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氢能的发展及展望

合集下载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展望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氢燃料电池技术是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噪音、无废气排放、可持续等优点,在汽车、船舶、电力等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前景展望。

一、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氢燃料电池技术最早是在1839年被英国科学家W. Groves首次提出。

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太空航天领域,美国NASA成功应用氢燃料电池驱动宇航器进行长时间任务。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上对环境污染的重视以及对传统燃料能源日益减少的担忧,氢燃料电池技术逐渐被重视,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世界上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在汽车、船舶、电力等领域都已经实现了相当规模的应用。

二、氢燃料电池技术特点1、高效、环保氢燃料电池利用水和氢产生电能,不需要使用石油、煤炭等传统燃料,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

同时,由于氢燃料电池产生电能的原理是一种化学反应,因此其能量转化效率高,相比于传统燃料电池,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2、无噪音、无废气排放氢燃料电池产生电能的过程中没有燃烧产生,因此无噪音,适用于需要安静环境的领域,如医院、学校等。

同时,在能源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废气排放,因此无需消耗能量来排放废气,有效避免了废气污染,也有利于环保。

3、可持续、安全氢燃料电池技术可以从各种可再生能源中获取氢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因此其氢源可以说是无限的,具有可持续性。

另外,由于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氢燃料电池不会产生任何较重的有害气体,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废物物质,因此在使用上更加安全可靠。

三、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展望1、汽车汽车是氢燃料电池应用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域。

氢能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氢能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氢能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氢能背景和意义回顾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形式,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农耕时代开始使用的煤炭、工业时代大规模应用的石油与天然气,人们不断的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能源,相对于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通常会受到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而核能一旦泄露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氢能由于自身的高燃烧热值、可持续性、储量丰富、零污染等优点进入人们的视野,发展氢能源能够实现真正的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提速减碳的过程。

氢气作为零碳的能源载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50年世界上20%的CO2减排可以通过氢能替代完成,氢能消费将占世界能源市场的18%。

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目标是以能源革命、交通强国等重大需求为牵引,到2025年实现我国氢能技术研发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关键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描绘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技术路径的目标愿景。

“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中,拟围绕氢能绿色制取与规模转存体系、氢能安全存储与快速输配体系、氢能便携改质与高效动力系统及“氢进万家”综合示范4个技术方向,启动“光伏/风电等波动性电源电解制氢材料和过程基础”等19个指南任务。

二.上游制氢技术路线虽然氢是地球上最多的元素,但自然状态下的游离态氢却较为匮乏,因此需要一定的制氢技术将氢气从含氢原料中大规模制备出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氢气需求。

目前主要的制氢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1.化石能源重整制氢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制氢方法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的石化燃料化学重整技术。

煤制氢主要分为煤焦化和煤气化两种方式。

煤的气化技术制取氢气是我国当前制取氢气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煤气化制氢是将煤与气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气化为以氢气和CO为主要成分的气态产品,然后经过CO变换和分离、提纯等处理而获得一定纯度的产品氢,该技术成熟高效,成本较低;天然气制氢技术主要有: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催化裂解法、甲烷自热催化重整法等,其中以蒸汽转化制氢较为成熟,其他国家也有广泛应用。

氢能源的发展前景分析

氢能源的发展前景分析

氢能源的发展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传统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已经面临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许多国家正基于绿色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氢能源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其发展前景备受瞩目。

一、氢能源的发展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和开发氢能源,尤以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最为引人关注。

其中,日本作为世界发展氢能源最为迅速、成果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

2014年,日本政府发布了《氢能源产业战略》文件,明确规定到2020年,氢能源相关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万亿日元,电动汽车数量达到40万辆。

而在韩国,政府也将氢能源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积极推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建设。

随着氢能源的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据统计,目前氢能源应用主要包括交通、工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其中,以交通领域为例,纯电动汽车面临的问题,如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短等问题,均可以得到氢能源车解决。

同时,氢气的燃烧产生的只有水和热量,对环境污染极小,因此被认为是绿色发展的可持续能源之一。

二、氢能源的发展前景1. 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是推动氢能源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氢能源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如氢燃料电池技术、氢气制备技术、氢气储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都为氢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由此,未来氢能源在交通、工业、民用等领域的应用都将越来越广泛。

2. 政策的支持政府在推进氢能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由于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拉动效应,需要政府在技术研发、资金扶持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支持。

近年来,不少国家在政策扶持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的突破,对氢能源发展形成了较为有力的推动。

3. 产业链的完善产业链的完善是氢能源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氢能源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氢气制备、氢气存储和运输、氢燃料电池。

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氢能源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氢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状:
1. 全球范围内,氢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氢能源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了市场推广的阶段。

2. 在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逐步完善,氢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氢气站,并投入使用。

3.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驾驶距离长、加油时间短等优点,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未来趋势预测:
1. 氢能源产业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用于交通领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2. 随着氢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氢气车、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并向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3. 氢能源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融合将会加强,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环境。

4. 政府将会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

总之,作为一种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氢能
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氢气车、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将不断创新,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融合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

