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电路行程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合集下载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稳定性图解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稳定性图解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稳定性图解简介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可以使电机快速实现轨迹往返运动。

本文将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原理以及其稳定性的图解。

原理自动往返控制电路主要由触发器、计时器、继电器和电机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当触发器输入高电平信号时,触发器的输出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2. 高电平信号经过计时器延时后,触发继电器开闭。

3. 继电器打开后,电机启动,进行运动。

4. 当电机运动到所需位置时,触发器输入低电平信号,触发器的输出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5. 低电平信号经过计时器延时后,触发继电器开闭。

6. 继电器关闭后,电机停止运动。

稳定性图解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稳定性是衡量其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性图解可以直观地展示电路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个例子:![稳定性图解示例](稳定性图解示例.png)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

从图中可见,在正常情况下,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输出稳定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且切换迅速,无明显的电压波动。

这说明电路的稳定性良好。

然而,如果电路受到外部干扰或电器元件老化导致工作不稳定,稳定性图会出现以下情况:1. 高电平或低电平持续时间缩短,切换频率增加。

2. 高低电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电压波动。

3. 控制电路产生噪声,干扰其他设备。

当发现稳定性图中出现以上情况时,需要及时检查电路、元件和电源,以保证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正常运行。

总结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电机的快速往返运动。

本文介绍了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原理,并通过稳定性图解展示了其稳定性。

稳定性图解可以用于判断电路的稳定性,并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理解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原理和稳定性有所帮助。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五章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五章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7)按停止按钮SB1 (8)按正转起动控制按钮SB2
(9)按压热继电器reset键 (10)按reset键复位
观察现象
(1)电源指示灯亮 (2)检查负载接线端子三相电源是否正常 (1)正转接触器线圈吸合,主触点闭合,常开触点闭合 (2)电气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或噪声过大等现象
(1)正转接触器线圈释放,反转接触器线圈吸合,主触点闭合 (2)电气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或噪声过大等现象
(1)反转控制接触器线圈释放,正转控制接触器线圈吸合,主触点闭合 (2)电气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或噪声过大等现象 (1)正转接触器线圈释放,反转控制接触器线圈吸合,主触点闭合 (2)电气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或噪声过大等现象
(1)反转控制接触器线圈释放,正转接触器线圈释放,主触点闭合 (2)电气元件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或噪声过大等现象 所有接触器线圈释放
检查主电路时(可断开控制电路),可以用手压下接触器的衔铁来代替接触器得电 吸合时的情况进行检查,依次测量从电源端(L1、L2、L3)到电动机出线端子(U、 V、W)上的每一相电路的电阻值,检查是否存在开路现象。
0 3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
2.电路通断检测
检查控制电路时(可断开主电路),可将万用表表笔分别搭在FU2的进线端和零线 上,此时读数应为“∞”。分别按下起动按钮SB2、SB3时,读数应为相应回路接触 器线圈的电阻值;分别压下接触器KM1、KM2的衔铁,读数也应为相应回路接触器 线圈的电阻值。分别压下行程开关SQ1、SQ2,读数也应为相应回路接触器线圈的电 阻值。按住起动按钮SB2,再按下起动按钮SB3,测量值应先显示接触器KM1线圈电 阻值再显示无穷大,同样的方法来检查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的互锁控制。

