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有哪些
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根治和预防土传病害?

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根治和预防土传病害?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
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1、大量使用氮肥,我们都知道很多微生物病菌视氮肥为营养。
2、常年种植同一种作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茬,导致同一类型病菌越积越多。
3、土壤中的线虫以及地下害虫对植物根部进行危害,造成伤口无法快速愈合使病菌能够迅四、如何防治土传病害1、大棚种植前可以采用高温消毒,就是俗称的闷棚,在八月份效果***佳,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治标不治本,并且只能在8月份实施,每年都要来一次。
2、化学农药制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多福杀菌剂,恶霉灵杀菌剂等,在整地之前拌土撒入土壤或者用喷雾器对地表进行喷雾。
3、改善栽培措施防病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
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五、怎样用化学方法防治土传病害?1、土壤消毒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预防作者:司学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9期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随作物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由于耕作、灌水、施肥、种植方式等农艺措施不当,加上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造成病原菌繁殖形成种群优势,致使病菌传播侵染作物根部或茎部等部位而引起的病害。
土传病害加重原因就是土壤中病原菌形成种群优势,有益微生物减少。
侵染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线虫等。
其中真菌為主,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根腐病、纹枯病;丝核菌引起幼苗立枯病;尖刀镰孢、黄萎轮枝孢等引起作物枯萎病、青枯病,疫病等。
一、土传病害发生原因1、作物重茬、迎茬严重。
种植模式单一,作物重茬、迎茬面积较大。
重茬、迎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及某些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会大量累积,土壤微生物生态群落被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有害微生物增多,有益菌减少,使耕地成为有毒或带病原菌土壤,土壤对病菌抑制作用下降,生物性质恶化,生物肥力下降,土传病害加重。
2、秸秆还田不科学。
秸秆禁烧以来,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和数量加大。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带病植株应带出田间深埋、焚烧或堆沤高温发酵处理。
由于农民认识不足,操作性差,带病植株连年还田造成土壤菌源累积,气候条件适宜时病原体侵染作物,引起病害。
3、机械跨区作业。
生产责任制以来,形成了耕地地块碎片化。
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农业机械不足,机械跨区作业常态化,耕作、播种、收获商品化等,为农民提供了很大便利,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病源菌也会通过机械作业和一些农艺措施在地块间传播。
4、异地疫区引种。
有些病害既是土传病害,也是种传病害,同时也是检疫性病害,如小麦全蚀病。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打工经济,逐步走向富裕,也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民工普遍存在自发异地购种现像,绕开了检疫部门,有时会从疫区传播病菌。
5、农民田间操作不科学。
田间操作不科学,表现为耕作不当、大水漫灌、化肥施用过量等。
园林植物防治病害的关键是防治土传病害

园林植物防治病害的关键是防治土传病害原来预防土传病害才是防病害的关键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植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
其中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
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
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
一、常见土传病害: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细菌性溃疡病、青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二、发生原因:园林植物常年生长在同一环境下,土壤板结、使用未腐熟农家肥以及外来植物带入的病菌,加上我们平时预防不到位,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
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与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
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樱花根瘤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三、土传病害的分类1、按侵染部位来分根部:根腐病茎部: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生长点: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植物伤口或表皮: 根腐病2、按侵染病源来分真菌: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原核生物: 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柑桔溃疡病;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缘枯病、叶枯病、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斑疹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溃疡病、细菌性穿孔病、根癌病线虫:包括针刺线虫、锥线虫、螺旋线虫和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环线虫.、短体线虫、根结线虫等。
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解决方案

