼不可见而常常“身在菌中不知菌”。
(四)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强,易变异 提问:为什么微生物较其他生物容易变异呢? 各种生物自发变异频率一样——十分低保护能 力差、数量大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 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 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由于数量庞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变异 后代,当环境变化时,微生物会大量死亡,活下 来的微生物往往会发生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变异以 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 代表性生物:藻类的水花束丝藻、变异直链硅藻、短 棘盘星藻、舟形藻、梭裸藻 ;原生动物的草履虫、聚 缩虫;微型后生动物的腔轮虫、水蚤。
• 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特征是不同的 • 生境: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
总和
• 1、浮游生物环境 • 浮游生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生物钟,
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 不能逆水流而运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 物总称为浮游生物。
中污带
• 在多污带下游,有机物量略减少,BOD下降,河水依 然灰暗,溶解氧低,水面上可有浮沫和浮泥。生物 种类增加,细菌数减少,但每毫升仍有几千万个。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234(土壤、大气、水体)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的微生物群落
1、种类:多数是嗜盐菌 2. 分布 水平分布:沿海带,海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温度 适宜,每毫升海水含菌10,0000个。外海带,每 毫升含菌10~250个。
海洋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内陆气候、雨量、潮汐的影 响。
垂直分布:
表层(0~10m):藻类 中层(5~50m):兼性厌氧微生物 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 3.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表7-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单位:个/ m3)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清洁空气
普通空气 临界环境 清度污染 严重污染
1~2 〈 30
31~125 ~150 〈 300 〉 301
最好的措施是绿化环境和搞好室内外环境 卫生。有些工业部门需要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净化空气,多用备有高效过滤器的空气调节 除菌设备,它既达到恒温控制又可提供无菌 空气。 生物洁净室也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国家 采用美国1967年颁发的航空宇宙局(NASA)标 准。该标准要求严格,对民用生物洁净环境 要求可能过高。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
空气是人类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极重要因素,也是传 播疾病的媒介。为了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人类的健康 水平,要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目前,空气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 指标。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的绿色链 球菌为最合适,绿色链球菌在上呼吸道和空气中比溶 血性链球菌易发现,且有规律性。
土地是天然的生物处理厂,可用土地法处理废水、 生活污水,易被微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经土地处 理后得到净化。 进行土壤灌溉时,要十分小心,要注意: (1)要根据物质和植物的特点,合理灌溉; (2)不能超过自净容量; (3)不能用含有有毒或难以降解物质的污水。 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富集,最 终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知识点3 认识微型藻类 电子教材》

?环境微生物 ?电子教材知识点3 微型藻类藻类是一类光能自养型真核微生物,藻类的分类依据是色素体颜色及构造,淀粉核有无及位置,游动孢子的鞭毛、眼点及收缩泡有无等。
藻类常见于各种水域中,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有: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藻类。
藻类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喜生长在碱性、含氮磷量高、有机质多的淡水中,一些种类可导致湖泊发生“水华〞。
微型藻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含光合色素,有专门的色素载体,简称载色体或色素体,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
③生殖方式低级,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合子受精卵发育不形成多细胞的胚。
