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牡丹亭名句

[好句]牡丹亭名句
[好句]牡丹亭名句

[好句]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名句

1、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4、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8、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9、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1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11、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12、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4、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

15、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16、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17、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汤显祖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者能够生——汤显祖《牡丹亭》摘自:短美文

19、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汤显祖《牡丹亭》

20、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

21、〔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末〕谁睬髭须白似银?〔丑〕风流太守容闲坐,〔合〕便有无边求福人。——汤显祖《牡丹亭》

22、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23、他年若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汤显祖《牡丹亭》

24、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牡丹亭》

25、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

26、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2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28、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生命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29、”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

30、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31、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32、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汤显祖《牡丹亭》

33、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悲哀画出难。——汤显祖《牡丹亭》

34、情由心生,生能够死,死能够生;生不能够死,死不能够生者,情非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3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36、为君难,为臣不易——汤显祖

37、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汤显祖《牡丹亭》

38、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39、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汤显祖

40、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汤显祖《牡丹亭》

4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汤显祖《牡丹亭》

42、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4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44、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汤显祖

十二出寻梦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绊介〕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这一湾流水呵!

十四出写真

〔醉桃源〕“〔旦〕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贴〕断肠春色在

《牡丹亭》有感

观《牡丹亭》有感 小时候,经常会在奶奶家玩耍,奶奶是偏喜欢戏剧的人,那时候耳边经常回荡着豫剧的曲调,比如说《铡美案》、《花木兰》、《打金枝》等等...我本人也是极为喜欢这种曲调朴实优美、高亢激越的唱腔,让人在听的同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想这是因为:豫剧唱腔在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时,十分重视发挥其抒情性的表现功能。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中,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利用多种抒情性表现手法,对人物复杂的内心感情作深刻细致的揭示,从而获得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选课时看到了戏曲鉴赏,觉得十分有兴趣,想多了解了解其他戏种,就选修了这门课程。戏剧那拖声长调里,婉转着无尽的世事沧桑。自接触乐昆曲起,昆曲依依呀呀的阔韵长调开始像舞台背景的音乐般时隐时现的进入我的脑海。不期然的,无思考的,偶一合眼,便来到耳后脑旁。 特别是在听过了《牡丹亭》之后,更是惊觉入戏极深,听着听着就被带入了丽娘与柳梦梅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之中。《牡丹亭》中的名句更是句句深入我心: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句句缠绵悱恻令人深深为之动容。 《牡丹亭》作为昆剧之母,将昆曲的旖旎悠扬和牡丹亭的曲折梦幻,二者结合,在彼此基础上迸发出的美感染了自北宋至今无数的国人,就连汤显祖自己也感叹道临川四梦,得意在于牡丹处。一部本质上仍未跳出才子佳人的作品竟有着这样巨大的影响,确有其他剧不可比之处。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于院中梅树下,说两人姻缘今世,梦醒之后久久难忘,思念不已。官宦人家的小姐杜丽娘知书达礼,偶然读到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禁心神荡漾,愁肠满怀,步入后院感叹这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纵然是如花美眷,也付予这似水流年。不觉于一棵梅树下梦见一位俊秀书生手执柳枝,二人钟情相许,幽会与亭中。回去后丽娘相思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要求来到花园将自己的画像埋在梅树下,最后香消玉殒。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宿于此,机缘巧合地发现了太湖石下的画像,惊讶地发现原来丽娘就是他魂牵梦萦的佳人。夜里丽娘魂游后院,与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打开坟墓,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私下结为夫妇。不久后被丽娘的父亲发现,告柳梦梅盗墓之罪,幸好柳梦梅科举拔得头筹,在皇上的帮助下最终与丽娘白头偕老。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

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名句130句 牡丹亭名句(一):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5、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牡丹亭名句(二):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好者好也,逑者求也。 3、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

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4、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5、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6、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7、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9、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10、情由心生,生能够死,死能够生;生不能够死,死不能够生者,情非之至也! 11、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1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3、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15、风无定,人无常。 1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7、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1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9、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 2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1、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悲痛画出难。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闺塾>>赏析 汤显祖 1.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 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 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聪明,漂亮,知书达理,向往自由。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此,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

