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治疗的原理与应用

超声波治疗的原理与应用一、原理超声波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波来治疗疾病。
其原理基于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
1.机械作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是指其震动的作用,能够引起组织和细胞的振动,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增加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缓解疼痛和炎症等。
2.热效应超声波的热效应是指其能够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释放组织胶原蛋白,增加组织弹性和柔韧性,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二、应用超声波治疗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包括康复医学、物理治疗、骨科、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美容等。
1.康复医学超声波治疗在康复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如运动损伤、关节炎、肌肉劳损等。
通过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伤口愈合等。
2.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也常用于物理治疗中,可以用于治疗疼痛病症,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以达到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的效果。
3.骨科在骨科领域,超声波治疗可以用于治疗骨折和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可以刺激骨细胞的增殖和骨胶原的合成,促进骨折愈合和骨质增加。
4.肌肉骨骼系统超声波治疗也可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如肌肉拉伤、腱鞘炎、纤维化等。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可以改善组织弹性和柔韧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促进修复和再生。
5.皮肤美容超声波治疗在皮肤美容领域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抗衰老、去除皱纹、消除色斑等。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可以提升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改善皮肤质量和外观。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波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操作指南进行治疗,不可随意操作。
•避免在有感染、肿瘤、出血和病变等情况下进行治疗。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超声波治疗

超声波治疗理疗一般常用频率为800khz~1000khz。
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作用于人体时引起微细按摩效应、温热效应、空化效应以及多种理化效应。
小剂量超声波能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因而对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另外,能提高结缔组织的弹性,使胶原纤维分解,松解粘连、挛缩。
治疗技术:1、直接接触法:将超声波头直接和治疗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治疗。
此时在皮肤和声头之间应加接触剂,如石蜡油,凡士林等。
(1)移动法此法最常用。
治疗时声头轻压皮肤,在治疗部位做缓慢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1-2cm为宜。
常用强度0.5-1.5W/cm2。
(2)固定法将超声波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在治疗部位。
此法易产生过热而发生“骨膜疼痛反应”。
故治疗剂量宜小,常用强度为0.2-0.5W/cm2,时间3-5min。
2、间接接触法:(1)水下法治疗时将超声波声头和治疗肢体一起浸入36-38℃温开水中,声头与皮肤距离1-5cm,剂量要比直接接触法稍大。
此法常用于不规则的体表,局部痛觉敏感的部位或声头不便直接接触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溃疡等。
(2)辅助器治疗法常用有水漏斗法,水枕或水袋法。
后者是用薄橡皮膜制成袋,灌满煮沸过的温水,然后再涂接触剂进行治疗,用于面部、颈部、关节、前列腺、牙齿、眼等不平之处。
(3)聚集照射法适应症:软组织损伤、肌痛、扭挫伤、肩关节周围炎、增生性脊柱炎、颞颌关节炎、腱鞘炎、疤痕、粘连、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神经炎、神经痛、带状疱疹、脑血管病偏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禁忌症: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星状神经节、出血倾向静脉血栓、孕妇(早期)腹部及小儿骨骼处最好选用其他疗法。
