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路遥的《姐姐》

合集下载

论路遥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_郑乃勇

论路遥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_郑乃勇

路遥作为 1980 年代的作家, 在读者中的影响相当深 长期以来, 学界对其态度颇为复杂, 以至形成了 远。然而, “路遥现象 ” 。 近年来, 人们所说的 随着“八十年代文学研 热潮的兴起, 路遥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 路遥被当做是 究” “浮躁、 ; 另一方面, 功利、 犬儒时代的文学圣徒 ” 路遥文学 中的各种问题也不断被挖掘。对路遥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 然而, 可以肯定的 史地位的判断显然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路遥是这样一位作家, 是 他非常真实地、 没有任何逃避地 并为此付出了 参与到了 1980 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中, 一位严肃作家应有的力量 ” 。 路遥小说“八十年代 ” 的历 个人主义意识作为 1980 年代现 史痕迹是一个复杂的存在, 显然可以作为我们观察路遥独特性 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其意义的视点。

说始终或隐或显地弥漫着一种鲜明的个人意识, 只不过路 遥小说中的个人意识观念较为复杂, 其中混杂着对个人价 , 值的肯定与质疑, 是一种“反个人的个人主义 ” 充满了复 杂的张力。 1980 年代初期文学中的个人主义话语与 1980 年代社 会思想层面上的个人主义思潮是互动的, 社会思潮层面的 文学中的个 个人主义思想启动了文学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人主义话语又推动社会层面上的个人主义思潮。 在 1980 《中国青年》 “潘晓 ” 年第 5 期的 上刊载了一封来信, 署名 的 “个人” 叙事者从 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面临的困境, 从而 引起了一场全 国 性 的 关 于 人 生 观 的 讨 论 。 而 路 遥 的《人 生》 最初发表于 1982 年, 正是在“潘晓讨论 ” 最为热烈的时 甚至可以说路遥正是用他的作品参与了当时关于人生 期, , 《人生》 观的大讨论。不仅如此 发表后, 社会又围绕该作品 “个人奋斗 ” 出现了一股相当热烈的关于 的讨论。 事实上, 1980 年代初期文学中的个人主义叙事, 路遥并不是孤立的 《十月》 存在。早在 1979 年第 3 期的 杂志上, 就发表了白桦 《苦恋》 , 1981 年将其改编成电影《太阳和人 》 , 的 随后因作 品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话语而遭受批判。 张辛欣的《在同一 个地平线上》 发表于 1981 年的《收获 》 杂志 一 瞥 · 当 代 文 坛 ·2016 . 1

一篇路遥研究的重要遗文

一篇路遥研究的重要遗文

时,怀里头揣着一角五分钱,步行了 200 多里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86
南方文坛
2022.1
Southern Cultural Forum
路,只吃了一顿饭。这就是用一角钱买了两碗
写的书。”只见我父亲在纸上摸了摸说:“你受
我面前从不流眼泪的一个儿子,这多年,也受了
《平凡的世界》 第三部,我们一起去太原找作
不少的苦,今天你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不然
家郑义,有要事商谈。顺路回到家里,(路
遥) 指着厚厚的 10 本稿纸说:“爸爸,这是我
会病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我的连他自己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挂,也在路遥的创作之中经常出现并作为他写作的
都曾用大段的文字表示过对他的赞美。路遥说:
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
难尽的历程,我们一母同胞,情同手足,但我
向他讲了我的不成熟想法,想把 《路遥在最后
们兄弟也有任何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我知
的日子》 改编成电视片,争取在路遥去世一周
他知,(真实的内容、真谛、原因) 这是常人
年时播出……而我的任务,不仅要承担 《路
难以理解的矛盾冲撞。
遥》 电视片的撰稿,还要筹措拍摄经费,如果
经费落实不到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①
我们兄弟俩曾是我父亲精神和物质上的
左右大将,现在我只能 (用富兰克林·罗斯福
的一段话) 对他说,亲爱的哥哥,(虽然上帝
安排你先走一步,那你就去吧!等我办完我应
该办的事后) 自然,上帝为你安排的宴席让你
先走一步,那你就先走吧。我深信那里还有很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

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精选《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路遥小说《人生》读书笔记品读路遥小说中的几个平凡女性文学作品既表达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真实地反映着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

《人生》中的刘巧英,《平凡的世界》中的侯玉英、郝红梅,《黄叶在秋风中飘零》中的刘丽英,她们虽然没有刘巧珍、田晓霞、卢若琴这些人物形象光彩夺目、令人神往,但她们却是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存在,其所作所为也是世上大多数人的缩影。

如果忽视了她们,也就忽视了现实世界,我们的思想也就脱离地球而进入了虚无缥缈的人间幻境。

所以说,品读路遥小说,万万不可忽略这些实实在在的平凡普通人。

刘巧英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基本上写了一个叫高家村的一群人的故事。

这个村里有两个能人,大能人叫高明楼,是村支书;二能人叫刘立本,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

刘立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刘巧英,嫁给了支书高明楼家的大儿子,这本身就是“强强联手”与“门当户对”,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婚姻的规则,是人人羡慕的好姻缘。

