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合集下载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疫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易感动物1、病原微生物:是发生相应疫病的基础,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就没有相应疫病的发生。

2、传播途径:是指可以通过海、陆、空进行传播以及被病畜(病猪等)污染的物体和人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媒介,是疫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3、易感动物:是发生疫病的关键,如果动物群具有强大的抗病能力(不易感),即使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传播途径,动物群可以抵抗耐过不发病。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目的:就是要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制疫病的发生,保证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生物安全有两个层面,国际层面上,对于生物安全的关注集中在预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疫病传播,这对于具有巨大出口市场的国家来说是其主要的关注所在;猪场层面上,生物安全是指采取疫病防制措施建立健康猪群,防制疫病的发生,保证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内容:隔离、消毒、防疫、驱虫、保健、检疫、灭害(鼠、蝇、蚊、驱狗猫等)一、猪场隔离•隔离:将猪场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进行饲养管理。

•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各生产区人员之间的隔离、外来人员隔离、引进猪的隔离、病猪隔离1、隔离的内容包括如下:1.1、隔离舍:与生产区要一定距离,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引种隔离舍,距生产区至少500米以上(地处下风口);病猪隔离舍,一定要在下风口;1.2、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获准进场者一定要净化隔离3-5天方可进入1.3、外来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1.4、本场生产人员:外出必须48小时内返场,饲养员禁止串栋串舍;各生产区工具用具和物品必须专用。

•1.5、严禁场内人员在生产区内开伙;不准外购肉制品进场。

•注:病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①、最危险的传染源,生产病源数量最多,毒力最强,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疫病;•②、一般隔离用抗菌素治疗2-3天无效者及时处理;•③、深埋、焚烧、尸井消毒等无害处理(必须远离水源、下风口)。

猪场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猪场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为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疫病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人员、设施、设备和猪群。

1.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猪场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2 生物安全委员会下设以下部门:(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2.3 各部门职责:(1)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监督实施。

(2)防疫部门:负责猪场疫病监测、诊断、报告和处理。

(3)消毒部门:负责猪场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消毒剂的采购、配制和监督实施。

(4)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猪场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和监督实施。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3.1 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划分(1)猪场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个等级。

(2)红区:猪舍、隔离舍、饲料库等区域。

(3)黄区:生产区、管理区等区域。

(4)绿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

3.2 人员管理(1)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2)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猪场,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猪场。

3.3 车辆管理(1)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进行消毒,不得携带外来物品。

(2)车辆进入猪场后,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得进入猪舍和猪场内部。

3.4 物资管理(1)饲料、疫苗等物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物资。

(2)物资储存场所必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3.5 消毒管理(1)猪场定期进行消毒,包括猪舍、道路、设备、工具等。

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

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

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提高养猪场生产效益和抵御生物安全风险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猪场生产生活区域,包括员工、供应商、访客等所有在生产生活区域内的人员。

第三条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是指通过规范和管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活动,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确保猪场生产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第四条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是猪场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要对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的实施、执行、检查和监督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是猪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部门都要遵守该管理制度。

第六条猪场组织要严格遵守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要求。

第七条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管理等内容,全面保障猪场生物安全。

第八条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调整由猪场管理者商讨,经猪场管理者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技术管理第九条猪场生物安全项目管理制度要求保证猪场内的环境卫生,并实行全面的消毒管理,确保猪场无病毒传染灶。

第十条猪场要对饲料、饮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饲料、饮水不受污染。

第十一条猪场要落实隔离带制度,对外来猪类、人员等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确保猪场不受外来病毒传染。

第十二条猪场要进行全面的疫苗接种,确保猪只生病率低、健壮。

第十三条猪场要做好病死动物处理工作,及时对病死动物进行处理,防止传染疫病。

第十四条猪场要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测,确保猪场不受生物环境威胁。

第十五条猪场要进行全面的病害防治工作,确保不同病害不传染。

第十六条猪场要进行全面的卫生整治,确保猪场的生活区域环境卫生。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七条猪场要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对生物安全工作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猪场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确保员工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第十九条猪场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

