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模与仿真课程代码:INDE203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七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仿真机培训计划及大纲表

仿真机培训计划及大纲表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仿真机作为一种重要的仿真设备,在培训和实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培训计划将从仿真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为学员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指导。
二、培训目标1. 掌握仿真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熟练掌握仿真机的操作技巧;3. 了解仿真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培训内容1. 仿真机基本原理(1)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仿真机的种类及特点(3)仿真机的工作原理和原理模型2. 仿真机操作技巧(1)仿真机的操作介绍和基本操作规范(2)仿真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3)仿真机的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3. 仿真机应用领域(1)航空仿真机的应用(2)军事仿真机的应用(3)医疗仿真机的应用(4)工业仿真机的应用4. 团队合作和沟通(1)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团队建设和团队精神培养(3)沟通技巧和沟通规范四、培训形式1. 理论课程(1)采用讲授、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进行(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授课2. 实践操作(1)组织学员进行仿真机的实际操作训练(2)模拟不同场景的操作情景进行实际演练3. 考核评估(1)定期进行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2)对学员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五、培训计划安排1. 第一阶段(1天)(1)仿真机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2)仿真机操作技巧的理论课程2. 第二阶段(3天)(1)仿真机实际操作训练(2)航空、军事、医疗、工业领域的仿真机应用介绍3. 第三阶段(2天)(1)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理论课程(2)团队合作演练和沟通技巧培训4. 第四阶段(1天)(1)综合考核评估注:以上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培训时间可以根据学员的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六、培训师资1. 本培训将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包括航空、军事、医疗、工业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
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

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数值模拟与仿真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算法,模拟和预测各种现象和过程,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效地教授数值模拟与仿真的知识和技能,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课程介绍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该是课程介绍。
在这个部分中,可以简要介绍数值模拟与仿真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强调数值模拟与仿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介绍数值模拟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
二、基础理论在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的讲授。
这部分内容可以涵盖数值计算的误差分析、插值与拟合、数值积分与微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理论,学生可以建立数值模拟与仿真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应用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值算法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应该是数值算法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求根、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这些数值算法,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值模拟与仿真应用在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应该包括数值模拟与仿真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可以涵盖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电磁场仿真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数值模拟与仿真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实践操作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第五部分应该是实践操作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使用常见的数值模拟与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综合评价在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应该包括综合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仿真实践》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89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0 实验(上机)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安全工程本科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目标1:理解人员安全疏散、应急疏散等相关理论,掌握分析安全疏散的条件。
目标2:掌握利用Pathfinder软件开展人员疏散仿真模拟的方法,以及仿真结果分析。
目标3:掌握火灾发生时烟气扩散规律和特征。
目标4:掌握利用PyroSim软件开展火灾烟气仿真模拟的方法。
目标5:掌握PyroSim+EVAC火灾、逃生的模拟方法。
二、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 Pathfinder 软件基础实践(1.4)本章课程内容:1、Pathfinder软件基本功能、特征。
2、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要求学生:熟悉导航视图、2D视图、3D视图的相关操作;掌握各种视图按钮的使用;了解群组的使用和创建;掌握Pathfinder软件基本功能和实现流程。
第二章人员疏散模拟实践(3.2)本章课程内容:1、人员疏散仿真流程。
2、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及仿真。
教学重点、难点:创建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人员疏散原理,人员疏散的仿真流程,多层和高层建筑疏散模型。
第三章 PyroSim软件基础实践(4.3)本章课程内容:1、PyroSim软件基本功能、特征。
2、PyroSim软件实现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Pathfinder软件实现流程。
要求学生:熟悉导航视图、2D视图、3D视图的相关操作;掌握Pathfinder 软件基本功能和实现流程。
第四章火灾模拟实践(5.1)本章课程内容:1、PyroSim火灾软件的功能模块。
2、PyroSim建模步骤,构建火灾模型以及仿真。
教学重点、难点:火灾模型中参数的设置。
智能仿真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智能仿真2. 课程代码:XXXXXX3.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4. 学时:XX(理论)XX(实验)5. 学分:XX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智能仿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智能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X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智能仿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练掌握智能仿真软件的使用;(3)能够运用智能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智能仿真基本理论- 智能仿真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智能仿真的基本方法- 仿真模型建立与验证2. 智能仿真软件介绍- Matlab/Simulink- Adams/Car- ANSYS/Fluent- LabVIEW3. 智能仿真案例分析- 案例一:汽车动力学仿真- 案例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案例三:电子电路仿真4.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Matlab/Simulink基础操作- 实验二:汽车动力学仿真- 实验三: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实验四:电子电路仿真四、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要求:- 理解智能仿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掌握智能仿真软件的使用;- 能够运用智能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仿真实验;-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
3.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笔试、口试等形式。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智能仿真技术》- (其他相关教材)2. 参考书目:- 《Matlab/Simulink用户指南》- 《Adams/Car用户手册》- 《ANSYS/Fluent用户手册》- 《LabVIEW编程与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进度安排)八、课程资源1.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课件、案例等。
虚拟仿真教学大纲