④主要生活在水中。
根据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等差异,将藻类分成10个门: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轮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水生环境中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浮游种类主要存在于水的上层、浮游于水体中简介如下。
一、裸藻门单细胞,细胞椭圆形、卵形、纺锤形或长带形,末端常尖细;细胞裸露无壁,仅具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表质膜,表质膜较软的细胞可变形,表质膜较硬的细胞不变形,有少数种类在表质膜外具囊壳,囊壳无色或呈黄、棕、橙色。
细胞前端有胞口,口下依次连胞咽、贮蓄泡,周围为伸缩泡;红色眼点一个,具1条鞭毛少数种有2~3条,借助鞭毛运动。
载色体形状多样,有盘状、星状、带状等,藻体多鲜绿色,可行光合作用,少数种红色或无色无载色体。
多为自养生物,也可兼养,无色种类可营异养,吞食有机碎屑或渗透营养。
裸藻约有1000种,分布广泛,在湖泊、河流的沿岸地带、沼泽、稻田、沟渠、潮湿土壤上均可生长,在有机物质丰富的小型水体中数量多,常是生活污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在氧化塘的生物自净过程的初期可起较大作用。
夏季有时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常见的裸藻形态见图3-1。
〔1〕裸藻属Euglena 单细胞、单鞭毛。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3.霍乱弧菌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大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引起流行性霍乱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根据。抗原不同,弧菌属的血清型有100余种。01血清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已显著减少,但由El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所谓“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部分地区流行。此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最大不同点是能产生溶血素,具有溶血性,但此种溶血特性有时亦可因变异而丧失。El T0r弧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要求甚低,故可在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过去认为非01血清群霍乱弧菌所致疾病多为散发,不引起霍乱那样的世界性大流行。1992年在印度,随后在孟加拉、中国新疆等地发现一个新菌型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可引起典型霍乱样腹泻,其毒力强,且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已引起密切关注。
9.兰氏贾第鞭毛虫
兰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常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多鞭毛虫,属六鞭虫科(Hexamitiade)、贾第鞭毛虫属(Giardia)。人感染贾第鞭毛虫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排包囊而无症状。包囊在环境可存活较长时间,水中可存活两个月以上。本病主要通过粪便排出的包囊污染饮水、食物及食具而经口感染,也可经粪一手一口途径感染。近20年来此病在欧美许多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兰氏贾第鞭毛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所致疾病也不断有报道。
5.肠道病毒属
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主要在肠道内生活繁殖,是一些直径小于25 nm的细小病毒。病毒颗粒呈20面体,衣壳内为核糖核酸(RNA)。肠道病毒属中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考克赛基病毒A(eoxsackievirus A)、考克赛基病毒B(coxsackievirus B)及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故亦称埃可病毒(echo virus)]等。此等病毒可长期(平均可达50天)由粪便内排出,因此,经常可在污水、污水处理厂出水及污染的地面水中检出,它们是发展中国家相应疾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原因。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单选题]1.下列环境中,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是()。
[2012年真题]A.水体B.空气C.土壤D.动物皮肤或组织表面(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它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各种条件。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因为空气中有较强的紫外辐射(能杀菌),干燥、温度变化大而且缺乏营养。
空气中有各种微生物,主要是来自土壤尘埃、水和动植物,在空气中一般只作暂时停留。
微生物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的长短由风力、气流、雨、雪等气象条件决定,最终它们要沉降到土壤、水体以及动植物表面等。
