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精品范文】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从严治党的力量——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理论经纬近日,我和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了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登上了巍峨的宝塔山,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重温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辉煌革命历史。
此次延安之行,我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
学习期间,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石和平同志与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先进性与纯洁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认真总结延安精神基本经验,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灵魂不能丢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就是我党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神圣使命——延安学习考察报告文•桑杰31理论经纬的政治方向。
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才能赢得人心,吸引成千上万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万里海外,像潮水般地涌向延安”,才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培养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我们党的一大批干部在延安经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各种文化知识,提高了理论素养,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总结报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 精品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XX年10月开始筹建,XX年6月17日开工建设,XX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学院位于延安市西北川风貌协调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一流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
回延安 赴延安考察报告

回延安——赴延安考察报告“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文学大家贺敬之这样描述他对延安的感情。
金秋十月,我有幸走进延安,赴红色圣地延安实地学习考察。
短短几天的学习考察紧张、丰富而有意义,感慨万千,觉得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启发,颇受教育。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之魂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亲近。
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听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听导游叙述往事,我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融入了中国革命关键的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杨家岭,走进党的“七大”会址,一眼看到那熟悉的会标,大家在当年毛主席作报告的讲台上摸一摸,在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将士们坐过的简陋的木椅上坐一坐,肃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登临宝塔山、漫步延河畔,一石一凳、一山一坳、一草一木,都传递党和人民间的亲情。
我们党是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优势。
延安之行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把根基扎在人民中的巨大威力,那一幅幅领袖与民众在一起的照片,那一张张军民杀敌的作战图,那一件件将士用过的物品,都无声地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执政地位,是和广大人民支持分不开的。
二是感受到延安精神。
本世纪30-40年代在延安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人被称为老延安。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13年里,这批延安人吃小米、住窑洞,开荒种地、纺线织布,他们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魂,凝结了千秋万代炎黄子孙的脉。
当年一批批的人到延安,经过熏陶成为延安人,再一批批奔赴全国各地,将延安精神洒向四方。
三是触摸了革命的激情。
当融入延安人民的情怀中时,感觉到自己又找到了久违的激情。
优品课件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2002年10月开始筹建,2003年6月17日开工建设,2005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工作报告之赴延安考察报告

赴延安考察报告【篇一: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1】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一、赴延安考察基本情况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2012年秋季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赴延安进行异地教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王立亚和组织员吴娟老师的带领下,在兰德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于2012年9月16日至21日赴延安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考察活动。
学习考察期间,认真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贺海轮教授作的《辉煌的历史时期峥嵘的红色岁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宋炜教授所作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两场专题教学,参加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张思德与张思德精神》三场现场教学,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地。
这次赴延安圣地考察学习,我从心灵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震撼了心灵,坚定了斗志。
二、赴延安考察的主要收获1.学习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考察期间,全体学员参观“七大”会址,探访党中央机关旧址,瞻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徜徉枣园,漫步杨家岭,驻足延河边,远眺宝塔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
在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挑灯夜著,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篇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在延安,党中央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引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这里,形成了“抗大、南泥湾、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赴延安培训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赴延安培训学习考察报告一、背景介绍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党建水平,我有幸参加了由单位组织的赴延安培训学习考察活动。
本报告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及对个人学习成果和感悟的分享。
二、培训学习考察活动安排活动期间,我们全体参与者按照安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参观学习不同的地点和项目。
具体安排如下:1.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介绍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我们参观了馆内各个展览厅,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和理论创新。
2. 学习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期间,我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理论内容。
通过座谈和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党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3.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是延安的一个小山村,但它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我们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基层的艰苦实践和英勇抗争。
4. 深入延安革命纪念广场延安革命纪念广场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英雄的庄严纪念场所。
我们在广场举行了集体庄严宣誓仪式,向革命先烈表示敬意,并且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个人学习成果和感悟通过参与这次培训学习考察活动,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深受启发,获得了一系列的学习成果和感悟。
首先,我进一步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和理论创新。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示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对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
