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性荨麻疹
荨麻疹致病因素

荨麻疹八大致病因素其实说到底荨麻疹也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过敏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大致包括下面几方面:一、食物:鱼虾、蟹、蛋(胨、多肽)、草莓、可可、蕃茄。
二、药物:青、链霉素、磺胺、痢特灵、血清制品、疫苗,B1、阿斯匹林、奎宁、吗啡、可卡因。
三、感染:细菌感染、V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
四、物理因素:冷、热、日光、磨擦、压力。
五、动植物:昆虫、荨麻、花粉、皮屑、羽毛。
六、精神因素:紧张、情绪波动(ACH)。
七、遗传因素:遗传过敏素质有关(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
八、内脏和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SLE、恶性肿瘤。
荨麻疹疗法比较常见的都是脱敏疗法,缺乏病症的针对性,比较笼统,济南北大皮肤病医院专家团队DUJJ千人一方的弊端,针对六大过敏类型,推出六大治疗方案,一症一方,分型治疗。
荨麻疹如何预防?荨麻疹要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
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
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DUJJ病源。
北大皮肤专家温馨提醒:荨麻疹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1. 荨麻疹需和丘疹性荨麻疹及多形红斑相鉴别,伴有腹痛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
2. 注意卫生、饮食,避免不良刺激。
熟知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并在就诊时告知医生。
3. 积极治疗原有疾病,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疾病简介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和饭疙瘩。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因微血管暂时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清渗入组织内引起,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或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吴宁俊;田雅兰;王官清【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06【总页数】4页(P395-398)【关键词】荨麻疹性血管炎;正常补体血症性;低补体血症性【作者】吴宁俊;田雅兰;王官清【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361004;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361004;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36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4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UV)又称血管炎性荨麻疹,是一种皮损似荨麻疹但组织病理上呈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的临床病理症候群,以单个皮损持续超过24 h,消退后留下出血点或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严重者伴关节痛、低补体血症,甚至多系统受累[1]。
1 分类按血清补体水平分为正常补体血症性UV(normocomplementemic UV,NUV)和低补体血症性UV(hypocomplementemic UV,HUV)。
但UV的皮损、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等呈一病谱性改变,轻者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皮损但血清补体正常,称NUV;伴低补体血症者称HUV;HUV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且抗C1q抗体阳性者称HUV综合征(HUVS),为最严重类型[2]。
因此,NUV、HUV和HUVS代表UV进展过程,也有认为三者系独立疾病。
UV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关节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AHA)综合征、Schnitzler综合征、Cogan综合征和 Muckle-Wells 综合征[3-6]。
2 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数病因不明,称特发性UV。
文献报道的诱因有自身免疫病、感染、药物、肿瘤等。
自身免疫病以SLE和干燥综合征最常见,2%NUV和50%HUV被最终证实为SLE,32%UV伴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7]、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皮肌炎等也有报道。
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长期管理荨麻疹患者,疾病评估要随行
欧洲皮肤病学论坛(EDF)以及世界过敏组
织(WAO)共同制定的《2018荨麻疹的定
义,分类,诊断和管理》国际指南保持一
致,首先根据病程是否大于6周,划分为急
性和慢性,然后再根据诱因的不同分为自
发性和诱导性。
而针对慢性可诱导性的荨
麻疹,又可以进一步根据诱因细分为物理
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鉴别荨麻疹的具体特征,提出更为科学分类分型,以利于精准的治疗和判断预后。
以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皮损表现的疾病,虽然以荨麻疹最常见,但和一些疾病鉴别也很有必要。
比如荨麻疹性血管炎,两者典型症状表现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荨麻疹是一过性的风团,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可以表现为风团的血管炎。
虽然风团持续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是初筛的标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标准,因为部分荨麻疹的风团持续时间可以超过24小时。
如果将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在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在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陶小华;关杨;洪福昌;莫衍石;陈美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期荨麻疹性血管炎(UV)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UV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UV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V缓解期和健康人对照组(P<0.01);UV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与UV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UV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0(017)003【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荨麻疹性血管炎;中性粒细胞;CD11b【作者】陶小华;关杨;洪福昌;莫衍石;陈美才【作者单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深圳,518020;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东,广州,510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4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UV)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特征为荨麻疹,组织学特征为白细胞碎裂性小静脉炎[1]。
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是 UV的主要机理。
UV特征性的组织学变化包括:内皮细胞肿胀,小静脉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红细胞外渗,血管壁和管周有白细胞的核碎裂纤维素样物质沉积,后二个特点最为重要,是血管损伤的直接征象[2]。
目前,对 UV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中性粒细胞激活在 UV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荨麻疹性血管炎危害及预防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荨麻疹性血管炎? 2.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危害 3. 如何预防荨麻疹性血管炎? 4.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5. 总结与建议
什么是荨麻疹性血管炎?
