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物流顽症之一: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

合集下载

物流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儿

物流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儿

物流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儿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从产品制造到产品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

而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环节,即商品从配送中心运输到最终目的地的最后一段路程,通常被认为是整个物流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环节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物流最后一公里往往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本文将对物流最后一公里堵在哪儿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路况拥堵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物流配送车辆在最后一公里可能面临交通堵塞和路段限制的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的狭窄和车流量增加,交通拥堵往往会导致物流配送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物流效率。

2. 地址不准确不准确的地址信息是物流最后一公里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存在客户提供错误或模糊的地址,或者地址缺乏详细的标识和指引。

这会导致物流车辆无法准确找到目的地,增加配送时间,并且可能造成误送或遗漏。

3. 客户不在家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客户不在家是常见的情况。

当物流车辆到达目的地时,客户可能外出或不在家,这就需要进行二次配送或与客户进行联络重新安排配送时间,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4. 安全问题物流行业涉及到大量商品和货物的运输,其中一部分是有价值的物品。

在最后一公里,安全问题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盗窃、货物损坏等安全问题常常发生,这对物流企业和客户都会造成损失。

5. 交付时间窗口限制许多客户对物流配送时间有明确要求,例如商店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接收货物,或者个人需要在工作日非常忙碌的时间段之前接收货物。

如果物流企业无法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窗口提供服务,客户可能会选择其他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

6. 缺乏配送网络在某些偏远地区或新兴市场,物流配送网络可能相对薄弱或不完善。

这会导致物流企业在最后一公里面临物流设施和线路覆盖的限制,难以提供及时和稳定的物流服务。

7. 环境保护要求如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

物流配送车辆的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一直是环保方面的挑战。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快速送货的需求不断增长,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配送效率低、交通拥堵、配送成本高等方面。

如何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货物从配送中心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段距离,是整个物流链条中最具挑战性和成本最高的一环。

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配送效率低:由于配送范围广、订单量大、配送路线复杂,使得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较低,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影响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的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交通拥堵不仅延长了配送时间,也增加了配送成本。

(3)配送成本高: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车辆、燃料等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和燃料成本的不断上涨,配送成本也相应提高。

2. 解决方案针对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智能化配送管理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配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配送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提高配送效率。

智能化配送管理系统可以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调整,减少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配送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接收配送任务,使得配送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

(2)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物流最后一公里中,可以尝试将公路运输与最后一段的城市配送相结合,通过铁路或水路运输先将货物送到城市边缘再进行配送,以减少城市内的交通拥堵和成本支出。

(3)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优化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可以在城市中心设立多个配送中心,将货物先进行批量分拣和汇集,再由配送车辆分别派送到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手中,以减少配送半径和提高配送效率。

物流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解决对策

物流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解决对策

物流行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解决对策一、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最后一公里配送。

这个环节通常指产品从仓库到买家手中所需的最后一段距离,是整个供应链中成本高昂且复杂度较大的部分。

本文将讨论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最后一公里问题面临的挑战1. 运输效率低由于市区交通拥堵和人口密集等因素影响,货车往返于各种不同地形之间变得困难。

交通阻塞会导致配送延误甚至失败,同时也浪费了公司大量时间和资源。

2. 配送成本高相比起长途运输,短距离内仓储、装卸及人员工资等成本更高,并且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减少开销。

此外,在城市环境下还面临停车位难以找到和限制时间窗口等挑战。

3. 末端派送困难在城市居民区交通拥堵的背景下,找到收货人所在地、确保安全送达且获得签字等都是末端派送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许多居民还在白天上班,无法为包裹签收。

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对策1. 使用技术创新物流行业可以通过引入技术创新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配送成本。

例如,使用无人机或自动驾驶车辆实现配送,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开销,还能够规避城市交通拥堵。