虚拟仿真教学大纲一、总体介绍虚拟仿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模拟的场景中,获取真实且全面的学习经验。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虚拟仿真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能够模拟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促进跨学科学习:虚拟仿真教学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创新思维的土壤,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虚拟仿真教学模拟了真实的社会合作环境,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虚拟仿真理论基础:介绍虚拟仿真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虚拟仿真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虚拟仿真平台操作: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3. 虚拟场景构建: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习如何构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虚拟场景,包括场景设计、模型建立、贴图等。
4. 虚拟仿真实验和练习: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验和练习,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问题解决与创新设计: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设计,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虚拟仿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快速上手使用虚拟仿真平台。
2.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给学生设计实际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3.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反思评估:学生完成虚拟仿真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化工安全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42030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Simulation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化工安全仿真技术是高等工业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化工仿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针对真实的装置和流程建立数学模型,在仿真机上实现,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技术。
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并将其实际工业现场通过计算机再现于学生面前,既可带给学生真实的化工生产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提高学习效率,又优化了化工类实验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化工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了解仿真系统、DCS 系统及相关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仿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在仿真中重要性、过程系统仿真技术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掌握合成氨系统的合成工段,包括合成氨的合成系统和冷却系统两部分。
重点和难点在于各控制节点参数的控制,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的控制、阀门开度大小的控制、液位高度的控制等。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技能,编制技术文件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模拟教学教学大纲

模拟教学教学大纲模拟教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模拟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提供学生实践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模拟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
二、模拟教学教学大纲的制定目的和原则制定模拟教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应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2. 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应根据学生的年级、背景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应明确指出适用于模拟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教学大纲应明确指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和标准,以便教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模拟教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1.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目标,以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明确知道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用于模拟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估:明确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和标准,如考试、作业、实践任务等,以便教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模拟教学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实施模拟教学教学大纲时,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模拟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
计划学时: 40学时计划学分: 2.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安全模拟与仿真是高等工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并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用于数值分析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利用建筑安全工程领域常用软件的操作及二次开发,为学习以后专业课程创造条件。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数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 ANSYS
2.1 基础入门
2.1.1 功能与软件结构
2.1.2 掌握单元功能与特性
2.1.3 了解分析材料模型
2.1.4 掌握结构建模
2.1.5 掌握结构分析基本过程
2.2 几何建模技术与技巧
2.2.1 掌握坐标系和工作平面
2.2.2 熟悉创建几何模型
2.2.3 掌握几何模型的布尔运算
2.2.4 掌握几何建模的其他常用命令及技巧
2.2.5 熟悉基本几何建模实例
2.3 网格划分技术及技巧
2.3.1 定义单元属性
2.3.2 网格划分控制
2.3.3 网格划分高级技术
2.3.4 网格划分实例
2.4 加载与求解技术
2.4.1 荷载及其施加
2.4.2 荷载步选项及设置
2.4.3 分析类型与求解控制选项
2.5 通用与时间历程后处理技术
2.6 结构静力分析
2.7 结构动力分析
第三章 MatLab
3.1 基础入门
3.1.1 MATLAB概述
3.1.2 矩阵
3.1.3 数值计算与分析
3.1.4 M文件编写和调试
3.1.5 数据可视化
3.2 结构静力分析
3.2.1 层间模型
3.2.2 杆系模型
3.2.3 框架结构的静力分析
3.3 结构动力分析
3.3.1 层间模型动力分析
3.3.2 杆系模型动力分析
3.4 结构振动控制分析
3.4.1 加入阻尼器的杆系模型分析
3.4.2 加入黏弹性阻尼器的杆系模型结构动力分析
3.4.3 加入磁流变阻尼器的层间模型结构动力分析
3.5 地震与风激励的人工模拟
3.5.1 按照功率谱生成时程数据
3.5.2 按照反应谱生成人工模拟地震波
3.5.3 谐波叠加法生成风速时程
3.5.4 线性滤波法生成风速时程
3.5.5 修正傅里叶谱法生成风速时程
3.6 ANSYS与MatLab接口技术
三、使用大纲说明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使学生能得到比较清晰的概念。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安排一定量的课外思考题题。
3、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非学位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王新敏编《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
(2)徐赵东编《土木工程常用软件分析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许锐
系主任:翟越
主管院长:李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