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产生态养殖中几个问题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对水生生物进行养殖的一种经济活动,其发展对于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水域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持续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水域资源过度开发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域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一些地区的水域资源过度开发。
一方面,原本适宜养殖的水域被过度开发,导致水产品产量下降,资源枯竭;过度开发还会影响水域生态平衡,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水体污染严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水体污染的问题。
一方面,水产养殖业对水体进行了大量的养殖投喂和排泄,直接导致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易引发水华爆发;水产养殖业也会使用农药、兽药和化肥,其中的残留物质会直接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3. 产业链不完善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其产业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养殖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了市场失衡;其次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了市场竞争混乱;一些水产养殖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质量监管薄弱,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对策探讨针对水域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域资源开发。
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水域资源开发上做出相应的规划,合理分配水域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加强水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确保水域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也可以鼓励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通过环保、绿色养殖方式来减少对水域资源的压力。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业监管体系,严格限制养殖户对水体的排泄与投喂,减少水体污染源;可以加大对水体污染物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培育、繁殖和生长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
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但与此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品等会直接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沉积物污染: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弃物和残余饲料会在水体中沉积下来,导致底泥污染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3. 生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兽药等化学品会残留在水产品中,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4.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高产量,滥用化肥、农药致使土地生态恢复困难。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方法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补给量,对于残余饲料、排泄物等生产性废物的处理,建议采用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水质监测:对养殖场的出水口和周边水质进行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3.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引入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水体的循环系统,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减少对周边水体的直接排放,降低水体污染的风险。
4. 推广无污染生产技术:尝试使用无化学物质养殖技术,减少对水体的化学污染,例如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5. 政策引导和监管:加强对养殖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养殖户使用环保设施,对违反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进行处罚,使养殖行业朝着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缓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宾市兴宾区现代渔业生态养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发展现代渔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之一。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拥有在册水库120座,流域面积50km 2以上河流27条(段),流域面积50km 2以下河流276条(段),河流水库众多,水资源丰富,总库容超过30亿m 3,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中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列。
这些广阔而稳定的水面资源为江河水库中的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特有种类生物的自然增殖。
这些优越条件为来宾市兴宾区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
1现状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广西千亿元现代渔业产业发展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千亿元现代渔业产业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来宾市兴宾区实际,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和流水集约化罗非鱼养殖,建设一批现代设施渔业基地。
支持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鑫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寺山镇建成陆基圆池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面积6.67hm 2,配套养殖尾水粪污分离系统、尾水净化系统和循环水增氧系统的新型循环水养殖模式,投入建设资金180多万元,建成50多个圆锅底循环养殖水池(约3000m 3)投产,年产加州鲈45t 、黄颡鱼22t 、斑点叉尾鮰25t 。
鼓励广西来宾市兴宾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成陆基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总投资720万元,建设陆基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1.53hm 2,建设陆基养殖圆池40套,配套建设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年产名优鱼200t ,产值600万元。
同时,兴宾区还充分利用电厂冷却水资源,在良江罗村大力发展流水集约化罗非鱼养殖4hm 2,年产罗非鱼、鲳750t ,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和渔业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据统计,目前兴宾区渔业养殖面积有0.47万hm 2(其中稻渔种养、陆基养殖0.07万hm 2),2022年兴宾区水产品总产量3.0394万t ,同比增长3.61%;渔业经济总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2.52%。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发展的速度加快,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扩大规模和密度增大,养殖场周围的水质也越来越受到污染。
大量的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和养殖动物排泄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氧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品质安全问题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来促进生长或防病。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3.养殖品种单一化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些养殖场往往只种植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水产养殖品种,导致了养殖品种的单一化。
这种单一化不仅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传染,也容易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养殖场的环保意识,鼓励养殖场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水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养殖场引进相关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2.规范养殖品质,保障水产品品质安全为了解决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养殖品质,加强对养殖场的质量把控,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食用需求。
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引进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有机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安全。
3.多样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了避免养殖品种的单一化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养殖场发展多样化的养殖品种,鼓励种植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可以平衡市场价格波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及建议

[1]赵强.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渔业建设,2016(6):20-21.