此外,在线购买者可以通过APP追踪物流状态,并预约适合他们时间的配送窗口。

2. 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是另一个改进最后一公里派送的可行办法。

通过与当地快递公司或网点建立合作关系,物流企业可以将货物集中于区域性仓库,并利用这些网络优势进行更高效且廉价的派件服务。

3. 增加自取点增设自取点也是缓解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法之一。

物流供应链公司可以在居民住宅附近设置便利店、超市或自动贩卖机等自取点,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方便的取货方式,并且减少末端派送难度。

4. 加强社区合作与当地居民社区合作,利用其配送员资源和熟悉路况优势。

物流企业可以与小区楼盘、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为他们提供一定利益和便利条件来增加配送效率。

聚焦物流顽症--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

聚焦物流顽症--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

聚焦物流顽症--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聚焦物流顽症----物流堵在进城最后一公里小组成员:一、背景概述所谓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从批发到零售的最后环节。

已经有很多数据能证明“最后一公里”不仅会增加运输产品成本,而且运输路径曲折、繁琐,降低了运输效率。

比如,据北京媒体调查显示,“最后一公里”菜价涨了五成;再如,据央视调查显示,西葫芦从批发到零售价格上涨20倍。

可见,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势必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方法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涉及产品总批发、运输、再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

下面以北京为例,蔬菜在新发地市场总批发,运输到四环内的蔬菜市场再批发,然后才能进入各个社区蔬菜市场零售,其他城市也是如此曲折。

这中间不仅浪费时间,增加客户的等到时间;货物在不断的转移过程中,难免造成货损;同时,货物在转移的过程中还要面临更多的费用,主要包括:进场费、搬运费、摊位费、水电费以及各种罚款等。

以蔬菜物流为例,简单介绍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现状。

因为运输蔬菜车辆的大部分都是人货混装的面包车,按照北京市交管部门的规定,人货混装的车辆是不允许上路的,为了躲避交警他们只能在夜里12点半到凌晨6点之间上路,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跑新发地买菜的。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菜市场附近,不足200米的道路两旁,停靠着数百辆小面包车。

那些车窗户上都贴了黑膜,车厢内所有的座椅也被拆掉了。

这些车都是专门用来拉菜的。

从四环内的市场再到社区菜场,又增加了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等。

在北京一个社区卖菜的杨大姐说,她的菜摊每个月的各项费用总计达到1500元,这些最终都摊进了菜价。

北京市物流协会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

山东菜贩的卡车开不进城,北京社区里的菜贩的小面包车不敢开出城,所以西葫芦从产地到社区市场,价格涨了20倍,进城最后一公里的费用比前面1000公里的。

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

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

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原因和解决对策班级:09物流(1)班姓名:罗斌学号: 20210405075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可是物流却往往堵在最后一公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是这个现象的主要因素。

而为什么物流在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会如此的高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许多大城市,基本上都对承载物流的货运汽车进行严格的限制通行策略。

这些货车限行政策,直接导致“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的加倍上升。

这既包括货车违反限行规定的罚款,也包括以小型客车和的士代替货车之后大量增加的运输成本。

特别是以小客车代替大货车运货进城,这一举措既会导致新增车辆和排污的成倍翻番,又会使城市的交通更拥堵、污染更严重。

以上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出现,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呢?下面就是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1)政府部门应该取消对货运汽车的限制策略。

根据相关的调查,在许多国家人员密集、交通管理严格的大城市,却并没有“限制物流货车”一说。

所以,这一限制策略的取消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

(2)加大投入,完善市区的交通运输,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所以会采取这些严格限制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市区交通严重拥堵这一现象。

(3)政府放宽策略,加大对其的发展支持,如实行补贴等鼓励措施。

政府的策略对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决定性,政府的支持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大大降低物流在最后一公里的运营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

“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现实,对城市交通和物流行业都是一种考验。

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关系着我国的民生和各种经济发展。

我们也只有解决“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这一问题,才能降低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

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

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消费者对服务的追求,物流配送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猛。