可见巧英虽然没文化,但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生活过得踏踏实实又平平常常,她没有大妹巧珍那种精神追求,也没有小妹巧玲那样知书达理,她就是那种平凡世界中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刘巧英在《人生》中的故事,主要是在高加林抛弃巧珍后的一些表现。

当妹妹巧珍被人遗弃后,作为姐姐的她,过来陪伴妹妹,劝她吃饭,和她一起流泪,这就是大多数弱者对待不公平最平实的表达方式。

但当高加林被公家开除回村里的消息传来时,巧英马上幸灾乐祸,准备在高加林灰溜溜回村里时,把这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狠狠地奚落一番。

后来在妹妹巧珍的苦劝下,才改变了主意。

书中这样写到:“善良的品格和对不幸妹妹的巨大同情心,使得巧英一下子心软了。

”比起巧珍的善良、巧玲的冷静,人们看《人生》时,一定不喜欢巧英,说她心胸狭窄,说她没有修养,但她就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解读路遥及作品

解读路遥及作品
曾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 《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 两首诗歌。初试牛刀,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 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知名度越 来越高。 1980年,他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创作风格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 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 带着‘城市味’的人”,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 农村生活; 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 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 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 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 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2019/1/8
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是纠结。他的那种难以言说 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 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 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 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 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 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她脸 上刷刷地淌着。 回到土地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 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 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 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 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 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 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 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创作生涯
内容简介:
回到土地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 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 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 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 ,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 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 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 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 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 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 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人物简介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 岁。

人物生平路遥1949 年12 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 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 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

1973 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

1970 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 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

1992 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 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 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特点折叠作品思想在作者笔下,生存环境的悲苦不仅仅是生计问题,更有发展空间的种种限制。

实际上,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坚毅品格更是在不断追求发展的奋斗过程中日臻完美的。

写苦难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

苦难越深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难能可贵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安排孙家兄弟俩齐头并进又相互映衬,其兄孙少安13 岁就辍学回家务农,后办砖厂起家致富;其弟孙少平求学、教书,后出外打工、挖煤。

通过他们两条人生之道的曲折延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存际遇,其重点又是突出孙少平外出谋生的艰难。

[2] 路遥通过进城故事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思考。

路遥小说与陕北民歌精神主题[权威资料]

路遥小说与陕北民歌精神主题[权威资料]

路遥小说与陕北民歌精神主题路遥,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当代作家,已经离开我们有二十多年了。

但他的作品仍然深深震撼着亿万读者的心,激发着读者内心深处火热的生命激情。

他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与路遥独特的精神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路遥的精神气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又有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但是作为影响路遥精神气质的原初因素――陕北民间文化,对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陕北文化精华的艺术体现,深深影响路遥艺术气质的形成和他的小说创作。

陕北民歌包括信天游、民歌小调、秧歌调、酒曲和部分风俗歌曲,其中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特别。

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陕北民歌真实朴素地记录陕北人民的生活命运、向往追求。

在陕北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陕北人以一种近乎悲壮苍凉的率直和大方来充分表达内心最真诚的感觉,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情感的宣泄。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用心谱写出来的艺术。

路遥“对陕北有着无限深情,无限挚爱那一块贫瘠而抚养他长大的土地,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以及一草一木,像儿子眷恋母亲似的……”,“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写陕北、歌颂陕北”,所以说,陕北成就了路遥这个著名作家。

他之所以对陕北如此热爱,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

陕北这个特殊地区有它特殊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路遥从小生活其中,耳濡目染,受到彻里彻外的深刻影响,陕北文化溶化成他的血肉,决定了他的心性,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

陕北文化是路遥文化意识的根与源。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已深深融入路遥的心灵深处。

“路遥心情舒畅时,常哼几支陕北民歌,粗犷地道,颇富感染力。

我至今仍不时在眼前浮现出路遥唱陕北民歌时悠哉游哉的那份自得其乐!” 在封闭落后的陕北农村成长起来的路遥“从小浸泡在陕北民歌的海洋之中,可以说,一直埋藏在他心里的音乐,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和艺术修养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

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

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5篇)当看了路遥的人生之后,心情有点沉重,有时候真的觉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读路遥《人生》有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读路遥《人生》有感(篇1)《人生》这部小说讲的是当时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通过读书离开了农村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当民办老师,结果被顶替,只能去种地,这个时候碰到本村的姑娘刘巧珍,人长的漂亮又好虽然不识字可对他一见倾心,高加林也挺有好感,但通过机会他又到了县城去工作碰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她同样也对高加林有所爱慕,在高加林眼里她跟刘巧珍一对比更是符合他的爱情标准,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并拒绝了刘巧珍,刘巧珍接受了这个结果但心里对他的心意却不变。

高加林在县城的工作刚刚有所稳定,却有被人举报而丢失高加林失意的回到农村,以为会被村里人看笑话结果村里人都很安慰他,而且刘巧珍虽然已经结婚还帮着他去给他安排一个小学教师的工作。

高加林此时真是百感交集,从德顺爷爷那里得到人生的无奈和真谛放声大哭!这部小说,当你看完时就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尤其是当几年以后再看一遍,这就像是感觉描述是当初的自己,甜蜜和苦涩的爱情,波折不停的事业,命运的转折,激荡的人生。