在头部、眼睛、心脏、生殖器部位治疗时剂量要严格掌握。
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

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
超声波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机械振动,以治疗各种疾病和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
1. 超声波:高频声波,频率通常在1 MHz到3 MHz之间,可以
穿透皮肤和软组织,从而产生机械振动。
2. 焦点:超声波在穿透组织时会聚焦,形成一个高能量密度的
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焦点。
3. 超声波治疗头:用于产生超声波的设备的一部分,通常由一
个振动晶体和一组透镜组成。
4. 能量密度:焦点区域内的超声波能量,通常用来衡量治疗的
强度。
5. 超声波传导介质:一些物质,如凝胶或油膏,用于传导超声
波到皮肤和组织。
6. 热效应:超声波能够产生热量,从而增加组织的温度,促进
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7. 声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用来调整治疗头的频
率和深度。
8. 超声波频率:超声波振动的频率,通常根据治疗的目的和深
度选择不同的频率。
9. 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治疗的时间,通常根据疾病和治疗的强
度来确定。
10.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和伤害,如肌肉
拉伤、骨折、肿瘤等。
超声波治疗

超声波疗法
• 超声波疗法是用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震动波,即超声波作用于机体以治 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原理
• .局部作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机械作用、温热作用和空化作用,可 引起人体局部 组织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离子重新 分布,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中氢离子浓 度减低pH增加,酶活性增强,组织再 生修复能力加强,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等。
2.作用特点
• (1)优点:超声药物透人的药物不限于水溶性和电解质所以药源广,而且不 破坏药性、操作简 便、对皮肤无刺激患者无痛苦。透人的药物以水剂、霜 剂乳剂、油膏作为接触剂或能充缺点:药物透人体内的量和深度不易测定。
禁忌证
• 1、恶性肿瘤; • 2、急性化脓性炎; • 3、高热; • 4、活动性肺 结核出血倾向; • 5、严重支气管扩张; • 6、孕妇下腹部; • 7、儿童骨骺部; • 8、局部感觉异常等。
• 1.治疗时间 超声波的治疗时间 与波形 、治疗方式密切相关。超声波治疗 的总治疗时间一般 不超过15分钟,多选用5~10分钟。脉冲超声波比连续超 声波的治疗时间可略长,固定法治疗比 移动法治疗时间要短。
• 2.治疗频度 超声疗法的治疗频度多为每日1次,也可隔日1次
• 3.治疗疗程 超声疗法的治疗周期由疾病的特性决定,般急性病一个疗程 5~10次,慢性 病一疗程15~20次。
超声药物透人法
超声药物透人法是将药物加人调合剂中,通过超声 波的作用将药物分子透入 人体,以达到物疗目的。
1.作用机制
• 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 组织中各质点受到交替变化的压力(声压)作用, 便 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有利于药物进入体内,而且 在超声波作用下,局部毛 细血管扩张,也促进了药物的透人。
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

超声波疗法名词解释
超声波疗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作用于人体组织,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下面是一些超声波疗法常用的名词解释:
1. 超声波频率: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MHz到3MHz之间,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具有不同的渗透深度和作用效果。
2. 超声波强度:超声波的强度通常以W/cm或mW/cm为单位,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和风险。
3. 超声波传导介质:超声波需要通过传导介质(如凝胶)传递到人体组织内部,以确保其作用效果。
4. 超声波治疗头:超声波治疗头是超声波疗法设备的核心部件,通常由振荡器、透镜和传感器组成。
5. 超声波治疗时间:超声波治疗时间通常在5分钟到20分钟之间,不同的治疗时间和频率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6. 超声波治疗部位:超声波治疗部位通常是病变部位或疼痛部位,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
