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传达出的信息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与意义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与意义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不仅仅依靠语言的表达,还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来传达更全面、更有力的信息。
肢体语言包括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它们在演讲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补充语言,更是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肢体语言的具体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提升演讲效果。
一、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肢体语言在演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传达信息和影响听众:1. 表达情感和态度:面部表情和手势能够传达演讲者的感情和态度,如微笑表示友好和自信,眼神交流传递真诚和信任。
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的运用,演讲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让听众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2. 强调关键信息:肢体语言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关键信息的作用。
演讲者可以通过手势和姿势,突出强调演讲的重点内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其更加关注和记忆这些关键信息。
3. 增加说服力:肢体语言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和真实,从而增加说服力。
当演讲者运用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动作来描述具体事例或者展示数据时,会使演讲更加具体形象,让听众更容易相信演讲的观点和论据。
4. 与观众建立连接:演讲者通过肢体语言与听众建立视觉联系,可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
与此同时,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动作也可以打破演讲的沉闷感,让演讲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二、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为了提升演讲效果,演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1. 保持自然:肢体语言要真实和自然,不要刻意和做作。
演讲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来运用肢体语言,让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相协调,以展现出真诚和自信的形象。
2. 控制节奏和力度:手势和身体动作的节奏和力度应与言语相匹配。
演讲者可以通过缓慢和轻柔的动作来表达温和的观点,通过快速和有力的动作来表达激情和紧迫感。
3. 保持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肢体语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演讲者应该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这可以增强演讲的互动性和说服力。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讯息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讯息演讲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仅仅依靠口头表达已经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
在演讲中,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姿势,演讲者可以传递更加生动、有说服力的讯息。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何利用身体表达更有力的技巧。
一、姿势的运用在演讲中,身体的姿势是传递信息和引发共鸣的关键之一。
演讲者的站姿、坐姿可以传递出自信、专业或者亲和力等形象。
一个自信的姿态会让听众更加愿意相信演讲者所说的内容,因此,演讲者应该保持直立的姿势,收拢肩膀,放松肌肉,这样能给人一种自信而有气质的形象。
二、手势的运用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最直观的一部分,通过手势的运用,演讲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增强听众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例如,当演讲者强调某个观点时,可以运用手指向前指引的手势,以示强调;当演讲者想要展示某种对比时,可以借助手势的对称性,用双手做出相应的动作。
然而,过度使用手势可能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因此演讲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手势的使用频率和力度,避免过多或者过激的手势。
三、面部表情的运用面部表情是演讲中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反应。
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例如笑容代表友好和轻松,皱眉代表愤怒和担忧。
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与观众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当演讲者想要表达愉快的情感时,可以展示出宽厚的笑容;当演讲者想要表达严肃或者担忧的情感时,可以收敛面部表情,展示出适度的紧张。
四、身体动作的运用身体动作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增强演讲内容的可视化效果。
演讲者可以运用身体动作来模拟事物的动作或者展示某些过程。
例如,在介绍某个产品的特点时,演讲者可以运用手臂的搭配动作,模拟产品的展示过程;在讲述一个发展历程时,演讲者可以通过步行或者走动来模拟过程的变化。
五、眼神交流的运用在演讲中,眼神交流是与听众建立连接和增强亲和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

教师肢体语言的意义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工具。
除口头和书面语言之外,教师的肢体动作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运用得当的话,同样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一、拍肩膀或后背肩膀的一项内在含义就是承担重量,因此,拍肩膀不但可以传达教师亲近、友好的善意,尤其可以传递一种“老师相信你”的精神力量,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殷切期待,激发学生向上的渴望和动力。
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可以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
