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超声波疗法总结

合集下载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
酒精
.
超声间动电疗法
➢ 治疗方法
➢ 超声声头接阴极;间动电阳极:治疗上肢时置于肩胛间区,治疗 下肢时置于腰骶区
➢ 先调节超声输出强度,再调节间动电输出至合适剂量 ➢ 固定法<0.5W/cm2、移动法0.5~1.5W/cm2 ➢ 一般治疗5~10分钟 ➢ 治疗结束时,先关间动电输出,再关超声波输出
.
➢ 目前物理治疗常用800~1000kHz
.
超声波的产生
➢ 压电效应:机械能→电能
晶体
压缩或伸长
外力
受力面上产生电荷
➢ 逆压电效应:电能→机械能
晶体
压缩或伸长
交变电场
有规律的机械振动
➢ 医用超声波主要是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其频率取决于交 变电场的频率
.
超声波的传播
➢ 传播媒介与波形 依赖介质,弹性纵波,方向性强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 作用特点
➢ 不仅能将药物透入体内,还可保持原有药物性能,治疗效果得到 加强
➢ 可将整个药物分子透入体内,所用药源较广,不限于电离和水溶 物质
➢ 不存在极化问题,无电刺激现象,不发生电灼伤,操作简便 ➢ 缺点是药物透入体内的剂量和深度不易测定
.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 治疗方法
➢ 与一般的超声疗法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就是把药物加入耦合剂中 ➢ 多采用直接治疗法 ➢ 固定法<0.5W/cm2、移动法0.5~1.5W/cm2 ➢ 治疗时间为5~10分钟 ➢ 避免使用强烈刺激皮肤及引起过敏的药物
➢ 肝脏
➢ 小剂量→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汁排出 ➢ 大剂量→对肝脏有损害作用
.
第二节 治疗技术
设备
治疗方法
超声波治疗机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

频率500~2500千赫的超声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在理疗中常用的频率一般为800~1000千赫。

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因此超声波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种特殊超声疗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的无损伤剂量疗法)两种。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波不仅用于治疗,还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及实验医学、因此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超声的发生超声波与声波的本质相同,都是物体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所形成的机械振动波。

(一)超声波的传播1.因声波是物质传播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其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在真空中则不能传播,此与光波、电磁波不同。

2.超声波向周围介质传播时,产生一种疏密的波形。

这种连续的压缩层和稀疏层交替形成的弹性波和声源振荡的方向一致,是一种弹性纵波。

由于超声波具有非常短的波长,可以聚集成狭小的发射线束而呈束状直线播散,故传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图7.3 不同频率声波的传播形式3.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波的频率无关。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液体中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为5000米/秒,人类软组织与在液体中相似,平均约为1540米/秒,人类骨组织约为3380米/秒。

声波的传播速度都随介质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气温增高1℃,声速增加0.6米/秒。

4.超声的吸收与穿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其传播距离而减弱,这说明超声能量被吸收,超声的吸收与介质的密度、粘滞性、导热性及超声的频率等有关。

超声在气体中被吸收最大,液体中被吸收较小,固体中吸收最小,在空气中的吸收系数比在水中约大一千倍。

且介质的吸收系数又与超声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因而高频超声在空气中衰减异常剧烈,所以在治疗中声头下虽是极小的空气光泡,也应避免。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三、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空化现象 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声压,当负声 压超过液体的内聚力,液体中出现细小空腔


分为稳定的空腔和暂时的空腔 稳定的空腔来回振动,周围产生单向的液体流动 (微流) 暂时的空腔破灭时产生高热、高压、发光、放电, 对机体有破坏作用

超声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可以形成干涉现象 若反射界面与声源的距离为波长的一半(两波节 或波腹间距离),或半波长的整数倍,则形成驻 波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 超声波的热作用 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超声波的 生物物理 特性

声压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介质质点在其平衡 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使介质内部发生有 节律的疏密变化,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质点稠密区—正压 稀疏区—负压 任一质点的声压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声压与超声波的频率和振幅成正比,与声阻成 反比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二、声压与声强

在人体组织中,神经组织吸收声能最多,肌肉次 之,脂肪更差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 骨组织

界面(产热较多)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二、超声波的热作用



加快组织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新陈代谢 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 降低肌张力 减轻疼痛 改善结缔组织延展性