然而,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文将从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问题定义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指的是货物从仓库或配送中心运输到客户最终收货地的这一段距离。

通常情况下,这段距离相对较短,但却是整个物流配送流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一环。

主要表现为配送时间长、配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等问题。

二、影响因素1.城市交通拥堵:快递车辆在城市中往往面临交通拥堵的困扰,导致物流配送速度变慢,甚至出现延误现象。

2.配送路线规划不合理:配送员在面临多个送货地点时,路线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时间浪费、里程增加,进而影响配送效率。

3.配送员短缺:物流配送行业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中人口密度大、订单量大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快速配送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1.智能配送路线规划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实时交通数据,为配送员提供最优路线规划方案,减少时间浪费和里程增加。

2.多元化配送方式:除了传统的快递车辆外,可以引入新的配送方式,比如使用电动车、无人机等,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3.共享配送模式:通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将多家商家的货物集中配送,减少冗余配送环节,达到资源共享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4.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在城市中建立更多的终端配送中心,缩短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减少快递车辆进入市区的需求,从而降低交通拥堵问题。

5.提升配送员素质和培训:加强对配送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

总结: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物流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通过智能化的路线规划系统、多元化的配送方式、共享配送模式、优化配送网络和配送员的培训等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改善用户的物流体验。

什么是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货物从仓库或配送中心运输到最终目的地的最后一段路程。

在整个物流链条中,最后一公里是最关键和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挑战1.1 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的情况下,货物的送达效率受到限制,不仅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营效果,还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1.2 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由于配送距离短、订单量少,导致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物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了成本压力。

1.3 安全问题:最后一公里常常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容易出现货物丢失、损坏以及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

二、解决物流管理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案2.1 合理规划路线: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合理规划送货路线,避开拥堵路段,优化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效率。

2.2 建立智能配送网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配送网络,实现货物追踪、动态调度和智能仓储等功能,提高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2.3 推行共享配送模式:借鉴共享经济的理念,推行共享配送模式,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其他合作伙伴可以共享配送资源,减少物流成本,并提高送货效率。

2.4 引入无人机和无人车技术: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等新技术,可以在交通密集区域进行快速配送,减少交通拥堵对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影响,提高运输效率。

2.5 推动政府参与:政府应加大对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物流企业应对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策略3.1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企业可以在城市各个地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实现货物集中配送,降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和时间。

3.2 利用新兴技术:物流企业应积极引入新兴技术,例如无人机、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于快速配送服务的需求增加,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日益突显。

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从最近的配送中心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段距离。

由于这段距离通常较短,但却是整个配送过程中最关键和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因此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提高整体物流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拥堵、停车困难、配送时间窗口、配送点不固定、配送人员短缺、配送成本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利用技术手段优化配送路径和时间窗口安排。

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物流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交通状况和订单量,合理规划配送路径和时间窗口,减少交通拥堵和等待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可以通过短信或APP等方式提前通知消费者配送的时间,提高配送准确率和满意度。

2. 借助物流配送站点与社区合作。

将物流配送点设立在社区内部,可以缩短配送距离,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配送效率。

与社区合作,可以利用社区内的有效空间,建立配送中心和存储仓库,并与社区居民建立紧密联系,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便捷的配送服务。

3. 推广代收点和智能快件箱。

代收点和智能快件箱是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案。

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代收点取件,减少上门配送的时间和成本。

智能快件箱则可以在消费者方便的时间段内自动投递快件,并保证快件的安全。

4. 利用共享经济平台进行配送。

共享经济平台可以通过将个人、商家和物流公司有空闲资源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小额配送和同城配送的共享模式。

通过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方式进行快递配送,减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5. 探索无人配送车辆和机器人配送。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物流公司可以尝试使用无人配送车辆和机器人进行最后一公里配送。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但也需要面对安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除了以上解决方案,政府、物流公司和消费者也可以共同努力,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物流顽症之一: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近期产地蔬菜价格暴跌,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物流成本约占菜价八成,物流问题直接关系着卖菜难、买菜难。