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解决方案一、基本概念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的活体随作物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二、种植者理解①作物在土表层以下部分发生的病害;②源自但不限于土表层的病害;③源自地上部分,发生于地表层以下的病害;④种子带病引发的根茎病害三、土传病害有哪些①根部:根腐病、白绢病、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青枯病、全蚀病、根肿病、猝倒病、赤霉病、黑痣病、黑胫病、恶苗病、稻瘟病、姜瘟病、病毒病②茎叶花果:蔓枯病、病毒病、黄萎病、枯萎病、疫病、黑痣病、黑胫病、黑穗病、纹枯病、菌核病、赤霉病、全蚀病、黑穗病、青枯病、立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白绢病、灰霉病③地下块茎、块根、鳞茎、果实、种子:疫病、疮痂病、粉痂病、环腐病、果腐病、黑痣病、黑胫病、白绢病④地表层(茎基部):茎基腐病、猝倒病、菌核病、黑胫病、黑痣病、恶苗病、稻瘟病、白绢病四、根部病害的侵染病原有哪些①真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疫霉菌、芸薹根肿菌、粉痂菌、赤霉菌、灰(稻)梨孢②细菌:疮痂链霉菌、环腐棒杆菌、软腐欧文氏菌黑胫亚种、青枯甲单孢菌③病毒:花叶病毒、条斑病毒④根部线虫病:根结线虫、包囊线虫五、土传病害病原有哪些镰刀菌Fusarium spp. 与 Fusarium sp.①F. oxysporum尖孢镰刀菌巴拿马病、西瓜枯萎病②F. solani腐皮镰刀菌西洋参③F. 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④F. fujikuroi水稻恶苗病⑤F. moniliforme串珠镰孢水稻恶苗病⑥F. Proliferatum层出镰刀菌玉米穗病、油茶根腐病⑦F. Equiseti木贼镰孢⑧F. Culmorum甜菜根腐病⑨虾黑鳃病F. Oxysporum六、土传病害图解1、半知菌丝核菌Rhizoctoniaspp.各种根(茎花果)腐病、枯萎病、立枯病、纹枯病水稻纹枯病、辣椒纹枯病2、子囊菌核盘菌 Sclerotinia spp. 菌核病、白绢病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 ssp.向日葵菌核病、花生白绢病3、鞭毛菌卵菌纲霜霉目腐霉属Pythium spp.腐烂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菜豆猝倒病、辣椒猝倒病4、鞭毛菌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5、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spp. 灰霉病6、真菌根霉属Rhizopus spp. 软腐病萝卜软腐病、甘蓝软腐病7、细菌欧氏杆菌属Ervinia十字花科软腐病白菜软腐病、大蒜软腐病8、细菌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omycota spp.根肿病白菜根肿病、萝卜根肿病9、细菌拉尔氏菌Ralstonia spp.青枯病烟草青枯病辣椒青枯病10、线虫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瓜类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11、线虫胞囊线虫 Heteroderas pp.马铃薯胞囊线虫、大豆胞囊线虫七、土传病害的危害1、损害根部结构;2、影响根部生长发育;3、引发根部畸形;4、抑制根部吸收和输送营养功能;5、阻断根部激素合成和传输;6、造成根部坏死;7、形成病原活体转移通路;8、为病原提供休眠场所八、根部病害发展趋势1、逐年加重:①由单一病原向复合病原发展;②由小田块向大田快发展;③由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发展;④由经济作物向大田作物发展;⑤由一年生作物向多年生作物发展。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
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如何生活的?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
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四、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
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
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几种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症状识别

几种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症状识别作者:刘雪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82-01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
其中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
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
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
土传病害本身不是单一病原造成的,通常是多种病原菌混合发生的。
1 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1.1 连作。
连年在同一大棚里种植同一种蔬菜或同科蔬菜,造成土壤中病菌数量的积累,重茬次数越多,土传病害就越重。
另外,连作重茬还会引起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造成蔬菜植株抗病抗逆性减弱,加剧土传病害的发生1.2 灌溉方法不当诱发土传病害的发生。
大水漫灌,有利于病原菌随水流迅速传播,加之根部积水,根系活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侵染。
严冬季节大量灌水或灌溉次数太频,土壤呈现高湿、低温环境,也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1.3 粪肥使用不当会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
目前,保护地蔬菜生产所使用的有机肥一般都是现用现买,没有经过充分腐熟而直接用于生产,致使病原菌和线虫随粪肥带进生产田里,造成危害。
另外,由于连年偏施化学肥料,甚至盲目追施氮、磷肥料,忽略钾肥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减少,致使蔬菜生长发育不健壮,抗病性减弱。
2 几种主要土传病害症状的识别2.1 根结线虫病。
地上部分底部叶片先变黄,然后上部叶片逐渐变黄。
植株矮小,严重时整个植株枯死。
地下根部,在侧根上形成许多瘤状根结,互相连接似念珠状。
根结一般球形,根结上又生出许多细弱新根。
剖开瘤状根结,可见白色洋梨形的雌成虫2.2 茄黄萎病。
我国重点土传病害及治理对策