高频超声波呈束状传播 超声声头附近的声场(近声场)声束略有会聚, 有干涉现象,声强不均匀 理论上,近声场声强的峰值是声头输出值的4倍, 实际上可达到5-10倍,甚至30倍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三、声场

近声场:声头的直径和超声波的波长决定 近声场的长度(P160 图6-5) 远声场:声强均匀,并随与声头距离增加 而逐渐衰减,传播中略有发散

超声波疗法剖析

超声波疗法剖析
超声波疗法
康复教研室 黄 鹏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20000Hz)是一种超出人耳听觉界限(1620000Hz)的声波。 利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产生治疗作用的治疗方法叫做超 声波疗法 物理治疗常用的超声波范围是800-1000kHz。 理疗中心常用范围:1M或3M 超声和次声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传播方式
反射—尽可能垂直于治疗部位表面
3、声头移动的意义—内声场不均匀性; 干涉;传播方向的局限性。 4、频率的选择 表浅部位—3MHz 较深部位—800kHz-1MHz
超声波治疗的方法
二、人体组织的特性对治疗方法的影响 1、方法的选择
固定法—部位范围小;痛点治疗 直接接触 — 表面平滑 面积较大 移动法(环式,支线往返式) 水下—手指、脚趾、踝、肘 非直接接触—不规则体表 水袋等—面部、体腔内

传播的方向与振动的方向平行。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声压、声强

声压—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 往复运动,使介质内部发生有节律的疏密变化形成的压 力变化。 质点稠密区形成正压,质点稀疏区形成负压。
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w/cm2 )。 通常的超声治疗剂量在3 w/cm2以下。
声阻:介质的密度与声速的乘积。 声阻差越大,能量损失越大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1、超声波的机械作用
介质内部有节律的疏密变化 微细按摩作用 改变细胞体积,减轻肿胀,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代 谢物质交换,改变细胞功能,提高再生能力 超声波治疗疾病的基本机制
介质质点往复运动
压力变化
超声波的生物物理特性
2、超声波的热作用—与频率、剂量、介质的物理特 性和界面有关(吸能:神经组织 〉肌肉 〉脂肪) 组织间摩擦产热 吸收声能转变为热能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 治疗过程中不得卷曲或扭转仪器导线;注 意仪器和声头的散热
• 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 闭电源后方可将声头移开
• 应注意不能用增大强度来缩短治疗时间, 也不能用延长时间来降低治疗强度
• 治疗作用特点
• 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加速对炎症过程的控制 • 解除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 • 促进支气管分泌物液化排出 • 改善通气功能 • 可节省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 头部、眼、生殖器等部位治疗时,剂量应严格把握。 •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临近部位。 • 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半年内。
• 熟悉仪器性能,定期测定超声治疗仪输出强度, 确保超声治疗的剂量准确。
• 治疗时首先将声头接触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 方能调节输出,切忌声头空载与碰撞,以防晶 体过热损坏或破裂。
超声波疗法是指频率在20kHz的机 械振动波
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 种物理治疗方法
一般常用频率为800~3000kHz
作用特点
微细按摩作用
促进物质交换, 提高细胞再生
能力
作用特点
相互摩擦产热
高热用于恶性 肿瘤的治疗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理化作用
空化作用 弥散作用 触变改变
声头、耦合剂
11.备.备好好耦合耦剂合与剂清与洁皮清肤洁的皮软纸肤的软纸
2.检查机器导线、电源开关、按键旋钮在正常 位置 3.患者充3.分患者暴充露分治暴疗露治部疗位部,位,均源匀,涂将上声头耦置合于剂治疗,部位 接通电源,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 4型.打、开输超出4.声强打开波度超治和声疗治波仪治疗疗开时仪关间开,关,选选择择输输出出波波形形和的治疗类时间 5源.治疗结5.束治疗后结,束将后超,将声超输声出输出调调回回零零位位,,关关闭闭电源电 6.拭去声6.头拭去和声皮头肤和上皮肤的上接的触接触剂剂,,再再用用温温热热毛毛肤,巾用擦75% 净皮肤,的用酒精75棉%球的擦酒拭消精毒棉声球头擦拭消毒声头