而乱收费、乱罚款、限制多等因素已成为物流业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国内标准,绝大多数运输企业要么赔本,要么违规上路。

针对这些问题,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今日观察》等节目从今晚开始连续七天聚焦“物流顽症”,敬请关注。

以下为5月9日《经济半小时》播出《物流围城,商品价格坐上直升机》的节目实录。

物流围城,商品价格坐上直升机一件商品从离开工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哪些环节?它的成本是如何层层递加的?从河南的天价过路费,到广东高速路超长年限收费,运输成本高岂被广为诟病。

最近产地蔬菜价格暴跌,一些品种的蔬菜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才5、6分钱,但城镇菜市场和超市的价格依然维持在2块多钱的高价。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按照目前的价格,这样的西葫芦在山东产地价格是5分钱一斤。

那么西葫芦到了北京的社区菜市场后,价格又会变成多少呢?记者在北京市的几家社区菜店发现,每斤售价是一元。

西葫芦从产地到市场,价格竟然翻了20倍。

蔬菜价格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我们来看看这张蔬菜进京的路径图:山东的西葫芦经过长途运输后来到北京的新发地,这是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当初五分钱一斤的西葫芦加上运输费用和新发地市场的费用,这时批发价格已变成了每斤两毛五左右。

菜贩子告诉记者,他们拉一车菜顶多能赚一二百,有时候还赔本。

虽然知道城里的西葫芦能卖一块钱一斤,但这位山东菜贩也只能在新发地卖两毛五,因为他的运菜货车进不了城。

如同接力赛一般,另外一些菜贩子把蔬菜从五环外的新发地贩运进了四环内的岳各庄蔬菜市场,虽然距离不远,但加上来回的搬运费、摊位费,这时每斤西葫芦已经涨到了三毛五左右,涨幅高达30%。

在北京市内的社区卖菜的菜贩舒先平告诉记者,他们的菜就是在北京岳各庄蔬菜市场批发的,虽然新发地的菜价更便宜,但是他却很少去那里进货,因为按照北京市交管部门的规定,拉菜的货车只能在晚上12点半到凌晨6点之间上路。

舒先平说,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跑新发地买菜的。

因为新发地市场太大了,每个菜的品种之间相差一二里地,他想买20多个品种根本不可能。

玩一会来得晚了,遇上罚款的交警,怎么也得罚一二百,两天的生意就白做了。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这个菜市场附近,这条不足两百米的道路两旁,停靠着数百辆拉菜的小面包车。

这些车窗户上都贴了黑膜,车厢内所有的座椅也被拆掉了。

记者发现,很多菜贩子用这种面包车,人货混装运输蔬菜。

除了菜市场,在几家大型超市和商场的卸货区,记者也看见不少改装的金杯、面包车在送菜和其他商品。

不过,由于面包车人货混装违反交通法,菜贩子们被交警罚款的频率很高。

在社区卖菜的杨大姐告诉记者,蔬菜进城太难,每次都是提心吊胆,而且环节太多,青菜的损耗很大。

除此之外还有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等,每个月都得两千多元,这些最终都摊进了菜价。

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

肖和森副秘书长告诉记者,批发价格跟收菜价格对比,高100%,甚至200%,但第二个阶段从批发市场到超市这个环节,价格大幅上升,从圆白菜来看,产地收购价格是四分钱每斤,到了批发的环节,新发地批发市场价格到一毛五,但是到了超市的时候就达到了八毛钱,从超市到批发这个环节跃升了4倍多,最终零售价是产地价格的20倍。

路难行车难停城市配送遭遇物流围城蔬菜进城遭遇物流围城,价格跟着水张床高。

那么城市里其他的商品配送,又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上午八点,在北京东五环的这个仓库,配送人员正在分装从全国各地运过来的服装、鞋袜,配送到北京市中心的各家卖场。