什么是荨麻疹性血管炎?
定义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 血管的炎症,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和荨麻疹 样损害。
该病通常与过敏反应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什么是荨麻疹性血管炎? 病因
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外界刺激(如食物、药物、 感染)及内部因素(如自身免疫)有关。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荨麻疹性血管炎?
症状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肿 胀,严重时可能导致全身不适。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表现轻 微,有些则可能出现严重反应。
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可能受到 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重视早期治疗和管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荨麻疹性血管炎?
如何预防荨麻疹性血管炎? 避免诱因
识别并避免已知的过敏源,包括某些食物、药物 和环境因素。
定期进行过敏源检测有助于更好地预防。
如何预防荨麻疹性血管炎?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降低发病风险。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在某些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治疗,以 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
免疫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心理支持
对于受到心理影响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 询和支持疗法来改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需同步关注 。
的症状与诱因,能够帮 助及时采取措施。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
【概述】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1973年MCDuffie 首先报告,其特点是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
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血管炎变化,显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表现。
其病因不明,有报告由于碘过敏,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过敏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
【诊断】
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即可诊断,可与红斑狼疮及慢性荨麻疹相鉴别。
【治疗措施】
抗组织胺药治疗无效,可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肾脏损害,亦可用氨苯砜治疗。
中药可用加减四妙勇安汤等治疗。
【病理改变】
主要表现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
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临床表现】
中年妇女多见,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持续时间可达24~72小时,甚至几天不消失,风团上可有水疱及浸润。
但无坏死,消退后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
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
血管炎性荨麻疹常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SLE等的早期症状,故应密切观察病程变化。
【辅助检查】
周围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快,C4明显降低。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治疗:
以活性减弱的雄性激素(attenuated androgens)如达那唑(danazol),司坦 唑(stanozolol,康力龙)羟甲烯龙 (oxymetholone,康复龙)等治疗先天性 C1INH缺陷,可纠正其生化缺损并有予防 发作的效用,但不能用于小儿和孕妇,后 者只能用抗纤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治疗:
效佳,羟嗪治疗精神性和胆碱能性荨麻疹 有良效,这些药物都有思睡作用。
近年来新一代抗组胺药物不断问世。 它们只轻度或不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及通 过血脑屏障能力低,因而不产生口干和嗜 睡作用。如新敏乐(阿伐司丁 acrivastine),每次8mg,日1次;特非 那定(terfenadine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症状及病史:
者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 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 尔粘膜发生肿胀。除去暴露部位发生风块 外,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症状,如潜入冷水 后发生知觉丧失,甚至淹溺。症状在数月 事消失,但亦有持久不愈者。
2.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精神紧张、运动 和热后发生,损害为1~2cm大风团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预防: 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 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பைடு நூலகம்>>>
有关症状:
瘙痒、风团、丘疹、瘙痒、风团、丘疹、 皮下组织水肿、血管性水肿、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全身皮肤充血、新生儿全身水肿、 非凹陷黏液水肿、组织液渗出。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疙瘩、皮疹、丘疹性荨麻疹。
它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
荨麻疹往往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如何治疗荨麻疹,缓解症状,预防反复发作,是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避免接触过敏原荨麻疹的发作与过敏原有关,如食物、药物、花粉、虫子、尘螨等。
因此,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措施。
患者可根据自身过敏情况,尽量避免接触会引起过敏的食品和物品。
2. 外用药物(1)止痒药物:可使用含有泼尼松龙、丙酸氯倍特、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药膏或喷雾剂,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轻荨麻疹症状。
(2)冷敷:荨麻疹发作时,用冰袋或毛巾浸湿后放在患处,可缓解红肿症状。
3. 内服药物(1)抗组胺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替尼酚等,能有效抑制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症状。
(2)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严重荨麻疹症状,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3)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也可根据荨麻疹症状及疾病发展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任何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烟酒等刺激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生活作息:荨麻疹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3. 衣着方面: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裤或捆扎带子等紧身装束。
4. 洗浴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热水或过长时间的洗澡,可选择温水洗澡或局部洗澡。
5. 保持清洁:荨麻疹患者应保持清洁,避免长时间不洗澡或不更换衣物,防止皮肤感染。
6.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作。
总之,荨麻疹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症状上的痛苦,更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炎性荨麻疹
概述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1973年MCDuffie首先报告,其特点是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