[单选题]2.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
[2010年真题]A.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B.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C.真菌、放线菌、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D.真菌、细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很大,但不同种类数量差别较大。
一般情况下,细菌最多,作用强度和影响最大,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数量相对较少,影响也小。
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
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取决于碳源类型。
如油田地区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为主,森林土壤中则分布大量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另外,土壤的理化性状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如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潮湿土壤表层藻类较多。
[单选题]3.用P/H表示水体的受污染程度和自净程度,则当P/H降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A.水体受污染严重,自净速率上升B.水体受污染不严重,自净速率上升C.水体受污染严重,自净速率下降D.水体受污染不严重,自净速率下降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P/H是水体中光合自养型微生物(P)与异养型微生物(H)密度的比值,反映水体有机污染和自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数量
— 11 1.4 36 18 11 7 1.1 — 7 110 3.5
实验室 医院
200 1100
场 所
畜 舍
宿 舍
城市街 道
市区公 园
海洋上 空
微生物
1000000
20000
5000
200
1-2
四、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
1.来源:
真菌孢子——风力; 附着在灰尘上;
海洋的蒸汽可携带微生物进入海洋上空;
三、水体富营养化
1. 定义
当水体中N、P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 远远超出正常指标,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 统破坏,藻类或某些细菌数量猛增,其他 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变坏的现象。
2. 指标
P>0.03 mg/L,N>0.3 mg/L,叶绿素a>10 P:K=1,正常;
光合作用(P):呼吸作用(K)>1,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各种水体经搅拌和曝气等产生的气溶胶可以携带微 生物进入空气; 人类的活动:耕地、开动汽车等造成微生物进入空 气
2. 数量和分布:
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孢子:半知菌类、 枝孢属、掷孢酵母;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随着不同地区和一年 不同月份,甚至一天中不同时间而发生变化。
掷孢酵母孢子释放在夜间进行; 疫霉在天亮,湿度下降后才释放孢子。
3. 海水中细菌的数量、分布和优势属种
数量:105~106个/ml
分布的特点:离海面10~50m深处数量最多,109个
/ml(藻类在此生长繁殖,为细菌提供了有机质)
海底
近海底(海湾、海港):有机质多,107~108个/ml
远海底: 7~108个/ml
• 海水中的真菌
壶菌、水霉、绵霉属,但数量不多; 酵母菌、假丝酵母、球拟酵母
通风良好,几百个细菌/m3; 废物处理厂,数万~数十万个细菌/m3
2、真菌
腐生菌如青霉,曲霉;能在食物和潮 湿墙壁上生长的微生物
不同室内环境的微生物总数及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fu/m3)
场所
住房 办公室 教室
总微生物数
180 1400 2500
微生物种类
— 口腔链球菌 涎链球菌 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涎链球菌 肠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魏氏产气荚膜杆菌
管理,施用CuSO4 0.1~0.5 mg/L抑制藻类生长;
• 在藻体上接种病原菌,如噬菌体、粘细菌
第四节 空气中的微生物
一、空气环境特点
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层顶部-83--113度) 有机物浓度非常低,异养菌难以生长, 缺乏可被利用的水,
紫外线辐射强,
空气中氧气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大气压力下降。 平流层中高浓度的O3(强氧化剂,杀菌剂)(氟利昂和N2O)
主要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蓝细菌、单细胞藻类、光合细菌
光穿透
温度
氧气浓度
水体不同层次微生物分布
阳光
层次化湖泊生态 Ecology of a Stratified lake
表层输入(河流) 产氧光合(蓝细菌)
表层输出
蓝细菌、藻、水生植物 好氧层 动物、原生动物、好氧细菌 嗜甲烷菌、无机化能细菌 不产氧光合 厌氧层 发酵 厌氧呼吸菌 产甲烷菌 沉积物
空气中可传播人类、动、植物疾病; 在一些不良环境中,微生物形成孢子后,便通过 空气传播,当这些孢子遇到一些合适的环境,便开 始重新萌发而生长,使这些微生物得以继续生存下 去。
二、海水中的微生物
1. 海水环境的特殊性
体积广阔,有机质含量少; 盐分为3.2~3.6%,死海的含盐量达百 分之23到25左右 ;
90%的海水常年温度低于5℃;
深海处有较高的静压