猪场疫病防控 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疫病防控 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猪场疫病防控是农业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猪肉品质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

疫病是猪场生产中最大的威胁之一,它们会给猪群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猪场应加强对疫病的预防工作。

这包括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疫病的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

同时,猪场还应该加强对病原体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风险。

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这包括严格的进出场管理制度,确保猪场的动物和物资的安全。

猪场还应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和设备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猪场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员工应具备相关的防疫知识,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猪场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技能。

同时,猪场还应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

猪场应与当地的兽医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和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猪场还可以与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疫病防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猪场疫病防控生物安全体系是保障猪肉品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猪场应加强对疫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确保猪场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可靠。

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放心食用的猪肉产品。

猪场生物安全细则

猪场生物安全细则

猪场生物安全作业指导书是生是死看健康,是亏是赚看生产,赚多赚少在市场!牛根生说,企业的“企”把人去掉了,这个企业也就止步了。

所以人在猪场非常关键。

生物安全落实情况检查一、目的为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减少、杜绝疫病的发生,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客户、养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合格的商品猪或合格的精液.二、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猪场三、职责(一)猪场场长全面负责卫生防疫工作(二)猪场各级负责人组织实施卫生防疫工作(三)猪场全体员工参与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四、工作程序(一)防疫区域划分1、猪场分生产区和办公室、生活区,生产区包括生产线、更衣室、饲料、药物物资仓库、出猪台、实验室、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办公区到生活区建立隔离消毒室,办公区人员进入生活区必须清洗消毒更衣,生产管理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办公区,外来人员如需进入猪场办公区必须经场长同意后进行消毒、换鞋方可进入。

2、加强猪场与外界的隔离(用铁丝网、围墙等),加强交界道路的消毒.3、办公区人员进入员工生活及生产区必须洗澡、消毒、更衣、换鞋,外来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及生活区,非生产区工作人员确有需要进入者,必须经场长或专职技术人员批准(封场期间需要总经理批准)并经冲凉、更衣、换鞋、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二)车辆卫生防疫、消毒要求1、原则上外来车辆不得进入猪场区内(含生活区),饲料车及装猪车进入场区必须全面严格消毒,首先车辆停放门卫彻底消毒—-—停放20分钟-——再次彻底消毒(更换消毒液)——-方可进入场区,责任人:门卫.2、场内运猪、猪粪车辆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与外来车辆消毒流程一样)3、上述车辆司机到门卫臭氧消毒15分钟,更衣、换鞋,生产线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驾驶室。

(三)生活区防疫、消毒要求1、生活区大门口消毒门岗:设外来三轮以上车辆消毒设施、摩托车消毒带、人员消毒带,洗手、踏脚消毒设施及冲凉设施。

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养猪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养猪厂所有员工、承包商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原则。

第二章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厂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 制定和修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3. 监督检查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4. 负责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5. 负责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6.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生产部:负责猪舍的清洁消毒、通风换气、饲养管理等;2. 质量检测部:负责猪只的健康监测、疫病检测和饲料、兽药的质量控制;3. 保卫部:负责厂区安全、外来人员管理、物资进出管理等;4. 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文件的起草、宣传和培训;5. 财务部:负责生物安全相关费用的预算、使用和核算。

第三章生物安全措施第七条疫病预防措施:1. 定期对猪舍、饲料库、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2.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和物资的进入;3. 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4.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猪只健康;5.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只免疫力。

第八条饲养管理措施:1.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猪只营养需求;2. 严格执行饲养操作规程,减少应激;3.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环境清洁;4. 加强猪只运动,提高抗病能力;5. 做好猪只繁殖管理,提高繁殖率。