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血管炎变化,显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表现。
其病因不明,有报告由于碘过敏,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过敏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
病因病理
主要表现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又称纤维素样变性,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变性,
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变为境界不清晰的颗粒状或块状无结构强嗜酸性红染物质,状似纤维素,故称之为纤维素样变性,由于其实为一种组织坏死,故而又可称为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如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坏死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临床表现
中年妇女多见,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持续时间可达24~72小时,甚至几天不消失,风团上可有水疱及浸润。
但无坏死,消退后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
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
血管炎性荨麻疹常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SLE等的早期症状,故应密切观察病程变化。
诊断
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即可诊断,可与红斑狼疮及慢性荨麻疹相鉴别。
辅助检查
周围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快,C4明显降低。
概述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是由于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出现血管炎变化,显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表现。
1973年MCDuffie首先报告,临床特征为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伴低补体血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有报告由于碘过敏,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过敏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观察主要表现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
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持续时间可达24~72小时,甚至几天不消失,风团上可有水疱及浸润。
但无坏死,消退后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
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
血管炎性荨麻疹常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SLE等的早期症状,故应密切观察病程变化。
诊断和鉴别诊断
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低补体血症,周围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快,C4明显降低。
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即可诊断,可与红斑狼疮及慢性荨麻疹相鉴别。
治疗
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防止肾脏损害,亦可用氨苯砜治疗。
抗组织胺药治疗无效。
中药可用加减四妙勇安汤等治疗。
/html/2008/7/zh2792143127171780029486.html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四章炎症
重点:
1.炎症的原因
2.炎症的过程(血流动力血改变,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3.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以纤维素性炎和化脓性炎最重要)
4.慢性炎的病理变化
5.慢性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肿和肉芽组织的区别
内容:
一、概述
1.炎症的概念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炎症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即: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
2.炎症的病因
生物因子(最常见)、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局部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变性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的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和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到达血管外的过程。
3.增生: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三种基本病变的关系:
1.变质、渗出和增生在每一种炎症中同时出现,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在炎症局部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2.有些炎症以其中的一种病变为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
四、炎症的过程(以急性炎症为例)
1.炎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变化):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含血浆蛋白的液体渗出→血流速度变慢以至停滞→血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
2.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1)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高。
4)血管基底膜受损
3.白细胞的渗出(细胞变化):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灶,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
渗出步骤白细胞的渗出是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它包括白细胞边集→黏附→游出→趋化作用→
A)边集:白细胞进入边流,在与内皮细胞表面滚动前进。
此步骤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亲和性增强。
B)黏着:靠着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白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表面。
白细胞:整合素。
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C)游出: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中逸出的。
这是一个主动游出过程。
D)趋化作用:白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向炎症局部做单一定向的运动。
白细胞在局部的吞噬作用
4.白细胞在局部的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课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
胞。
多与其他类型炎症合并存在
2.按病程和渗出物特征分:
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时间短(Mins~Days)长(Days~Years)
病变特点变质,渗出为主增生为主
渗出的成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七、慢性炎
1.非特异慢性炎的病变特点:
1)以慢性炎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为主。
2)局部组织破坏。
3)纤维组织和同种实质细胞的明显增生。
2.特异性慢性炎(肉芽肿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炎症。
1)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构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直径0.5-2mm.镜下概念。
病理学家常可根据肉芽肿的形态特点做出病因诊断。
2)分类:
异物性肉芽肿:缝线,滑石粉等。
异物巨细胞
感染性肉芽肿:结核病、麻风、梅毒、血吸虫病、风湿病,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