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性病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保护地土传病害PPT课件

保护地土传病害PPT课件
②造成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3个:土壤板结、根际微生物变化、 土传病害。
③土传病害是造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病害对作物的 直接危害,另一方面是防治土传病害时对土壤微生物的破坏。
设施农业
土壤板结、根际微生物变化:
1.冲施肥的大量使用; 2.无选择性的土传病害防治剂-----土壤处理剂。
氯化苦、棉隆、溴甲烷
药 注射法土壤熏蒸,施药后覆
土盖地膜 土壤熏蒸 土壤熏蒸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 土壤熏蒸 1)粮堆用药2)空间体积用

登记作物名称 草莓 花卉
番茄(保护地)
防治对象名称 线虫 线虫 线虫
用药量 30-40克/平方米 30-40克/平方米 29.4-44.1克/平方米
施用方法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
保护地土传病害的发生及化学防治
保护地土传病害及其防治
❖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 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以真菌为主。
❖ 土传病害的防治走过了漫长的历程,防治手段和药剂依然匮乏,土 传病害传播、危害依然倡獗。
❖ 设施农业(保护地)的发展及其病害的发生与演变,对土传病害的 防治提出了新要求。
1)35-70克/立方米2)20-30克/立方米
292.5-447.75千克/公顷
275-382.5千克/公顷 240-360千克/公顷 37.5-52.5毫升/平方米 375-525千克/公顷 373.125-522.375千克/公顷
1)35-70千克/立方米2)20-30千克/立方米
施用方法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 开沟施药 细沙与药混合投入 1)粮堆用药2)空间体积用
❖ 丝核菌能侵染200多种植物,引起根腐、立枯病、纹枯病和紫纹羽 病。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设施蔬菜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长期单一种植和连作连茬,土壤中病原菌积累严重,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给蔬菜种植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土传病害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比如猝若病、疫霉病、白粉病等,给蔬菜生长发育带来了种种困难,降低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有效防控土传病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土传病害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的困扰,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各种综合防控技术。

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本上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设施蔬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研究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式,提高蔬菜生产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通过比较不同的防治技术,找出最适合设施蔬菜种植的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研究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也有助于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促进设施蔬菜的健康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是蔬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给蔬菜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

研究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于保障蔬菜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蔬菜的安全性,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

研究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防控土传病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根治和预防土传病害?

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根治和预防土传病害?

什么是土传病害,如何根治和预防土传病害?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

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1、大量使用氮肥,我们都知道很多微生物病菌视氮肥为营养。

2、常年种植同一种作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茬,导致同一类型病菌越积越多。

3、土壤中的线虫以及地下害虫对植物根部进行危害,造成伤口无法快速愈合使病菌能够迅四、如何防治土传病害1、大棚种植前可以采用高温消毒,就是俗称的闷棚,在八月份效果***佳,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治标不治本,并且只能在8月份实施,每年都要来一次。

2、化学农药制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多福杀菌剂,恶霉灵杀菌剂等,在整地之前拌土撒入土壤或者用喷雾器对地表进行喷雾。

3、改善栽培措施防病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

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五、怎样用化学方法防治土传病害?1、土壤消毒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中生霉素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

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F u s a r i u m o x y s 有明显 的生理分 化现 象,可以 分为许多不同的生理小种 。再如根结 线虫是定居型 内寄生的专性寄生物 , 它寄生在 田问的寄主作物或野生寄主 ( 如杂草)上, 茄科蔬菜根结线虫主要 以卵囊中的卵和卵内的幼虫在 土壤中 和蔬菜病残体 E 越冬,土壤温度 、湿 度条件适宜时,线虫孵化为具侵染条
S c l e r o t i n i a S C I e r o e i 0 ’ u m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 P s e u d o m o n a s s o l a n a c e a r u m 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i n g a e p v .t O m a t 0 P s e u d o m o n a s s o l a n a c e a r u m E r  ̄ i n i a c a r o t o v o r a s u b s p .a t r o s e p t j c a E r  ̄ i n i a c a r o t o v o r a s u b s p .c a r o t o v o r a P s e u d o m o n a s s y r J n g a e p v .1 a c h r y m a n s P l a s m o d i o p h o r a b r a s s i c a ^ j o i d o g y n e s p
培, 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保护地和集约化种植方式造成连茬 栽培,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在未来栽培的作物也将由当前的蔬
土 传病 害发 生特点 及主要 类 别
土传性病害危害大、 范围广、 种类多、 治 理难 ,主要原因在于 : 1 . 土传病原菌及根 结 线虫 陕速检测技术落后,防治缺乏针对 ; 2由于土地有限和实行集约化种植 , 轮作很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

