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小学二年级《健康生活方式》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健康生活方式》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材是小学二年级《健康生活方式》下册全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教学活动和练习,学生将学会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合理饮食、良好卫生习惯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 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如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3. 了解合理饮食的概念,学会选择健康食物;4.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5.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第一课: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2. 观看视频《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让学生了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方法。
第二课:保持身体健康1. 学习适度运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方式;2. 观看视频《适度运动的好处》,让学生了解适度运动对身体的益处;3. 进行室内活动: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简单的运动和伸展操。
第三课:合理饮食1.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合理饮食的概念;2. 观看视频《营养均衡的饮食》,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健康食物;3. 制作健康饮食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健康饮食海报,展示不同种类的健康食物。
第四课: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 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2. 观看视频《保持个人卫生的好处》,让学生了解保持个人卫生的好处;3. 游戏活动:学生进行卫生习惯游戏,如模拟洗手比赛、正确刷牙等。
第五课:团队合作和分享1. 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分享自己的经验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展示: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2. 学生作品评估:对学生制作的健康饮食海报进行评估;3. 口头问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合理作息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内容。
2. 饮食方面的知识: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3. 运动方面的知识:适度运动、保持体形。
4. 作息方面的知识: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5.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积极心态、减少压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趣。
2. 介绍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饮食、运动、作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6.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生活方式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7. 总结回顾:对本次班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并记录相关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材料。
3. 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设置。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3. 进行班会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班会的反馈和意见。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讲座或培训。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健康活动,如健身操比赛或健康饮食讲座。
3. 增加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五年级课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第1课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
2.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学生课前查找健康的定义和健康的标准,学会探寻、分析、能分辨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4.让学生意识到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珍惜生存权利的重要性,产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用具:课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前查阅健康定义和健康标准的资料,并搜集有关长寿老人生活习惯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珍惜生命。
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健康、快乐相随呢?就要选择合适、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能影响身体健康吗?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屏幕展示人成长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和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片。
(板书课题健康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健康指南针(一)交流探讨健康标准你觉得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并板书: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
大屏幕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按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学生对照10条健康标准自测。
学生反馈自测情况;老师统计达标情况。
(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健康生活方式教案

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2、确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性实验,认识到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
拒绝毒品的宣传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国古代明医华佗与暴饮暴食者之间有这样一段小故事,“有一年青人,在给别人家帮工,午餐过后,蹲在窗台上与别人聊天,当他看到神医华佗走过来时,就对他人说,都说华佗医术高明,咱们不仿考一考他,看看是否属实,于是就从高处跳了下来,走到华佗面前说,华医生,你看我有病吗,华佗给他一把脉后说,你敢快回家交待后事吧,不然就来不及了,那人一听大笑说,我身体好着呢,你却说我快不行了,真可笑,说完不懈一顾地走开了。
那人没走多远就突然倒地,不醒人事了。
后来有人问华佗,他到底怎么了,华佗说:暴饮暴食后又从高处跳下导致死亡,“他暴饮暴食后又从高处跳下,将肠子坠断了几节,焉有不死之理。
” “那个人在暴饮暴食后又从高处跳下导致死亡,说明什么问题呢,” 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呢?同学们回答得相当不错,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合理膳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适当运动,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3、拒绝毒品、拒绝网络游戏。
4、心理平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5.拒绝吸烟。
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资料2。
引导学生分析师小结: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呢?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几张照片:不吸烟的人与吸烟的人肺的对比照片,吸毒者的惨状照片。
小学体育与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引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和健康问题。
因此,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 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掌握一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技巧。
4.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2. 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3. 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三、教学过程课程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图片或PPT,用于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关知识。
2.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健康食谱和活动计划,供学生参考。
活动1: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1. 教师用图片或PPT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身体锻炼等。
2. 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一些他们认为体现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和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2: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营养知识,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脂肪等,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2. 分发简单的健康食谱,鼓励学生参考并制定自己的饮食计划。
3.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健康食物展示和分享。
活动3:保持身体健康1. 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如跑步、篮球、足球等,并解释它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运动,鼓励他们每天坚持进行。
3.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或集体运动,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巩固与延伸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内容,并向学生强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3. 对于那些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分享给全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5.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四、组织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总结健康包括哪些内容。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来。
学生评价自己的生活习惯。
根据表格列出自己的生活习惯,结合前面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讨论
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生活的良好基础。
。
通过让学生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科学地锻炼身体
3.拥有健康的心理
教学反思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并总结体育锻炼对人身体某些系统的影响,举例说明。
尝试找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通过测评体重指数,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分析造成超重、肥胖或瘦弱的原因。从而得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1、给自己的心理状态打分。
2、交流自己的烦恼。
3、交流自己消除不良情绪的、保持健康心理的方法。
4、交流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个性复备
导入新课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不虚弱和没有疾病,而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等。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你有哪些生活习惯?
讨论1:对于所列举的生活习惯,你的评价与其他同学的评价一致吗?有哪些生活习惯是需要讨论修正的?