超声波疗法总结精品PPT课件

超声波疗法总结精品PPT课件
疗程:一般治疗6~10次为一疗程,慢性病 10~15次,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周~ 2周。如需治疗3~4疗程者,则第2疗程以后 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固定法
此法用于痛点、穴位、神经根和病变很小部 位的超声治疗
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 治疗剂量宜小,常用超声强度为0.1 W/cm2~
0.5W/cm2,其最大量约为移动法的三分之一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多媒体光盘
主 审:毛容秋 主 编:杨 霖 副主编:张艳明
第七章
杨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千赫兹)以上,不能引起 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是应用超声波作 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常有复合疗法
超声-电疗法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大剂量超声治疗法
外科疾病 内科疾病 神经科疾病
外科疾病适应证
损伤 软组织扭、挫伤、神经挫伤、癍痕组织、 注射后硬结、冻伤及冻疮等。
劳损 腰肌劳损、腰骶劳损与骶髂劳损等 感染 急性乳腺炎、肢体溃疡等 颈、肩、腰、腿痛等以及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分为稳态空化与瞬间空化
瞬间空化易使处于空化附近的细胞等生物体组织受到严 重的损伤
空化作用需要高声强及较低的频率,机体在800kHz 频率以上的超声波作用下发生空化的现象极少,故在 常规理疗中意义不大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对骨骼的作用 对肌肉及结缔组织的作用 对皮肤的作用
超声波常用治疗强度一般小于3 W/ cm2,可分为3种 剂量:0.1W/cm2~1 W/cm2为小剂量;1 W/cm2~2 W/cm2为中等剂量;2 W/cm2~3 W/cm2为大剂量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3.多发性血管硬化、血栓性静脉炎。 4.化脓性炎症、急性败血症、持续性高热。
临床应用:禁忌证
5.恶性肿瘤(超声治癌技术除外)。 6.孕妇的下腹部、小儿骨骺部禁用。 7.头部、眼、生殖器等部位治疗时,剂量应严格把握。 8.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临近部位。 9.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半年内。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6 时间选择
临床应用:适应证
• 神经性疼痛 • 软组织损伤 • 骨关节病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眼科疾病 •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其他
临床应用:禁忌证
1.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支气管扩张、出血倾 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
2.心绞痛、心力衰竭、安装心脏起搏器、心 脏支架者;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交感神经节 及迷走神经部位。
④治疗时间:5min~10min,可酌情延长如面积大可增 时间。
⑤治疗结束时,将输出调回“0”位,关闭电源,取出声 头。
⑥6~10次为一疗程,可酌情调整。
特别注意
1. 声头不能空载
2. 声头垂直对准治疗部位
3. 声头要移动(速度2~3cm/s)
4. 原因 播范围
①声场内声强不均匀 ②人体组织处于近声场,声强不匀 ③驻波的影响使局部声强难衡量 ④治疗范围大可能超出了直线传
辐助设备:
水槽、水袋、漏斗、其他(反射器、 凹镜、透镜、声头接管)
治疗方法:水下法
• 优点:声波能垂直且能倾斜成束状辐射,且超 声波传导完善
• 适用的治疗部位: 表面形状不规则 有局部剧痛 不能直接接触
治疗方法:水下法
• 操作方法: ①将声头与治疗部位浸入36 ℃~38℃温热水中,
声头距治疗部位1cm~5cm。 ②接通电源,调节治疗时间及输出剂量,声头作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注意事项



熟悉仪器性能,定期测定超声治疗仪输出强 度,确保超声治疗的剂量准确; 治疗时首先将声头接触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 方能调节输出,切忌声头空载与碰撞,以防 晶体过热损坏或破裂; 治疗中声头应紧贴皮肤,不得留有任何细微 空隙;移动法治疗时勿停止不动,以免引起 疼痛反应;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紧密观察患者反应以及仪器的工 作状态,如治疗部位过热或疼痛,应暂停治 疗,找出原因,予以处理; 水袋法与水下法治疗时,应采用温开水缓慢 灌入,水中及皮肤上不得有气泡; 进行胃肠治疗时,治疗前患者应饮温开水 300ml左右,坐位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不得卷曲或扭转仪器导线;注意 仪器和声头的散热; 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闭 电源后方可将声头移开; 应注意不能用增大强度来缩短治疗时间,也 不能用延长时间来降低治疗强度。
[附]处方举例:



