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合集下载

产科:妊娠后母体的变化

产科:妊娠后母体的变化

四、推算预产期
1、从末次月经推算:月经周期是28天者, 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或月数减3; 日数加7,为预产期。
2、从排卵日推算:根据基础体温曲线,得 知排卵日,若闭经、受孕,从排卵日向后数264268天,为预产期。
在预产期前后两周内分娩,都是正常的。
五、孕次和产次
孕次也称胎次,是指妇女妊娠的次数,不论 是足月产、早产、流产、异位妊娠或葡萄胎均算 妊娠,均应列入孕次。
三、监测胎儿的大小
胎儿的大小即发育情况,是产前检查的一项 重要内容。
一般在妊娠早期胎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妊
娠中期增长相对稳定,妊娠晚期增长缓慢,到出 生前一周左右基本停止增长。 (一)子宫底高度法;
产次即分娩次数,是指妊娠达28周以上的分
娩次数。
第四节
孕期自我监护
一、监测胎动
通常是在妊娠的18-29周,胎动被母亲感知。 如果胎盘功能不好,氧供应不足,胎儿就会 萎靡不振,胎动次数减少;
严重缺氧,胎儿停止活动,生命危急;
胎动的次数与妊娠的周数、每天的时辰有一 定的关系,妊娠28-38周,胎动最为活跃,分娩前 有所减少。
一般的时间安排是:妊娠4-7个月,每月检 查一次;8-9个月,每半个月检查一次;最后一个 月,每周检查一次。 检查的重点是产科情况和胎儿发育情况。 通过产前复诊,医生可以了解和控制妊娠期 异常变化,根据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三、高危妊娠
是指对孕妇、胎儿、新生儿有高度危险的妊 娠。 有下列情况者为“高危妊娠” 1、孕妇的一般情况不佳 2、既往有过不正常妊娠及分娩者 3、本次妊娠有过异常情况 4、本次妊娠有以下问题 属于高危的孕妇尤应定期做产前检查,以便 接受“高危监护”
消化: 妊娠早期,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孕妇常有腹胀或便秘; 妊娠回加重肝脏的负担。

妊娠期母体变化实训报告

妊娠期母体变化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深入了解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掌握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适应性和功能性调整,为今后从事妇产科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妇产科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变化(1)子宫:妊娠期间,子宫体逐渐增大,肌纤维肥大、变长、增生,容量增加约500倍。

妊娠末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子宫峡部不断伸展,至妊娠末期可达7~10cm。

子宫颈血管增多,宫颈肥大变软,内膜增厚,腺体增生,粘液分泌量增多,形成粘液塞,防止细菌进入宫腔。

(2)卵巢:妊娠期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

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无明显增厚。

(4)阴道:妊娠时阴道黏膜着色、增厚、皱襞增多,结缔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阴道分泌物增多成糊状。

2. 妊娠期母体循环及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50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血液成分: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出现血液稀释。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L,血细胞比容降至0.31~0.34。

白细胞从妊娠7~8周开始轻度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3)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沉加快。

3.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系统变化(1)胎盘:胎盘是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大量激素,如孕酮、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以维持妊娠。

(2)甲状腺: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3)肾上腺: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妊娠。

4. 妊娠期母体其他系统变化(1)呼吸系统:妊娠期肺活量增加,以满足胎儿呼吸的需要。

(2)消化系统:妊娠期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胃内酸性内容物逆流至食管下部产生“烧心”感,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总结:妊娠期母体变化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总结:妊娠期母体变化

妊娠期母体为适应胎儿生长的需要,并为分娩准备条件,各个系统和器官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如下:一、生殖器官妊娠后,生殖器官的变化最为明显,具有以下共性:组织增生、肥大、充血、水肿、松软及呈紫兰色。

(一)子宫妊娠时子宫变化最大。

肌纤维肥大、变长、增生至宫体逐渐增大。

妊娠末期,由未孕期时的40~50g增至约1000g,容量增加约500倍。

血流量逐渐增加,足月妊娠时每分钟达500~700ml。

妊娠3个月后,子宫峡部不断伸展,至妊娠末期可达7~10cm。

峡部的肌纤维增生,但不如子宫体明显。

分娩时,峡部继续伸展,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子宫下段”。

妊娠期间,子宫经常有不规则的间歇性收缩,以促进胎盘血循环。

妊娠后半期,子宫兴奋性增高,收缩加频,足月时变为有规律的收缩,称“阵缩”,是分娩的主要动力。

(二)子宫颈由于血管及淋巴管的增加及结缔组织的增生水肿等,致宫颈肥大变软,内膜增厚,腺体增生,粘液分泌量增多,在颈管内形成粘液塞,可防止细菌进入宫腔。

(三)阴道肌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易于扩张。

粘膜变厚,充血,呈紫兰色,分泌物增多,呈酸性,可抑制致病菌生长。

(四)输卵管血运增加,组织变软,粘膜有时呈类似蜕膜样变。

(五)卵巢略增大,不排卵。

在一侧卵巢中有妊娠黄体继续生长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妊娠黄体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开始萎缩,由胎盘替代卵巢分泌激素。