二、抚摩头顶对于低幼龄孩子来说,抚摩头顶是成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怜爱、喜欢的动作。
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能从大人这样的动作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这种动作用在师生之间,可以唤起学生享受父爱和母爱般亲昵的潜意识,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点头点头是一种最直观的肯定。
教师真诚的点头所传达出的赞赏、期待,能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实践的欲望与勇气,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充分地爆发潜力,并在成就感中累积信心,树立雄心;如果再辅以口头语言,向学生阐明老师点头赞许的原因,会使点头的作用锦上添花。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点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点滴上进的渴望和尝试都始终毫不吝惜施予的“夸”。
四、揽住肩膀揽住肩膀暗含着保护之义,对于平日缺少关爱、性格胆怯或在某个具体事件中受了委屈的学生,都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温暖。
教师的臂膀既可传送呵护和关爱,更可以暗示一种理解和支持,能够较快地稳定并化解孩子的恐慌、支撑起孩子的无助,安抚孩子的委屈。
五、轻轻拥抱对于低幼龄的孩子来说,老师的拥抱有比来自父母的拥抱更丰富的含义和更有力的热度。
对于遭遇了挫折,面临着困难的孩子,老师轻轻的拥抱,常常能使正感觉孤单害怕的孩子溢出泪水,而孩子这时的泪水,常常是他们信任老师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的第一步。
敞开的心扉,才能更充分地接受教育阳光的注入,教师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却可能捧出一颗纯真的心灵,像一株幼苗般如饥似渴地吸吮教师播撒的雨露——而这,正是每一个教师都梦寐以求的教育教学情景。
非语言交流的八种方式

非语言交流的八种方式以非语言交流的八种方式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类在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之外,还能使用的八种方式。
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人类非语言交流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了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
肢体语言在面对面沟通时非常重要,它可以传达出许多语言不能表达的信息,例如某人的心情、态度、意图、信任度等。
因此,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对于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二、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人类非语言交流中最具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眼神交流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状态,例如喜怒哀乐、爱憎等。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眼神交流也可以传达出人的信任度、诚意等信息。
因此,交流双方的眼神交流应该得到重视。
三、触觉交流触觉交流是通过身体的触感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握手可以表达出人的认可或尊重,拍肩可以表达出安慰或鼓励,拍打背部可以表达出友好或感谢等。
触觉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打破距离感。
四、视觉交流视觉交流是通过图片、图像等视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广告、海报、漫画等都是使用视觉交流来传达信息的。
视觉交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快速地传达信息,使人印象深刻。
五、声音交流声音交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音乐、歌曲、语音等都是使用声音交流来传达信息的。
声音交流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节奏、音量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图,增强交流效果。
六、味觉交流味觉交流是通过味道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食品品尝、调味等都是使用味觉交流来传达信息的。
味觉交流可以增强感官体验,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物品的特点和品质。
七、嗅觉交流嗅觉交流是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香水、芳香剂、香料等都是使用嗅觉交流来传达信息的。
嗅觉交流可以通过气味的浓度、种类、特点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八、动作交流动作交流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例如,舞蹈、体育竞技等都是使用动作交流来传达信息的。
动作交流可以通过动作的形式、力度、速度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图,增强交流效果。
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肢体语言与他人交流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非语言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口头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等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一、姿态和身体动作1.姿态:保持挺胸抬头的姿态,展现自信和开放的态度。
避免低头垂肩或者交叉双臂等紧闭的姿势,这会给人一种不友好或缺乏自信的印象。
2.手势:使用适当的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解释事物。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夸张或无意义的手势,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二、面部表情1.眼神交流: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显示出对对方的兴趣和尊重。
然而,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凝视,以免让对方感到不自在。
2.微笑:微笑是一种友好的表达方式,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微笑,传递出亲和力和善意。
三、身体姿势1.姿势的方向:面向对方,向他们传达出你的兴趣和专注。
如果你的身体朝向其他方向,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关心或者无聊的印象。
2.身体动作:适当的身体动作可以增加交流的活力和吸引力。
例如,轻微的头部点动、手部的自然运动,都能够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四、触碰和互动1.握手:握手是社交中常见的示好和问候方式。