第九条人员管理措施:1. 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2. 严格执行员工健康管理,确保员工健康;3. 限制员工与外来人员的接触,减少疫病传播风险;4. 对病猪和疑似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5. 做好废弃物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以猪为本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以猪为本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以更多的与疾病控制相关的内涵和 了“亚健康状态”,所以,猪群的健
只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
元素。在猪场疾病预防控制中,生 康状况会有极大提升。第四,提高 在口上的教条,看起来高大上,实
物安全比较被大多数兽医接受的定 猪场生产性能。母猪的发情率,分 际上根本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
义是 :指生物体外杀灭病原微生物, 娩率,健仔数、哺乳成活率、乳汁 龙江明水、江苏加华两个大场中招,
原来是没有的,但是经过非洲
措施”。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 杆菌、猪链球菌等也会得到大大缓 猪瘟之后,真的有生物安全,但是
的广泛关注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 解。第三,提升猪群的健康度,生 没有形成体系。
期,兽医将生物安全概念引入到牧 物安全阻断了大量病原进入猪场,
第二种情况——有生物安全体
场疾病预防控制,给“生物安全” 降低了猪群的“亚临床感染”,避免 系,但没执行
也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做的生
内的扩散,遏制疾病从本场传出的 质有三方面流向 :维持需要 + 免疫 物安全仅仅考虑切断传播途径,缺
一系列措施与方法 [1]。
应激 + 生产需要(繁殖、泌乳、生长), 乏保护易感动物。
现有生物安全体系根本目的是 在这里,猪群健康状态与免疫应激 3 现有生物安全弊端
逐级稀释病原浓度,减少猪场病原 呈显著负相关。第六,降低保健治
降低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 质量都与健康度有密切相关,在猪 就属于这种情况。
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一切措 群健康度提升之后,猪场生产成绩
第三种情况——有生物安全体
施。也就是说,生物安全就是阻止 自然会提升。第五,提升饲料报酬。 系,但不完善
外界病原侵入本场,防止疾病在场 我们知道,猪吃下饲料后,营养物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草案)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其对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控原则是:积极、科学、适用的以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细致的以诊治为辅。

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应包括以下七方面: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检疫与隔离、猪场的清洁与消毒、猪只的免疫计划、猪只的驱虫计划、猪只的疾病诊治、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一、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1、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猪场的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但交通应便利,地势高燥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其三公里内应无散养户。

养殖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

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车间、肥料车间);生产区内为商品猪养殖舍;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舍。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2、猪场基本防疫设备设置:猪场的外围最好建有活水生物防卫水沟,以防止外界动物的侵入。

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入场口建有淋浴室、更衣室和紫外光消毒室以及洗手台,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入口汽车消毒池等。

3、人员车辆控制:养殖场区内应按照其防疫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控制各区域的人员,严禁串场串区域。

场区工作人员应严格自觉的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如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饲养宠物,不得在场区开小灶)。

其外来参观人员应杜绝进入生产区。

因工作需要需进场的应严格经过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

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大门要设有长为机动车辆车轮周长一周半长的消毒池并结合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

停车场地应保持清洁,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草案)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其对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控原则是:积极、科学、适用的以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细致的以诊治为辅。

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应包括以下七方面: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检疫与隔离、猪场的清洁与消毒、猪只的免疫计划、猪只的驱虫计划、猪只的疾病诊治、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一、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1、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
猪场的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但交通应便利,地势高燥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其三公里内应无散养户。

养殖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

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车间、肥料车间);生产区内为商品猪养殖舍;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舍。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2、猪场基本防疫设备设置:
猪场的外围最好建有活水生物防卫水沟,以防止外界动物的侵入。

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入场口建有淋浴室、更衣室和紫外光消毒室以及洗手台,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入口汽车消毒池等。

3、人员车辆控制:
养殖场区内应按照其防疫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控制各区域的人员,严禁串场串区域。

场区工作人员应严格自觉的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如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饲养宠物,不得在场区开小灶)。