(六)会阴会阴皮肤色素沉着,血管增多、充血,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变软,故伸展性增大,有利于分娩时胎儿娩出。

(七)乳房妊娠最早几周感乳房发胀,或有刺痛感及触痛,妊娠8周后乳房明显增大。

由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增加,乳房腺管与腺体皆增生,脂肪沉积,乳头很快增大、着色、乳晕着色、出现散在的皮脂腺肥大隆起。

妊娠后期可由乳头挤出少量黄色液体,称“初乳”。

二、血液及循环系统(一)血容量从孕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5%,平均增加约1500ml,维持此水平至分娩。

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及红细胞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浆约增加1000ml,红细胞容量约增加500ml,出现血液稀释。

妊娠期母体变化

妊娠期母体变化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1. 心脏 • 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 • 心尖搏动左移 1~2 cm; • 心浊音界稍扩大; • 心尖区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 心电图电轴左偏约 15°; • 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 10%; • 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 10~15 次。
妊娠期心脏位置的改变
• 循环血容量于妊娠 6~8 周开始增加; • 妊娠 32~34 周达高峰,增加 40%~45%,平均增加 1450 ml; • 生理性血液稀释:血浆量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
(二)血液成分
1. 红细胞:骨髓造血增加,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血液稀释。 2. 白细胞:白细胞计数随孕周增加而逐渐上升。 3. 血小板: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但血小板功能增强以维持止血。 4. 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防止围产期出血做好准备。 5. 血浆蛋白:妊娠早期开始降低,至妊娠中期达 60~65 g/L。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 妊娠期肾脏略增大; • 肾血浆流量约增加 35%; • 肾小球滤过率约增加 50%; • 血清肌酐、尿素水平降低; • 夜尿量多于日尿量; • 15% 孕妇饭后出现生理性糖尿; • 孕妇易患右侧肾盂积水、急性肾盂肾炎。
六、 呼吸系统的变化
• 肺活量无明显改变; • 肺通气量约增加 40%; • 动脉血 PO2 增高达 92mmHg,PCO2 降至 32mmHg,有利于供给孕妇及胎儿所需的 O2,
(一)子宫
一、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内膜 受精卵着床后,在孕激素、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增大,腺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 结缔组织细胞肥大,血管充血,此时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decidua)。 • 底蜕膜:囊胚着床部位的蜕膜,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 包蜕膜:覆盖在囊胚表面的蜕膜。 • 真蜕膜: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其他部分的蜕膜。 子宫峡部 非孕时长约1cm,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教案第一节妊娠生理定义:胚胎及胎儿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该过程从卵子受精开始,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

三、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期,为适应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下,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了解母体的适应性变化,有利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对于患有器质性疾病的孕妇,应及早发现并处理。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1)宫体妊娠期间逐渐增大变软。

子宫由未孕时(7~8)cm×(4~5)cm×(2~3)cm增大到妊娠足月时35cm×25cm×22cm。

宫腔容量未孕时约5ml,到妊娠足月约为5000ml,增加约1000倍。

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但不对称。

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对称并超出盆腔,可于耻骨联合上方触及。

因有乙状结肠在盆腔左侧占据,故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子宫重量未孕时约70g,因子宫肌细胞肥大,使妊娠足月时重约1100g,增加近20倍。

自妊娠12~14周开始,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称为Braxton 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为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

未孕时长约1cm,妊娠10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

临产后可拉长至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3)宫颈妊娠后宫颈肥大、变软,呈紫蓝色。

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形成粘液栓,防止细菌侵入宫腔。

近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轻度扩张。

2.卵巢妊娠期卵巢略增大,排卵停止。

妊娠6~7周前,妊娠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妊娠10周后,黄体开始萎缩,其功能被胎盘取代。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不增厚。

黏膜层上皮细胞变扁平,或呈蜕膜样改变。

4.阴道妊娠期黏膜充血水肿,变软呈紫蓝色。

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糊状。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女性怀孕以后,随着胎儿在身体内逐渐长大,孕妈妈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胎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发育,同时为分娩做好准备。

