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

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的手段,称为灰色平衡。它是衡量 分色制版和彩色印刷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从四色制版来看, 主要是采取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制版方法,如果三原 色稍微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偏色、跳色等弊病。所以,要做到 画面上的绝大部分层次、色调能用三原色表现出来,就要紧紧 掌握住灰色平衡,并贯穿于整个制版、印刷过程的始终。 所谓底色去除,就是在四色复制中,用三原色还原灰色和黑色 时,降低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艺。
颜色信号的强弱变化就对应着原稿上该颜色含量的多少,这 就是颜色分解的过程。彩色扫描仪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彩 色图像采集到计算机里,建立了RGB颜色空间,若将这三种 颜色对应的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就得到了三张分色片, 这三张分色片记录的信息就对应着印刷时青、品红、黄三种 彩色油墨的墨量。按照这样的分解方法,原稿上的不同颜色 可以分解成不同比例的红、绿、蓝颜色,对应着以不同比例 的光量通过三种滤色片。在计算机里,用数字量表示三种颜 色的比例大小,根据三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印刷在纸上的网 点百分比,记录在胶片和印版上,通过印刷就可以还原出原 稿的颜色来。 从理论上看,可以用这种颜色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将原稿上的 颜色信息准确复制。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给这个复制过程总会带来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 偏差,这就需要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进行颜色的修正和参数 的严格控制。
定义T的倒数为物体对光的阻光比,密度D定义为物体阻光 比的对数:
D=lg(1/T)
密度的单位用字母D表示,根据密度的定义,物体对入射光 吸收90%,密度为1.0D,吸收99%,密度为2.0D,以此类推。
用密度表示单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很方便,因此,密度在制版, 印刷过程中经常应用。实际上,用密度表示彩色物体的颜色较 为困难,必须指定在特定滤色片下的密度值,但这个密度值与 人眼的颜色感觉也不一致,通常在印刷中使用彩色密度计进行 测量原色油墨的“补色密度”,以此控制印刷时的油墨颜色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原理胶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在印刷版上形成图文,然后将油墨转移到印刷物上的过程。
在胶版印刷中,印刷版是通过特殊的制版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图文和图案,通过印刷机的印刷压力和速度,将油墨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形成清晰的图文效果。
首先,胶版印刷的原理是基于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
在印刷版上,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的表面特性是不同的,图文部分具有亲油性,而非图文部分具有亲水性。
在印刷前,印刷版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得图文部分能够吸附油墨,而非图文部分则吸附水分。
这样,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只会附着在图文部分,而水分只会附着在非图文部分,从而实现了图文的传输。
其次,胶版印刷的原理还涉及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
在印刷机中,印刷版被安装在印刷轮上,油墨被涂布在印刷版上,然后印刷物被放置在印刷轮下方。
当印刷机开始工作时,印刷轮会转动,使得油墨被传输到印刷物上。
在这个过程中,印刷轮的压力和速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油墨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形成清晰的图文效果。
最后,胶版印刷的原理还包括了油墨的特性和印刷物的特性。
油墨需要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以确保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上。
同时,印刷物的表面特性也会影响印刷效果,比如表面光滑度和吸墨性等因素都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胶版印刷是一种利用水和油墨不相溶的特性,在印刷版和印刷机的配合下,将油墨传输到印刷物上的印刷方式。
通过精确控制印刷机的工作过程和油墨的特性,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胶版印刷在印刷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印刷技术。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l 油水不相溶原理;l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l 网点成色原理;l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l 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l 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l 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l 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l 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原理详解

➢ 高能表面: 1.010-1J/m2——空白部分
磷酸锌=9.0 10-1J/m2 氧化铝=7.0 10-1J/m2 ➢ 低能表面: 1.010-1J/m2——图文部分
腊克、重氮感光树脂=3.0 10-2J~4.0 10-2J/m2 (2)平版表面对水、墨的选择吸附
图文部分 空白部分
吸附
水 =7.2 10-2dyne/cm 油墨=3.0~3.6 10-2dyne /cm
2、浸湿
固体浸没在液体中,S-G界面
S-L界面
2、浸湿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W i= W = -G = SG - SL
W i ——浸湿功。表征液体在固体表面取代气体的能力。 或,A——粘附张力。在铺展作用中,它是对抗液体收缩