2.2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政府应高度重视对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根本上为水质环境及水产养殖提供更好的保障,针对水产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同时对水产环境的相关功能进行分类,来保证养殖者在管理时不仅能够提高效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同时不定期对水环境进行检测,确保水环境的质量,以此来提供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运用与水产养殖实践相结合,通过利用新型技术,加快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培育优良新品种水产苗,改良传统的苗种。
1.4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缺乏规范化管理机制。例如养殖者盲目引进物种时,对引进品种的检疫措施不到位,导致有外源病害入侵,引发严重生态危机。政府在水产养殖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护水质环境和养殖生态环境,也未能通过政府行为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升级,大大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合理化建议
1.3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在水产养殖产量和面积上均居世界首位,但同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现代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是一种高生物负载量的养殖模式[1]。这种模式的养殖密度大,往往超出了水的容积,此外,养殖户不科学的使用饲料、药品、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超出了养殖需求和水体自净能力,水体中污染物大量增加,必然导致水体中的病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产品病变,发生大量的水产品死亡,一方面,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其次是水产养殖的废水排放或扩散,污染了周边的生态环境[2]。例如,天津于桥水库密集的网箱养殖,因过多投入饲料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严重恶化;近年来,山东莱州湾沿海地区赤潮时有发生,因附近大面积虾养殖区域对外排出的废水未经过净化处理就排放到莱州湾海域,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以及抗生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莱州湾海域此前曾出现过数10km的大规模赤潮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海鲜产品,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可能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氨氮等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水土资源消耗: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的残留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土地退化。
3. 生物多样性破坏:水产养殖中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捞、放养和人工繁殖,这些活动会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精准投喂和环保饲料:通过科学配制饲料、准确控制投喂量和频次,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研发环保饲料,减少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也是降低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循环利用废弃物: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养分,用于农田灌溉、肥料生产等环节,可以降低水产养殖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
3. 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通过建立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可以减少对天然水域的捕捞和放养,同时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4. 科学管理和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和监管,规范养殖活动,强化环境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有效预防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5. 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农村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农村水产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方式,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但受养殖技术、天气等的影响,农村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养殖品种盲目跟风、税提升无疾病等,需要加以解决。
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农村水产养殖的水平,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标签:农村水产养殖;问题;优化对策1 引言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因为味道鲜品、营养丰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但因为资源和环境、地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类型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式生产模式上,即农村水产养殖,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农村水产养殖概述农村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深受农村养殖户的喜爱。
特别是近年来,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的市场一再扩大,使得农村水产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
市场需求的增大决定了在农村进行水产养殖大有作为,但水产养殖是一个技术含量表较高的行业,在养殖时有许多注意的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场地,注意防范水产的天敌和偷盗现象,注意水中增氧机的放置以及水产传染病的发生等。
但以目前来看,我国正在进行中的农村水产养殖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也给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损失。
3农村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3.1盲目跟风养殖问题水产养殖需要的周期较短,可以很快获得收益,因此很多农民都投入到水產养殖中去,此时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盲目跟风严重,很多农民为了经济利益,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或养殖市场上紧俏的水产品,而没有注意对养殖方式的改善。
很多农村水产养殖都是高密度养殖,因为缺乏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的指导,导致在养殖期间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染物质,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的质量。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水排放、饲料残渣等。
