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混凝土结构一直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因其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破损、老化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介绍常用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一、表面加固表面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它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材料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表面加固材料包括聚合物改性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和抗老化能力,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脱落。
同时,表面加固还可以提供一层隔离层,阻止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害。
二、钢筋加固钢筋加固是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之一,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筋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加固可以在原有结构中加入新的钢筋,也可以通过表面粘结钢板等方式来实现。
钢筋加固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施工难度较低,且适用于大部分混凝土结构。
然而,钢筋加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增加自重、影响原有结构的外观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
三、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加固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轻质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承受结构的荷载,并且对结构产生的变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碳纤维加固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还能改善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然而,碳纤维加固的施工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和设备来完成。
四、预应力加固预应力加固是一种先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使其在荷载作用下发挥更好的性能。
预应力加固可以将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共同承担,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预应力加固还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和开裂,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然而,预应力加固需要在建造过程中施加额外的力量,需要仔细的设计和施工,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和成本。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也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可以分为三类: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增加结构的刚度是通过在原有结构上增加梁、柱等构件的截面积或者增加钢筋数量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承载能力较强但刚度不足的情况。
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是通过在结构中加入能够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如柔性阻尼器、摆锤等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较高但耗能能力不足的情况。
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是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钢筋、加厚构件等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和耗能能力都较好,但受力性能不足的情况。
除了以上三类加固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拆除重建、钢结构加固等方法来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之,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以达到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
- 1 -。
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的7种方法

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的7种方法范本一:1. 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的7种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的七种常用方法,分别是:增加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土壤注浆加固、旧混凝土覆盖层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植筋加固、使用胶结性高强度混凝土。
下面进行详细介绍:1.1 增加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 在原有梁的底部或两侧增加纵向钢筋,可以增加梁的强度和承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梁受弯矩作用较大的情况,如大跨度梁、悬挑梁等。
1.2 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直接加固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常见的方法是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并使用专用的耐碱胶水进行固定。
1.3 土壤注浆加固 土壤注浆加固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附近的土壤中注入高强度的浆液,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从而加固混凝土结构。
1.4 旧混凝土覆盖层加固 在旧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一层新的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覆盖层的厚度和配筋需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与原有结构的粘结牢固。
1.5 钢筋混凝土柱加固 钢筋混凝土柱通常是混凝土结构中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
通过在柱的四周加设加固钢筋,可以提高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6 植筋加固 植筋加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埋钢筋,并与原有结构进行粘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1.7 使用胶结性高强度混凝土 胶结性高强度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耐久性,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
使用胶结性高强度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能力。
本文档涉及附件:1. 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直接加固设计规范》2. 处理报告: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处理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添加钢筋以提高强度和抗震性能的构造形式。
2. 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碳纤维布和胶水将其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一、直接加固法1、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是中最为常见,通过一定程度地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加大受力钢筋,从而提高构件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它可适用于混凝土梁、柱、板凳多类构件。
采用增大截面法的优点在于:施工技术成熟,对施工人员无特殊的专业要求,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可靠性高,可有效提高结构构件抗力,特别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柱的稳定性。
但该方法也一定程度的受到空间、使用功能等要求条件的限制,其缺点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占据建筑物空间缩小正常使用面积,现场施工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较长,特别在使用过程中加固对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而且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外观。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方法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存在强度偏低或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严重质量缺陷的混凝土梁、柱等承重构件的加固。