超声波 移动法,连续式0.8W/cm2或脉冲式 1-1.5W/cm2,疤痕,粘连部位,6-10分钟, 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 增生性疤痕,注射后硬结,局限性 硬皮症。 超声波:水枕法,移动法,连续式,0.4- 1.0W/cm2或脉冲式0.4-1.5W/cm2,病损区5 -8分钟,每日一次,6-12次为一疗程。
空气>液体>固体
超声波的生理特性

机械作用:介质内部节律的疏密变化及压力 变化,对人体组织产生细微的按摩作用—— 最基本机制。 改善缺氧 渗透性大 促组织再生 延长软化结缔组织 松解粘连
细胞学变化
热作用和空化作用

热作用:机体吸收声能产热;影响超声产热 大小的因素与超声的剂量、频率及介质有关; 在人体组织中,神经组织吸收声能最多,肌 肉次之,脂肪更少。超声波产生的热将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血管意外后遗偏 瘫、癫痫、器质性痴呆、脑外伤、蛛网膜炎、 急性脊髓炎 周围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幻肢痛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如雷诺病和红斑性肢痛 症 儿科疾病 支气管肺炎、消化不良、遗尿症、 夜尿症等
皮肤科疾病
带状疱疹、瘙痒症、荨麻疹、
在高频电压作用下,声头内压电晶体的厚薄发生规律 性的变化,引起机械振动,产生超声波 常用频率有0.8MHz、1MHz、3.2MHz 声头直径有1cm、2cm、5cm等多种

连续超声波 在治疗过程中,声头连续不断地辐射出 声能作用于机体,此作用均匀,产热效应较大。 脉冲超声波 在治疗过程中,声头间断地辐射出声能 作用于机体,通断比有1:2、1:5、1:10、1:20 等。此作用产热效应较小,既可减少在较大治疗强度 超声辐射下所引起的组织过热危险,又可充分发挥超 声波的机械效应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 关
超声波的传播距离与其频率和介质有关。频率愈高传 播距离愈近,频率愈低则传播愈远 散射与束射,反射、折射与聚焦的特性

超声波的声场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空间范围,即介质受到超声振 动能作用的区域称为超声声场 超声的频率高,具有与光线相似的束射特性,接近声 头的一段为平行的射束,称之为近场区;随后射束开 始扩散,称之为远场区

一般常用频率为800kHz~1000kHz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超声波治疗有 常规剂量治疗法、综合治疗法、大剂量治疗法三种


超声波常用治疗强度一般小于3 W/ cm2,可分为3 种剂量:0.1W/cm2~1 W/cm2为小剂量;1 W/cm2~2 W/cm2为中等剂量;2 W/cm2~3
对酶活性、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对自由基的影响


生理作用


机械作用 温热作用 理化作用
机械作用

超声振动对人体发生的机械作用,使组织质点交替地 压缩和伸张产生正压和负压的波动(即压力差),从 而使组织细胞发生容积和运动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较 强的细胞浆运动,并刺激半透膜的弥散过程,这种现 象被称为超声波对组织的“细胞按摩”或“微细按摩” 作用
治疗过程中紧密观察患者反应以及仪器的工
作状态,如治疗部位过热或疼痛,应暂停治 疗 进行胃肠治疗时,治疗前患者应饮温开水 300ml左右,坐位进行治疗 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出部位治疗时,超 声强度宜<0.5W/cm2
超声药物透入时,禁用患者过敏和对声头有
腐蚀性的药物,慎用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 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 闭电源后方可将声头移开,并将声头清洁后 放置于安全稳定的支架上,防止声头跌落 应注意不能用增大强度来缩短治疗时间,也 不能用延长时间来降低治疗强度



超声-电疗法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大剂量超声治疗法
外科疾病 内科疾病 神经科疾病

外科疾病适应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损伤
软组织扭、挫伤、神经挫伤、癍痕组织、 注射后硬结、冻伤及冻疮等。 劳损 腰肌劳损、腰骶劳损与骶髂劳损等 感染 急性乳腺炎、肢体溃疡等 颈、肩、腰、腿痛等以及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所致疼痛 腱鞘疾病(狭窄或囊肿)等


