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

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的手段,称为灰色平衡。它是衡量 分色制版和彩色印刷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从四色制版来看, 主要是采取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制版方法,如果三原 色稍微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偏色、跳色等弊病。所以,要做到 画面上的绝大部分层次、色调能用三原色表现出来,就要紧紧 掌握住灰色平衡,并贯穿于整个制版、印刷过程的始终。 所谓底色去除,就是在四色复制中,用三原色还原灰色和黑色 时,降低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艺。
颜色信号的强弱变化就对应着原稿上该颜色含量的多少,这 就是颜色分解的过程。彩色扫描仪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彩 色图像采集到计算机里,建立了RGB颜色空间,若将这三种 颜色对应的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就得到了三张分色片, 这三张分色片记录的信息就对应着印刷时青、品红、黄三种 彩色油墨的墨量。按照这样的分解方法,原稿上的不同颜色 可以分解成不同比例的红、绿、蓝颜色,对应着以不同比例 的光量通过三种滤色片。在计算机里,用数字量表示三种颜 色的比例大小,根据三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印刷在纸上的网 点百分比,记录在胶片和印版上,通过印刷就可以还原出原 稿的颜色来。 从理论上看,可以用这种颜色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将原稿上的 颜色信息准确复制。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给这个复制过程总会带来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 偏差,这就需要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进行颜色的修正和参数 的严格控制。
定义T的倒数为物体对光的阻光比,密度D定义为物体阻光 比的对数:
D=lg(1/T)
密度的单位用字母D表示,根据密度的定义,物体对入射光 吸收90%,密度为1.0D,吸收99%,密度为2.0D,以此类推。
用密度表示单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很方便,因此,密度在制版, 印刷过程中经常应用。实际上,用密度表示彩色物体的颜色较 为困难,必须指定在特定滤色片下的密度值,但这个密度值与 人眼的颜色感觉也不一致,通常在印刷中使用彩色密度计进行 测量原色油墨的“补色密度”,以此控制印刷时的油墨颜色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是一种常用的平面印刷技术,其印刷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版
首先,需要制作一张胶印版,即将要印刷的图像和文字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转移到一张铝板或橡胶版上。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叫做“感光涂料”的材料,将铝板或橡胶版涂上一层感光涂料,并在其表面覆盖一张透明的胶片,将图像和文字通过光的照射,转移到感光涂料上,形成一层图像和文字的阴影。
2. 湿润
在制版完成后,需要将胶印版放到一台胶印机上,进行湿润处理。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叫做“湿润剂”的液体,将胶印版的表面涂上一层水分,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以便于后续的印刷过程。
3. 墨水传递
接下来,需要将墨水传递到胶印版的表面。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印刷液”的墨水,将其涂在一根叫做“印刷辊”的橡皮辊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运动,将墨水传递到胶印版的表面,覆盖在图像和文字的阴影部分上。
4. 墨水转移
在墨水传递完成后,需要将墨水从胶印版的表面转移到纸张上。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张叫做“毛毡布”的材料,将其覆盖在胶印版的表面上,然后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墨水从胶印版的表面转移到纸张上,形成最终的印刷品。
总的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主要是通过制版、湿润、墨水传递和墨水转移等步骤,将图像和文字印刷到纸张上,形成最终的印刷品。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油水不相溶原理;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网点成色原理;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1)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2)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3)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4)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5)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