基本电路(行程、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基本电路(行程、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思考:
1.分析电路中,每一部分起到什么控制或保护作用? 2.分析控制电路,如图控制中,KA3起到什么作用? 3.KA3的常开触点与KA2的常开触点并联起到什么作用?这里若用KA1的常
开触点与KA2的常开触点并联,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4. 为什么要用KA3的常开触点与KA1的常开触点串联,然后与行程开关串联,
1.控制元件分配:
SA1-1:自动选择;SA1-中位:点动选择; SA1-2:单程选择; SJ:急停按钮 ; SB0:停止按钮;SB1:自动启动按钮; SB2:
左行按钮;SB3:右行按钮 SQ1:左限位;SQ2:右限位;左极限限位:SQ3;
右极限限位:SQ4 左行控制接触器:KM1;右行控制接触器:KM2
行程、自动往返控 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概述: 在许多生产机械中,常需要控制某些机械运动的行
程,即某些生产机械的运动位置,像这种控制生产 机械运动行程和位置的方法叫行程控制,也叫位置 控制。 实现生产机械的行程控制,要依靠行程开关,行程 开关的作用是将机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控制电动 机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运动部件的行程 。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行程开关常安装在工作机械应该限位的地 方。在行车运行轨道的两个终端处各安装一个行程开 关,将这两行程开关的常闭触头串接在电动机的控制 电路中,如图所示,可以达到控制行程的目的。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电路原理: 合上电Fra bibliotek开关,按下启动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其主
这样控制起到什么作用?这里若用单独使用KA1的常开触点或KA3的常开触 点与行程开关串联,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5.如果停止按钮SB0不用来控制KA3,而是直接接到KM1和KM2的控制电路 中,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 2.学会安装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操作示范
行程开关安装时,安装位置要准确,安装要牢固; 滚轮方向不能装反,挡铁与撞块位置应符合控制线路的 要求,并确保能可靠地与挡铁碰撞。
操作示范
电路原理图
操作示范
2. 技术要求 按下启动按钮 SB2,电机运转,带动工作台左移, 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 SQ1 限位开关时,电机反转, 带动工作台右移,当运动到设计位置压动 SQ2 限位开 关时电动机正转,… … 如此往复。 按下停止按钮 SB1,电动机无论正向、反向运行 都能停车。 3.电路组成 电路由断路器 QS;熔断器 FU1和 FU2;热继电器 FR;按钮 SB1、SB2、SB3;交流接触器 KM1 和 KM2; 行程开关 SQ1、SQ2;电动机 M 组成。
1.根据图纸及参数合理选择元件和导线。 2.导线敷设要求横平、竖直,不能有交叉,束状 敷设。 3.导线敷设结构合理,线路连接关系清楚。 4.接线端子序号与图纸导线与元件连接相对应。 5.导线从一个接线端子到另一个接线端子连续无 断点不能有断点及连接。 6.导线与元件连接应紧固,不能松动。
操作示范
安全注意事项
1.材料浪费扣2分 2.不按顺序断电扣1分,操作不安全扣2分 3.板面不清洁扣1分,板面未清理扣3分
安全文明施 工
10
电路 调试
40
1.有接触不良1处扣2分 2.每个接触器未动作一次扣2分 3.每个接触器一次不自锁扣2分 4.接触器一次不互锁扣3分 5.行程开关不起作用扣5分
各项成绩总分在75分以上者,每提前5分钟加2分,最多 只加10分;每超时5分钟扣3分,超时不能过20分钟。
操作示范
合上电源开关 QS,电源引入
操作示范
左移 按下 SB2→KM1 线圈得电→KM1 动断触点断开→使 KM1 线圈断电→互锁→ →KM1 自锁触点闭合自锁。 →KM1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 启动连续正转→工作 台左移。 至限定位置挡铁 1 碰位置开关 SQ2→SQ2 动断触点 先断开→使 KM1 线圈断电→KM1 动断触点闭合解除互锁、 KM1 自锁触头分断、KM1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 断电停 转→工作台停止左移