政府将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来促进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氢能源的发展现状已经逐渐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变,同时也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氢能源的发展现状1、氢能源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随着氢能源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氢能源产业慢慢展示出了比较成熟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氢气的生产、贮存、运输、应用等核心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首先是生产环节,目前氢气的生产主要包括电解水和天然气蒸汽重整两种方式。

其中,电解水生产氢气环保程度较高,也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其次是贮存环节,由于氢气具有极高的挥发性,因此需要特殊的贮存方式。

例如目前常用的贮存方式有储罐贮存、储存合金贮存等。

2、氢能源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氢气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氢能源车辆、氢能源燃料电池等领域。

在氢能源车辆领域,国内外车企纷纷投入到了新能源车的研发中。

在燃料电池领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高效能源转化率和高可靠性,因此也逐渐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能源形式。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实施涉氢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3)》,这些政策也为氢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

二、氢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1、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目前氢能源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个,一是技术上的问题,二是成本问题。

特别是目前燃料电池的成本较高,还需要依靠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才能够实现商业化的运用。

另外,由于氢气的压缩和储存也需要一定的设备成本,因此制约了氢能源的推广。

但是,可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2、未来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氢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首先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除了汽车和电力系统外,氢能源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科技、氢燃料电池供暖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氢能源的成本也将不断降低。

目前,国内外各个汽车制造商纷纷研发了氢能源汽车,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

氢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氢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氢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氢能技术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新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氢能技术是指以氢气为能量媒介的技术,通过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利用氢气作为能源进行燃烧或者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目前,全球氢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氢能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

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氢能技术的成本正在不断降低。

其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得水电解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而燃料电池和燃料制气技术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使得氢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氢能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目前,氢能技术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公交车等,另外,氢能技术还可应用于电力和能源领域,如燃料电池发电、燃料电池储能等。

近年来,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氢能在航空、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三、氢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快。

氢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建立起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在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了一批氢能产业基地,氢能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针对氢能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氢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未来,需要加强合成氢、储氢、输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以推动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

政策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推动市场的发展,未来需要更多地营造和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加强资金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建立氢能贸易机制等,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行业合作。

氢能产业需要各行业企业的共同推进,未来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

氢能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氢能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氢能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氢能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得到各国青睐。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为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发展的各阶段目标。

氢能低碳环保,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另外,氢能在我国能源安全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可减少我国对于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将能源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氢能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氢能产业链分别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用氢。

上游制氢工艺目前大部分还是通过化石能源作为原料制取的“灰氢”,但随着清洁能源发电规模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通过电解水制取的“绿氢”将是未来主流的工艺方式。

氢的储运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形成以长管拖车为主,液氢槽罐车、管道运输为辅的多元化运输体系。

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氢能源汽车以及与之配套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受顶层设计、政策利好驱动,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

预计未来10年内将形成完整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氢能最终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氢能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得到各国青睐。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

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为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发展的各阶段目标。

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氢动力技术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加大对氢能源研发的投入,力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探讨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剖析当前氢能源技术的局限性和挑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氢动力技术的基本原理氢动力技术是利用氢气作为燃料来产生动力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驱动发动机运转,从而实现车辆的动力输出。

与传统燃油车辆相比,氢动力车辆排放的唯一废物是水蒸气,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排放,因此被誉为“零排放”车辆,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二、氢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氢动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各国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支持,鼓励研发和应用氢能源技术,推动氢动力车辆的市场化进程。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氢能源消费市场之一,也积极推动氢动力技术的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

同时,氢动力技术在工业生产、能源储存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三、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研发趋势在当前世界氢能源技术研究的大背景下,氢动力技术的创新与研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车载燃料电池技术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燃料电池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使氢动力车辆更具竞争力。

2. 氢能源生产技术的创新:目前,氢气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造成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为了实现氢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不断探索新型的氢气生产技术,如水电解、生物法等,以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

3. 氢能源储存技术的突破:氢气具有低密度和高易燃等缺点,储存和输送难度较大。

因此,氢能源储存技术的创新是氢动力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氢气的压缩储存、液态储存和固态吸附储存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和提升。

四、氢动力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氢动力技术作为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氢能的发展及展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专业
姓名:尹宏
学号:201106980319
指导老师:方芳
课程:能源科学导论
2014.11
浅析氢能的发展及展望
摘要: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双重压力下,氢能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关键词:氢能特点储存优点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已经导致化石资源严重短缺、温室效应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人类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人类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新型能源代替即将殆尽的化石能源,并且保证这种能源对生存环境不产生破坏。

氢能由于具有资源无穷无尽,燃烧热值大,并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当然作为首选替代品。

而氢能能否得到推广,与目前的制氢技术和储氢技术密切相关。

而储氢技术的关键是储氢材料,这直接影响了氢能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氢的特点
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

据推算,如果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全球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 000倍。

氢发热值高,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达到121 061 J/g,是汽油的三倍。

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氢气在燃烧中产生氮氧化物,比石油基燃料低80%。

氢能利用形式多,既可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又可做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