如套准精度是0.15mm,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第二版)第一章表面物理化学基础第一节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第三节HLB值一、HLB值的定义二、HLB值的用途三、HLB值的计算第四节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第五节Gibbs吸附定理一、表面过剩量二、Gibbs公式的热力学推导三、Gibbs定理的应用第六节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一、吸附机理二、吸附状态与界面现象第七节乳状液的形成及其性质一、乳状液的稳定性二、胶印水墨乳化的类型第二章润湿与水墨平衡第一节印版的表面状态第二节润版原理一、水是极性分子二、油基本上是非极性分子三、油和水几乎不相溶四、选择性吸附第三节润湿方程和铺展系数一、润湿二、接触角与Young氏方程的应用三、润湿过程与铺展系数四、润湿方程五、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xx六、接触角的测量第四节胶印水墨平衡一、静态水墨平衡二、动态水墨平衡第五节润湿液一、普通润湿液二、酒精润湿液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第六节PS版润湿液一、加入柠檬酸二、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第七节亲水胶体的使用第八节润湿液的pH值第九节润湿液浓度第三章印版第四章印刷压力的合理选择第五章包衬与图文变形第六章油墨调配第七章油墨传递转移第八章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第九章印刷彩色复制第十章印刷中的网点转移第十一章印刷作业第十二章印刷品质监控附录Ⅰ印刷品质量测定仪器的种类和表示方法附录Ⅱ印刷车间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照表。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的印刷原理
胶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其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具体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版
需要将设计好的图案制成印刷版。
印刷版通常由铝板或者聚合物材料制成,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使得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不同。
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低,而非图案部分的表面亲水性较高。
2. 上墨
接下来,需要将油墨涂在印刷版的表面。
油墨通常由颜料、树脂、溶剂等组成,其颜色和质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涂油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油墨的厚度和均匀度,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3. 湿润
在上墨之后,需要将印刷版的表面湿润。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得印刷版上的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亲水性差异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图案的印刷。
湿润通常使用水或者特殊的湿润剂进行。
4. 印刷
将印刷版放置在印刷机上,通过压力和摩擦力,将印刷版上的图案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印刷材料可以是纸张、塑料薄膜、金属板等。
在印刷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印刷机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总的来说,胶印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墨与水的互斥性,通过印刷版上的图案与非图案部分的区别,实现图案的印刷。
胶印具有印刷速度快、印刷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印刷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原理详解

➢ 物质成分 ➢ 温度:温度 表面张力 ➢ 大气压:大气压 表面张力
1、表面张力(系数)
➢ 常温、常压下:
水 =7.2 10-2N/m 油墨=3.0~3.6 10-2N /m
测定油墨表面张力时,一般选择两种稀释剂(一种表面张力 高于纯油墨,另一种则低于纯油墨)分别稀释油墨,测定不同浓 度下的表面张力。
➢ 印刷中的铺展现象:平印中,润湿液对印版空白部分 的润湿。要求S > 0。
小结:
➢ 三个过程都是界面现象,是一种界面取代另一种界面过程, 因而界面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界面能量变化。
➢ 恒温恒压下,三种润湿过程发生的条件是:
沾湿 W a= SG - SL + LG 0
➢ 浸湿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恒温恒压下:
G = SL - SG 0或 W i= SG - SL 0或A= SG - SL 0
➢ 印刷中的浸湿现象:凹印中,油墨对印版的润湿;柔 印中,油墨对网纹辊的润湿。要求W i >0。
3、铺展
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
S-G界面
S-L界面,同时L-G界面扩大。
