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必修单元检测Word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促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C.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也能改变酶的结构D.酶可通过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2、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保证了催化剂用量相等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C.实验的温度、底物的量等都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都是该实验的自变量D.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过程中可控制多个自变量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的组成元素与ATP完全相同B.酶和ATP都可以在活细胞内合成C.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D.酶和ATP都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5、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曲线b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C.曲线c可以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D.曲线d可以表示胃蛋白酶的酶促反应从80℃不断降温至0℃的实验中测得的反应物量的变化6、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及其生成速度分別为( )A.很多、很快B.很少、很慢C.很多、很慢D.很少、很快7、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B.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D.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氢元素全部到[H]中,[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8、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①、④过程都产生[H]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9、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的过程发生在结构A中B.蓝藻细胞内因不含上述结构,所以不能发生上述反应C.ATP在结构A中产生,在结构B中消耗D.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10、下图甲表示某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 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 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B. 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C. 图甲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D. 图甲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11、在有光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一定在基质中进行的是( )A.二氧化碳的消耗B.还原氢的生成C.氧气的产生D.水的消耗12、如图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两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B.d浓度降低,短时间内会导致C3生成减少C.光照增强,短时间内会减慢C5的生成D.b、c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13、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适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在中部装有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的U形管(如图)中进行的如下实验中,结果不正确的是( )A.若a侧为细胞色素(一种红色蛋白质),b侧为清水,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高B.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C.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较长时间后,b侧液面高D.若a侧为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为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开始两边液面高度相同,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高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状态,a、b表示两处浓度,由此可推测(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4、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 min和4 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5、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液泡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7、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各单元测试卷(全册附解析)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各单元测试卷(全册附解析)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各单元测试卷(全册附解析)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各单元测试卷(全册)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细菌和病毒最明显的区别是()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有无细胞结构B.有无细胞壁D.有无遗传物质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无细胞结构。

答案:C2.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山上的松树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结构层次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析:生命系统中的高等植物无系统层次;山上的松树不是同一物种,故不属于种群这一结构层次;生命系统中各生物组成、结构、功能各不相同。

答案:C3.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细胞并非一切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但有些生命活动如反射必须依赖多个细胞的合作才能完成,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本题易把“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误解为细胞内可以进行一切生命活动而做错。

答案:C4.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有细胞布局,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分化的各类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利用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B.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 tRNA、核糖体、酶、ATPC. 把DNA放在含^15 \N 的培养液中进行图1中①过程,子二代含^15 \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75%D.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答案】D【解析】①是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而不需要解旋酶,A正确。

③为翻译过程,该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

将DNA放在含^15 \mathrm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DNA的复制过程,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一代DNA中均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 \mathrmN,即含^15 \mathrm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dfrac12;子二代中,由于新合成的每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15\mathrmN,所以在所有脱氧核苷酸链中含^15 \mathrmN的占\dfrac34,即75%,C正确。

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c(因为其延伸的肽链最长),最晚结合的是核糖体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B. 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等位基因可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DNA上【答案】C【解析】解: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基因的遗传信息,基因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的,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个 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D.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而发生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等位基因可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即一条染色体的两个DNA上,D正确。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测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60 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 .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2. 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假如感染了人体的()A .肝部细胞B.肺部细胞 C .淋巴细胞D.血细胞3.以下相关病毒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病毒和其余生物同样,也拥有细胞构造B.一种病毒一般能够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C.病毒的生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置的培育基上就能培育病毒4.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渐破坏的人体功能是()A. 神经调理功能B. 血液循环功能C. 内分泌功能D. 免疫功能5.由细胞形成组织一定经过()A. 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C. 细胞进化D.细胞生长6.脑中有好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了然()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C. 器官的构造特色与其功能相适应D. 器官的构造与其功能互相影响7.当我们进行强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速,这一事实说明()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互相亲密配合的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C.人体是一个一致的整体D.以上三项都是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A.个体B.种群 C .群落D.生态系统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鱼类个体的总和 D .所有鲫鱼个体的总和10.以下实例中,不可以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育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 无菌培育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以下相关群落观点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互相作用的整体B.必定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必定地区内所有生物及其生计环境的总称D.必定地区内拥有必定关系的各样生物的总和1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陆地生态系统 B .大海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生物圈13.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A. 一个湖泊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C.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D.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1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拥有()A.蛋白质B.核酸C.糖类 D .光合作用色素15.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照是()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生殖 D .抗衡生素敏感16.在以下描绘中,能够将病毒与其余微生物相区其余是()A.能够令人或动、植物生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C.拥有寄生性 D .由核酸和蛋白质装置进行增殖17.以下微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青霉菌、黄曲霉菌C.噬菌体、大肠杆菌 D .乳酸菌、谷氨酸棒状杆菌18.以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构造不一样于其余三种的是()A.蓝藻B.衣藻 C .苔藓D.玉米19.原核细胞一般都拥有()A. 细胞壁和核糖体B. 细胞膜和线粒体C. 核膜和 DNAD. 内质网和核糖体20.不可以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拥有一致性的一项为哪一项() A.原核细胞拥有与真核细胞相像的细胞膜B.原核细胞拥有与真核细胞相像的细胞质C.原核细胞拥有真核细胞那样的 DNA 分子,并控制细胞的遗传D.原核细胞拥有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21 .成人身体约有1014 个细胞,这些细胞大概有200 多种不一样的种类,依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 多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单元测评(一)第1章走近细胞(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多细胞生物完成生命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依赖于每个细胞无需分工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依赖于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依赖于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D.依赖于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解析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答案A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析细胞和生命活动的关系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B3.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