置换法就是要把原有的缺陷部位局部清楚并用新的混凝土替代,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构件加固后能恢复原貌,且不改变原有空间和建筑结构布置建筑净空不受影响,但该方法也存在缺点和不适用性主要表现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清除旧混凝土的工作量大并需对周边有影响的原有结构进行必要的支撑和临时性加固。
3、外包钢加固法该法主要是利用钢板、角钢等钢型材将混凝土构件主要用于柱构件包裹起来,通过四周各种的约束来增加构件的抗压能力,适用于在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去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一般主要有干式外包钢法和湿式外包钢法两种。
其中干式外包钢法主要是用焊接连接方式将混凝土构件外所包的型钢连接起来,实现对原构件的约束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湿式外包钢法是应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等粘结材料将钢材和原构件混凝土面层紧密连接,其湿作业工作量大但整体性较好。
这种加固施工方法施工简便、易操作,能明显提高结构投机的承载能力,较为可靠,同时其对使用空间影响小、现场工作量也较小,施工时间较短,但存在用钢量较大的缺点,加固费用相对较高,另外该方法不宜在60℃以上高位场所且无防护的情况下使用。
七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

七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1、增大截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言,增大截面法是通过采用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初衷目的。
当梁、柱构件抗力不够之时,常采用增大截面法,其优点如下:1)施工技术成熟,便于施工;2)质量好,可靠性强;3)提高抗力及构件形变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增加稳定性较大。
增大截面、增加刚度,首先要主要考虑分析整体结构,不能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微观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局部薄弱层发生重大事故。
此外,加大截面法还有一些不利因素,使用时要予以考虑:1)因很大梁柱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结构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避免使结构加固后的固有频率进入海啸或共振的风震区域,酿成新形式的破坏;2)现场湿作业工作量非常大,养护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3)构件的截面增大后对结构的外观以及房屋或桥梁净空也有一定的影响。
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使用于梁、板、柱、墙等一般结构。
2、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一种以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角钢之间用缀板连接的加同方法。
外包钢加固法分干式和湿式中国铝业两种情况。
1)湿式外包钢法是在薄壁与原构件之间用乳胶水泥或环氧树脂等姚学甲粘结,使新旧之间有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其整体性好,但湿作业工作量大点;2)干式外包钢法是型钢与原构件之问无任何粘结,一般来说虽填以水泥砂浆,但并不能确保结合面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型钢与原木质中长期不能整体工作,彼此只能单独受力。
与湿式外包钢相比,于式外包钢施工更为简便,但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有效。
该法能在基本上不改变原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构件承载力,增大延性和刚度,适用于混凝土柱、梁、屋架和砖窗间墙以及烟囱等结构构件和构筑物的加固。
外包钢加固法特别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截面加厚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增加承载力的轴心和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
该法施工速度快,现场工作量较小,加固效果好,但用钢量大,加固费用较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一、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是指对已存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化和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抗震能力和使用性能。
在结构老化、负荷增加或设计不合理等情况下,进行结构加固工程,可以延长结构寿命并提高安全性。
二、加固类型1. 梁的加固梁的加固可以采用加钢板、加粘性纤维增强材料(如碳纤维布)、包裹法、加剪力墙等多种方法。
其中,加钢板是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通过在梁底部粘贴钢板来增加梁的抗弯承载能力。
加粘性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梁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包裹法是将钢筋及混凝土整体包裹,增强梁的抗弯强度。
加剪力墙则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剪强度。
2. 柱的加固柱的加固主要包括外包裹法、加壳法和包裹法。
其中,外包裹法是将钢筋芯与混凝土形成复合柱,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延性。
加壳法是在原有柱外侧加固一层钢板或混凝土壳体,增强柱的抗压能力。
包裹法则是用钢板将柱体包裹,在提高抗弯能力的同时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3. 楼板的加固楼板的加固可以采用加裂缝排水管、加粘性纤维增强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回填等方法。
加裂缝排水管将裂缝预制成排水管,有效防止裂缝扩展及水平位移。
加粘性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提高楼板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超高性能混凝土回填则可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4. 基础的加固基础的加固包括加宽基础、加强基础承载能力等方法。
加宽基础是通过扩大基础底部的面积来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强基础承载能力可以采用增加钢筋数量、加固土基等措施,提高基础的抗震能力。
三、本所涉及附件1. 技术图纸:附件12. 加固工程施工方案:附件23. 结构计算书:附件34. 进度计划表:附件4四、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设法规: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建筑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指国家建设部颁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 结构加固施工规范:指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16-2008)。
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混凝土构件,由于施工缺陷强度不足,或者既有建筑节点受损,以及建筑功能改造等原因,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依据最新国家标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混凝土构件加固有五种方法:一、增大截面法当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受弯和受压构件时,被加固构件的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应满足按整体截面计算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加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不应小于60mm。
2、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3、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并应采用短筋或箍筋与原钢筋焊接。
4、当截面受拉区一侧加固时,应设置U形筋,并应焊在原箍筋上,单面(双面)焊的焊缝长度应为箍筋直径的10倍(5倍)。
5、当用混凝土围套加固时,应设置环形箍筋或加锚式箍筋。
6、当受构造条件限制而采用植筋方式埋设U形时,应采用锚固型结构胶种植。
7、新增纵向钢筋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二、置换混凝土法采用置换法局部加固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混凝土构件,当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支顶;当加固柱、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监测和控制;应采取措施保证置换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粘结质量,应满足按整体截面计算的要求。
置换混凝土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置换深度,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不应小于60mm。
2、置换长度应按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检测及验算结果确定,但对非全长置换的情况,其两端应分别延伸不小于100mm的长度。
三、外包型钢法(一)当采用外包型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实腹柱或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式外包钢加固后的钢架与原柱所承担的外力,应按各自截面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2、湿式外包钢加固后的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应按整截面共同工作确定。