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并嘱咐家人,她死后,一定要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之下,丽娘死后,家人悲痛之余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并为她修建了一个梅花庵。 再说,广州地方果然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他也曾梦见在一个花园的梅花树下,有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对他脉脉含情。从此,他也经常忆起梦中情境。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借宿梅花观,游园之时,在太湖石下拾得了丽娘画像。柳梦梅非常吃惊,画中人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人,于是留连于后花园中。当晚,丽娘魂魄与他幽会,并诉说自己因情而死的悲伤,叮嘱柳梦梅如何如何挖坟开棺使她还魂,梦梅一一照办,丽娘终于起死回生,于是陪梦梅去了京诚,后来梦梅高中状元。并在回乡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因家中变故已经逃难在外的丽娘的母亲与春香,最后大团圆。 析:“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主要写私塾先生陈最良秉承杜宝旨意,以诗《诗经》训导丽娘美德,因为此时丽娘《四书》之类早已成诵,杜宝认为《诗经》开卷便是后妃之德,且四个字儿顺口,最为合适。可在解读《关雎》时,尽管千百年来不少人强调这篇诗是

最新整理汤显祖 牡丹亭名句_牡丹亭原文名句.docx

最新整理汤显祖牡丹亭名句_牡丹亭原文名句牡丹 亭经典名句 牡丹亭原文名句(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牡丹亭》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汤显祖《牡丹亭》 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牡丹亭》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汤显祖《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偶然间心似缱, 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牡丹亭》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汤显祖《牡丹亭》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牡丹亭》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汤显祖《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汤显祖《牡丹亭》 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汤显祖《牡丹亭》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汤显祖《牡丹亭》 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汤显祖《牡丹亭》 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死掉了。她被埋在后花园中。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最后,柳梦梅考取了状元,并让皇帝钦点与杜丽娘成亲,与杜丽娘的父亲母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 第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 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

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名句 1、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4、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8、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9、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1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11、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12、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4、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 15、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16、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17、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汤显祖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者能够生——汤显祖

[好句]牡丹亭名句

[好句]牡丹亭名句 牡丹亭名句 1、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4、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8、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9、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1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 11、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12、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4、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 15、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16、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17、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汤显祖 1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者能够生——汤显祖《牡丹亭》摘自:短美文 19、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汤显祖《牡丹亭》 20、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汤显祖 21、〔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末〕谁睬髭须白似银?〔丑〕风流太守容闲坐,〔合〕便有无边求福人。——汤显祖《牡丹亭》 22、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23、他年若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汤显祖《牡丹亭》 24、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牡丹亭》 25、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汤显祖《牡丹亭》 26、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2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28、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生命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29、”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 30、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汤显祖《牡丹亭·闺塾》 31、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32、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的语言艺术-小白

《牡丹亭》的语言 一、牡丹亭中的名句: 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二、《牡丹亭》诗化的戏剧语言 1、陈继德《牡丹亭题辞》天:“独汤临川最称当行本色,以《花间》、《兰畹》之余彩,创为《牡丹亭》,刚翻空转换极矣。” 2、王骥德《曲律》亦云:《牡丹亭》,“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 (他们都认为,此剧语,既继承了元杂剧本色语言的优良传统,又融合有六朝辞赋、五代词作的绮丽文采,自出机抒,别具风格,所以才“又视元人别一蹊径”。) 试看《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抒情唱词: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留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此出曲文,妙语连珠,佳句迭出,典雅优美,宛转清丽,而且选用的是“言前”辙,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泠的韵调,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王彦泓《疑雨集》云:“玉茗先生迥出尘,语言无处不清新。”颇中肯綮。 从《牡丹亭》全剧来看,作者正是以如此自然本色而又绮丽清新的戏剧语言,表达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奔放感情和委婉心理,恰到好处。杜丽娘歌唱的曲文,可算是优美的抒情诗,但并非单纯的抒情诗,而是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结合,相得益彰。这就在于,抒情诗要求感情色彩浓厚、节奏鲜明的凝练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戏剧要求的是鲜明的人物性格,完整紧凑的情节,贯串的动作,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 简言之,《牡丹亭》中诗化的戏剧语言,其特点,就是感情真挚,节奏鲜明,饱含“戏”的因素,诗的色彩浓重。这就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增强戏剧的感情色彩,使剧本产生更大的感染力量。) 三、《牡丹亭》叙述语法探讨 (一)、显在叙事特征的表现 1、符号学大师巴特说:“叙事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等级体系。读(听) 一部叙事作品, 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听) 下去, 也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读(听) 下去。”以这样的视角看《牡丹亭》, 全剧可大致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层次, 生情而死。第二层, 为情复生。第三层, 社会承认。 2、从叙事角度来看,在《牡丹亭》全剧中, 有三出几乎是只有陈最良一个角色。《标目》里, 他独自一人介绍了全剧概况;《腐叹》里,他交待了自己的身世和杜宝请先生教小姐的要求;《骇变》里, 他发现杜丽娘墓中无尸并准备去找杜宝告状。陈最良在这几出戏里, 是一个