➢ 1950 ~1960年 主要研究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的问 题 动态 195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印刷实验室 I.Olsson L.Pill 油墨转移系数 1955年:美国W.C.Walker J.M.Fetsko 研究出油 墨转移方程基本形式,建立了数学模型。
➢ 1960至今 建立了印刷的基本理论将新学科知识,如 流变学、高分子物理学、表面物理化学应用于印刷。
3、铺展
➢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G = SL +LG - SG ➢ 体系对外界作功:S= W = -G = SG - LG - SL
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原理详解

胶印印刷可以实现复杂的色彩效果,使印刷品更加生动、吸引人眼球。
胶印印刷原理的简要解释
胶印印刷原理基于油墨与水的互不溶性,通过油墨与印版上的图案相互吸附,再传递到纸张上。
胶印印刷的工艺流程
1
图像制作
将设计图案转化为印刷版,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处理。
2
印版制作
将设计图案转移到金属或聚合物板上,并进行腐蚀或光敏化处理,形成印版。
胶印印刷是制作杂志的常用方法, 有效地表现出复杂的排版和图像 效果。
总结及展望
胶印印刷是一种重要的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胶印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将不断提高。
2 油墨干燥慢
油墨干燥速度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可以通过调整烘干设备和环境条件来解决。
3 画面偏移
可能是印刷机张力不均匀或纸张含水量不合适,可以调整印刷机和纸张湿度来解决。
胶印印刷的应用领域
书籍
胶印印刷广泛应用于书籍的印刷 制作,提供高质量的印刷品。
海报
杂志
胶印印刷能够实现海报的高质量 印刷,展现出生动的色彩和图像。
3
上墨
将涂有油墨的滚筒与印版接触,墨水在印版的图案部分附着。
4
转印
纸张通过与印版接触的滚筒,使油墨从印版传递到纸张上。
印刷版的制作方法
印刷版的制作通常包括光敏版、水胶版和热敏胶版等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胶印印刷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印刷品质量不稳定
原因可能是印刷机调整不当或印版磨损,解决方法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换。
印刷原理及工艺胶印印刷 原理详解
胶印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法,它通过油墨与印版上的图案相互作用,再 传递到纸张上,从而实现印刷效果。
胶印制原理与工艺

其他印刷材料
润湿液
在胶印制中,润湿液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之一,它能够调节油墨的粘度和湿 润度,提高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色彩效果。
清洁剂
清洁剂主要用于清除印刷机上的残留物和污渍,保持印刷机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
04
胶印制印刷设备
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印版滚筒
橡皮滚筒
印版滚筒是印刷机的主要部件之一,上面 装有印版,用于接受油墨并转移到承印物 上。
纸张
吸墨性
纸张的吸墨性对印刷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吸墨性能 够保证油墨均匀吸收,减少印迹的渗透和扩散,提高印刷 品的质量。
表面平滑度
纸张的表面平滑度对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色彩鲜艳度有着直 接的影响,平滑度高的纸张能够更好地接受油墨,使印刷 品更加清晰、饱满。
厚度与重量
纸张的厚度和重量也会影响印刷品的质量,较厚的纸张能 够更好地承载油墨,而较轻的纸张则更适合用于需要呈现 轻盈感的印刷品。
包装印刷
随着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胶印制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将更 加广泛。
报纸印刷
随着新闻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胶印制技术在报纸印刷领域的应用 将继续保持稳定。
商业印刷
随着商业印刷市场的不断扩大,胶印制技术在商业印刷领域的应用 将逐渐增加。
胶印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胶印制技术面临着数字化转 型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也对胶印制 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晒版
将印刷文件转换为印版,使用 特定光源和感光剂进行曝光和
显影。
修版
对印版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印版 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拼版
将多个印版拼接到一起,组成一个 完整的印刷版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知识
1、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
l 油水不相溶原理;
l 印版的选择吸附原理;
l 网点成色原理;
l 间接印刷原理。
2、叠印或陷印的选择
l 陷印如果套印不准的话,容易露白影响美观,而叠印则容易因墨层太厚造成背而蹭脏,所以单色机湿压干印刷倾向于采用叠印,多色机湿压湿倾向于采用陷印;