小麦纹枯病的枯株白穗
小麦纹枯病拔节期茎基部症状
小麦纹枯病茎基部症状放大
小麦纹枯病叶鞘染病症状
小麦纹枯病“花秆”症状
小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病斑放大
小麦根腐病根颈部受害状
小麦根腐病中期根颈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穗腐症状
小麦根腐病引起的青枯和白穗
小麦全蚀病幼苗地上部症状
*光对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明显的 刺激或抑制作用。
小麦全蚀病菌
小麦全蚀病菌叶鞘内侧的菌丝
小麦全蚀病病根上的褐色匍匐菌丝
小麦全蚀病菌子囊壳纵切面
小麦全蚀病菌的子囊
小麦全蚀病菌子囊孢子萌发
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分枝和分隔)
全蚀病菌生物学
对温度的要求:
*病菌生长温度3-33℃。 *子囊形成适温20℃左右,14℃以下不利于子囊 壳和子囊孢子产生。 *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0-25℃。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12-18℃,土壤温度在6 -8℃仍能侵染。
对湿度的要求:
*病菌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相 对湿度80%-90%为适宜条件。 *低于50%则生长减慢,也不易产生子囊壳。
对光照的要求:
*子囊壳的形成需要光照,以室内散射光较好。
*光照过强不利于子囊壳产生。
病原菌生理分化
*纹枯病菌:根据菌丝融合划分为不同的菌丝 融合群(AG)。我国的优势菌群是禾谷丝核 菌的CAG-1群,约占90%;立枯丝核菌AG -5群数量较少。
发病根部症状
*纹枯病:根部不表现症状。
*根腐病:种子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 基部褐变,最后根系朽腐。
*全蚀病: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 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土源性线虫感染及控制幻灯片PPT

土源性线虫感染及控制幻灯片PPT

8、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结局
1、宿主全部清除寄生虫,并 产生终生免疫。
2、宿主部分清除寄生虫,产生 一 定免3疫、力宿,主宿未主能多有为效带控虫制者寄。生虫,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引起 寄虫病。
绦虫纲 Class Cestoda
线形动物门
(12spp.) Phyhum Nenatomorhpa
线虫纲 Class Nenatoda
Parasite species
溶组织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E. oeba histolytica 微小内蜒阿米巴
E. coli 布氏嗜碘阿米巴
E. (1)药物抗性株的出现 (2)公共卫生环境较差 (3)人口流动,寄生虫的引入和输出 (4)生态平衡的改变 (5)全球温度变暖 (5)医源性宿主抵抗力下降 (6)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上升
3、寄生虫的分类地位
云南已报告的人体寄生 原虫和蠕虫
52种
Classification 肉鞭毛门 (26spp.)
Blastocystis haninis 日本裂体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Schistosona japonicum
Fasciolopsis buski
肝片吸虫
接睾棘口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异盘并殖吸虫
E.paraulum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Paragoninus westermani
Trichuris trichiura 蛲虫
Ancylostana duodenale Enterobius vemicularis
东方毛圆线虫
艾氏同杆线虫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

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如何生活的?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

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四、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

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

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司学样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随作物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由于耕作、灌水、施肥、种植方式等农艺措施不当,加上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造成病原菌繁殖形成种群优势,致使病菌传播侵染作物根部或茎部等部位而引起的病害。