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2.氢的储存
一般条件下氢以气态形式存在,贮存困难。

常用贮存方法有:常压高压气态贮存、低温液氢贮存和金属氢化物贮存。

2.1高压气态贮存
气态氢可贮存在地下库里,也可装入钢瓶中。

为提高贮氢量,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微孔结构的储氢装置,它是一种微型球床。

微型球系薄壁(1 μm~10 μm),充满微孔(10 μm~100 μm),氢气贮存在微孔中。

微型球可用塑料、玻璃和陶
瓷或金属制造。

2.2低温液氢贮存
将氢气冷却到- 253 ℃变为液态,然后将其贮存在高真空的绝热容器中。

生产液氢一般采用膨胀剂,氨制冷和节流循环这三种液化循环。

液氢贮存工艺最早用于宇航中,其成本较高,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

高度绝热的贮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3金属氢化物贮存
现在已研究成功的多种贮氢合金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稀土镧镍等,二是铁- 钛系,三是镁系,四是钒、铌、锆等多元素系。

目前在金属氢化物贮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贮氢量低、成本高及释氢温度高。

3.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制氢成本和储氢成本
探索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降低氢能应用成本的关键,这是氢能能否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

3.1制氢技术
3.1.1化石燃料制氢
这是目前人类获取氢能的最主要方法,此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资源短缺,过程中对环境会产生污染,目前还未彻底解决。

3.1.2水分解制氢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光化反应,热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制氢气。

光化学反应中太阳能的收集,热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需要的热能和电能,这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1.3生物质制氢
生物制氢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甲烷等主要气体,然后通过加工成为氢气;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某些微生物(如绿藻)的代谢功能,通过光化学分解反应产生氢气。

生物质制氢适合于民用燃料,大规模制氢不经济,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3.1.4光催化制氢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光催化来制氢,特点是效率不高,原因是太阳光利用不高、
光量子产率不高、能量不匹配等,因此,目前的技术关键是研究新型的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3.2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

它不仅决定了氢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决定了氢能运输和应用的经济性。

作为储氢材料必须具备:①吸氢能力高,即能吸尽量多的氢;②储氢时生成热应尽量小,释氢时温度不能太高。

③储氢和释氢的速度要求快;④导热性能优良;⑤对氧气、一氧化碳和水等杂质的抵抗力要大;⑥化学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易产生破碎粉化;⑦使用与运输时安全、可靠;⑧来源广、价廉物美等。

因此开发出性能优越的储氢材料,必将推动氢能使用的快速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很多的新型储氢材料,根据储氢原理主要有两类:物理储氢技术和化学储氢技术。

3.2.1活性炭吸附储氢
氢气在碳基材料上的物理吸附,是基于作用力弱得多的范德华力,没有联结原子的化学键的打开与生成过程,因此吸释氢条件温和,吸附热效应相对较小。

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00m2/g),利用低温和高压条件,可吸附大量的氢气。

在-120℃,5.5MPa 下,储氢量可达 4.0%(质量分数),活性炭储氢材料易得,储氢脱氢操作简单,投资费用比较低。

20 世纪,科学家发现C60和纳米碳管对氢气有较强吸附能力,其吸附量可达 5-10%,特别是碳纳米管,多壁纳米碳管电极经过 100 次充放电后,可保持其最大容量的 70%,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 100 次后,可保持最大容量的 80%。

但是纳米碳管材料不易获得,成本较高,机理不清。

3.2.2金属氢化物储氢
其机理是其特殊晶格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氢原子较容易进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中,形成金属氢化物,可储存其体积 1000-3000 倍的氢。

钛铁系典型代表:TiFe,美 Brookhaven 国家实验室首先发明,特点:价格低,室温下可逆储放氢,易被氧化,但活化困难,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差,实际使用时需对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镁系典型代表:Mg2Ni,Brookhaven 国家实验室首先报道,储氢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放氢温度高(250-300℃),且动力学性能较差;钛锆系:具有 Laves 相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原子间隙由四面体
构成,间隙多,有利于氢原子的吸附,活性好。

4.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
作为能源,氢气具有其它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

它可以作为燃料,可以
应用与航天、焊接、航天、军事等方面;根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
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

4.1可以用广泛存在的水作原料来制取
4.2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
4.3最大的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4作为新能源,氢气的优点显而易见。

有人将氢气誉为“世界上最干净
的能源”,因为它的燃烧产物只有水。

氢气的燃烧热值高,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更为重要的是,氢气是一种可储存的能源载体。

有科学家认为,21世纪氢能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能够制氢的技术有很多种,然而利用废水制氢无疑具有别样的吸引力,因为它同时兼具了废水处理的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就开始了有机废
水中产生氢气的机理研究。

他利用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在产生氢的同时伴随有机物的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5.氢能应用前景展望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十多年来引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

据了解,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型的储氢材料的不断开发,氢能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肖明珠高密度储氢材料研究现状[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
[2]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3]陈秀娟,刘学龙等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06).
[4]王宝强,吴红军,刘淑芝等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6,(25)7:733.
[5]李蔚氢能时代.燃料电池的新能源革命[J].电源技术,2006,
(30)2:254.
[6]陈兵,纪红兵,林维明氢二十一世纪的清洁能源[J].化学工程师,2000,1:31-32.
[7]黄亚继,张旭氢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3,2:3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