7. 超声波治疗功率:超声波治疗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治疗功率与治疗效果和风险相关。
以上是一些超声波疗法常用的名词解释,了解这些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超声波疗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 1 -。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什么是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是应用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振动波(超声波)作用于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1.机械作用超声波作用到细胞起到微按摩的作用,而使细胞内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生物体系的许多反应,比如: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细胞的弥散过程,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
超声波还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兴奋性。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还能使坚硬的结缔组织纤维延长、变软。
2.温热效应超声波被媒介吸收会转变成热能,而使温度升高。
超声波的剂量越大、频率越高产热越多。
骨和结缔组织产热最多,脂肪和水产热最少。
温热效应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加强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的活力、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张力、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作用。
超声波的治疗作用1.镇痛、解痉: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对神经炎和神经痛有效。
2.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细胞膜通透性,改善组织营养,促进水肿消散。
3.刺激组织再生。
小剂量多次治疗可以促进骨痂生成,骨折愈合。
大剂量则使骨折愈合延迟,大剂量作用于未骨化的骨骼可以阻碍其生长。
4.作用于皮肤,治疗量可以促进皮肤营养改善,组织消炎。
大剂量可以使皮肤坏死,疼痛使超声波治疗剂量超过阈值的标志,5.促进结缔组织分散、松解粘连、软化瘢痕。
超声波治疗技术1.接触法:接触法分为移动法和固定法。
声头与治疗部位间有声头耦合剂,声头移动为移动法,移动法的治疗剂量为0.6-1.5W/CM2,5到10分钟,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而定。
声头不动就是固定法,治疗剂量为0.1-0.5W/CM2,3到5分钟。
适合用于较为平坦的部位。
2.水下法:治疗部位和声头都放在水槽内或水盆内,适用于表面凹凸不平部位的治疗比如手或足的位置。
声头与治疗部位间距1-2厘米。
剂量和时间和接触法相同。
3.水囊法:在治疗部位与声头间加入两侧均涂耦合剂的水囊袋,适用于面积较小,表面不平的位置。
注意:超声波与治疗部位之间不得有空气间隙,以免超声衰减,影响治疗效果。
超声波疗法

(五) 反射 折射 散射
两界面声阻相差越大
如:石英 空气
反射越强
100%反射 水 所以用耦合剂
人体软组织 软组织
声阻差别小 所以可水下做超声 声阻差别大 明显反射
骨骼
散射 如:红血球使超声波散射
能量衰减
16
(六) 干涉与驻波 1.干涉现象 (1)几个波源的波 传播中相遇 振动合成 波叠加 (2)两列波 f 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相位差恒定 产生干涉 2.驻波: • 波节 波腹 • 入射波和反射波可以形成特殊的干涉现象 • 如果反射界面与声源间的距离 = ½ 入长 或半波的倍数时,形成驻波
38
5′
七.适应证 神经炎 神经痛 关节炎 软组织上损伤
疤 痕
血 肿
粘
连பைடு நூலகம்硬 结 血栓性静脉炎
脑出血后遗症
39
八 禁忌证
40
41
八. 超声波复合疗法 1.超声波——电疗法
超声波——直流电 超声波——间动电 超声波——高频电 超声波——调制中频 超声波——干扰电 2.超声波药物透入:优于直流电药物导入 机理:(1)按摩作用 细胞膜通透性 (2)细胞血管扩张 (3)细胞内声流作用 ——新的酶中心 药物敏感性 (4)机械和热效应 使大分子解聚 (5)除皮脂腺和汗腺口外 药物易从细胞间隙进入细胞 3.超声——雾化吸入 空化作用——药物变成小雾滴 42
声束:以束状传播的超声波
近声源处:平行束 能量强
远声源处:扩散
能量弱
扩散角:要求<15°
14
(四)穿透与吸收 ①传播——克服磨擦阻力——被吸收——穿透 ②穿透能力与f、介质密度、粘滞性、导热性、声速有关 ③半价层:半吸收层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能量衰减为原 来一半时的穿透距离 各种组织半吸收层 频率(KHz)肌肉半吸收层 800KHz半吸收层cm 200 5.5 肌肉 3.6 800 3.6 脂肪 6.8 2500 0.5 脂+肌 4.9
超声波疗法

• 治疗过程中不得卷曲或扭转仪器导线;注 意仪器和声头的散热
• 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 闭电源后方可将声头移开
