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接收头生产过程
红外接收管(头)工作原理煮透社

红外接收管(头)工作原理煮透社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
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3条腿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UT)。
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非常方便。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另外在遥控编码芯片输出的波形,在接收端收到接收到信号时,接收头输出的波形正好和遥控芯片输出的相反。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一、红外线接收管:工作电压3V?5V 接收距离: 10m??20m型号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
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
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38k红外接收头原理

38k红外接收头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个超有趣的38K红外接收头的原理。
你知道吗?这38K红外接收头就像是一个超级灵敏的小耳朵,专门用来听红外世界的“悄悄话”呢。
红外光啊,它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就像那些隐藏在神秘世界里的小秘密。
38K呢,其实是指这个接收头最敏感的红外信号的频率,就像是它最喜欢听的那种特殊的“旋律”。
那这个小接收头是怎么工作的呢?当有红外发射器发出38K频率的红外信号的时候,这个接收头就开始它的表演啦。
它里面有个特殊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
这个魔法盒子里面有个光电二极管,这个二极管可神奇了,它对红外光超级敏感。
当红外光照射到这个光电二极管上的时候,就像给它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你可以想象一下,光电二极管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收集器,把那些看不见的红外光能量转化成电流这种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但是呢,这个电流很微弱,就像小蚂蚁的力气一样小。
不过别担心,接收头里面还有其他的部件来帮忙。
接下来就到了放大电路出场的时候啦。
这个放大电路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器,把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放大好多好多倍。
就好比把小蚂蚁的力气放大成大象的力气一样。
这样一来,这个信号就变得足够强大,可以被后面的电路处理了。
然后呢,还有一个滤波器在里面起作用。
这个滤波器就像是一个超级挑剔的守门员。
它只允许38K频率的信号通过,就像只让穿特定队服的球员进入球场一样。
那些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就像没有穿对队服的人,统统被滤波器挡在外面。
这样就保证了接收到的信号是纯净的38K红外信号。
再之后呢,有一个解调器。
这个解调器就像是一个超级翻译官。
它把接收到的经过放大和滤波的信号进行处理,把它变成一种数字信号。
就像是把一种神秘的语言翻译成我们能读懂的数字代码一样。
这样的数字信号就可以被我们的微控制器或者其他电路轻松地识别和处理了。
你看,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
光电二极管先起跑,收集能量产生微弱电流,然后放大电路接过接力棒,把电流放大,滤波器再筛选出正确的频率,最后解调器把信号翻译成数字语言。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
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3条腿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接收头有以下外形:更多…IRM38A系列???????? IRM138S系列????????? IRM38B系列?????????????? MN系列???????????????? IRM338系列相关的规格书请到这里下载:红外接收头规格书红外遥控系统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头制作方法