货车司机老寇接到的任务是去中关村送货。

按照北京市的规定,货车进入四环需要货运通行证,但是老寇的车没有通行证。

货车司机李春今天要去王府井的六个大商场送货。

他的车有货运通行证,但是即使有证,上午7点到9点,下午4:00到晚上8点,这两个时间段,货车同样不能进入四环,有这个时间的限制,李春每天送货都是分秒必争。

他告诉记者,干这活就得急性子,慢性活干不了,要不然到限行时间,就回不去了。

出发后,老寇选择了绕行五环,他告诉记者,走四环近一点,但是随时有可能会遇到交警。

他每年下来光罚款就得交1000多。

上午九点,路上行驶着大大小小许多进城送货的车。

此时的李春,被堵在了王府井商业区。

他说,周一、周三,周五是最堵得厉害。

一堵就是两个小时。

九点半,一路绕行的老寇进入了中关村地区,这个区域的许多路段全天禁止货车驶入,看见周围没有执勤的交警,老寇几乎没有犹豫,就直接开进了禁行路段。

上午十点多,老寇和李春都到达了各自的目的地开始卸货。

俩人都遇到了同一个麻烦,没有地方停车。

李春告诉记者,每一次来王府井工美大厦送货,都只能这样停在路边,虽然这个商场也有地下停车场,但地下停车场限高1.8米,两三米的货车根本开不进去。

担心警察来贴条、罚款,李春一步也不敢离开车子。

老寇送货的商场门口停了不少卸货的厢式货车,几乎占据了整个路面,来送货的司机和搬运工不少,中午十二点,有来卖盒饭的,很快被抢购一空,老寇和李春都没顾上吃饭。

记者给他们买了水,他们没有喝,原来是担心上厕所,车没有人看,也耽误时间。

下午一点,老寇还有六家商场没送,李春还有4家没送,距离限行的四点还有三个小时,俩人都开始担心货送不完。

因为下午两点,一般的卖场忙着营业,就没有时间收货了。

而且万一在限行时间之前,送不完货的话,他们就得在市里面等到八点才能回去。

李春说他们经常被困在城里面回不去,不得不待到天黑。

最近北京的停车费涨了,但是每送一家商场,货主给他25元,但是在黄金地段,停车费都在每小时15元以上,一旦到了时间出不了城,单停车费就需要100元左右,如果一天送六个点,刨去100元油费,他不仅挣不到钱还要亏钱。

北京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告诉记者,李春和老寇送货的王府井、中关村,都是货物流通量比较大的商业区,也是对货车限制最多的地方,怎么把货送进这些区域一直是北京的物流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一个是路不畅,很多城市担心交通拥堵,对货车限行,还有一部分地区是货车禁行。

还有一个是车难停,现在的货运的车辆几乎没有专门的停车位。

在城市里,出租汽车、公交车、旅游车等多种车辆都有停车的地方,而唯独很少有货车停车的地方。

城市配送陷入物流围城,恰恰是最需要物流的地方,物流的通行是最困难的地方。

上海城市配送货物坐着的士跑刘华仓是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他每天要负责市中心5至6家大卖场货物的配送,早上七点,刘华仓早早发车去市区送货。

他告诉我们,上海市内道路通行规定,如果没有通行证,早7点至晚八点货车禁止在市区内环内通行,他的车只能绕行。

早上8点钟不到,卫平锁的货车到达了第一家卖场,不过卖场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送货车辆,这么多车挤在一起排队,这家卖场至少要等上三个小时才能开始点货。

而平时5.6点钟,卖场就不收货了,他也曾经多次被困在城里。

这天,卫平锁一直等到晚上八点,才把六家卖场的货物送完。

第二天,卫平锁到上海繁华的中山公园商业区送货,这个商业区周边路段货车不能通行,但是今天的客户催得急,公司只好打出租车把货送过去。

送一次100百元,但是车很小,货物分了多次才送完,卫平锁花了400元。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为了避开货车限行,很多物流公司放弃货车,用客车改货车运输。

