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典型案例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典型案例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目的与意义 (3)1.2 国内外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现状 (4)1.3 文档结构与内容概述 (5)2. 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7)2.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8)2.2 地方相关政策和实践 (9)2.3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10)3. 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面临的挑战 (11)3.1 水质问题 (12)3.2 生物多样性丧失 (13)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3.4 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15)4. 典型案例分析 (16)4.1 案例一 (17)4.2 案例二 (18)4.3 案例三 (20)4.4 案例四 (20)5.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 (21)5.1 水污染防治与治理策略 (23)5.2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行动 (24)5.3 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与重建 (26)5.4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27)6. 典型案例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8)6.1 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与影响评估 (29)6.2 社会支持与参与情况 (31)6.3 环境指标的变化趋势 (32)6.4 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33)7.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4)7.1 科学技术的支撑 (36)7.2 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37)7.3 生态河湖建设的持续推进 (38)7.4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40)8. 结论与建议 (41)1. 内容综述本段落旨在概述一系列成功恢复河湖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为读者提供实际例证与深刻见解。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对抗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提升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对于维系区域内的自然平衡与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在此内容综述中,我们涵盖河湖生态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水体净化、防洪减灾、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公众参与要素。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本综述将展示科学方法与政策框架相结合有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历史重要性:强调每个案例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所在社区或生态区域的重要性。
水体生态修复与典型应用案例

水质的净化、污染基底的清 除和生物生息环境的构建。
河 道岸坡带—水陆交错带
从安全防护、景观、生态环 境角度构建良好的生物生息 环境
河 道缓冲带—陆域
从生态功能、防护功能、社 会功能及经济功能等改善区 域生态景观价值。
3、河流生态修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形态保持及岸坡修复 ‒ 形态保持(岸线形态、横断
建设及运行情况
建设前
建成后
指标
示范区浓度(mg/L)
TN
0.39
TP 高锰酸盐指数 植被覆盖度
0.078 2.7 58%
净化效果 79.9% 55.1% Ⅲ类 /
(4)滆湖湖体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工程
工程概况
滆湖北湖综合示范区:滆湖大桥以北敞水水 域。
工程规模:14 km2, 2013夏~2015年底鲢鳙 夏花1344.7万尾(约0.13 g/尾),冬片98万尾(约 133g/尾),其中标志放流5.7万尾,投放鯝鱼 17.6万尾(约125 g/尾)。在浅水区(约4km2) 增殖放流河蚌34.7万只(9.7 cm),投放环棱螺 55.6 t。
浮叶植物区
漂浮植物区
生物拦截沉降区
沉水植物区
指标 TN TP
出口浓度(mg/L) 1.96 0.14
净化效果 51.0% 49.1%
工程概况
漕桥河河口生态拦截示范工程
总面积:2km2 核心区:200亩
建设及运行情况
建设前
建设中
建成后
指标 TN TP
出口浓度(mg/L) 1.29 0.09
建成后
净化效果 25.6% 27.6%
工程概况
殷村港河口生态拦截示范工程
滆 湖
河流污染案例

河流污染案例篇一:水污染案例分析水污染的事例及治理措施一、关于无锡水污染的案例事件概述:2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原因: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
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
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
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应对措施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在环太湖流域淘汰污染企业,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提高自来水出厂水质。
2、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历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3、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
4、尽快建立有权威的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太湖这样的跨行政区域的河流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河流管理机构,订立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管理办法。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案例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案例水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成功案例,旨在启发读者对水资源的重视,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杨树湖水生态恢复工程杨树湖是一个位于我国湖南省的重要淡水湖泊,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的影响,湖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该湖泊的水生态系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污水治理,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地区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
其次,禁止破坏湖岸带,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保护。
最后,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促进湖泊水质的改善和富营养化的缓解。
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树湖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湖水质量逐渐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 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辽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灌溉用水基地,长期以来,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严重。
为了实现流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水资源调度中心、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等。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环境承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过多年的努力,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纽约市哈德逊河生态修复项目纽约市哈德逊河是美国著名的湿地保护区,由于长期的工业和船舶活动,河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的水生态系统,纽约市政府发起了哈德逊河生态修复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水排放、清理底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