在握手时,要保持适度的力度,既不能过于松弛,也不能过于用力,以免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2.轻拍或拥抱:在亲密的关系中,适当的轻拍或拥抱可以传达出关心和温暖的情感。
但要注意遵循文化和个人边界的尺度,避免给对方带来不适。
五、声音和语调1.音量和节奏: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和语速,使得对方能够清晰地听到你的话语。
过大的音量可能会让人感到威胁,而过小的声音则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2.语调和语气:使用适当的语调和语气,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你的情感和态度。
避免过于生硬或冷漠的语调,保持友善和尊重的口吻。
六、观察和倾听1.观察他人的非语言信号:除了自己的肢体语言,也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
例如,他们的姿态、面部表情和眼神等,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情感。
2.倾听并回应:在交流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并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销售技巧中的肢体语言话术

销售技巧中的肢体语言话术销售是一门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技巧和策略的艺术,其中一项关键的技巧就是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可以用来交流和传达信息,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决策。
在销售中,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的话术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联系,增加销售的成功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动作、姿势等各种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和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肢体语言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应用肢体语言时需要注意尊重和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
在销售时,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可以起到引导、增强、亲近、安抚、劝说等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肢体语言话术及其应用案例。
1. 眼神交流:在销售过程中,直接而自信的眼神交流可以表达出你对产品的自信和专业性,建立信任。
当你遇到困惑或疑问时,不妨用眼神寻求客户的支持或共鸣,这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中最直观的一种。
微笑是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面部表情,它可以让人感到亲切和友好。
适时的微笑可以让客户感到轻松和舒适,从而更易于接受你的建议或提议。
3. 手势动作:手势动作可以起到强调关键点、引导注意力、显示信心的作用。
例如,当你介绍一个重要的产品特点时,可以用手指点或手势呈现,这样可以吸引客户的目光,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描述。
4. 姿势:姿势可以展示你的自信和权威。
保持笔直的身姿和放松的肩部可以给人一种积极的信号。
当你站立或行走时保持直视前方,展示出你的决心和目标。
除了上述的肢体语言话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也值得注意。
例如,与客户建立良好的眼神接触是非常关键的,这可以让人感到你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要善于观察客户的肢体语言反应,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话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作为销售人员,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运用肢体语言,以至于显得过分热情或过于侵入客户的个人空间。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
答:行为心理学中的肢体语言解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解读:
1. 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兴趣或产生好感时,他们通常会注视对方,瞳孔可能会放大。
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话感到怀疑或不满,他们可能会斜眼看人。
2. 手和手臂:手和手臂的姿势可以传达出很多信息。
例如,如果一个人将双臂交叉放在胸前,这可能表示他们不同意或者不接受你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用手触摸脸部或颈部,这可能表示他们对你所说的话感到焦虑或不安。
3. 躯干:当一个人感到舒适和自信时,他们会站得笔直,胸部高昂;反之,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或不安时,他们的身体可能会弯曲,肩膀下垂。
4. 脚:脚部的动作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感。
如果一个人不停地移动脚步或者踩踏地板,这可能表示他们很紧张或者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肢体语言解读不是绝对可靠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解读他人的肢体语言时,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
演讲中的身体语言如何利用肢体表达增强演讲效果

演讲中的身体语言如何利用肢体表达增强演讲效果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除了言辞之外,身体语言在演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肢体表达,演讲者能够传达出更加生动、自信和有力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增强演讲效果。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如何利用肢体表达来提升演讲效果。
一、姿势与姿态的重要性演讲者的姿势与姿态是演讲时的第一印象,也是观众对演讲者形象的一种评价。
一个笔直、自信的站姿能够展现演讲者的自信和权威感,给观众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演讲者的手势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适当的手势能够增强演讲语言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面部表情的运用面部表情是与观众进行直接接触的重要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演讲者要学会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包括微笑、眉毛的抬起、眼神的注视等,通过表情的变化,传递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性和强烈性。