土传病害加重原因就是土壤中病原菌形成种群优势,有益微生物减少。

侵染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线虫等。

其中真菌为主,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根腐病、纹枯病;丝核菌引起幼苗立枯病;尖刀镰孢、黄萎轮枝孢等引起作物枯萎病、青枯病,疫病等。

一、土传病害发生原因1、作物重茬、迎茬严重。

种植模式单一,作物重茬、迎茬面积较大。

重茬、迎茬作物根系分泌物及某些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会大量累积,土壤微生物生态群落被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有害微生物增多,有益菌减少,使耕地成为有毒或带病原菌土壤,土壤对病菌抑制作用下降,生物性质恶化,生物肥力下降,土传病害加重。

2、秸秆还田不科学。

秸秆禁烧以来,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和数量加大。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带病植株应带出田间深埋、焚烧或堆沤高温发酵处理。

由于农民认识不足,操作性差,带病植株连年还田造成土壤菌源累积,气候条件适宜时病原体侵染作物,引起病害。

3、机械跨区作业。

生产责任制以来,形成了耕地地块碎片化。

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农业机械不足,机械跨区作业常态化,耕作、播种、收获商品化等,为农民提供了很大便利,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病源菌也会通过机械作业和一些农艺措施在地块间传播。

4、异地疫区引种。

有些病害既是土传病害,也是种传病害,同时也是检疫性病害,如小麦全蚀病。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打工经济,逐步走向富裕,也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民工普遍存在自发异地购种现像,绕开了检疫部门,有时会从疫区传播病菌。

5、农民田间操作不科学。

田间操作不科学,表现为耕作不当、大水漫灌、化肥施用过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有的地方小麦、棉花适 当推迟播种时间,可减轻发病。 10、高垄栽培,这样增加了活土层厚度, 改善了作物营养。 11、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12、深翻耕地,增加活土层。 13、适时浇水排水。
一、植物检疫,加强植物检疫对控制病情扩散起重要作用。 二、农药防治 1、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剂种类很多,有针对细菌性病害 的,也有针对真菌性病害的,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1)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 性,可于翻耕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再翻 耕,以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2)大水浸泡。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之季, 将水堵起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如果浸泡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危害。
5、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 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中后期喷 施叶面肥2-3次,增施有机肥,使用专用配方 肥料。近两年全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受到 了很好的效果。 6、嫁接防病,蔬菜利用砧木嫁接换根, 提高作物根部的抗性。 7、高温消毒。利用温室大棚在夏季高温 时翻土盖棚,杀灭部分菌源。 8、石灰消毒。亩施石灰10-100kg,翻耕, 减轻土传病害发生。
土传性病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 度不断加重,成为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以土传病害对作物危害最大,如小麦全蚀病,棉花 蔬菜等枯萎病,黄萎病,人们称为作物“癌症”。 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上,人们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 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病害。病害发生与作物品种、 管理措施、耕作制度、土壤水分、质地、有机质含 量、PH 值 、菌源数量种类、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农业上通常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八字方 针。对土传病害防治方法主要有:
b、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 为88%水合霉素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络氨铜适量淋施土壤。 三、土壤接种生防菌种。利用优势无害菌种拮抗 有害菌对作物危害,抑制病害发生。
四、利用作物激素控制作物生长,增强抗病性。
五、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钟植。种植抗病、耐病品 种,是防治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可大大减轻 病害的危害。现在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加快了育种速度。人们不但可以在同种群之间进行 转基因育种,在不同种群之间也实现了基因的转移。 抗病、耐病品种不断出现,对农业病害防治贡献很 大。 2、合理轮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以不同科 作物之间相互轮作效果最好。 3、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改变田间小气候。 4、清洁田园,拔除病株。
(3)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夏季高温季节,可将 土壤翻耕,盖上地膜,再盖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 到50℃以上,以杀灭部分菌源。 (4)药剂消毒。在播种前,可用以下药剂对土壤 进行消毒。 a、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 30%瑞苗清10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 岗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绿亨一号2000-3000倍液 淋施土壤。还可用40%五氯硝基苯、根腐宁或恶霉 灵500-1000倍液,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每667m2用药2-3kg拌适量的 细土均匀撒施再翻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