汤显祖的千古名人名句,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名言

汤显祖的千古名人名句,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名言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

《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汤显祖的千古名人名句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8、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9、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10、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牡丹亭》 1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汤显祖《牡丹亭》 12、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汤显祖《牡丹亭》 13、"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

古诗文经典诵读名句摘录

古诗文经典诵读(名句摘录) 第一部分(56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8.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9.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易经》) 1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14.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易经》)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4.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记》)

语文名句默写

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16)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所引用。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9)杜甫《衷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0)“环境”对做学问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古今有不少学者都是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1)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_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22)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3)杜甫《衷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4)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6)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7)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28)辑录孔子主要言论的《论语》中有好多开导人们爱学习、怎样学习的语句。其中,有点明温习大有好处的“温故而知新;”;有告诉你认真学习、时常温习是乐事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用来称颂勤奋学习、耐心教人这一好作风的“_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揭示学习和思考利害关系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 (29)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30)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3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 “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撩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怎么,为什么。“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 【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4)

中国古诗文经典名句500句(4) 40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40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40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40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40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40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40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40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0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4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4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4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4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4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4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4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4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4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春日) 4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4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4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4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4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4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4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4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4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牡丹亭鉴赏期末论文

赏析《牡丹亭》 摘要: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作者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与《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并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关键字: 爱情浪漫主义杰作反封建杜丽娘文词典丽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或称“玉茗堂四梦”)及《紫箫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名句

xx名句 1、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汤显祖《牡丹亭》 2、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 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能够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汤显祖《牡丹亭》 4、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7、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8、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9、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 10、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牡丹亭》11、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汤显祖《牡丹亭》 12、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14、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汤显祖《牡丹亭》15、袅(niǎo 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 16、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牡丹亭》情。景。境分析 戏剧影视文学一班赵朕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喜剧,它一诞生就震动了整个文坛,《牡丹亭》问世后,“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色”。《牡丹亭》描写了江西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杜丽娘与岭南书生柳梦梅离奇的爱情故事。杜丽娘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深闺,正值豆蔻年华,春心欲开。但是她的父母一心想把她培养成为标准的封建淑女,围堵在高墙之内,除了私塾和父亲见不到其他男性,但是在《诗经》的引诱下,在花园春色的诱惑中,她终于焕发了春情,在游园梦中和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之后,因为思念梦中情郎而相思病苦。弥留之际亲手画好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上而死。她的鬼魂南北飘荡,寻找梦中情人。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付南安求学,在花园内捡到杜丽娘的画像,认出是自己曾在梦中见过的小姐,于是日夜呼唤,杜丽娘的魂魄受感召而出,和杜丽娘幽媾。柳梦梅挖开坟墓,杜丽娘死而复生,二人结为夫妇。后来柳梦梅考中状元但是他们的婚姻不被世人承认,最后皇帝出面赐婚得以团圆。剧本成于一五九八年,正是封建礼法,禁欲主义泛滥,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中后期。汤显祖在政治上受到进步思想家李贽影响,崇尚真性情,反对伪道学;在文学上赞同徐渭和公安派的主张,提倡性灵,反对模拟,在戏曲方面,成就斐然,自创一派,主张戏曲主情,创新和自然灵妙。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认为人不能无欲,青年男女应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真情”“至情”这些永恒的力量。甚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复生的戏剧化故事和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欲的“情”和封建道德的“理”的尖锐冲突,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男女感情的迫害,抨击了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残酷,表达出对男女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美好愿望。寄托了作者对男女之间“发乎自然”的真情的推崇。 本文主要通过对《牡丹亭》文本《惊梦》《寻梦》两则的研究,分析文本中情

《牡丹亭》 论文

《牡丹亭》赏析 摘要: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明代戏曲的优秀代表。它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对于这部作品,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对《牡丹亭》的简单认识:一是《牡丹亭》中正值青春年少的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在春日渐暖时对于人生与爱情的思考,及对自由的初步渴望。杜丽娘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挣脱牢笼的束缚;二是《牡丹亭》把杜丽娘描绘的形象生动,散发着当时女性少有的光彩,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三是《牡丹亭》在艺术创作上,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梦境与现实的不断交织,营造一个浪漫而迷人的故事传奇。 关键词: 渴望自由呼唤个性典型形象浪漫主义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之作,其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感染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与闺中少女,成为其竞相传颂的绝唱。从其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规矩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规矩”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沈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出,怀春之情也随之萌发出来。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