土壤中的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越冬来源,带菌的粪肥传病往往是发病面积激增的原因,种子上附带的病菌是远距离传到新区的主要来源。
全蚀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可分寄生和腐生阶段,在寄生阶段只能沿寄生根面生长,因全蚀病菌对土壤微生物的抗生作用非常敏感,同时受土壤条件的影响,全蚀病一般随土壤P H值提高而加重;氮肥含量高时有利于病菌的腐生生活,而有机肥可减轻病害。
全蚀病达到发病高峰后,出现逐渐自然衰退现象,称为“全蚀病的自然衰退”(TAD),据研究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区系产生了一种专门对全蚀病的特异性抗生原所致。
4、棉苗立枯病棉苗立枯病是北方棉区苗期的主要病害,由土壤中的丝核菌侵染引起,一般发病死苗率为5%~10%,春雨连绵或寒流侵袭发病严重,可达5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不得不毁种重播。
5、棉苗红腐病由土壤中的镰刀菌侵染引起的根腐性病害,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北发生较多,长江流域苗轻铃重。
6、棉花枯萎病由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新棉田的发病和远距离的传播则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菌一旦在土壤中定居,可长期存活。
症状有五个类型,即网纹型、黄化型、青枯型、紫红型和皱缩。
7、棉花黄萎病由真菌的轮枝菌侵染造成,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病菌形成的微菌核可长期在土壤中存活。
棉花黄萎病在30年代仅个别地区发生,50年代开始蔓延,80年代遍及21省、市和自治区,估计年损失皮棉10万吨以上,1993年、1995年和1996年棉花黄萎病在主要棉区大爆发,造成严重损失。
据1993年估计,全国黄萎病发病面积4000万亩(占植棉总面积的一半),损失皮棉200万担,价值10亿元。
8、果树圆斑根腐病圆斑根腐病是北方果树上的重要病害,由于圆斑根腐病的危害,致使果树根系死亡,造成树势衰弱,结果率下降,品质变坏,甚至导致死亡。
据陕西果业高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焦振华高级工程师于2000年调查显示: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果树面积为120多万亩,仅圆斑根腐病占果树面积的40%左右,使用绿亨产品防治圆斑根腐病取得显著效果。
大棚蔬菜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大棚蔬菜的土传病害如何防治近年来,很多蔬菜种植区,由于大棚内连年种植同一种蔬菜,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肥缺乏,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土传病害蔬菜病虫害有很多种类,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
土传病害大多属于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
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
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赖土壤腐殖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生存,在土壤里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枯萎病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而不会像传染性病害一样通过气流传播。
传染性病害的危害部位以叶、茎、花、果为主,而土传病害的危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根、茎,先浸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并逐渐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维管束内传病害,很难防治。
1严格实行轮作实践证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效果较明显;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轮作,效果也较显著。
2土壤消毒棚地翻耕,移栽秧苗之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公斤撒施于土表后翻耕打垅,也可用恶霉灵甲霜恶霉灵,氯溴异氰脲酸喷施。
3多用有机肥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长期施用化肥。
因此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出现,建议多使用有机肥,适当降低农田化肥的投放比例。
4实行深挖土将大棚内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3~5天,以风化土壤、高温杀菌,改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根深叶茂,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5适当使用石灰因大部分土传病害的病原菌有喜酸性土壤的习性,因此可结合翻耕土壤,每亩撒施生石灰50~75公斤于土壤耕作层,调节土壤酸碱度为6.5~7,形成不利于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软腐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生存和繁衍的土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传病害即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那具体都有哪些呢?下边带您了解。
一、蔬菜
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
二、大田作物
1、水稻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
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
2、小麦
小麦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
带菌
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
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
而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
玉米大病、玉米小病玉米大病、小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
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4、棉花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线虫在土壤中完成生活循环。
雌虫把卵产在土壤中,二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侵染根部。
三、果树
果树根病菌生活在瘤组织中或土壤可达一年以上,随雨水或径流通过植物伤口侵入。
可侵染桃树、苹果、梨树、枣等。
发病与土壤条件有关,土壤温度、湿
度、酸碱度。
以上就是有关土传病害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