其次讨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如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然后介绍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方法,包括加强监管和利用生物方法净化水体。
最后探讨了水产养殖环境治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和生态堆肥等。
结论部分分析了当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应对策略,如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强科学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影响、治理技术、挑战、应对策略1. 引言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概述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养殖废水、养殖废料和养殖药物残留等因素。
这些污染物对周围水域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海洋生态系统失衡。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
要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建立高效的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要规范养殖废料的处理方式,促使养殖者进行科学的废料处理和回收利用。
还应加强监管,加大对养殖者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其改善养殖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才能有效地保护水产养殖环境,保障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水产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大量饲料残留物和排泄物会堆积在水中,使水质变得浑浊,有机物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大规模放养的鱼类会竞争食物资源,压倒本地种群,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水产生态养殖中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为实现水产养殖利益益最大化而过度追求产量和生长速度,饲料、肥料以及
渔药的大量使用,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导致养殖水域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
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
者对水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大
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水产生态养殖
的必然要求。
一、水产苗种问题
养殖健康不带致病病原体的水产苗种是生态养殖获得成功的基础。
所以,一定要到有资质的
水产原、良种场购买经过产地检疫合格的、健壮、无伤无病的苗种,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
的苗种。
二、饲料选择与投喂技术问题
1、选择优质的饲料。
好饲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核。
(1)饲料系数。
通常鱼饲料饲料系数低的质量的档次就高,质量低的鱼饲料饮料系数高。
(2)生长速度。
在放养规格和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投喂一样数量的饲料,质量较好的饲料,魚攝食后易消化吸收快,生长速度快,而质量差的饲料,鱼生长的速度慢。
(3)鱼的抗病力、成活率。
鱼吃到较好的饲料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鱼病发生,成活率高。
(4)养出来的鱼的体形、体色、风味和耐运输能力。
好饲料养出来的鱼体形、体色、肉质
风味和野生鱼相近的鱼不但更受消费者欢迎,还具有较强耐运输能力。
2、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1)“四定”
①定质。
优质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配方科学合理、粒度大小适宜、水中稳定性好、饵料系
数低等优点。
②定量。
一般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或以80%~90%的鱼吃完游走即可。
③定位。
设有固定食场,培养鱼类到食场吃食的习惯,不仅可随时的掌握鱼类的吃食、活
动情况。
④定时。
在通常情况下,每天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投喂两次,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盛暑天气下午投喂可推迟到4时~5时;鱼种池投喂3~4次,最后一次吃完最好在日落前。
(2)“四看”
①看季节:冬季或早春气温低,鱼类摄食量小,应少量投饵,投饵率在1%~2%之间;夏秋
季节水温稳定在28~30摄氏度左右,秋季天气转凉,水温稍有降低,投饵率在3%~4%。
②看天气:天晴多喂食,阴雨天适当投喂;天气突变,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可以不用喂食,以免水质变化,引起泛塘死鱼。
③看鱼吃食的情况:投饵后,鱼很快将饵料吃完,说明饵料不够,应该增加投饵量;要是喂
食后较长时间没有吃完,应该减少投饵的量。
三、药物的使用问题
在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对于鱼类病害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要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已批准的水产用兽药,不能使用规定水生食品动物禁止使用
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要根据养殖鱼的种类规格、时间、水温、PH值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置鱼药,精准用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水产生态养殖环境问题
1、养殖场周围环境
水源条件好,远离工业园区,以免水源被污染。
2、池塘环境
清除多余淤泥,以冷冻、曝晒、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杀菌,彻底杀灭底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修建池塘要配套有蓄水池、尾水处理池等设施,进、排水系统要分开。
3、养殖尾水排放问题
养殖场尾水排放必须经过尾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国家行业标准才
能向大自然排放。
五、重点推广两个生态养殖新模式
1、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具有以下优点:养殖水体可循环利用、可进行高密度精养、
降低生态环境压力、提高成活率、减少鱼病发生;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多级
轮放,多次捕捞,均匀上市;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使养殖品种多样化;减少药物的使用,保
证水产品的安全。
2、集装箱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系统。
该系统综合集成高效集污、尾水生态处理、质量和品质
控制、绿色病害防控、专用环保型饲料、循环推水、生物净水、物联网精准控制、便捷化捕
捞等关键技术,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实现受控式养殖,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和循环
利用。
综上所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鱼病暴发频繁,养殖尾
水随意排放等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呼吁推广和应用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和新模式,而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集装箱养殖系统技术和模式,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水产养殖业的不可控问题,推动了水产养殖生态绿色发展。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促进由
传统渔业向生态、生产、生活的景观渔业等融为一体式发展,加快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