通过对河流污染源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修复,哈德逊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重要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也有所恢复。
4. 长江中下游湿地修复与保护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其中下游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保护大江的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河道水域水质综合治理案例分析

城市河道水域水质综合治理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河道水域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河道水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改善水质,许多城市已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将分析几个成功的城市河道水域治理案例,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首先,我们来看上海市黄浦江水域的治理案例。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面临着河道水域水质问题。
针对黄浦江的治理,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保证了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控制,建立健全了工业污水治理体系。
此外,对于农业面源污染,上海市加大了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黄浦江的水质得到了大幅改善。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水域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水质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通州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达标率。
其次,加强了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行了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
同时,通州区还大力推进了农田与河道水域的分离,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综合这些措施,通州区成功地改善了运河水域的水质。
除此之外,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清江水域治理案例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雨花台区清江是南京市的一条重要支流,多年来受到农业、工业以及城市污水的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雨花台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其次,重点治理了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推广了绿色农业技术和有机肥料的使用。
此外,加强了河道水域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水体污染源。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雨花台区成功地改善了清江水域的水质。
这些城市河道水域治理案例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治理水质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
不仅要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还要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
治理河道污染 恢复美丽河湖——以安阳河的污染治理为例

2021年7月安阳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总第112期)Joumal o£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ly,2021 Vol.20No.4(Gen.No.ll2)D01:10.19329/ki.l673-2928.2021.04.013治理河道污染恢复美丽河湖——以安阳河的污染治理为例谢海滨",张志斌b(安阳市生态环境局a.安阳县分局;b.殷都分局,河南安阳455000)摘要:近年来,安阳市政府斥巨资全力打造"碧水工程”,力求还群众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综合治理,通过实施一批安阳河截污治污、河道综合治理与水质净化提升等综合治理工程,极大减轻了各种污染源对河水的污染,安阳河污染问题根本解决,水质明显改善。
进入"十四五”时期,安阳河的水生态保护工作要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进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更加强调“人水和谐”,让群众拥有更多的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治理;现状;污水;调查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志码:A目前,河南省安阳市“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
“十四五”期间安阳市更加注重生态要素,建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规划指标体系,实现“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鱼,有鱼要有草”的要求。
安阳河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为“十四五”期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让安阳河逐步恢复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水生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满足群众的景观、休闲、垂钓、游泳等亲水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安阳河概况安阳河发源于林州市黄花寺,自西向东穿安阳市区而过,在内黄县李大晁村入卫河,全长164km、流域面积1920km2,安阳市区段河长49.1km,流经安阳市龙安区、殷都区、北关区、安阳县。
冯宿桥断面位于安阳河下游,水体功能为农业用水,功能区目标为IV类。
冯宿桥断面上游较大支流为珠泉河、粉红江、安丰沟、御路沟、于曹沟,其中位于市区的安丰沟、御路沟和于曹沟为“十三五”期间安阳市整治的黑臭水体。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水确保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目录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述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方法 • 河湖生态水确保策略与措施 •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概 述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 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 知识,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进 行综合治理,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生物净化技术
03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水体中的
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湖生态补水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后用 于河湖生态补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 。
中水回用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 标准的中水回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湿地修复、水生植物恢复 等。
1
工程措施
详细描述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生态修复技术、水质净化
设施等。
水质监测与评估
说明水质监测方案和实施过 程,评估工程措施对水质提 升的效果。
案例二:某湖泊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工程
背景介绍
分析某湖泊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 提出生态补水与水源保护的必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如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精准治理和智慧管理。