其外来参观人员应杜绝进入生产区。

因工作需要需进场的应严格经过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

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大门要设有长为机动车辆车轮周长一周半长的消毒池并结合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

停车场地应保持清洁,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

4、外界生物的控制:
猪场应定期进行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定期对围墙、圈舍进行检查,及时堵住穿洞和缺口,以防外界动物的侵入。

场区内严禁带入或饲养其它动物其。

5、场区生产工具管理:
场区内用于各生产舍的生产工具应同其对应的饲养员一样严格管理,做到定人、定舍、定区、定场。

其生产工具应勤清洗,定点放置,专舍使用,严禁工具串场使用。

二、检疫和隔离:
1、掌握全场猪只的健康情况:首先要求各养殖舍的饲养员应熟悉自己所负责猪群的健康情况并及
时向场区兽医汇报病猪情况。

其次是场区兽医既其生产技术员应实时分析猪场整体健康发展方向和致病因素,并实时向场领导汇报并提出防治措施。

2、隔离检疫新进猪只和新进人员:对新引进的猪只应在场区隔离舍进行免疫检疫隔离,合格后方
可进入生产舍。

对新进生产人员也应在生产场外隔离24-48小时后,经严格消毒程序后进入生产场区。

发生疫病时应及时划定疫区并严格执行隔离防疫制度。

3、猪场的引种应避免大量集中更新母猪,引进新母猪时应选自疾病少的种猪场(有必要对引进猪
群做血清抗体检测),来源越少越好,隔离检疫30-45天,仔细观察猪只健康状况,隔离期间做必要的驱虫和免疫接种
4、隔离与扑杀病猪:对于猪场的患病猪只应仔细、及时的进行确诊,对疑是传染病的猪只应及时
进行防疫隔离。

对健康猪群进行强化免疫接种,对患病猪只应及时进行扑杀。

三、猪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1、猪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应制定平时和应急两种方案。

平时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按照每日的工作
操作规程严格贯彻实施。

场区应保持圈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食槽、圈栏、猪群、大环境、生产工具、器械的清洁与消毒、生产人员应自觉讲究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勤换衣,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等。

而应急时期的消毒应强化圈栏消毒、剖解场地的消毒以及病猪物品的消毒。

2、猪场消毒剂的选用与科学使用:猪场对消毒剂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效力强、效果广泛、
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腐蚀性小、价格适中。

在使用中应首先在充分了解各种消毒剂的特性后结合猪场生产实际科学施药;其次是在猪舍须洗净后消毒;第三,要以正确的浓度稀释使用;第四,不可混用消毒剂;第五,不要长久使用同一种消毒剂,以免致病菌形成抗药性。

四、猪只的免疫计划:
一个健康的猪群首先应该是得益猪群自身拥有一个有效的抗病免疫体系,其次才是有一个无致病因子的生产环境。

科学的制定一个符合本场实际的疫苗免疫计划必须结合自身猪群所拥有的免疫抗体水平来制定,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采用拿来主义。

猪场必须做的防疫:细小、乙脑、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

阶段性做的防疫可选择: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

猪瘟(脾淋苗)尤其是在疫病流行期,做超免时;口蹄疫免疫要“三保险”(55日龄、75日龄、
120-130日龄);蓝耳病要用弱毒苗;大肠杆菌病的免疫应在后备母猪第一胎一定要做(如K88-K99);乙脑第一胎一定要做;乙脑一定要用弱毒苗.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过,每年的秋末冬初一定要做(而且要两次)
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项:过期的、不符合保管要求的疫苗坚决不用;注射时坚持皮肤消毒,避免把外面的污物、病原菌接种到动物体内;种猪务必逐头进行皮肤消毒,切实落实一猪一针头;猪群上午带猪喷雾消毒一次,下午干燥后打疫苗,免疫活苗后应再结合一次带猪体消毒。