11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设计《PLC技术应用》

11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设计《PLC技术应用》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设计
◎ 系统控制功能分析 ◎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设计
◎ 系统控制功能分析 ◎
总体控制要求
1. 电路具有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功能,热继电器辅助触点接于输出回路,不占用输入端口。
2. 正反转电路具有硬件联锁和软件联锁双重联锁。
3.具有超限位保护功能,防止左右限位开关失效后引起事故。
4.具有自动往返控制功能,按下启动按钮后,电动机带动生产机械在左右限位行程范围内自动往 返运行。
除了编程设计软件联锁,正反转电路必须增加硬件联锁!
正反转控制电路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正反转定时切换的电机控制电路编程
在原来的正反转电路基础上,增加定时切换正反转功 能,加入定时控制,启动电机正转运行后,20S后自动切 换到反转,反转30S后自动切换到正转。按下停止按钮, 电机停止运行。
正反转控制电路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程序设计
在基本正反转电路基础上,增加自动往返控制功能。生产机械两边设 置有限位行程开关,当电机带动生产机械碰触行程开关时,自动切换运 动方向返回。运动方向的行程末端,设置右超限位行程开关,当左右限 位行程开关失效,电机未正常停止或者自动返回时,碰到超限位行程开 关,电机自动停机保护。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自动往返电路程序设计
左右限位行程开关控制与按钮联锁控 制程序结构一致,功能也一样,只是 按钮用手动控制,行程开关由机械运 动部件碰触转换。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设计
◎ 程序设计与调试 ◎ 自动往返电路程序设计
超限位保护是为防止左右 限行程开关失效而引起的 安全事故。
反转控制起保停回路
正反转控制电路

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1.简介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是一种常用于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电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运动,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相序来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运动。

在电动机的控制系统中,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相序,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运动方向。

正反转控制电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和控制信号,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运动。

3.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设计要点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电路稳定性: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输出信号,以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2) 控制信号的生成:自动往返控制电路需要能够根据外部输入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实现正反转运动。

(3) 过载和短路保护: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还需要考虑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以确保电动机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安全停止运行。

4.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电动机驱动模块和过载保护模块等部分。

(1) 控制信号生成模块通过对外部输入信号进行解析和处理,生成对应的正反转控制信号。

(2) 电动机驱动模块接收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动机的相序,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运动。

(3) 过载保护模块通过监测电动机的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对电动机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确保电动机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安全停止运行。

5.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应用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正反转运动的场合,如输送带、升降机、自动门等系统中。

通过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可以实现这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6.总结自动往返正反转控制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相序,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运动。

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控制信号的生成、过载和短路保护等因素。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
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构思自动往返的实现应采用具有行程功能的行程开关作为检测元件以实现控制。

SQl、SQ2的作用:自动换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现台车的自动往返行程控制;SQ3、SQ4的作用:被用来作终端保护,以防止SQ1、SQ2失灵,台车越过限定位置而造成事故。

行程开关SQ1的常闭触头串接在正转电路中,把另一行程开关SQ2的常闭触头串接在反转电路中。

当台车运动到所限位置时,其挡铁碰撞位置开关,使其触头动作,自动换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控制线路中的SB1和SB2分别作正转启动按钮和反转启动按钮。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二、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a)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示意图1
(b)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示意图2
(c)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示意图3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工作原理示意图1 (b)工作原理示意图2 (c)工作原理示意图3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停止时:。

关于电机自动往返行程控制的电路再加延时

关于电机自动往返行程控制的电路再加延时

关于电机自动往返行程控制的电路再加延时所谓行程控制就是根据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距离来进行控制,如起重机运动到预定位置要求自动停止;机床工作台运动到预定位置时要求自动往复运动。

可见,行程控制实质上就是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只是在行程的终端加行程开关,利用行程开关来实现行程控制。

有些生产机械如刨床、铣床等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做往返自动循环运行。

实现这一控制要求的电路称为自动往复行程控制电路。

电路图如下:工作原理:合上空气开关QF,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 KM1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 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

当工作台向左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1时 ----- 行程开关SQ1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1常开触点闭合,-----KM1线圈失电,电机停转,通电延时继电器KT线圈得电-------通电延时继电器KT触点延时闭合----KM2线圈得电,行程开关SQ1复位 ---- KM2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

工作台开始向右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2时 -----行程开关SQ2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2常开触点闭合-------恢复原始状态,重复往返循环。

如此往返,实现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运动,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1,工作台停止运动。