01
多元共治模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将形成更加紧密 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元共治模式,共同 推进河湖生态水环境治理。
02
0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 ,实现河湖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促 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信息,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案例:
1.大连旅顺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对旅顺河进
行综合治理,包括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使旅顺河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2.武汉东湖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湖泊水污染治理、湖区绿化、
景观建设等措施,成功改善了东湖的水质,提升了湖区的生态环境,使东湖成为武汉市的重要生态景观。
3.南京江北新区夫子庙段江岸景观整治项目:通过对夫子庙段
江岸进行景观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了江岸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更美丽的休闲空间。
4.广州珠江整治项目:通过综合治理珠江水域,包括治理河道、修复湿地、提升岸线等措施,改善了珠江水质,提升了水域生态环境,使广州市民享受到了更美丽的河湖环境。
这些案例是生态环境部在美丽河湖建设中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措施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镜检照片(×400 )
填料的电镜扫描照片 (×600)
(×3500)
关键技术六:微纳米曝气
旋回式气液混合型微纳米气泡发生技术
测定结果:本装置生成的微纳米气泡水中90%以 上的气泡直径分布在40微米以内,均值30微米
关键技术六:微纳米曝气
微纳米气泡
一般气泡(mm、cm级)水中形态
①微纳米气泡:指在发生时,直径在1~50微米 的气泡为微米气泡,直径1微米以下的气泡为纳 米级气泡,两者统称为微纳米气泡。
根系净化系统 防渗膜
人工介质 原地质土层
液位控制器 出水管道
用于人工湿地中的天然填料又称基质一般由土壤、细沙、粗沙、砾石、碎瓦片或灰渣等构成。 基质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
11
关键技术三:强化人工湿地技术
两级串联生态床人工湿地
关键技术三:强化人工湿地技术
关键技术一: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材料特点
①材料比表面积大;②音波效应特性;③生物亲和性好,生物易附着性,充氧效率高;④稳定性 强,填料能抗酸、抗碱、耐氧化,不易老化,无二次污染,长期持续性消减污染物的能力;⑤质 轻、机械强度大和寿命长;⑥安装方便,施工期短,无维护和运行费用。
关键技术二:碳纤维双层平板膜技术
浮力F = ρgV (ρ: 流体密度,g: 重力加速度,V:排开水体积 ) 19
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的水被称为微纳米气泡机 能水,通常外观表现为乳白色。
微纳米气泡(μm、nm级)水中形态
形状复杂、非球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升过程中伴随分裂 现象,并附带产生更 小气泡
形状球状。 上升过程中伴随收缩、 溶解消失现象
关键技术六:微纳米曝气
• 微纳米气泡的特性
• 上升速度慢 • 自我增压溶解 • 比表面积超大 • 表面电荷富集
湿地防渗、基质、腐殖、水生植物和水体等层次结构稳定性与预处理、床 体、布水、根系和集水等系统结构动力学协同性。
强化基质填料-水生植物-根区微生物净化过程,包括其厌氧、兼性和好 氧三种净化及沉积、过滤、吸附、降解转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关键技术三:强化人工湿地技术
预处理系统
湿地植物(芦苇)
布水系统
集水系统
关键技术一:碳纤维材料
生物亲和性
生 物 膜 结 构
新型生物碳纤维材料
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状态附着在固体填料上,污 染物去除主要靠生物膜的作用来完成。随着有机物的降 解,微生物不断增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在氧不能透入的内侧就形成了厌氧层。当厌氧层 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载体上重 新生成新的生物膜,不断更新、脱落。这种新陈代谢作 用多是局部进行的,但整个装置的处理效果是基本稳定 的。
两级串联生态床人工湿地
关键技术四:碳纤维生态浮岛技术
生态浮岛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湖泊、河流的生态 修复、生态整治工程中。
关键技术五:微生物挂膜菌剂
碳纤维微生物挂膜菌剂BABRC-1含有异养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芽孢杆 菌和光合细菌,能够同时处理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及亚硝氮,并能显著提 高碳纤维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效率和污染物去除率,用于碳纤维水处理可以提高 过滤系统挂膜效率,改善水体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该产品是卓越的活性微生物 和酶的混合体,包括杆菌等多种微生物以及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生物酶。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迅速分解有机物质,并且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有用的菌种,减 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生成。用于碳纤维水处理,可以改善水产养殖的生长环境,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碳纤维种类很多。生物碳纤维是其中之一,它分为高强度生物碳纤维和生物活性碳纤维材料 两类,具有极高的吸附性与生物亲和性,是良好的微生物挂膜填料,在生物法污水处理领域具有 明显的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一:碳纤维材料
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号:201110425425.3 )
该填料由丙纶纤维网眼布缠绕在生物活性碳纤维上形成生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挂膜快、 生物膜易脱落,抗碱、耐老化、不受水流影响,使用寿命长,产品耐生物降解,剩余污泥极少,安装方便。生态 碳纤维是环境友好型生物碳纤维,对整体生态环境具有维护和保养作用,生态碳纤维与周围环境具有很好的相容 性,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对整个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实现对环境的零负荷与完全的生物安全。
河湖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
王晓慧 北京化工大学
1
关键技术一: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材料
碳素纤维是一类以人造纤维或有机纤维为前驱体,经过1000℃以上高温处理制得碳含量在 90%以上的无机纤维。碳素纤维又称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在国际上被誉为“黑 色黄金” ,它继石器和钢铁等金属后称之为“第三代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且超轻、耐高 温高压、耐摩擦、耐腐蚀及导电、导热等特点。
关键技术一:碳纤维材料
高强度生物纤维草 (专利号:201110425930.8 )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碳纤维表面官能团的结构和组成与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生物膜的负载密切相关,通过 调整表面修饰方法和工艺参数,工程中心自主研发并制备出润湿性好和微生物相容性高的生物碳纤维,即高强度 生物碳纤维。该材料相比于生物碳纤维材料而言,具有更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吸附性,是良好的微生物 挂膜填料,在生物法污水处理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三:强化人工湿地技术
强 功能强化 化 人
结构强化
工 湿
填料强化
地 技
生物强化
术
过程强化
是指通过对湿地系统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化反应的强化,提高湿地 去除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湿地防渗、基质、腐殖、水生植物和水体等层次结构稳定性与预处理、床体、 布水、根系和集水等系统结构动力学协同性。
强化高炉渣、钢渣、无烟煤等13种经验填料与碳纤维生态草等高科技填料 的混合吸附能力。
滤膜滤膜
生物碳纤生维 物碳纤维 衬板
衬板
污
水 清
水
空气
活性污泥
生物碳纤维平板膜错流过滤模型
碳纤维双层平板膜技术(专利号:201110425821.6)
关键技术二:碳纤维双层平板膜技术
四种不同规格的膜片材料
关键技术二:碳纤维双层平板膜技术
核心技术之二:碳纤维双层平板膜技术(专利号:201110425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