在物流公司的院子里,停放了大大小小二十多辆改装的面包车,专门用来拉货。

担心被警察抓住罚款,司机们都窗帘拉了下来。

不过司机告诉我们,将乘用车改为客货混装,成本其实挺高的。

以一辆载重2吨的厢式货车为例,它的运输量需要4辆轻型客车才能完成,所需花费的汽车购置费用、油费、道路通行费、工人工资同样都要上升4倍。

上海利丰物流有限公司运输部总监王杰对此很苦恼,因为上海市货车限行,目前看来问题很难解决。

两万面包车人货混装遭遇10万罚单车主弃车而去早上六点,记者跟随执法车辆来到济南市郊,一辆运载着物资的红色货车被交警扣留了证件,按照济南市规定,在晚22点到次日7点这个时间段内,禁止货车进入主城区。

司机需要到执法队缴纳200元罚款后才能取回自己的证件。

早晨6点40分,记者又来到了济南市机场路和虞山大道交叉口,交通局稽查人员正在执勤。

有几辆面包车因为人货混装被暂扣了证件。

看见有交警查车,很多驾驶员在交叉路口前停住了,记者注意到,一辆红色油罐车开进加油站后迟迟没有开走,盯着不远处的交通稽查。

而稽查人员此时一面留意着过往车辆,一面观察着加油站内的这辆红色油罐车。

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每天都会上演交警和司机的拉锯战。

这样的局面僵持了20多分钟,油罐车终于向出口开去。

靠近出口时,稽查立刻挥手把它叫停。

这辆货车需要到稽查大队的停车场接受处罚。

上午十点左右,记者乘坐一辆运送建筑材料的面包车经过济南市零点立交桥,被交通局稽查人员截住了。

司机小刘和同伴被要求去稽查大队接受进一步处理。

小刘担心被发现,希望记者不要跟随。

大约十几分钟后,小刘兄弟俩从稽查大队出来了。

因为人祸混装,他们需要接受3——10万元的罚款。

但是,小刘这一趟运输的货物价值才值100元,而且他们的面包车不过也才两万元。

采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院子里不少司机都在形色紧张的打电话,小刘说,这些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来接受处罚的,都在打电话找关系想办法。

记者注意到,小刘运输的货物价值不足100元,但是罚单的数额是三万到十万,这个罚款额是怎么确定的呢?记者到交通稽查部门进行了了解。

济南市交通局稽查大队的王政委告诉我们,虽然小刘一车就拉了100块钱的货,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的规定,罚款数额确实是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记者从交通稽查部门了解到,小面包车的非法营运和大型车辆超载性质不同,所以比起超载,属于完全无证经营,所以在罚款力度上也远远大于超载。

王政委表示,车才2万来块钱,罚款三万甚至十万,很多车主干脆就把车丢了。

他们前两年查处了八九十部小货车,无人认领,只好通过法院走法律程序,全部销毁了。

5元钱的货运通行证身价翻了500倍路难行、车难停,是采访中所有司机面临的困境,每一次冒险其实都是以违法为代价的,为了规范货车,各大中城市市对进入市区的配送车辆采取限制措施,颁发货运通行证,但是大部分的车都没有这个证件,通行证成了紧俏资源。

但是没有门路根本办不了。

货车司机老寇一直想办个货运通行证,但在北京市内通行证有名额限制,如邮政、运送肉蛋菜奶的货车,或是搬家公司的货车,以及市内施工工地需要的货车,以及拥有十辆车以上的“绿色车队”才能办理。

一般的物流公司或者货运司机达不到这样的条件。

记者以物流公司的名义,给北京市交通局咨询办理通行证的事,被告知目前没有指标,无法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