• 应注意不能用增大强度来缩短治疗时间, 也不能用延长时间来降低治疗强度
• 治疗作用特点
• 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加速对炎症过程的控制 • 解除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 • 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液化排出 • 改善通气功能 • 可节省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 头部、眼、生殖器等部位治疗时,剂量应严格把握。 •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临近部位。 • 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半年内。
• 熟悉仪器性能,定期测定超声治疗仪输出强度, 确保超声治疗的剂量准确。
• 治疗时首先将声头接触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 方能调节输出,切忌声头空载与碰撞,以防晶 体过热损坏或破裂。
超声波疗法是指频率在20kHz的机 械振动波
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 种物理治疗方法
一般常用频率为800~3000kHz
作用特点
微细按摩作用
促进物质交换, 提高细胞再生
能力
作用特点
相互摩擦产热
高热用于恶性 肿瘤的治疗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理化作用
空化作用 弥散作用 触变改变
声头、耦合剂
11.备.备好好耦合耦剂合与剂清与洁皮清肤洁的皮软纸肤的软纸
2.检查机器导线、电源开关、按键旋钮在正常 位置 3.患者充3.分患者暴充露分治暴疗露治部疗位部,位,均源匀,涂将上声头耦置合于剂治疗,部位 接通电源,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4型.打、开输超出4.声强打开波度超治和声疗治波仪治疗疗开时仪关间开,关,选选择择输输出出波波形形和的治疗类时间 5源.治疗结5.束治疗后结,束将后超,将声超输声出输出调调回回零零位位,,关关闭闭电源电 6.拭去声6.头拭去和声皮头肤和上皮肤的上接的触接触剂剂,,再再用用温温热热毛毛肤,巾用擦75% 净皮肤,的用酒精75棉%球的擦酒拭消精毒棉声球头擦拭消毒声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骨骼的作用
➢小剂量(连续式0.1~0.4W/cm2、脉冲式 0.4~1W/cm2) →促进骨痂生长
➢中等剂量(1~2W/cm2) →骨发育不全, 因此幼儿骨骺处禁用
➢大剂量→骨折愈合迟缓,并损害骨髓 ➢一般认为超声波移动法大于3.25W/cm2的
治疗剂量为危险剂量
对皮肤的作用
➢敏感性:面部>腹部>四肢 ➢治疗剂量→无明显红斑,改善皮肤营养、
促进真皮再生 ➢大剂量→皮肤可有明显的热感及灼痛,
甚至会引起表皮及真皮坏死 ➢疼痛是超声波治疗剂量超过阈值的标志,
对有皮肤感觉障碍者,应注意观察,避 免皮肤灼伤
对眼睛的作用
➢小剂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及组织修复,刺激角膜再 生,对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视网膜 炎、外伤性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有较好疗 效
对肌肉及结缔组织的作用
➢肌肉:横纹肌对超声波较敏感
➢治疗剂量→降低挛缩肌肉的张力,使肌纤维 松弛而解除痉挛
➢大剂量→改变肌肉的形态,引起肌肉损伤
➢结缔组织:对超声波的敏感性较差
➢对有组织缺损的伤口,小剂量超声波有刺激 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
➢对过度增生的结缔组织如瘢痕及增生性骨关 节病,中等剂量的超声波有软化消散的作用
340 1480 1420 1500 1568 1476 3380
0.00129 0.997 0.835 1.060 1.074 0.995 1.800
0.00043 1.47 1.18 1.59 1.68 1.41 6.18
超声波的声场
➢声场:即介质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 域,近场区(平行射束),远场区(射 束扩散)
机械作用
压力差 速度差
机械作用
改善组织营养 镇痛 软化瘢痕 杀菌
“微细按摩”作用是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最基本机制
温热作用
➢产热原理
➢组织吸收声能 ➢正负压力变化 ➢波的反射 ➢体液空化
➢影响超声产热量大小的因素
➢超声剂量:声强↑→产热↑ ➢超声频率:频率↑→产热↑ ➢介质性质:黏滞性↑→半价层↓→产热↑
神经系统 骨骼 皮肤
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治疗作用
循环系统 肌肉及结缔组织
眼睛 生殖系统
治疗作用
超声波
高强度、大剂量 (>3W/cm2)
低强度、中小剂量 (0.1~2.5W/cm2)
抑制、破坏
造成不可逆性 组织形态学变化
刺激、调节
不引起或仅引起 轻微的可逆性 组织形态学变化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敏感性
➢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
➢ 周围神经
➢ 小剂量→镇痛 ➢ 大剂量作用于末梢神经→血管麻痹、组织细胞缺氧→坏死
➢ 中枢神经