当现有时间继电器不是通电延时的,而是断电延时继电器时,我们将电路改为如下,效果也很好。

合上空气开关QF,按下点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断电延时继电器KT得电---- KM1辅助触点KM1闭合并自锁,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

当工作台向左运动,运动部件碰到行程开关SQ1时 ----- 行程开关SQ1常闭触点断开,行程开关SQ1常开触点闭合,----KM1线圈失电,电机停转,断电延时继电器KT线圈失电,------断电延时继电器KT触点延时闭合-----线圈KM2得电,KM2辅助触点闭合并自锁,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控制元件分配:
SA1-1:自动选择;SA1-中位:点动选择; SA1-2:单程选择; SJ:急停按钮 ; SB0:停止按钮;SB1:自动启动按钮; SB2:
左行按钮;SB3:右行按钮 SQ1:左限位;SQ2:右限位;左极限限位:SQ3;
右极限限位:SQ4 左行控制接触器:KM1;右行控制接触器:KM2
这样控制起到什么作用?这里若用单独使用KA1的常开触点或KA3的常开触 点与行程开关串联,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5.如果停止按钮SB0不用来控制KA3,而是直接接到KM1和KM2的控制电路 中,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本章结束
谢谢大家!
行程、自动往返控 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概述: 在许多生产机械中,常需要控制某些机械运动的行
程,即某些生产机械的运动位置,像这种控制生产 机械运动行程和位置的方法叫行程控制,也叫位置 控制。 实现生产机械的行程控制,要依靠行程开关,行程 开关的作用是将机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控制电动 机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运动部件的行程 。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思考:
1.分析电路中,每一部分起到什么控制或保护作用? 2.分析控制电路,如图控制中,KA3起到什么作用? 3.KA3的常开触点与KA2的常开触点并联起到什么作用?这里若用KA1的常
开触点与KA2的常开触点并联,在控制上会有什么区别呢? 4. 为什么要用KA3的常开触点与KA1的常开触点串联,然后与行程开关串联,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思考: 1.分析控制电路,在上图的自动往返控制电路中有什
么缺点和不足? 2.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来自?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在实际的控制中,会有多种控制的要求,并且要有完 善的保护和防呆功能。下图中介绍可以实现自动往返 控制,单程控制,点动控制的行程控制电路。
控制功能: 1.当电动机正转时,工作台向左运行,当电动机反转
时,工作台向右运行。 2.将四个位置开关SQ1、SQ2、SQ3、SQ4分别安装在工
作台需要限位的两个终端上。 3.SQ1和SQ2安装在需要自动往返的位置上。为限位开
关; SQ3和SQ4起终端保护(极限限位)作用,所以也 称做终端开关。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行程开关常安装在工作机械应该限位的地 方。在行车运行轨道的两个终端处各安装一个行程开 关,将这两行程开关的常闭触头串接在电动机的控制 电路中,如图所示,可以达到控制行程的目的。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电路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行程控制电路原理: 合上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钮SB1,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其主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自动往返运行: 有些生产机械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能自动
往返,以便对工件进行连续加工,如摇臂钻床 的上升和下降控制中,为了使其能自动往返运 动,用行程开关的常闭触头停止电动机的正向 运行,同时用行程开关的常开触头接通反向运 行线路,从而实现限位的自动往返运行 。
行程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
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启动运行。小车向前运动。 当小车运行到终端位置时,由于小车上的挡铁碰撞位置开关
SQ1,使SQ1的常闭触头断开,接触器KM1线圈断电释放,电动机 停转,小车停止运行。 当按下后行启动按钮SB2时,接触器KM2线圈通电,KM2主触头闭 合,电动机反向运转,小车向后运行,位置开关SQ1复位闭合。 当小车运行到另一终端位置时,挡铁又一次碰撞行程开关SQ2, 使之常闭触头断开,切断接触器KM2线圈电源,电动机停转, 小车停止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