(二)湿式外包钢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固用型钢两端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重要性 (2)1.2 加固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3)1.3 文档结构概览 (5)2. 加固设计理论基础 (6)2.1 材料特性与加固方法评价 (7)2.2 结构损伤诊断与评估 (8)2.3 加固设计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10)3. 常见加固设计方法 (11)3.1 增加外部支承 (13)3.1.1 加设框架或剪刀墙 (14)3.1.2 底卸荷等方法 (15)3.2 增强构件强度 (16)3.2.1 加固混凝土或增大截面 (17)3.2.2 植筋或粘钢加固技术 (19)3.2.3 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应用 (20)3.3 提升梁板结构和抗震性能 (22)3.3.1 增配抗震钢筋 (24)3.3.2 增设抗震支撑 (25)3.3.3 加固节点和连接部位 (27)4. 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 (29)4.1 设计与施工结合的技术要点 (30)4.2 加固材料与工艺设备的选择 (31)4.3 加固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 (33)5.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案例分析 (34)5.1 实际加固项目概述 (35)5.2 加固设计过程与关键参数构成 (37)5.3 施工细节与质量检验 (38)5.4 加固前后的性能对比与总结 (40)5.5 加固效果与长期监测研究 (41)6. 加固设计的现代化趋势与技术创新 (43)6.1 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 (45)6.2 物联网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46)6.3 预应力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47)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首先,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常见的加固需求原因以及加固对结构寿命和安全性能的提升作用。
阐述现阶段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涵盖内加固、外加固、地基加固等多种形式,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摘要:文章分析和介绍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常用的一些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为新、旧建筑物的改造加固提供了选择依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选择依据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房屋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建筑物的跨度、开间、层高或装修水平已不能满足现代要求。
此外,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或经受自然灾害破坏等原因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强度、刚度不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开裂、破损等情况频繁出现。
因此,对已建建筑物的工程改造、加固任务日益增多。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长期努力,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结构加固、修复方法。
1.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此方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
但是,增大截面的混凝土层通常较薄,采用一般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很难做到混凝土自身密实,也很难达到和原有混凝土面结合牢固,因此,施工时经常使用干式喷射混凝土和湿式喷射混凝土的方法。
喷射混凝土的特点是粘结性强,与原有结构面粘结牢固,并且节省准备时间和费用。
2.高强聚合物砂浆钢绞线加固法
高强聚合物砂浆钢绞线加固法是以钢绞线和加筋为增强材料,高强聚合物砂浆为基材组成的薄层结构。
与混凝土相比,其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良好的耐火、耐高温、耐腐蚀及耐久性。
(2)施工便捷、高效,易于大规模机械化施工,而且在结构加固过程中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3)对原结构形状和外观影响小。
高强钢绞线的强度约为普通钢材的5倍,而聚合物砂浆是一薄层,一般只有15~25mm左右,基本不增加原结构的质量及几何尺寸。
(4)施工质量易保证。
此方法对被加固构件表面没有平整要求,节点处理方便,可以加固有缺陷或强度低的混凝土结构。
因此,可广泛适用于多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及多个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
3.化学植筋加固法
植筋法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最有效的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1)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实性能良好,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
(2)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适用于边距、间距小的部位。
(2)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在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锚定中。
4.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产生的各种裂缝,采用
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及密封剂灌浆加固修补,在不影响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施工快捷,加固效果安全可靠。
其施工特点是:(1)采用慢速,附压延续灌浆,可以确保树脂注入裂缝细微部位。
(2)可以控制注入量,必要时可以补充灌浆料。
(3)可根据裂缝大小,注入状况的需要,调整压力。
(4)注入量和注入情形可以目视观察。
它的主要应用范围是: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修补,以及桥梁、铁路的附属构件如桥墩、桥台、桥面、隧道等的修补。
此外,高压注浆对于地基承载力不均匀的加固效果显著。
5.frp复合材料加固法
frp复合材料主要有碳纤维、芳纶纤维及玻璃纤维等,其材料形式主要有片材、棒材和型材。
frp的共同优点是:轻质高强、高弹模、抗疲劳、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等。
另外,frp复合材料可以节省材料、自由裁剪、施工方便且速度快,虽然其前期投资较大,但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可广泛用于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也可用于砌体结构中裂缝修补与加固。
因此,frp复合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应用潜力巨大。
6.高分子树脂胶加固法
高分子树脂胶修补材料粘度极低,能深入到0.02㎜裂缝末梢,实现完美修复,树脂胶不含任何挥发性稀释剂,不会因此产生固化收缩。
对于由于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考虑裂缝对混凝土原构件
造成的结构强度低,在裂缝灌注完毕后,对构件采用碳纤维或复合纤维进行补强处理,可广泛用于混凝土裂缝修补加固、墙面空鼓填充等,此项技术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时间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7.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通过结构胶粘剂将钢板粘贴到被加固构件上,相当于对被加固构件进行了墙外配筋,不仅提高了被加固构件的强度,对构件裂缝展开挠度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其特点是:(1)工艺简便,只需对被加固构件的表面进行处理,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与之牢固地粘结成一个整体。
(2)加固施工所需的场地、空间很小,且钢板粘贴在已开裂构件上一般2天即可使用,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特别适用于应急的加固工程。
(3)粘钢加固所用的钢板厚度一般为
2~6mm,所以,加固后不影响结构外观,重量增加少。
(4)加固效果明显。
此方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和受拉构件,环境湿度不超过60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0%及无化学腐蚀作用的条件下。
8.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包括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法和预应力下撑拉杆加
固法两种。
(1)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法主要用于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
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
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2)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不断出现,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将越来越丰富。
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和维修加固时,应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当地的具体条件等因素进行经济性、技术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加固方法。
参考文献:
[1] 耿红.建筑的加层改造设计[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2).
[2] 夏伟飚.小议建筑物结构的加固与改造[j].价值工程,2010(1).
作者简介:张素华,女,1982.12,秦皇岛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工助理。
王汝江,男,1980.10,秦皇岛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