针头规格适宜,在做紧急免疫时,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否则会加剧疫情扩散;剂量要足够,注射要切实准确,做到100%免疫,不漏注;注射疫苗时,要有专人登记并监控,使防疫工作处于完全受控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五、猪只的驱虫计划:
寄生虫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会不断的消耗猪体的营养,增加养猪成本并引发其它疾病,也是引起猪场效益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

一个合理的驱虫程序应包括:驱治球虫病:3-4日龄仔猪,每头灌服“百球清”1-1.5ml;体内外寄生虫(4+1模式):全场公母猪每3个月驱虫一次,一年4次,保育仔猪60-70日龄驱虫一次。

合适驱虫药物的选择:口服驱虫药很多,如左旋咪唑、拜美康、害获灭、伊力佳等等。

用药方式:一次性或阶段性给药如左旋咪唑;脉冲式给药:驱虫时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连续使用一个星期间隔一星期再用一个星期,这样才能彻底有效的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驱治体表寄生虫病如螨病、虱病等可用除癞灵、倍特、螨净、特敌克等体表喷洒,严重的也可以用通灭或害获灭等注射驱治。

六、疾病的诊治:
疾病的诊治应做到:确诊及时与治疗细致有效。

疾病的诊治途径可依据临床症状、治疗诊断、尸体剖解、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分类鉴定、血清学试验、病毒学试验等方式。

总之,猪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开展工作。

结合饲养管理的严密性和合理性,疾病的及时确诊,消毒卫生工作的确实到位和免疫工作要确实有效等工作,力保猪群的健康和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七、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猪只的营养水平与管理方式要针对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生产水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健康水平和饲料价格等因素制定和调整饲料配方,改进生产管理方式。

1、猪场应建有深水井或饮用水处理系统,以保证提供给猪群清洁、卫生、充足的饮水。

其水质应
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2、饲料营养的要求: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符合猪的营养需求(品种/生理/生长阶段/气候环境/
饲喂量等);饲料营养要平衡、全价;避免含有毒有害物质(采食量减少、生长受阻、抗病力
下降、繁殖性能破坏)。

3、各阶段猪只的生产管理方式:
a、空怀及怀孕母猪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配种前的免疫接种;配种后的限位饲养;怀孕母
猪舍保持干净凉爽;母猪移入产房前的清洁消毒;发病母猪的及时治疗;母猪分娩前2-6周作大肠杆菌的免疫接种等。

b、分娩母猪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娩前两日减少饲料喂量,多供清洁饮水;分娩前猪乳
房及阴户部的清洗消毒;做好接产工作和助产工作;做好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c、哺乳仔猪的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寒、防
风工作;务必使初生仔猪吃到初乳;根据仔猪头数和体型进行合理的寄养工作;仔猪出生以后1-3天补铁;仔猪出生一周后进行补饲;仔猪下痢时及时进行治疗;对离乳时较小仔猪加以集中饲养管理。

d、保育猪的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按公母猪分
开,大小相等的原则分栏管理;每周带猪消毒一次;发病猪只予以隔离治疗,特别照顾;根据猪的需要进行免疫接种。

e、肉猪肥育前期及后期的管理应注意:保持猪舍清洁;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按大小相等的原
则分栏管理;每周带猪消毒1-2次。

f、种公猪的管理应注意:个别饲养;公猪栏地面平整;半年进行一次驱虫和免疫;定期检查精液、
配种频度要合理;自然交配时选择体型相近者;做好配种记录记载。

总之,一个健康而安全的猪群是与一个科学细致的防疫体系密不可分的。

在做好硬件防疫工作(环境、设施)的同时,也得持之以恒的做好软件工作(科技进步、人员培养、精细管理)。

另外结合科学而高效的运用药品和疫苗,来强化猪群自身的抗病能力和防止致病因子对猪群的侵害,才能真正确保猪群健康和安全,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走向安全、稳健的发展之路。

重庆市翰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八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