这说明()A.细胞死亡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破坏病毒和细胞的结构后都同样失去了生物活性,从而说明一定结构为生命活动的前提,故选D项。

其他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

答案D4.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解析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系统,但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命系统;生态系统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并不是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系统层次,如植物体就是由六大器官构成的个体。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答案】D【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其代谢产物为乳酸,在此过程中无 CO_2生成,A项正确;网织红细胞虽然不具有细胞核,但是幼红细胞时期核基因转录来的mRNA仍然存在,B项正确;据图可知,幼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得到的,分化的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在这两个细胞内,基因执行情况不同,C项正确;由于成熟红细胞已不具有细胞核与线粒体,故细胞内没有基因,也就没有凋亡基因的表达过程,D项错误。

2.如图表示细胞分化的是()A.B.C.D.【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细胞,这里所指的不同是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A、C、D项中,所示的子细胞间从形态上看没有差别,B项中由同一个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了形态的差异,所以B项应该属细胞分化。

故选B。

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 细胞坏死属于正常生理现象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 细胞坏死一般是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答案】B【解析】解:A、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A正确;B、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B错误;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C正确;D、细胞坏死一般是由不利环境引起的,D正确.故选:B.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的胚胎时期细胞分裂和生长旺盛,没有细胞的死亡B.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不正常的生命现象C. 个体的衰老过程是组成机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答案】C【解析】解:A.人的胚胎时期细胞分裂和生长旺盛,但也有细胞的死亡,A错误;B.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B错误;C.个体的衰老过程是组成机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非同步进行的,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八)(含第一章、第二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1.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而淋巴液又通过淋巴回流进入血管,故A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

答案:C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解析: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并不仅仅与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如白化病等。

答案:D3.(2012年四川卷)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解析:胰岛素既可抑制肝细胞中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又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及肝细胞、肌肉细胞合成糖元。

a曲线表示血糖补充速率的变化曲线,随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糖的转化减弱,A错;b曲线表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其过程中有胰岛素促进。

肝脏、肌肉合成糖元的作用,B正确。

由图,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消耗速率不同,血糖浓度不会长时稳定,C错;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很低,下丘脑中控制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活跃状态。

答案:B4.(2012年江苏徐州高三学情调查)影视明星陈宝国做的“水宜生”广告中提到“喝水喝出健康来”,宣称能将水变为弱碱性,长期饮用这种“健康活水”,可以改变酸性体质。

人在剧烈运动后,积累的酸性物质、调节内环境pH恢复正常的主要物质是( ) A.乳酸、Na2HPO4/HaH2PO4B.乳酸、NaHCO3/H2CO3C.丙酮酸、Na2HPO4 /NaH2PO4D.丙酮酸、NaHCO3/H2CO3解析: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通过无氧呼吸会产生一些乳酸;NaHCO3/H2CO3是一对pH缓冲对,且缓冲作用较大,故B符合题意。

答案:B5.(2012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三一模)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解析: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稳态被破坏,温度和pH等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代谢紊乱。

答案:D6.(2012年广东肇庆一模)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Ⅰ细胞Ⅱ物质E物质F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B效应T细胞病原体抗体抗原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用于抗原;当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偏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传出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不能逆向作用于传入神经元,只能作用于效应器。

答案:C7.(2012年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一模)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

答案:B8.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冲动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b、c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的作用解析:由题意可知,d激素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只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而其释放由垂体完成。

答案:D10.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分泌的某种物质可用于胚胎工程中供、受体的处理B.a与c两者的分泌物可对某一生理活动起促进作用C.c不仅有分泌功能,而且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D.a、b、c三者中,c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解析:图中a代表垂体,b代表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c代表下丘脑。

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可用于胚胎工程中对供、受体的同步发情处理;下丘脑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D11.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c产生促进作用C.→表示反馈调节信息D.x、y分别表示脑垂体和下丘脑解析:A错误: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a作用y,然后促使y释放b,由b促进c的产生;D错误: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C12.(2012年天津卷)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解析: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皮质醇,调节细胞代谢,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皮质醇既可调节细胞代谢又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体内皮质醇含量趋于稳定。

M为促肾上腺激素,其对肾上腺的作用为体液调节。

B错。

答案:B13.(2012年江苏卷)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解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答案:B14.(2012年河北衡水一中高三一模)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的对照实验应是用一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答案:D15.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B.人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D.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解析:人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的结果;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这是雄鹿性成熟的标志,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是因为垂体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成熟;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是食物刺激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的唾液分泌中枢,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答案:A16.有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温水处理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

设计了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变化。

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 A.现象:若乙=丙<甲,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B.现象:若甲=丙<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失去活性C.现象:若甲>丙>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D.现象:若甲>乙>丙,结论: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解析:在上述对照实验中,甲为空白对照组,乙、丙两组中甲状腺激素用高温处理与否是单一变量,乙与丙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不变,丙与甲相同则说明用高温处理,甲状腺激素失活,但现象为甲=丙>乙。

若甲>丙>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仍有活性但低于不用高温处理的。

若甲>乙>丙,说明用高温处理后,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升高。

答案:B17.图甲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 000 mL 清水后排尿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ADH表示抗利尿激素,它的分泌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B.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发生变化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C.图甲中a、b、c分别表示促进、抑制、促进D.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原因是ADH合成、分泌增加解析:根据图甲可知,ADH分泌的刺激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可以推测ADH代表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后叶相应部位释放的。

图甲中显示的ADH合成、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