讨论2:要保持健康,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件展示并交流。
二、科学地锻炼身体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03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通过探究实验,认同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难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
三、教学准备1.探究实验用品: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吸烟和酗酒对健康的危害的资料。
准备设计“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定的基础。
这就必须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要确立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
(二)自学讨论自学本节内容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如下两个问题。
1.1957年,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在1999年,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顺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排在第7位以后。
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6、7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在1999年分别上升至第3、2、1位。
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造成的,而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死亡原因的变化说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1.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课本82页)a.用滴管吸取水蚤,置于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中央处,盖上盖玻片;b.观察并记录水蚤的每分钟心跳次数;c.用滴管吸取酒精溶液,置于载玻片一侧,用滤纸在载玻片另一侧吸引浸提液,如此重复三至五次;d.观察并记录水蚤的每分钟心跳次数,与前作对照比较;e.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
《教育班会主题:健康生活方式》教案

《教育班会主题:健康生活方式》教案教育班会主题:健康生活方式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教育班会,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的生活惯。
1. 引入活动(5分钟)-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健康生活方式”。
强调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和的重要性。
-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为什么健康生活方式对我们重要?2. 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 解释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健康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心理态度来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 提升和工作效率,改善心理健康。
- 预防慢性疾病和提高寿命。
3. 健康饮食(15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 摄入各类营养物质的平衡饮食。
- 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 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 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实践建议:- 均衡三餐,不暴饮暴食。
- 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
- 避免过量摄入盐和油脂。
- 少吃煎炸食品,多吃烤、蒸、煮的食物。
4. 适度运动(15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适度运动的重要性:- 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 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肌肉力量。
- 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 分享一些适度运动的实践建议:-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骑自行车等。
- 参加喜欢的体育运动或健身活动。
-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活动身体。
5. 良好睡眠(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大脑功能。
- 提升和记忆能力。
- 维持身心健康。
- 分享一些良好睡眠的实践建议:- 每晚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和凉爽。
- 避免在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 放松身心,可以进行深呼吸或冥想。
6. 积极心理态度(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态度的重要性:- 增强自信和乐观,减少焦虑和抑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中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自己获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
在生物教学中尤其突出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体现探究式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于探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勤于动手、动脑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善于观察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组内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组间互相交流,达到全班同学共同攻克疑惑的目的。
探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让他们体验到做课堂主人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观点,从实例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科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
渗透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教育
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逐步渗透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尊重学生差异的策略、榜样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影响。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珍爱生命,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
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教材分析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定的基础,这就必须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确立哪些方式是健康的。
本节的教材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对教材的加工及课程资源的挖掘
学生按座位分为5-6个学习小组,课前共同以“烟酒与健康”为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课上在各小组同学汇报收集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引导大家认识到吸烟酗酒会有害健康,引起学生对生活方式的关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自然和谐地搭建起桥梁。
以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为中心任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让学生对酗酒的危害体会更深。
在探究实验时,要求各学习小组设计探究活动,并完成完整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酒精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式的构建
媒体辅助
针对本节课实践性很强,课前又安排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所以在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学生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探究实验方案,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
更清晰更直观地达到预期效果。
展示的图片资料能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
引起青少年学生对常见不良生活方式的关注,有助于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产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能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探究活动采用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思考、设计、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的选择
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尽量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尊和自信。
对发布资料和探究实验的评价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单位进行,突出对小组成员间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核心任务,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烟酒与健康的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根据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进度确定吸烟的危害在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完成,实验能力较好的班级可再涉及一些关于吸毒的危害知识)
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本P94的“资料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良生活方式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认识,并进一步探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学会生存首先要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经验,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提问:你见过别人喝醉酒后的表现吗?请描述他们的醉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酗酒的人初始心跳加快,面颊红胀,进而①走路不稳,再而②说话不清,接着③出现幻觉,最后④思维混乱,失去知觉。
(1)①现象出现,说明酒精使小脑中毒。
(2)②现象出现,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
(3)③现象出现,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
(4)④现象出现,说明酒精已使整个大脑皮层中毒。
教师小结:酒精进入人体后,当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兴奋感和快乐感,达到0.1%时丧失自制力、达到0.2%时已酩酊大醉、达到0.4%时丧失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本节课我们将以水蚤为实验材料,看看它们对酒精会有什么反应?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具体过程如下:
介绍背景知识1[①]
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水蚤的情况,并提出以水蚤心率在酒精溶液中的变化为探究对象。
设计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2[②]
发给学生探究活动设计,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基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1)讨论提供的背景材料,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做出假设;(3)设计实验步骤,注意分工合作;(4)设计实验记录表
交流实验设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评价)
(1)学生分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设计。
(2)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解答并点评。
(3)教师对其他问题进行指导。
如:注意观察的间隔时间;注意合理分工以提高实验效率等。
(4)学生修改完善实验设计。
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强化操作要点。
如:如何吸取水蚤;如何识别水蚤的心脏;吸水纸的使用;观察时显微镜的调整等等。
(2)教师提出实验具体要求: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讨论与分析(对实验数据和结果做简要分析)、问题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或无法解决?还想了解什么?)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探究结果(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1)小组派代表介绍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和体会。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探讨“酗酒危害健康”
以上述实验结论为过渡,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
探讨吸烟的危害
以收集的图片资料为切入点进行。
认识吸毒的危害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途径。
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