研究超声波对机体组织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使用 强度、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科学,构 成超声治疗学
连续超声波和脉冲超声波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的声场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可在固体、气体、液体 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一种疏密交替的波形
动,一般为2cm/s~3cm/s 治疗剂量:常用0.5 W/cm2~2.0W/cm2的小 剂量和中等剂量,头部可选用脉冲超声,输 出强度由0.75 W/cm2~1 W/cm2逐渐增至 1.5 W/ cm2;眼部治疗用脉冲超声,输出强 度0.5 W/cm2~0.75W/cm2
移动法
每次治疗时间5min~10min,大面积移动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多媒体光盘
主 审:毛容秋 主 编:杨 霖 副主编:张艳明 陈 轶
第七章
杨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千赫兹)以上,不能引起 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是应用超声波 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声压与声强

声压:即声能的压力,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强 与没有声波传播时的静压强之差

声强:声强代表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即在每秒钟 内垂直通过介质中1cm2面积的能量,单位为W,用 W/ cm2(瓦/平方厘米)作为治疗剂量单位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超声频率的影响


生物组织成分的影响

生化作用
固定法
每次治疗时间3min~5min 注意:固定法容易在不同组织的分界面上产
生强烈的温热作用及骨膜疼痛反应,治疗时 如果出现治疗部位过热或疼痛,应移动声头 或降低强度,避免发生灼伤
将超声治疗与其它物理因子或化学治疗技术相结合, 共同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从而达到比单一治疗更 好的疗效,这种联合方法称为超声综合治疗法 常有复合疗法
外科疾病适应证
周围血管和淋巴循环系统疾病:静脉炎、深
静脉血栓、淋巴水肿、血肿机化、血管功能 性疾病等 骨关节病 四肢慢性关节炎,脊椎、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 骨折,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炎,附 睾淤积症,阴茎硬结,尿潴留等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消化系统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 经官能症、习惯性便秘、胆囊炎 循环系统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病等
温热作用

超声波作用于机体可产生热,这种“内生热”的形成, 主要是组织吸收声能的结果 影响超声产热量大小的因素主要与超声剂量、频率及 介质性质有关


生物组织的动力学粘滞性愈高,半价层愈小,吸收能 量愈多,产热愈多。同种剂量下,骨与结缔组织产热 最多,脂肪与血液最少
空化作用
超声作用下的空化是指超声所致介质中气体或充气空 隙形成、发展和波动的动力学过程 分为稳态空化与瞬间空化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其邻近区域 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随后的半年内 恶性肿瘤(超声治癌技术除外) 孕妇的下腹部和腰骶部、小儿骨骺部禁用 头部、眼、生殖器等部位治疗时,剂量应严格
把握
定期测定超声治疗仪输出强度,确保超声治
疗的剂量准确 治疗时声头必须通过接触剂紧密接触皮肤或 浸入水中,方能调节输出,切忌声头空载与 碰撞,以防晶体过热损坏或破裂 接触剂应涂布均匀,声头应紧贴皮肤,治疗 时,不得留有任何细微间隙

瞬间空化易使处于空化附近的细胞等生物体组织受到严 重的损伤
空化作用需要高声强及较低的频率,机体在800kHz 频率以上的超声波作用下发生空化的现象极少,故在 常规理疗中意义不大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对骨骼的作用 对肌肉及结缔组织的作用 对皮肤的作用
对眼的作用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其他系统
W/cm2为大剂量

主要治疗方法有直接治疗法和间接治疗法
治疗方法






强度等级
连续式 W/cm2

0.1~0.2

0.3~0.4

0.5~0.6

0.5~0.8

1~1.2

1.2~2
脉冲式
W/cm2
0.3~0.4
0.5~0.7
0.8~1.0
1.0~1.5
1.5~2
2~2.5
移动法
治疗中声头在治疗部位作缓慢往返或回旋移
可适当延长至10min~20min 疗程:一般治疗6~10次为一疗程,慢性病 10~15次,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 周~2周。如需治疗3~4疗程者,则第2疗程 以后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固定法
此法用于痛点、穴位、神经根和病变很小部
位的超声治疗 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 治疗剂量宜小,常用超声强度为0.1 W/cm2~0.5W/cm2,其最大量约为移动法 的三分之一
硬皮病等 眼科疾病 睑板腺囊肿、外伤性白内障、中 心性视网膜炎、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网 膜病变 耳鼻喉科疾病 鼻窦炎、扁桃体炎、乳突炎、 咽喉炎、以及耳聋、耳鸣、耳硬化症等
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支气管扩张 化脓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急性败血症、持
续性高热、多发性血管硬化 出血倾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体质极度虚弱 者 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交感神经节及迷走神经部 位、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 心脏支架者、严重心脏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