红外头制作方法简介红外头是一种能够接收和发射红外光信号的设备,常常用于红外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应用中。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红外头。
材料清单制作红外头所需的材料如下:1.红外发射二极管2.红外接收二极管3.电容4.电阻5.面包板6.连线材料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制作红外头之前,确保已经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将面包板放在工作台上,并确保工作区域整洁。
步骤二:连接发射二极管将红外发射二极管插入面包板,并连接相应的引脚。
通常,红外发射二极管有三个引脚:正极(anode)、负极(cathode)和控制极(control)。
根据二极管的型号和引脚定义,将引脚连接到面包板上。
步骤三:连接接收二极管接下来,将红外接收二极管插入面包板,并连接相应的引脚。
红外接收二极管通常也有三个引脚:正极、负极和输出引脚。
确保将引脚正确连接到面包板上。
步骤四:连接电容和电阻为了稳定电路和防止干扰,连接一个适当大小的电容和一个电阻到电路中。
电容和电阻的具体数值根据项目需求和所使用的元件而定。
连接电容和电阻时,确保使用正确的引脚连接。
步骤五:连线使用适当的连线材料,连接发射二极管、接收二极管、电容和电阻之间的引脚。
确保连线正确连接,并注意避免引脚之间的短路。
步骤六:测试完成所有的连接之后,将红外头连接到适当的电源和地线上。
然后,利用红外遥控器或其他红外光源向红外接收二极管发射红外光信号。
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例如示波器)检查接收到的信号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一切正常,你已经成功制作了一个红外头!结论本文档介绍了一个简单的红外头制作方法。
通过按照上述步骤准备材料、连接元件并测试,你可以制作出一个能够接收和发射红外光信号的红外头。
希望这篇文档能对你有所帮助!。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是一种能够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在很多
电子产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遥控器、红外感应器等。
那么,红外接收头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红外接收头的工作原理。
首先,红外接收头内部包含一个红外光电二极管,这个二极管能够感知周围的
红外线信号。
当有红外线信号照射到红外接收头上时,光电二极管会将红外线信号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随后会被放大器放大,然后经过解调器进行解调,最终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
其次,红外接收头内部还包含一个滤波器,它的作用是滤除非红外线信号,只
保留红外线信号。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红外接收头对红外线信号的识别能力,减少外界干扰。
除此之外,红外接收头还包含一个解码器,它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解码
成对应的控制信号。
比如在遥控器中,当按下某个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特定的红外线信号,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信号后会将其解码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然后传输给电子设备,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总的来说,红外接收头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感知、转换、放大、滤波、解调和
解码等步骤,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换为可以被电子设备识别和处理的控制信号。
它的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各种电子设备对红外线信号的接收和控制需求。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红外接收头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红外
接收头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在遥控器、安防设备、家电产品等各种设备中看到它的身影。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红外接收头,对其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红外一体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一体接收头工作原理《红外一体接收头工作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家里的遥控器是怎么一按就能控制电视、空调等电器的呢?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其中红外一体接收头就起着关键的作用。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究一下红外一体接收头工作原理,从它的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再到常见的问题误解,让你全面了解这个小小的神奇部件。
这其中会包含它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在生活和高级领域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些有趣的相关知识等。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红外一体接收头,说白了就是专门用来接收红外线信号的一种装置。
红外线呢,是一种不可见光,它的波长比可见光要长。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红外线。
从那以后,人们就开始不断研究红外线的特性并加以利用。
红外一体接收头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逐步完善的。
它主要是基于光电效应的原理。
简单来讲,就是当光线照射到某些物质上的时候,会使物质内部的电子逸出或者产生电信号的变化。
对于红外一体接收头来说,当红外线照射到接收头内部的光敏元件上时,就会引起电学性质的改变。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当遥控器按下按钮时,遥控器内部的电路会产生特定频率的红外线信号发送出去。
红外一体接收头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耳朵在等着接收这个信号。
接收头里有一个滤光片,这个滤光片就好比是一个门卫,它只允许红外线通过,其他光线都被拒之门外。
红外线通过滤光片后,就会照射到接收头内部的光敏二极管上。
这时候,就像是给光敏二极管注入了一股能量,光敏二极管中的电子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是很微弱的,就像涓涓细流一样。
然后呢,这个微弱的电流会通过接收头内部的放大电路进行放大,这就好比是把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河。
经过放大后的电信号再经过解调电路,解调电路就像是一个翻译官,把接收到的信号转化成接收设备能够识别的信号,最后将处理好的信号发送给相应的电器设备,这样电器设备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电路工作原理.

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电路工作原理文章出处:广州市超毅电子有限公司亿光红外线接收头主要应用在机顶盒,红外遥控系统上,亿光代理商超毅电子讲解一下关于接收头的工作原理,从电路,PD晶片以及放大电路中分析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的工作原理。
首先大家来看一下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的系统框架:从PD(光电二极管及其偏置电路上分析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的工作原理:PD晶片感应信号红外光,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
红外线接收头的偏置电路向提供PD提供合理的方向偏置条件;对信号起可变阻抗的功效,消除干扰信号;将有大部分用信号传送到后级放大器。
TA(阻抗变换放大电路在PD和后级放大器之间起阻抗转换作用,将电流信号变换成电压信号;分离感应电流的交流和直流分量。
红外线接收头CGA(可控增益放大电路提供整个模块的主要增益(50-80dB;可以接受指令改变增益;受控于AGC(自动增益控制。
BF(带通滤波器根据信号的频域特征来消除干扰的手段,能消除来自于各种干扰源的干扰信号;通频带宽度为4KHz;优值为7-10以上;中心频率在IC出厂时调好,有多种中心频率供选用。
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根据信号的时域特征来消除干扰的手段,能消除各种不同时间特征参数的干扰信号;基于脉冲簇时长和脉冲簇之间的间隙时间等参数,判别有用信号或干扰信号;不同型号的IC,对时间参数的判别依据不同;遇到干扰时,将CGA的增益调到最小,不让干扰信号通过;不会影响有用信号的接收;在黑暗的环境下,AGC将CGA的增益控制到很大的数值,但要保证没有自发的输出。
以上就是亿光红外线接收头的工作原理,根据各电路分析的红外线接收头接收头,亿光代理商超毅电子主推红外线接收头IRM3638系列,如果对于红外线接收头的技术咨询,可直接咨询客服,我们会为您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应用资料。
免费咨询热线4008-800-932.。
制作红外线简单方法

