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永远的苏东坡主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在我国文人中,苏轼是独到的一位。

他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迷;文学上诗文俱工而终以词有名,众体兼顾而以豪迈见长;宦途上满腹才干却怀才不遇,一世屡遭贬谪却宽宏大批。

他以其独到的人品魅力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学习这两首词,重在理解其豪迈的艺术风格,掌握词的境界,领会词人豪迈超脱的人生态度。

苏轼是我国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嘉祐二年( 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迈一派;在政治上,他比较守旧,全力反对王安石新政。

因作诗冒犯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念奴·赤壁古》和《定波》都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年45 。

在此以前三年,即元丰二年(1079)因作刺新法被捕入,史称“ 台案”。

坐牢103 天,几次被砍的境地。

幸北宋期在太祖匡胤年即定下不士医生的国策和气友的相救,才算一劫。

出此后,被到黄州。

其,游了黄州的“赤鼻”,即相三国周瑜大曹操的赤壁。

作者借咏史表达了自己古代英豪好汉的和功早就的周瑜的敬慕之情,又系到自己的境,遂生了年将老、壮志酬的无穷感触。

《定波》是一首事抒之作,据《坡志林》卷一:“黄州南三十里沙湖,亦曰螺店。

予田其,因往相田得疾⋯⋯”在《定波》一的小序中也有比的明。

叙的不过出游途中遇雨一件小事,但从中表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度,更寄寓了他自己所遭到的政治打的和崎岖后的达之情。

★ (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坡居士。

与父洵、弟合称“三”。

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上,与黄庭并称“ 黄”;开豪迈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辛”;法擅行、楷,能自新意,与黄庭、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画上,喜作枯木怪石,画主神似。

文有《坡七集》等,有《坡府》。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5苏轼《定风波》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5苏轼《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词选自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中的第十一课“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永怀”||,它的作者是苏轼||。

道中遇雨是常事||,但苏轼以艺术心灵观之||,以旷达态度处之||。

词的上阙借自然界的风雨象征政治场上的风雨||,表现作者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词的下阙进一步深化主题||,借雨后的情景表达作者的感悟:人生道路上的遭遇不论是顺还是逆||,都不能以一时界定||,何况在逆境中也有新境||,风雨过后亦有暖阳||。

这首词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惧风雨也无惧挫败的乐观与豪迈||。

【学情分析】: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在学习这首词之前已经学过他的作品如《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能够从学过的作品中简要概括他们对苏轼的印象||,也对苏轼的生平经历有简单的了解||。

但这首词的写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表达的情感却是乐观的、积极的||,这对知识面较窄的本班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而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大方法就是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品读作品||。

【教学目的】:1、在学习过程中以各种形式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通过补充阅读《西江月》把握作者被贬黄州的的历史背景||,并感受作者初到黄州时的落寞悲苦||。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鉴词句||,并由此分析苏轼在《定风波》中表现出的形象||。

4、引导学生学习苏轼那种身处困境却能保持乐观昂扬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在学习过程中以各种形式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鉴词句||,并由此分析苏轼在《定风波》中表现出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词中的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政治场上的“风雨”||,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鉴赏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同学们||,你们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

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坐牢103天,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5.苏轼词两首某某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某某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某某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某某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念奴娇《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某某时期。

某某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某某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3、上阕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简要分析。
4、联系上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含义。
5. 过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拓展延伸·更上层楼】
6.有人认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是用陶渊明“归隐”之意,词人被贬黄州日久,生发道出了归隐之意。以上看法你认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4、下列诗句划分音节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一词一顿,铿锵有力。)5、填写诗句:①苏用“”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周瑜的非凡胆略与豪迈气概,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其词句“。”
【当堂检测·跬步千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与《定风波》是否相同?为什么?
3、壮美的赤壁景观和周瑜形象有什么关系?
4、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四、赏析下阕
1、下阕中“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2、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3、朗读下片,总结。
【拓展延伸·更上层楼】
五、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
2、艺术特点
【当堂检测·跬步千里】
二.材料链接:
1.定风波,唐教坊名曲,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
2.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被贬黄州,写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优秀作品。经过忧患苦难,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

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知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的赤鼻矶,并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

2.《定风波》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知常识]1.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

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及晏殊、晏几道父子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时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夔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突破。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

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6.写作手法:夸张、拟人、对偶等,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历史背景: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文化繁荣,了解苏轼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词作的思想内容。
8.苏轼的思想观念: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9.苏轼的生平事迹: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2.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来体验词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导入部分,有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需要改进导入方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新课呈现部分,对某些难点的讲解可能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提高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例题5:请分析苏轼词作中的文化内涵。
答案:苏轼词作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在《定风波》中,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苏轼的两首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苏轼雄浑豪放的词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1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习活动
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通过课下自己搜素的资料了解苏东坡的经历,互相交流自己对苏轼经历的看法。

2.多媒体展示:再次展示苏轼的主要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关注“乌台诗案”对苏东坡的影响。

3.自由朗读:熟读,扫清《赤壁赋》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苏东坡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揣摩苏东坡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赤壁赋》,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并用横线画出来)
2.小组探究:
(1)主、客对人生有着怎样的不同看法?他们是两个人吗?
(2)本文抒情、写景、说理巧妙结合,分别找出这些内容,并分析它们是怎样巧妙结合到一起的?
(3)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背诵:
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层次脉络背诵文章,争取当堂背过。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自由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词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词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
(2)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认为呢?深入探究苏东坡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5.诵读《定风波》,体会词人的情怀。

6.小组研讨:《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两首词中表现的作者感受有何不同?7.背诵:
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第四课时:
1.检查学生对三篇作品的背诵程度。

2.重点研讨: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比较《赤壁赋》和词二首的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思考: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比较阅读:
选读辛弃疾的词作,分析辛弃疾与苏东坡词作风格的不同。

4.教师总结归纳: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