2. 生活在海水中的细菌必须具备的条件
嗜盐性:2.4~4.0%(海洋细菌无氯化钠不能生长, 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主动运输,维持细胞膜的生物学功 能) 嗜压性:耐100大气压 嗜冷性:0~4℃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8℃左右 (除了热带海水表面,海洋细菌都为嗜冷菌) 耐贫瘠、广食性 增殖很慢,代时很长(几十~100多小时),能运动
• 主要是细菌,而且是耐饥饿的细菌(无色杆菌、黄
杆菌等)
• 泉水:所含矿物质决定微生物类群
Fe——铁细菌,如氯化铁细菌 S ——硫化细菌,脱硫弯杆菌
淡水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 • • • • 降解死的有机物,释放无机营养物,水体净化 同化可溶性有机物重新进入食物链 无机元素循环 进行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 作为原生动物食物,大面积深湖中的主要初级 生产者
P:K<1,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发臭
3.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主要生物种类
主要的生物种类是藻类
1)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域——“水华”
主要的生物种类是 蓝细菌:微囊藻、 鱼腥藻、囊丝藻; 水变成蓝色或蓝绿 色。
2)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水域——“赤潮”
主要的生物种类是单细胞鞭毛藻、沟藻、硅藻
一、淡水中的微生物
淡水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1 能在低营养物浓度下生长 2 微生物是可以游动的 3 表面积和体积比大(柄细菌),有效 吸收营养
1. 大气水
有微生物存在,但类群少; 细菌(芽胞杆菌的芽胞、小杆菌、少量球菌),放线菌
和真菌的孢子;
这些类群在大气水中仅为过路客,不可能在此环境中进 行繁殖、生长。
湖底沉积泥中和表面的微生物
• 浅层湖泊沉积泥表面:厌氧光合自养细菌
(使水体出现特征颜色),降解纤维素的真菌 (植物碎片),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假 单胞细菌反硝化细菌)
• 沉积泥中:专性厌氧细菌(梭状芽孢杆菌、
产甲烷细菌和产硫化氢的脱硫弧菌)
4. 地下水
• 有机质含量很低,因此发育的微生物也很少;
二、空气中存在微生物必须具备的条件
具有各种孢子和孢囊及其他处于非营养 生长状态
具有抗性结构
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1、细菌
空气是传播微生物的介质
来源:
上呼吸道表面,咳嗽、谈话、以气溶胶形 式释放出来; 病毒也同样方式释放; 皮肤的小鳞片
引起扁桃体炎的病原菌
类群: 葡萄球菌,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数量:
农村:数百个细菌/m3;
城市:数千个细菌/m3;
海洋上空:少2~3个数量级; 寒冷地区、热带地区、南极和北极的空气中孢子数 目更少。
不同场所的上空微生物数量(cfu/m3) 场 所 微生物 畜 舍 1000000 宿 舍 20000 城市街 道 5000 市区公 园 200 海洋上 空 1-2
3.空气中的微生物对生态的效应
2. 江河水
微生物数量和类群决定于江河通过的土壤类型。 ①流动很慢的小河、小溪(浅水): 连成丝状的单细胞藻类 铁、硫细菌 化能自养性细菌 丝状真菌(壶菌、水绵、水霉属)
浸入小河里的载 玻片上的发育形 成的小菌落
② 流动很大的水域 细菌:芽胞杆菌、无芽胞小杆菌(E.coli、 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弧菌)
(真核单细胞); 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类。
4. 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
• 水体变混浊、发臭 • 破坏渔业生产和交通 • 危害人体健康
淡水中微囊藻、鱼腥藻、囊丝藻等在旺盛生长时分泌 内毒素于体外; 海水中沟藻在旺盛生长时分泌腐肉毒素,9 mg/kg组 织可致死
5.富营养化的控制
• 控制工厂污水排放,控制农田肥水流失,加强田间
表层
放线菌:链霉菌、诺卡氏菌
真菌:丝状水生真菌为主
底层(河底污泥)
细菌:芽胞杆菌 放线菌:链霉菌 真菌:酵母菌
3. 湖泊水:静止状水域
• 靠近村庄的小池塘:有机质含量高, 微生物量大
细菌:大量腐生菌,病原菌(痢疾、伤寒),109 个/ml 放线菌:链霉菌、诺卡氏菌 真菌:丝状水生真菌和酵母菌
• 远离村庄的大湖泊、水库: 有机质含量少
水体环境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地球上的水体分为淡水和海水,海水占地表水 体总量的97%,覆盖地球表面积达71%。
• 水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环境。
海洋 冰川 湖泊 河流 地下水 97% 2% 0.009% 0.00009%
水体微生物的来源
• • • • 1、水体中固有的微生物 2、来自土壤的微生物 3、人类活动产生的微生物 4、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发光杆菌属
发硫菌属
海洋微生物
德国生物学家舒尔斯在非洲西南面的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床沉积物中发现了 用肉眼也可以看见的世界最大细菌。这种细菌呈球形细胞,宽度普遍有 0.1—0.3毫米,有些可大至0.75毫米,它们比以前所知的最大细菌大100倍,
2、分布: (1)平面分布:近海数量很高 (2)垂直分布: 表层:好氧性微生物 中层:紫硫细菌 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 影响因素:营养状况,温度,光强度,光照时间和季节变化 CO2 藻类的光合作用,CO2下降,碱性增加 维生素 钙板金藻产VB12,但仍需VB2和生物素 多边膝沟藻产VB2和生物素,但仍需VB12 抗生素 水流混合(孢子) 季节变化 捕食作用 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