表面的能力(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铺展的力。
2、比表面(过剩自由)能
➢ 物理意义:
dG T,P= dA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表面所引起 的体系自由能的增量,也就是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 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过剩的自由能。
➢ 量纲:[力/长度]
➢ 单位: J/m2;尔格/cm2(erg/ cm2 )
➢ 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具有相同的量纲和数值,不同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R´=
cos ´ cos 1
cos ´ cos
当 90 °时, ´ ,润湿性
当 90 °时, ´ ,润湿性
印版表面应形成砂目。
2、润湿性的保护——平版空白部分润湿性的保护
➢ 原因: 新金属表面(比表面能高) 吸附 旧金属表面(比表面能低)
设: SG ——新金属表面比表面能 SG ´ ——旧金属表面比表面能 SG - SG ´ =p ° 0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第二版)第一章表面物理化学基础第一节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第三节HLB值一、HLB值的定义二、HLB值的用途三、HLB值的计算第四节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第五节Gibbs吸附定理一、表面过剩量二、Gibbs公式的热力学推导三、Gibbs定理的应用第六节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一、吸附机理二、吸附状态与界面现象第七节乳状液的形成及其性质一、乳状液的稳定性二、胶印水墨乳化的类型第二章润湿与水墨平衡第一节印版的表面状态第二节润版原理一、水是极性分子二、油基本上是非极性分子三、油和水几乎不相溶四、选择性吸附第三节润湿方程和铺展系数一、润湿二、接触角与Young氏方程的应用三、润湿过程与铺展系数四、润湿方程五、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xx六、接触角的测量第四节胶印水墨平衡一、静态水墨平衡二、动态水墨平衡第五节润湿液一、普通润湿液二、酒精润湿液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第六节PS版润湿液一、加入柠檬酸二、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第七节亲水胶体的使用第八节润湿液的pH值第九节润湿液浓度第三章印版第四章印刷压力的合理选择第五章包衬与图文变形第六章油墨调配第七章油墨传递转移第八章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第九章印刷彩色复制第十章印刷中的网点转移第十一章印刷作业第十二章印刷品质监控附录Ⅰ印刷品质量测定仪器的种类和表示方法附录Ⅱ印刷车间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照表。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其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具体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版
需要将设计好的图案制成印刷版。
印刷版通常由铝板或者聚合物材料制成,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使得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不同。
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低,而非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高。
2. 上墨
接下来,需要将油墨涂在印刷版的表面。
油墨通常由颜料、树脂、溶剂等组成,其颜色和质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涂油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油墨的厚度和均匀度,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3. 湿润
在上墨之后,需要将印刷版的表面湿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得印刷版上的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图案的印刷。
湿润通常使用水或者特殊的湿润剂进行。
4. 印刷
将印刷版放置在印刷机上,通过压力和摩擦力,将印刷版上的图案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印刷材料可以是纸张、塑料薄膜、金属板等。
在印刷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印刷机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总的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胶印具有印刷速度快、印刷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通过将图像或文字分离成颜色层,并用油墨涂布在橡皮模版上,再将橡皮模版腐蚀出所需的图案,最后通过压力将油墨转移到印刷介质上完成印刷。
在胶版印刷中,印刷版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印刷版通常由金属、塑料或橡皮等材料制成,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以增加油墨附着性。
在制版过程中,先将原始图像或文字通过暗室技术转换成适合印刷的胶版格式。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将图像或文字转移到印刷版上,形成印刷图案。
在印刷过程中,将印刷版放在印刷机的印刷滚筒上,并将印刷介质(如纸张)送入印刷机。
通过调节印刷滚筒上的压力和速度,使油墨从版面上的凹陷处转移到纸张上。
同时,通过纸张传送系统和烘干设备,使纸张正常通过印刷机并使油墨干燥,完成印刷过程。
胶版印刷原理的优点是印刷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印刷。
同时,胶版印刷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能够准确重现原始图像或文字的细节和色彩。
此外,胶版印刷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实现多种色彩效果。
总的来说,胶版印刷原理以其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等优点,在众多印刷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制版、印刷和后处理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快速、精确和高质量的印刷作业。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原理