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能够增强观众对演讲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三、身体姿势的运用演讲者可以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来突出演讲的重点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演讲者可以选择走动或停留在舞台的不同位置,通过身体在空间中的移动,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时展现出自己的激情和自信。
此外,身体的动作和姿势的变化,也可以用来强调演讲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
四、声音与姿势的协调在演讲中,演讲者的声音与姿势需要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感染观众。
例如,在强调某个重要观点时,演讲者可以通过加大声音的音量和提高音调的高低来强调其重要性,同时配合相应的手势和身体姿势,以增强表达效果。
声音和姿势的协调运用,能够使演讲者的语言与身体表达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的关注和理解。
五、与观众的眼神交流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是演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目光的交流,演讲者能够与观众建立更直接、更亲密的沟通联系,加深演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演讲者应该时刻保持目光的活跃性,保持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同时注意观众的反馈,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节奏,以促进演讲效果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语言传达出的信息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在向他人传递着一些微妙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着你当时的真实心情以及你真正的性格。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真正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于防卫,或是出于欺骗,人们通常会把自己隐藏在一张无形的面具后面,不让他人轻易地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
但是,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地把自己藏在面具后面,他的眼神、他的举动,甚至他服装的颜色,都会暴露出他的心理和性格。
比如,人们会借助于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大众传递一些虚假的信息--假装相信一些他们并不相信的事情,或是给大众或媒体一些错误的暗示,从而掩盖自己的真实心理和想法。
我们对一些肢体语言进行了研究,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成果。
(一)通过眼睛,你便可知道面前的这个人是和善还是凶恶、诚实还是油滑、喜欢你还是厌恶你。
或许他整体上掩饰得很好,但总有那么一瞬间,眼神就可出卖他。
游移的眼神。
游移的眼神传达的信息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聪明而不行正道,一种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
前一种眼神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种眼神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
说话时,眼神闪烁不定者,一般表示精神的不稳定。
据一些法律资料显示,犯罪者在坦承罪状之前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状态。
他们眼神游移,目光闪烁,总是回避询问者的视线,这大抵是因心中藏有某事或有所愧疚所导致。
当我们跟某个人说话时,看到他眼神游移,就需提防一下了--很可能他心里隐瞒了什么事,也可能他正打什么坏主意。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我们应格外细心,以免上当。
当然,如果是关系比较亲密的异性,眼神的游移可能还代表着其他含义,或许是他(她)在犹豫,亦或许是他(她)心中慌张。
此时,你不妨制造一点小幽默,或者自我解嘲一番,以缓解两人之间的谈话气氛,让双方心理上放松,这样更有利于感情的交流。
●两眼无神。
有的人总是一天到晚病恹恹的,眼中混沌无神,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
两眼无神,实际上是一种斗志的缺失。
在一些失去斗志、失去希望的人的眼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神情。
两眼无神的人在性格上大都表现得比较软弱,他们做事常常不够坚毅果断,没有毅力,缺乏恒心,一旦受到打击就容易一蹶不振。
之后,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看上去没有劲头、没有兴趣,身体也随着意志一起柔弱起来,似乎弱不禁风。
一遇到棘手的问题,还没去做便先显出一副没有信心没有斗志的样子。
面对问题,他们通常的表情就是两眼无神、一筹莫展,不积极地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更没有解决问题的斗志和决心。
所以,在许多事情上他们常常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放弃。
两眼无神的人,往往感情上也很脆弱,容易受伤。
一旦感情受到伤害,他们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出阴影。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需要在言语上有所注意,尽量多给他一些鼓励,不要刺激他,不要去揭他的伤疤,更不要幸灾乐祸地嘲笑他。
因为你这样做的话,可能会令他一辈子都消沉下去。
而当你多给他一些鼓励的时候,则可能会重新唤起他的斗志。
挽救一个人总比打击一个人有意义得多。
●挤眉弄眼。
我们小时候一定有过欺骗同学的经历。
比如,三个人在一起时,只有两个知道事情的真相,其中一个知道真相的人要骗另一个不明真相的人时,他必定会向另外一个知道真相的人挤挤眼睛,示意先不要说破,先开开这个傻小子的玩笑,大家乐过再说。
这种挤眉弄眼是表示两人之间有一种不必言语的秘密,两人都知道这个秘密,并且还要向第三个人保守这个秘密。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常在电影中见到的,经常出现在对立的两派人之间。
比如,两个帮派谈判时,一方感觉快要谈崩了,双方估计会动起手,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就会给手下的小弟们使个眼色,小弟们看到大哥的眼色就像收到命令一样,立刻开始行动。
在这里,挤眉弄眼表示的就是一种传递秘密的行为。
挤眉弄眼还表示两人间的某种默契。
它所传达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其他任何人无从得知。
在社交场合中,两个朋友之间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
两个陌生人之间若挤眼睛,则有强烈的挑逗意味。
由于挤眼睛含有人们之间的、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
因此,不管是偷偷地还是公然地,这种举动都被一些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在社交场合,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生活中,当你遇到有谁在跟你挤眉弄眼的时候,可能是他在向你示意什么东西,或是示意你不要动,或是示意你不要说话等。
通常,挤眉弄眼都是在关系比较好的人之间私下里进行,如果在社交场合也这样做的话,则会给人一种猥琐小人的印象,不利于你自身的形象。