所以也只有象路遥这样的大咖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才能写出这样让人如身临其境,代入感这么强的作品。

读路遥《人生》有感(篇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通过讲述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示如何走错人生这条路。

仅以此爱情故事告诫人们,做人不能忘本。

“万事皆有定数,福祸皆因果”。

高加林错误的认知注定了他要承担无知带来的恶果。

在人生风光无限的时候,高加林迷失了自我,在物欲横流中忘记了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高加林三代贫农,父母以种地为生,在落魄潦倒的时候,巧珍给了他自信,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骄傲的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恋爱关系。

在高加林以非正规手段获取国家公职人这个职位后,他的才能获得了极大的展示,此时的他开始心浮气躁得意忘形了。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12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12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12篇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1路遥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个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读罢全书我真切感受到:写作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实的生活经历做积淀;写长篇小说更不是说写就写的。

路遥写《平》用了四年的时间观察体验构思整理然而又岂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为他是黄土地的儿子又对生活有着执着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写出这些亲切淳朴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写到的"其间包含着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误包含着劳动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

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

至此我也就可以对我的青年时代投去最后一瞥从而和它永远告别了"。

他的作品真不愧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平》讲述的是黄土高原上一个穷苦农村在1975—1985这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特别是在改革这个大时代中各色人等的农民家庭的变化以及这许多家庭中的青年男女们的亲情友情爱情。

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气魄表现了众多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家的故事都编排得有情有味耐人寻味。

当然这里面也相对的对主人公着墨较多青年中我们熟知并深深喜爱着追求高昂人生的孙少平和田晓霞立足物质生活的孙少安贺秀莲执着爱情的田润叶李向前看似小孩其实已会独立思考的田润生还有虽然犯过错误受过重创却仍心地善良的郝红梅对待朋友细致入微肝胆相照的金波天资聪慧的兰香......老一辈中朴实敦厚的孙玉厚为了革命不顾一切的孙玉亭有头脑有干劲的田福军......还有的角色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如二流子王满银跛女子侯玉英。

作者笔下众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平凡的.生活中小人物他们的生活也都是很平凡的种地挖煤建砖厂挖鱼塘都是农民从事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职业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农民的艰辛。

我相信像我这样年龄的女生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和我一样为《平》中的爱情所感动。

在《平》史诗般壮阔的长卷中爱情这一美丽的词儿充满了瑰丽的芬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路遥的《姐姐》
慢慢发现了路遥笔下的爱情总是让人感慨万分,是真实,是虚幻,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慢慢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什么才是爱,理想化的爱情存在吗?
姐姐在高立民最困难的时候,用爱用行动帮助了他,可当高立民成为大学生后,成了高干的以后,明显的差距就摆在了他们面前,坚贞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为什么会显得如此脆弱,他提出了分手,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另一位高干的女儿交往。

这是一个很值得反省的问题。

到底是爱情违背了现实,还是现实违背了爱情,这两个看似没有一点关联的字眼却结合的这么紧密。

现实诸多的因素,总是为爱情设碍,不能让它坚实地走下去。

金钱、利益、地位以及父母、朋友,外在的因素到底能不能决定爱情,我从未没有过多思考过外在因素,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在我自己的爱情观里,起决定性因素当然是两个情侣本身,外在的任何因素也只能是个意见,是个参考,两个人要是自己都不能肯定地走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有点外在的因素,这场爱情就会彻底瓦解。

在内心深处的地方,住着很多不同的自己,各种形式的,当开心稍微懈怠时,痛苦就会抢占上风,让整个人陷入安静,甚至自闭。

身边总是听到很多情侣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而永远的分手。

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听取外在因素的教导,进而去伤害自己心爱的人和深爱自己的人,到底这个社会怎么了,连爱情这种美好的东西也总是会被披上利益的伪装,我们活的知识利益吗?那是不是活的太过于虚假,真实与虚无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我做人的一个很大的标准,绝不做后悔的事,即使做了,那就别提后悔二字,没资本更没资格,要是后悔的话就别去做,人生短吗?人生长吗?整天活在痛苦里,活在后悔里,那将是多么狼狈的一生。

美好总是短暂的,短暂的不能很好的去把握。

可我们往往还是那样,失去了想起了以前的美好,感伤失去带来的后果,这不值,路是我们自己的,所做的任何抉择只是那么简单,别人的所有建议只是别人的,永远也不能成为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我真的很看得起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那是一种骄傲。

当问题出现时,好好审视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好的办法解决的话,那当然最好了,要是不可以,自己一定要权衡好属于你的利弊。

好多人不喜欢我总用人生这个词来说事,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这么些年刊的总是些深沉的书,铸造了我性格,我也无法改变。

男人,就要有男人的大气;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温柔。

我只希望我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不会变成一个人的承担,我不想违背自己的爱情观-同享苦甘,同享快乐。

爱之所以这样,因为她本质就是承担责任,而且是两人的。

猪,我们的爱一定要坚持到底,加油吧!
2010.11.19日刊,11.20写
海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