胶版印刷是一种使用固体胶料(如白乳胶)将印版的图文部分粘附于纸张或其他物体上,然后经压力作用将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胶版印刷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印刷方法,它可以用于印刷任何图案、文字、符号或图像。
胶版印刷的基本原理是将印版表面涂上一层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弹性的玻璃薄膜(一般用胶料制成),再将印版表面涂上一层胶。
油墨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涂有玻璃薄膜的印版上时,由于玻璃薄膜对油墨的吸附力远远小于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的吸附力,因此在玻璃薄膜上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弹性的印迹,这层印迹就叫墨层。
胶版印刷实际上是一种干式印刷。
由于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之间的附着力很强,而印版图文部分与胶料之间又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因此在两种物质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转移”或“转移膜”的物质。
而转移膜只允许油墨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印版图文部分之外的地方,而不允许从印版图文部分转移到印版图文部分以外的地方。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
油水不相溶原理;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
网点成色原理;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
1)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
2)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3)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
4)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5)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
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平印湿压湿宜采用CMYK色序。
1)一般情况下,对于以人物画为主的暖色调印品,色序应为黑、青、品红、黄;
2)以风景画、雪景等冷色调为主的印件,印刷色序应为黑、品红、青、黄;
3)双色机印刷色序为青+品红、黑+黄,单色机印刷的色序则青、品红、黄、黑或黑、青、品红、黄(一般当黑版为骨架版时,黑色在前印);
4)为了便于叠印,则应按墨层厚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色序,如黑墨0.8um—青墨0.9um—品红墨1.0um—黄墨1.1um;
5)按照油墨黏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安排印刷色序,如黑墨1188Pa.s—青墨488Pa.s—品红墨477Pa.s—黄墨147Pa.s,如果油墨黏度不能满足排列要求,可对油墨的黏度预先进行调节;6)覆盖面积小的油墨应该先印,深色墨了应先印(因其粘性大,遮盖力大,避免背面粘脏);7)UV油墨印刷时,因其吸收UV光子的程度不同,造成固化速度不一,所以印刷时色序应为黑—青—黄—品红最为适宜。
7、四色印刷
8、采用四色印刷工艺时,如果有较大面积的黑色实地,因为墨色实地密度不超过1.8,以这样的密度印刷大面积黑色实地,会缺乏厚实的视觉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在大面积黑色实地部分叠印40%左右的青色。
9、网线共有四种角度进行选择,15°、45°、75°、90°。
1)四色印刷,主色调一般用45°,黄版为弱色,选择90°;
2)三色叠印,通常采用30°,60°和90°的角度;
3)二色叠印,通常采用45°和90°;
4)色印刷中,单色层次印刷或单色层次叠印实地版,层次版采用45°角通常会比较美观;
5)45°的网线视觉效果最好,一般用于表现人物肤色为主的画面,多用于品红色;
6)青版和黑版构成整幅图片的骨架,一般为15°、75°。
10、专色印刷
一个产品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使画面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获得墨色均匀厚实的视觉效果。
1)如果客户提供的电子文件或胶片是在CMYK四色之外再加2~3专色,而其中1个专色油墨覆盖面积较小,用CMYK也容易匹配,则可以减掉这个专色。
若客户提供的原稿只有CMYK四色叠印,但在实际印刷时其色相又难以控制,如青与品红叠印成紫,若青墨量大则偏蓝,若品红墨量大则偏红,这时不妨将此处改成专色紫版,虽然多了一块版,但印刷准备时间缩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稳定了。
11、采用专色印刷工艺时,尽量不要选用需要由过多基本色油墨来调配的色块。
太多种油墨相混合会使调配油墨的难度大增加,既增加了调墨时间,也很难调配出相似色相的颜色。
12、用专色印刷某种颜色的大面积实地时,要尽量避免再用该种颜色同时印刷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
因为印刷大面积实地是倾向于加大墨层厚度,墨层厚了容易铺展,但却会导致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糊版。
13、对于文字来说,在实地中间印刷反白小字,应尽量建议客户选用黑体字。
14、印刷满版实地时,可以使用上一次印刷后留下的印版,停止供水,而不用专门制版。
但由于PS版上图文部分的感光胶与空白部分的氧化铝对油墨的吸附能力还是稍有差别的,满版印刷显色性强的颜色(如深蓝)时,最好选用完全空折的印版。
15、无水胶印
1)阳图型无水胶印原理:是由铝版基、底层、感光树脂层、硅胶层和覆盖膜等组成的。
曝光后,印版上见光部分(空白部分)的硅胶层发生架桥反应,进行光交联;而未见光部分(图文部分)的硅胶层则在显影液的作用下被除去,露出下面的感光树脂层。
由于感光树脂层是亲墨的,而未图文部分的硅胶层是排斥油墨的,这样完成油墨的选择性吸附。
2)无水胶印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印刷车间温度23~25℃,温度低,油墨会凝固;温度高,会发生糊版故障。
另外无水胶印版起脏后去污比较困难。
16、金银墨印刷
1)四色胶印时使用中硬包衬,并把调子短、印刷墨层薄的放在金银墨前一机组同是时加大墨量;2)利用单色胶印“湿压干”更有优势:干燥快、印品光泽度强、视觉效果佳等。
可使用中性或软性包衬,采用中性包衬,配合国产橡皮布,加开法司衬垫布或卡纸(硬度要好),压力略增加一点效果很好。
但印出半成品不能久放,否则容易产生晶化现象,导致后续色墨印不上;
3)润版不能用红药水,以免发生氧化反应,可用“立德”粉代之;最好使用酒精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