l 湿压叠印必须考虑到油墨的性质,先印的油墨其黏度、黏着性必须大于后印的油墨,否则后印的油墨会出现逆叠印现象。
后印的油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l 在涂料纸上印刷金墨、银墨时,以陷印的方式将金墨、银墨印在白纸上比印在其他底色上获得的色彩显得更厚实、纯正;
l 印刷黑色时,如果黑版上只有面积较大的实地图像,采用陷印的方式加大黑版的墨量在白纸上印刷比在其他实地底色上叠印获得的墨色更厚实。
但细小线划一般采用叠印方式。
l 排在前面做陷印的版为保证被后面的墨层遮盖住,其陷印量通常在其设备套准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03~0.05mm 。
如套准精度是0.15mm ,那么陷印部分一般要大0.18~0.20mm 。
3、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小的网点,如20%以下的平网网点。
因为小网点
组成的色块在晒版时容易因吸气不充分或底片、晒版机的玻璃上黏附有细小的颗粒而造成局部晒浅;印刷时则容易因水份过大,橡皮布起脏或印版磨损而造成掉版。
以上两种原因都会造成色块的墨色不均匀。
至于5%以下的网点,普通的胶印工艺是难以还原的,更应该避免选用。
4、同时,色块叠印颜色要尽量避免选用百分比太大的网点,如80%以上的平网网点。
因为
大网点组成的色块在印刷中供水稍有不足或橡皮布起脏等就容易糊版。
至于95%以上的网点应该避免选用。
5、要避免过多色数的实地或高成数网点叠印色块,那样容易因墨层太厚而造成背面蹭脏。
6、印刷色序安排
一般在湿压湿的情况下,先印的油墨其色彩占优势,如先印青后印品红,叠印色将偏青;先印品红后印青,叠印色将偏红。
而在湿压干的情况下,则是后印的油墨色彩占优势。
从光学的角度来考虑,平印湿压湿宜采用CMYK 色序。
l 一般情况下,对于以人物画为主的暖色调印品,色序应为黑、青、品红、黄;
l 以风景画、雪景等冷色调为主的印件,印刷色序应为黑、品红、青、黄;
l 双色机印刷色序为青+ 品红、黑+ 黄,单色机印刷的色序则青、品红、黄、黑或黑、青、品红、黄(一般当黑版为骨架版时,黑色在前印);
l 为了便于叠印,则应按墨层厚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色序,如黑墨0.8um —青墨0.9um—品红墨1.0um —黄墨1.1um;
l按照油墨黏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安排印刷色序,如黑墨1188Pa.s—青墨488Pa.s —品红墨477Pa.s —黄墨147Pa.s,如果油墨黏度不能满足排列要求,可对油墨的黏度预先进行调节;
l 覆盖面积小的油墨应该先印,深色墨了应先印(因其粘性大,遮盖力大,避免背面粘脏);l UV 油墨印刷时,因其吸收UV 光子的程度不同,造成固化速度不一,所以印刷时色序应
为黑—青—黄—品红最为适宜。
7、四色印刷
8 、采用四色印刷工艺时,如果有较大面积的黑色实地,因为墨色实地密度不超过1.8,以这样的密度印刷大面积黑色实地,会缺乏厚实的视觉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在大面积黑色实地部分叠印40%左右的青色。
9、网线共有四种角度进行选择,15°、45°、75°、90°。
l 四色印刷,主色调一般用45°,黄版为弱色,选择90°;
l 三色叠印,通常采用30°,60°和90°的角度;
l 二色叠印,通常采用45°和90°;
l 专色印刷中,单色层次印刷或单色层次叠印实地版,层次版采用45°角通常会比较美观;
l 45 的°网线视觉效果最好,一般用于表现人物肤色为主的画面,多用于品红色;
l 青版和黑版构成整幅图片的骨架,一般为15°、75°。
10、专色印刷
一个产品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四色印刷部分通过控制实地密度使画面正确还原,底色部分通过适当加大墨量获得墨色均匀厚实的视觉效果。
l 如果客户提供的电子文件或胶片是在CMYK 四色之外再加2~3 专色,而其中1 个专色油墨覆盖面积较小,用CMYK 也容易匹配,则可以减掉这个专色。
若客户提供的原稿只有CMYK 四色叠印,但在实际印刷时其色相又难以控制,如青与品红叠印成紫,若青墨量大则偏蓝,若品红墨量大则偏红,这时不妨将此处改成专色紫版,虽然多了一块版,但印刷准备时间缩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稳定了。
10、采用专色印刷工艺时,尽量不要选用需要由过多基本色油墨来调配的色块。
太多种油墨相混合会
使调配油墨的难度大增加,既增加了调墨时间,也很难调配出相似色相的颜色。
11、用专色印刷某种颜色的大面积实地时,要尽量避免再用该种颜色同时印刷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
因为印刷大面积实地是倾向于加大墨层厚度,墨层厚了容易铺展,但却会导致细小的反白文字和线条糊版。
12、对于文字来说,在实地中间印刷反白小字,应尽量建议客户选用黑体字。
13、印刷满版实地时,可以使用上一次印刷后留下的印版,停止供水,而不用专门制版。
但由于PS 版上图文部分的感光胶与空白部分的氧化铝对油墨的吸附能力还是稍有差别的,满版印刷显色性强的颜色(如深蓝)时,最好选用完全空折的印版。
14、无水胶印
l 阳图型无水胶印原理:是由铝版基、底层、感光树脂层、硅胶层和覆盖膜等组成的。
曝光后,印版上见光部分(空白部分)的硅胶层发生架桥反应,进行光交联;而未见光部分(图文部分)的硅胶层则在显影液的作用下被除去,露出下面的感光树脂层。
由于感光树脂层是亲墨的,而未图文部分的硅胶层是排斥油墨的,这样完成油墨的选择性吸附。
l无水胶印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印刷车间温度23~25 C,温度低,油墨会凝固;温度高,
会发生糊版故障。
另外无水胶印版起脏后去污比较困难。
15、金银墨印刷
l 四色胶印时使用中硬包衬,并把调子短、印刷墨层薄的放在金银墨前一机组同是时加大墨
量;
l 利用单色胶印“湿压干”更有优势:干燥快、印品光泽度强、视觉效果佳等。
可使用中性或软性包衬,采用中性包衬,配合国产橡皮布,加开法司衬垫布或卡纸(硬度要好),压力略增加一点效果很好。
但印出半成品不能久放,否则容易产生晶化现象,导致后续色墨印不上;
l 润版不能用红药水,以免发生氧化反应,可用“立德”粉代之;最好使用酒精润版;。