其中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为明显。

今天梳理关于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内容如下:一、子宫的变化。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的重要场所,在分娩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妊娠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1.子宫增大: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胎盘及羊水的形成与发育,子宫体逐渐增大变软。

妊娠早期子宫略呈球形且不对称,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壁明显突出,妊娠早期子宫的增大主要受内分泌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超出盆腔,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妊娠晚期的子宫轻度右旋,妊娠中晚期的子宫增大因宫腔内的压力增加所致。

2.子宫的血管扩张、增粗,子宫血流量增加,以适应胎儿-胎盘循环的需要。

3.受精卵着床后,在孕激素、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增大,腺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结缔组织细胞肥大,血管充血,此时子宫内膜称为蜕膜。

4.妊娠后宫体和宫颈间狭窄的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称为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5.宫颈在激素作用下,充血、水肿,宫颈管内腺体增生、肥大,使宫颈逐渐变软,呈紫蓝色。

二、卵巢的变化。

妊娠期卵巢停止排卵,并在妊娠6-7周前产生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妊娠的继续。

妊娠10周后黄体开始萎缩。

三、输卵管的变化。

妊娠期时输卵管会伸长,黏膜层上皮细胞稍扁平,基质中可以见到蜕膜细胞。

四、阴道的变化。

妊娠期阴道的黏膜变软,水肿呈紫蓝色,又称为Chadwick征。

同时为了方便分娩时胎儿的通过,阴道壁的皱襞增多,肌肉细胞肥大,伸展性增加。

为了防止阴道内致病菌的生长,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含量增加,乳酸增多,使阴道的pH 降低。

五、外阴的变化。

为了方便分娩时胎儿通过,外阴在妊娠期会出现充血、皮肤增厚,大阴唇内血管增多,结缔组织松软,从而增加外阴的伸展性。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讲义2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讲义2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二节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本节考点:(1)生理变化(2)心理变化一、生理变化(一)生殖系统1.子宫(1)子宫体:明显增大变软,妊娠晚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孕14周起,子宫开始有不规则无痛性收缩,但这种宫缩的宫内压力<15mmHg,常不引起痛感,亦不使子宫颈扩张,故称Braxton 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时长约1cm,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3)子宫颈:孕期子宫颈血管增多伴水肿,外观肥大、呈紫蓝色。

颈管腺体因受孕激素影响分泌增多,形成黏稠的黏液栓,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

2.阴道3.外阴4.卵巢妊娠期略增大,停止排卵。

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

5.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无明显增厚。

(二)乳房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

孕妇自觉乳房发胀,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

乳晕变黑,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妊娠末期,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

正式分泌乳汁需在分娩后。

(三)血液循环系统1.心脏向上、向前移位,心率增加10~15次/分。

心尖区、肺动脉区可听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2.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约增加1500ml。

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白细胞稍增加。

孕妇长时间仰卧时,压迫下腔静脉,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四)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妊娠期约15%孕妇饭后出现糖尿。

自妊娠中期,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肾盂及输卵管轻度扩张,输卵管有尿液逆流现象,易发生肾盂肾炎,以右侧为多见。

(五)呼吸系统(六)消化系统(七)内分泌系统(八)其他1.皮肤妊娠纹初产妇为紫色或淡红色,经产妇多为旧妊娠纹呈银白色。

孕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孕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蛋白质需求
孕妇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建议孕妇每天摄入90-100克 蛋白质,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一半。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
孕妇需要更多的铁、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叶酸对于预 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尤为重要,建议孕妇在孕早期每天补充0.4毫克的叶酸。
孕期健康生活
02
孕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孕早期生理变化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变化
孕早期,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 增大压迫,孕妇可能会出现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循环系统变化
孕妇的心率、血压等会有所上 升,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和代谢
需求。
乳房变化
乳房开始增大,乳晕颜色加深 ,为哺乳做准备。
子宫变化
子宫逐渐增大,从骨盆腔到腹 腔,为胎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
定期产检
心理调适
孕妇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胎儿和自身状况,发现问题 及早处理。
孕期由于荷尔蒙和情绪的变化,孕妇容易 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情况,应注 意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
05
孕期营养与健康生活
孕期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随着妊娠期的进展,孕妇的能量需求逐渐增加。孕早期(1-3个月)增加约500千卡/天, 孕中期(4-6个月)增加约800千卡/天,孕晚期(7-9个月)增加约900千卡/天。
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包括胚胎期、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育特 点和注意事项。
目的和意义
了解孕期母体生理变化及胎儿生长发 育过程对于保障母婴健康、预防孕期 并发症和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具有重要 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