其次,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我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总结经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财富。
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此外,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广场让我深受感动。
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先烈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自觉承担起继续革命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材料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材料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党性不能只是靠觉悟,还要靠不断的培训来把党性深入骨髓。
这是一次党性培训的开学第一课。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9月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迎来了又一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学员。
2017年第8期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近百位学员,在特聘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曾经居住、工作过的窑洞,以及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等中央机构的旧址。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2017年的艰苦奋斗,孕育了宝贵的延安精神,也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旧址。
如今,一批批党员来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工作过的地方,接受党性教育的洗礼,传承延安精神。
在中共七大的召开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老师的授课声和学员奋笔疾书的沙沙声相呼应。
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大事件由教师的口中进入学员们的心中。
“延安是我们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一直希望重走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路,重温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岁月和革命精神,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2017年第8期厅局级干部培训班学员、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家新说。
从宝塔山到凤凰山,再到枣园、杨家岭,学员们人手一个小马扎,走到哪里,课就开到哪里。
截至目前,延安建立了50余个现场教学点,并在铜川照金、甘肃南梁等地建立了近30个现场教学点,根据不同旧址的历史内容和资源特点,设置教学主题。
不少学员用“一段难忘的学习岁月,一生不变的革命情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是2017年首期厅局级干部培训班的学员。
他说,7年前的培训让他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延安培训是一次寻根之旅、洗礼之旅、补钙之旅”。
“党性教育在延安被赋予了特殊而深刻的内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国喜在1日下午的开班仪式上说,除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员们走进一孔孔窑洞、凝视一张张照片,在这里,党性教育喻理于情、喻理于史。
【精编范文】延安学习考察心得-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延安学习考察心得延安,在人们心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延安,神圣的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精神从这里诞生、成长、并发扬光大。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延安,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
6月20日,当我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激动的心情,始终澎湃不已。
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先后参观了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运筹帷幄打江山的光辉事迹中,深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真谛。
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望着那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听着解说员认真细致的讲解,深深地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朴素精神所打动,为他们在如此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形成统一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写出科学的理论著作,领导指挥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无比钦佩和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
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2002年10月开始筹建,2003年6月17日开工建设,2005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学院位于延安市西北川风貌协调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一流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
校园环境秀丽,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朴素大方。
与枣园旧址相邻,占地250亩,一期工程占地约110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
米。
主要包括报告厅、教学图书楼、学员餐厅、学员宿舍等11个单体建筑,可容纳同期在校学员400人。
二、考察的项目
学院这次安排对延安干部学院分为9个方面进行考察。
即:1、人员编制;2、校园面积;3、办公用房;4、教学用房;5、场地建设;6、生活用房;7、培训经费;8设备情况;9、装修标准。
延安干部学院的建设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期已经完成了110亩地新地上3.566万平方米的建设,已经开始了正常运行;第二期工程正在140多亩地上3.100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
由于是一次全面综合的设计分两次建设,因而一些工程项目没有及时建成,直接地影响了学院整齐运行的价值和水平。
加之第一期工程是中央委托陕西省临时组建基建领导小组进行的,第一期的工程自2002年10月开始筹建,2005年3月同期容纳400人已正式开办,至今快7年了,第一期工程的资料仍然没有移交;第二期工程由延安干部学院组建基建领导小组进行建设,有些关系的衔接做得不到位,我们所需求的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及标准化、设计规模、设备及装备情况、工程造价情况,有些建设项目的技术指标数据以及参照的国家技术标准内容没有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教学和其它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3。
1、人员编制
正式编制数:135人;现有教职工:92人;专职教师数:34人;兼职教师数:22人。
这些人员都理顺了劳动关系。
2、校园面积
校园征地250亩地;预留10亩土地待征,建筑面积第一期为3.568万平方米;第二期为3.100万平方米;总面积为6.668万平方米(约7万平方米)。
3、办公用房
学院在第一期工程中没有建设办公用房,现在办公使用的是教师的教研室和教室同在一个楼。
办公用房在第二期工程中进行,拟建设8000平方米。
其中62个办公室的建设面积为4426平方米;另外包括档案馆、校史展览馆、资料室、印象编辑室、打会议室、2个小会议室和2个接待室,总建筑面积为3353平方米。
4、教学用房
教学用房6个教室,每个教室110平方米。
共计660平方米;二期拟建5个教室,每个教室110平方米,共计550平方米;1个容纳150人的教室,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15个研讨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教学用房要总共保证在1.8万平方米。
学院无图书馆。
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远程设备,可以同步网络上课。
5、场地建筑
室外活动操场800×4=320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800×2=1600平方米。
文体中心在二期工程中建设0.8万平方米。
武警用房大约在600———1000平方米
6、生活用房
学员公寓:5栋×3层:5056平方米。
再建房增加3964平方米;人均住房:18平方米;教职工周转房面积为9038平方米;后勤食堂生活面积:9400平方米。
室内文体活动室面积:1575平方米。
7、培训经费
延安干部学院为全员额拨款事业单位。
主管上级为中共中央组织部。
每年培训任务为2000人,每期为10天(干部培训条例的规定),每人每天的标准为120元,每年教学支出经费为3千万元,上级只拨2.5千万元,缺口的500万元由本单位在计划外的培训经费中
划支。
同期经费占地方行业业务经费的5%以上,期望8%以上。
8、设备情况
车辆38辆中巴,以适应室外教学和日常的保障。
冷暖为天然气保障,水电保障充裕。
文化体育设备齐全,数量不多;行政办公设施齐全。
9、装修标准
总体建筑标准为土建:4000元/平方米。
装修在本地260—300之间浮动,管理按3星级宾馆的模式运行。
三、几点体会和想法
1、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
2、学院建筑体现了陕西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相协调的特点,和周边的建筑相吻合和“庄重、典雅、朴素、大方、实用”的建筑风格。
3、校门为开放样式,南北通透,目前主门是北门(有风水学的意境)。
4、建筑材料实用新型,就地取材,有陕北的特色。
5、教职工大多数的住房在省城西安,每周往西安发班车,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相分离的人员较多。
有些干部不安心工作,教职工流动快。
6、绿化工作做得欠佳,绿化整体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