➢ 小剂量作用于大脑→脑血管扩张 ,加速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 小剂量作用于间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小剂量作用于脊髓→改变感觉、运动神经的传导
➢ 自主神经
8
血液
0.02
50
血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07
140
水
0.0003
3300
不同生物组织的半吸收层厚度
频率(MHz)
组织
半吸收层厚度(cm)
0.09
软组织
10
0.8
肌肉
3.6
0.8
脂肪
6.8
0.8
脂肪+肌肉
4.9
2.4
脂肪+肌肉
1.5
2.5
肌肉
0.5
机械作用
第二节 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治疗作用
温热作用
理化作用
第七章 超声波疗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朱秉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物理特性
超声波的产生 超声波的声场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的 吸收与穿透
次声波<16Hz
声音16~20000Hz
超声波>20kHz
概念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不能引 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疗法:是应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 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 法
➢大剂量→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上 皮脱落、晶状体和玻璃体混浊、交感性 眼炎、眼底变性等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小剂量→促进肾脏组织细胞的生长,扩 张肾脏血管、促进肾脏血液循环的作用
➢大剂量→使肾脏细胞变性、坏死,毛细 血管和小静脉充血、渗出、出血,甚至 引起严重的尿毒症和酸中毒
➢ 皮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 ➢ 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心脏
➢小剂量→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肌细胞修复 ➢大剂量→心脏活动能力及节律的改变 ,严重
时发生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因此在心 前区应用超声波要格外小心
➢血管
➢小剂量→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壁 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
↑
➢超声频率的影响
➢频率↑→吸收↑→穿透↓,频率↓→吸收↓→穿 透↑
➢目前常用于物理治疗的超声波频率为800~ 1000kHz,穿透深度约为5cm左右
超声波在各种生物组织中吸收系数与穿透深度
介质
吸收系数(cm-1) 穿透深度(cm)
肌肉
0.20~0.25
4~5
肾脏
0.22
5
肝脏
0.17
6
脂肪
0.13
➢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 ➢同一频率的声波: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距离
➢频率↑→传播↓,频率↓→传播↑
➢散射与束射
➢频率愈高→束射
➢反射、折射与聚焦
几种介质的声速、密度与声阻
介质 声速(m/s) 密度(g/cm3) 声阻(105rayls)
空气 水 液状石蜡 人体软组织 肌肉 脂肪 骨骼
温热作用
➢生物效应
➢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营养代谢 ➢降低张力及感觉神经兴奋性 ➢缓解痉挛及疼痛
➢作用特点
➢产热不均匀 ➢血液循环影响局部升温
➢79%~82%的热经血液循环带走 ➢18%~21%的热由邻近组织传导散热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理化作用
空化作用
触变作用
理化作用
弥散作用 对pH的影响
对酶活性、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对自由基的影响
➢目前物理治疗常用800~1000kHz
超声波的产生
➢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晶体
压缩或伸长
外力
受力面上产生电荷
➢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晶交体变电场 压缩或伸长
有规律的机械振动
➢医用超声波主要是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 其频率取决于交变电场的频率
超声波的传播
➢依赖介质,纵波传播,方向性强 ➢传播速度
➢声压:即声能的压力,具有周期性变化 , 稠密区-正压,稀疏区-负压
➢声强:即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声波 频率愈大,声能愈强
➢临床常用的超声治疗剂量为0.1~ 2.5W/cm2
➢中等治疗剂量的超声波可在组织中产生
超声波的吸收与穿透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固体<液体<气体 ➢半吸收层厚度↑→介质吸收↓→超声波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