(二)手的动作暗藏深意十指交叉。
把手合在一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手部动作。
这种人常见的姿势是十指交叉举在面前,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或者十指交叉平放在桌面上,这种动作,常见于发言人正处于心平气和或娓娓叙谈的时候。
乍一看,似乎采用十指交叉的动作表明很自信,但有时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尼伦伯格和卡莱罗对十指交叉手势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表示心理不安的手势,表明在掩饰消极态度。
千万不要误认为十指交叉是很自满的意思。
事实恰恰相反,将十指交叉,遮住一半面部,一般都是在隐藏自己的感觉。
当然,这种动作也有表示对抗情绪的意思,表示对你所说的东西不感兴趣。
而如果他忽然把手松开,配合着上身前倾,这说明他想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想离开,却又碍于面子,不好表达。
十指交叉有时还表示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
一般来说,做出十指交叉手势,手的位置的高低似乎与消极情绪的强弱有关。
有的将十指交叉放在膝上,也有的站立时将十指交叉放在腹前。
就交往的经验而言,高位十指交叉比中位十指交叉更显得高深莫测。
正像所有表示消极情绪的姿势一样,要想让使用这个姿势的人打开紧紧交叉的十指,都需要用某种努力来完成。
否则,对方的不安和消极是无法改变的。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
人与人站立的姿势大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两脚平行站立。
这种人的叛逆性很强,易忽视对方的存在,大多自负、自大,也因此具有强烈的挑战和攻击意识。
他们很会保护自己,不管遇上何种情况,他们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性格是好打抱不平,因为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好斗的血液。
站立时有这种举动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即便遭受很大打击,也能迅速振作起来。
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会不时地与非常熟的朋友保持距离,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
他们也过分重视自己的利益,往往因此而伤害到集体的利益,因此集体感不强。
双手交叉于胸前也是不少女性的习惯动作,可能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这个动作可能会令她们感觉"安全"一些,但同时也会令她们在与人沟通时产生隔阂,并由此阻碍了她们传达自信的信息,给对方留下消极和间接侵犯的印象。
它可能使对方认为对他或谈话内容根本没有兴趣,或者根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说话时双掌摊开。
表示诚实可靠当人们开始说心里话或说实话时,总是喜欢双掌摊开显示给对方。
像大多数体态语言一样,这一举止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有意识的,它都使人感到对方是在讲真话。
相反,小孩子在撒谎或隐瞒事实时总喜欢将其手藏在背后;彻夜未归的丈夫不愿对妻子说出他的去处和实情时,常常将手插在衣兜里或两臂相抱将手掌藏起来,而妻子则可从丈夫的这一举动感觉到丈夫在欺瞒她。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谈时你不时地摊开双手,能使你显得诚实可靠。
有趣的是,大多数人发现摊开手掌时不仅不易说谎,而且还有助于制止对方说谎,并且鼓励对方坦诚相待。
西方有心理学家断言:"判断一个人是否坦率与真诚,最有效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其手姿是否双手摊开。
"当人们愿意表示完全坦率或真诚时,就摊开双手,说:"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我来坦率地告诉你吧。
"因此,在我们与人交谈时,若对方总喜欢摊开双掌,则可判断此人应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三)坐立行姿传递信息走路双手叉腰。
一种自信、果断的姿势有的人喜欢双手叉腰,无论是坐久了办公椅起来活动,还是跟朋友说话,都习惯于将两手叉在腰间。
有的人甚至连走路时也不忘叉着腰,他们走起路来上体前倾,两手叉腰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
这些人往往是做事情有很强爆发力的人。
走路时喜欢双手叉腰的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他们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自己的工作。
这种人有很强的爆发力,在决定实施下一步计划的时候,常有叉腰的动作。
有时从表面上看,他们往往很沉默、很低调,好像没有什么大的举动,其实,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的这种下意识的叉腰动作,实际是一个大大的"V"形--他们是要告诉别人,胜利正在向自己走来,你们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走路时双手叉腰的人也是自信果敢的人,他们只要下定了决心去做某事,就有信心把它做好,并会立即展开行动。
他们的效率一般都比较高,这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
他们受不了慢腾腾地工作,遇到事情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一气呵成、一口气把事情搞定。
当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这样的态度固然显得很有爆发力也会动作很快,但往往会忽视微小的细节问题,无法做到精益求精。
所以,如果有谁在路上走路叉着腰的话,那他必定是个急性子、做事很有爆发力但容易忽视细节的人。
●走路抬头挺胸。
走路时抬头挺胸,大踏步地向前,充分显示自己的气魄和力量。
当然,也会给旁人一种高傲的感觉。
这种人爱以自我为中心,淡于人际交往,不轻易投靠和求助于他人,哪怕他碰到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事情也是一样。
他们思维敏捷,做事条理性强,考虑问题比较全面。
也许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是他们也会时常为自己拟订一份计划。
他们习惯于修整仪容,衣履整洁,时刻使自己保持着完美的形象。
无论是在逛街时还是走亲访友,出门前他们总喜欢在镜子前端详一下自己--"头发凌乱吗?""发型完整吗?""衣服整洁吗?""皮鞋光亮吗?"……这种人的最大弱点是羞怯和缺乏坚强的毅力。
他们极富组织力和判断力,可惜他们说得多做得少。
经常看到他们有很多宏伟的计划,却很难发现他们有成功的事业,加之个性羞涩,难以主动与人交往,时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于是他们时常有一种"黄金埋土"的感觉。
总而言之,走路昂首挺胸的人,大多比较自信,其自尊心也较强,有时则过于自负,好妄自尊大,还可能有清高、孤傲的成分;凡事只相信自己,处处主观臆断,对于人际交往较为淡漠,经常是孤军奋战;但思维敏捷,做事有条不紊,富有组织能力,能够成就财富事业和完成既定目标,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完美形象。
(四)谈吐之间显露心迹。
●说话时常清喉咙者,可能在掩饰情绪曾国藩认为,每个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坠。
声音起始于丹田,在喉头发出声响,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这一切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