制作红外线简单方法红外线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遥控器、红外线感应器、红外线摄像头等设备中。
如果你对红外线技术感兴趣,想要制作一些简单的红外线设备,那么本文将为你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制作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红外发射器LED、红外接收器模块、电阻、导线、面包板等。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制作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
首先,我们来制作红外线发射器。
首先将红外发射器LED插入面包板中,然后接上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再用导线连接到电源。
需要注意的是,红外发射器LED的正负极需要正确连接,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遥控器来测试一下红外发射器是否正常工作。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的按钮时,如果红外发射器LED能够发出红外线信号,那么就表示制作成功了。
接着,我们来制作红外线接收器。
首先将红外接收器模块插入面包板中,然后连接到电源。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用遥控器来测试一下红外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的按钮时,如果红外接收器模块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那么就表示制作成功了。
通过以上简单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了。
这些制作出来的红外线设备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比如遥控器、红外感应器等。
当然,如果你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红外线技术,还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红外线技术的知识,比如红外线通信、红外线遥控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制作红外线设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子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轻松地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红外线设备。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在红外线技术的世界中有所收获。
祝你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接收头生产过程
红外线接收模块,又叫红外线接收头,简称接收头,英文名称:Infrared receive module,缩写IRM。
由IC 、PD、支架等主要原材料组成,而将各种原材料组装起来,形成接收头成品,类似于这种类型的工厂有个名称叫“封装厂”,如珠海市万州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固晶、邦定、封装(压模)、后处理(后工序)。
各工序都有不同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固晶工序又叫DIE BOND,就是将芯片(IC、PD)固定到支架上面。
本工序所使用的材料有IC、PD、支架、银胶,IC是接收头的处理元件,主要由硅晶和电路组成,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器件、主要功能有滤波、整形、解码、放大等功能。
PD是光敏二极管,主要功能是接收光信号。
支架是接收头的引脚部分,将IC功能脚外接,固定芯片等作用。
银胶的组成主要是银粉和环氧树脂以及其他的原料,主要作用是导电和固定。
支架,我们公司主要用到的支架分两种,一种是带屏蔽的支架,另外是不带屏蔽的支架。
.
银胶,属于高温固化银胶,理论固化温度是170度1小时,因考虑支架的因素,现在执行150度2小时的固化条件。
焊线介绍
焊线工序又叫WIRE BOND,是将IC和PD各功能点用金线连起来,本工序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是金线。
本工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品质量,以及产品的稳定性。
封装介绍
封装工序是固定外形的,我们公司现有三种封装模式两种外形,一种是灌胶鼻梁型,二是模压球形,三是灌胶球形。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主要以灌胶鼻梁进行生产。
该工序是产品成形关键,一经封装,就不容许再进行返工,所以在封装之前应对固焊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
主要用到的材料有液态环氧树脂、固态环氧树脂、04色素、08色素等。
颜料04的滤光范围是830-1050,08色素的滤光范围是750-1150,范围越宽,接收头的接收灵敏度越好,但抗干扰越差,滤光范围越窄,抗干扰越好,但接收效果会稍差,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对该两种色素进行不同比例的搭配,以满足客户要求。
后处理
主要有装壳、焊壳、冲筋、测试、二切、包装等环节,除装壳是根据客户要求作业之外,其他都必须要完成。
目前的测试只是单纯对接收距离进行测试,其他参数没有进行检测,有一定风险性,正在进行改善。
高危工序是冲筋工序,切记要按照作业指导进行检查和作业。
本工序涉及到的模具都是简单的冲筋模具,重点关注模具的公差范围。
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有铁壳,铁壳的原料是0.3mm马口铁,这种不需要电镀,但裸露的存放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个月,另外还有普通0.3mm的铁材,需要进行镀锡,这种工艺的存放时间很长也不会生锈,考虑到成本的因素,普通的铁壳均用马口铁制成。
可靠性试验要求
可靠性试验主要有冷、热、冷热循环、电老化、镀锡等另外有的客户还要做电击试验。
冷冻试验的条件是-25度、-45度,一般存放1个小时左右再进行测试,或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测试,批量测试时,不用在试验温度下测试,可以上机台测试。
试验温度下测试适用于试样或抽检。
热试验,试验条件灌胶产品是140-150度,模压150-160度,一般采用整体测试,在高温箱内的带机器测试问题一般在75-80度,还要兼顾其他材料的耐温特性。
冷热循环,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冷热冲击,骤冷骤热来检测产品胶体、焊接等对其耐荷性,这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关键试验项目。
电老化试验是对接收头进行超过48小时的通电,主要检测焊线工序的可靠性,通常有些虚焊、或其他的存在隐患的焊接不良品是经不住考验的。
镀锡实验,是对接收头进行模拟客户现场使用条件进行的实验,来验证产品对焊接条件的适应性。
常规实验条件是280度10秒。
接收头工作原理
标准的接收头应用电路,100欧的电阻是限流电阻,10以上的上拉电阻,电容的作用是滤波。
接收头角度
接收头的接收角度±45度,在45度测试时大于6米。
接收头的波形
载波频率37.9KHZ,脉冲宽度600us左右,根据芯片而定,一般400-600-800. 接收波长
接收头接收红外光曲线,接收的范围是750-1150,在940NM的左右的波长段是接收效果最好的,因此遥控器的发射管波长是940nm。
生产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